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1(广东省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广东专用)2024年广东省卷题型题量与去年相比未发生变化,总题量为33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非选择题3题,共计40分。广东省试卷考查跨学科试题的比例逐渐增加,试题在情境创设、问题创设、答案设置等方面均体现了跨学科的特征。其中在问题创设时,会依托跨学科试题情境,创设跨其他学科的问题,如:跨地理学科;跨物理学科;语文、音乐等多学科在一道试题中融合考查等。新考法1:第3题考查学术情境,学者对秦朝灭亡的思考新考法2:第10题题考查历史图表经济数据研读,数据形式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新考法3:第17题跨学科主题学习,用物理学的角度感受三大改造后社会性质的变化。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A.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B.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C.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D.长江流域文化领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烧制彩陶。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故题干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B项正确;炎帝鼓励发明创造不是从题干考古发现中印证的信息,排除A项;彩陶最早出现的地点不能与考古发现彩陶传播影响范围相互印证,排除C项;中原地区彩陶和炎帝都与黄河流域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方学者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在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鼓励新思想的提出 B.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现C.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转型 D.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都影响深远,结合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转型,C项正确;统治者的态度属于重要因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A项;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现属于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当时交通比较落后,因此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历史学家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一书中指出,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泛指秦国以东六国地区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统一全国后,把适合在秦国实行的法律强推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这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

)A.否认秦始皇的暴政是秦亡重要原因 B.认为文化差异是六国反秦唯一原因C.否认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启示国家治理要妥善处理地区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泛指秦国以东六国地区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统一全国后,把适合在秦国实行的法律强推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这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可知,秦与六国存在文化差异,秦国的法律强推到六国造成六国人民不满,这是这是导致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历史史实启示国家治理要妥善处理地区差异,D项正确;“六国旧地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这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并没有否认秦始皇的暴政是秦亡重要原因,也没有认为文化差异是六国反秦唯一原因,更没有否认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BC项。故选D项。4.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 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效命忠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战争不断,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由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勇士”或“壮士”来结束战争。刘邦希望由效命忠顺的“猛士”来扶持建立帝业。故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发生变动,D项正确;“人才需求文武兼备”的说法,与题干“效命忠顺”的英雄形象不符,排除A项;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了不同时期对“英雄”的理解不同,故英雄观念根深蒂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材料或史实结论A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彻底解决了关中平原的水患问题B《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疾病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而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C《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据说学知识可知,《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C项史实与结论一致,C项正确;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由此可知,A项结论错误,排除A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疾病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而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由此可知,B项结论有误,排除B项;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D项结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够确切,排除D项。故选C项。6.从开元元年到开元十一年设置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这些地域是唐朝的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和龙兴之地太原的辖区,是唐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划分反映了(

)A.唐朝北方压倒南方的政治地位 B.江南的政治地位全方位的提升C.唐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内部 D.人口南迁成果已初步显现出来【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东都洛阳和龙兴之地太原的辖区,是唐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是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的信息可知,材料表明能够成为唐朝核心区域的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而长安、洛阳、太原这些地区都是北方地区,可见唐朝北方压倒南方的政治地位,A项正确;题干涉及区域不是江南地区,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唐王朝的威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方地区,无法得出人口南迁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7.包伟民在《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书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以下描述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封人口超过100万 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C.商品交易中使用纸币 D.民族关系大交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与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这体现了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B项正确;城市人口的众多与城市经济功能的凸显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使用交子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干“最能佐证”这一要求,排除C项;民族交融主要体现了宋代民族关系,不能体现宋代城市经济功能,排除D项。故选B项。8.“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该言论意在表明(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和军机处这两个机构只能按皇帝旨意办事,权力受到极大限制,是专制皇权的加强的表现,A项正确;内阁制和军机处是中央结构,不能够体现地方权力的削弱,排除B项;仅废除丞相和设置内阁,无法得出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的结论,排除C项;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朝乾隆年间,为了驱逐曾长期流通于西藏地区劣质的尼泊尔银币,中央政府“复允西藏开铸银钱,重一钱与五分二种,文曰‘乾隆宝藏’”。这里“乾隆宝藏”的出现说明了()A.尼泊尔仍然对西藏实行统治 B.西藏的商品经济繁荣C.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元朝时,设宣政院实行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清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班禅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掣签是用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由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所以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材料“清朝乾隆年间,为了驱逐曾长期流通于西藏地区劣质的尼泊尔银币,中央政府‘复允西藏开铸银钱,重一钱与五分二种,文曰‘乾隆宝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乾隆宝藏”的出现说明了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D项正确;尼泊尔仍然对西藏实行统治,表述错误,排除A项;西藏的商品经济繁荣,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不是材料表述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依据《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虽然一度增加,但后来又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可见这一现象并不能满足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为此西方列强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题干没有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的比较,无从得出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对华贸易的情况,无从得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而且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销售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使得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可知,给出的观点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思想文化再政治制度最后才是先进工业文明,按这个顺序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洋务运动(工业文明);中国是反其道而行的,近代化探索非常艰难曲折,D项正确;洋务运动属于工业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12.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的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时间入党条件1921年中共一大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1923年中共三大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纲领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1935年瓦窑堡会议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①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②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③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一大和三大都要求承认党纲,为党服务,差别并不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而瓦窑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所以瓦窑堡会议提出“能为共产党主张奋斗的就可以加入党”,这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和形势的变化,根据以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以上所述①③不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1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以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为目标C.完全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和1947年分别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为了团结地主阶级抗日,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的,D项正确。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并没有实现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不是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排除B项;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改,1942年的土改没有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14.“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转战陕北 B.解放南京 C.孟良崮战役 D.长沙会战【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运动战作战方法。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采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作战方法,指挥解放战争,A项正确;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不能体现题干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不能体现题干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排除C项;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排除D项。故选A项。15.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都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见右图)。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是(

)A.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B.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C.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 D.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1年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1951年迁往北京”"风雨历程”可知,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如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等,C项正确;题干没有商务印书馆总部与其他出版机构的对比,无从体现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排除A项;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没有体现商务印书馆的风雨历程,排除B项;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与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某学者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下表)。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时间1949-1958年1959-1961年1962-1966年1967-1977年1978-1984年特征蓬勃发展衰败倒退农业恢复停滞徘徊黄金时期A.政策性质 B.政策效果 C.人心向背 D.政策范围【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材料信息“蓬勃发展”“衰败倒退”“农业恢复”“停滞徘徊”“黄金时期”等特征可见,表格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带来的影响,即政策效果,B项正确;政策性质指政策自身客观存在的特性、本质,政策性质不是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材料是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的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了几个阶段,没有体现人心向背是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材料是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的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了几个阶段,体现不出政策范围是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17.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正确;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排除B项;“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与挫折,排除D项。故选A项。18.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这表明邓小平强调()A.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要同步 B.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C.各地发展经验要相互借鉴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农村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搞好工作,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搞好当地的工作,没有体现相互借鉴各地发展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19.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方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方曾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并提出了“三脚凳”理论。对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邓小平意在表明()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C.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在香港问题上,中国主张中英谈判,强调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谈判,但是英方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是想将香港作为独立的一方,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对此邓小平拒绝英方所谓的“三脚凳”理论,正是表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A项正确;邓小平拒绝英方所谓的“三脚凳”理论,并不是强调武力达成“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强调的是和平统一,排除B项;邓小平反对香港作为独立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是强调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并不是表明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排除CD项。故选A项。2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等信息结合所学新中国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五十年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六十年代改善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即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没有体现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涉及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成就,排除B项;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21.如表为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数据反映了(

)指标1990年1995年2000年摩托车(辆)1.946.2918.8洗衣机(台)78.4188.9790.50电冰箱(台)42.3366.2280.1彩色电视机(台)59.0489.79116.60组合音响(套)10.5222.2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我国工业体系完善C.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D.改革开放成就显著【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1990至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可见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显著,D项正确;仅凭题干中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足以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或我国工业体系完善,排除AB项;题干仅有城镇居民的相关信息,没有农村居民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22.“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u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A.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C.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可知,材料旨在说明阿拉伯人沟通了东方西方文明,D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借用了阿拉伯语”,可知西欧语言并非发源于阿拉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伊斯兰教传播物种和文明,而没有提及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排除B项;棉花并不是印度独有的植物,排除C项。故选D项。23.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德国历代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派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据此可知,罗马法(

)A.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 B.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C.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D.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可知,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罗马法。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德国历代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可知,德国比较推崇罗马法。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派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可知,西班牙王室注重学习罗马法。由此可知,罗马法为多国借鉴、学习,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A项正确;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夸大了罗马法的作用,排除B项;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表述太绝,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24.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其中,经济结构占有决定性优势指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大机器生产的推广 D.“蒸汽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从经济角度分析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正确;封建经济开始衰落是15世纪某一时期欧洲经济状况的一种,但不是这一时期欧洲经济结构的决定性优势,排除A项;“大机器生产的推广”和“蒸汽时代”的到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中“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25.恩格斯说:“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他降低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下列史实,能印证恩格斯观点的是(

)A.颁布《拿破仑法典》 B.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取得对反法同盟作战胜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等关键信息可知:恩格斯认为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称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C项正确;1804年,颁布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排除A项;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新政府,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排除B项;与反法联盟作战是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26.如下图是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美两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趋势图。对图中甲、乙两线及导致甲、乙两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英国,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B.乙线是英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甲线是美国,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乙线是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美两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趋势图”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大,因此从1750年至19世纪中期占优势的甲是英国;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主,19世纪后期乙逐渐超过甲,因此乙是美国,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正确;甲线是英国,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中甲线是英国,乙是美国,排除B、C项。故选D项。27.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统计表。该表说明当时的苏联(

)产品付给农民的收购价面向居民的零售价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注:1卢布=100戈比A.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B.农产品的收售价格很合理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超其他国家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打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统计表”,表中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面向居民的销售价格之间有较大差额,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农工比例失调,从农业剥削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打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总产值的数额,排除A项;从表格可以看出,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面向居民的销售价格之间有较大差额可知,收售价格不合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不能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超其他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28.有的学者认为“危机”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度过了危机B.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D.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调整供求矛盾,渡过经济危机,但是,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符合题意,选择C项;经济危机后,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不属于危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后缓解了危机,不属于危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属于危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成立世界银行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修补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补资本主义,也就是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国家的干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是为了“修补资本主义”,排除A项;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旨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建立共享繁荣的可持续之道,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0.美西方企图通过乌克兰危机削弱俄罗斯。假如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那样,美西方能同俄罗斯达成一致,将乌克兰作为桥梁或缓冲国家的话,那么对乌克兰而言将非常有利,并将因此而获得发展。但这也是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一种承认,美西方并没有这么做。这表明(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C.美俄关系正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 D.世界多极化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美西方能同俄罗斯达成一致,将乌克兰作为桥梁或缓冲国家的话,那么对乌克兰而言将非常有利,并将因此而获得发展。但这也是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一种承认,美西方并没有这么做”可知,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结合以上所述可知,“但这也是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一种承认,美西方并没有这么做”,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D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故B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苏联解体后,“美西方企图通过乌克兰危机削弱俄罗斯”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夏朝贝币商朝铜贝秦统一货币汉五铢钱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钢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南完全紫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造五铢钱材料二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钱的制式就被保留下来。铜钱使用时可以用细绳通过方孔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其中也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汉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这样的设计一直被延续下来。——摘编自《一枚钱币,见证中华五千年——中国钱币发展史》材料三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摘编自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材料四北朝时,货币流通中有诸多问题。例如,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市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农产品方面,粮食贸易最为常见,大宗交易十分频繁。此外,史籍中还有关于菜、鱼等农副产品的买卖记载。有诗云:“东城采桑返,南市数钱归”,描绘出了陈朝民间市场钱币流通的情形。同时,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进行市场交易,促进了货币的流动。——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圆形方孔钱的制式被保留下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何兹全先生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四对该观点加以说明。(4分)【答案】(1)趋势:由贝币到铜贝,再到圆形方孔半两钱,到五铢钱;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铸币权由地方自主到中央集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需要。(4分)(2)原因:方便携带、付款、称重;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象征着秦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4分)(3)观点:南北朝时期北方货币经济相对衰退,南方货币使用发达。说明: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货币的流动。(4分)【解析】(1)演变趋势:根据图片信息“夏朝贝币”,“商朝铜贝”,“秦统一货币”,“汉五铢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贝币;由“殷商时期……用铜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天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可知商朝是铜贝,是由天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的转变;秦朝统一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因此货币演变的特点是由贝币到铜贝,再到圆形方孔半两钱,到五铢钱;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铸币权由地方自主到中央集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需要。(2)原因:根据材料二“铜钱上方孔可以用细绳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可知方便携带、付款、称重;由“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铜钱上的方孔便于铸造的时候定位,不让文字错位失误”,可知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由“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既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秦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可知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象征着秦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因此圆形方孔的制式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是方便携带、付款、称重;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象征着秦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3)观点:根据材料三“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可知,何兹全所述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北方货币经济相对衰退,长江流域交换经济和货币使用发达。说明:根据材料“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市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进行市场交易,促进了货币的流动。”,材料体现了南朝市场上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促进了货币流通,从而体现了长江流域交换经济和货币使用发达。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货币的流动。32.自成立之日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摸索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此次事件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的含义?(4分)(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西迁精神、探月精神、劳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请你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结合所学,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8分)【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2)含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分)(3)标题: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8分)论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深刻的历史事件孕育出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精神遗产。从南湖红船上的破浪前行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长征路上的坚韧不拔到延安窑洞的智慧火花,再到西柏坡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的英雄气概、大庆油田的铁人拼搏,直至今日的探月精神和抗疫勇士的无私奉献,这些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以红船精神为例,它代表着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青少年应以此为榜样,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断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井冈山精神则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品质。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青少年仍需保持这种质朴的生活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坚韧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雷锋精神和抗疫精神则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要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青少年都应当发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成为时代的新风尚。因此在新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