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学科测试卷(五)命题:王霞审题:张鲲鹏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等人的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现代文学能够被用作历史研究之辅助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固有的“以文见史”传统的存在。所谓“以文见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概括,它既是作家面对历史的观念传统,又是作品处理文本与现实关系的写作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在反思历史、关注现实方面成就卓著,各个时期的文学潮流中都存在一个清晰的历史维度。“以文见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传统。文学参与历史建构的传统在五四文学之前的进步人士那里就已经开启。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积淀成一种前后相继的写作现象,并演化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写作传统。现代作家在“人”的建构过程中,首选的是历史批判的路径,而不是将世俗生活合法化的路径,梁启超、鲁迅等人都是如此。历史是中国现代作家倾心审视与观照的一片邈远、深沉的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写过孔子的事迹,如曹聚仁的《孔老夫子》、冯至的《仲尼之将丧》、陈子展的《楚狂与孔子》等。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不断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包括人文始祖女娲(鲁迅《补天》),历史豪杰伍子胥(冯至《伍子胥》),精神气节的代表人物文天祥(郑振铎《桂公塘》),及众多能臣谋士,如信陵君(廖沫沙《信陵君之归》)、苏秦(魏金枝《苏秦之死》)等。此外,歌颂高尚文人的作品中亦不乏佳作,如何其芳的《王子猷》、唐弢的《晓风杨柳》等。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历史书写,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通道,有助于促进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使文学天然地关注历史进程。现代文学的纪实功能十分强大,民族国家重大事件与其文学呈现之间的时间差非常小,这是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醒目标志。各时期的主流文学全面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文学由此逐渐确立了新历史观,并参与了历史的意义重构。“以文见史”传统与中国现代伦理变迁息息相关。新伦理的建构依托历史资源的例子大量存在。伦理辩驳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历史小说中大量出现,抗战文学把民族安全至上提升为最高伦理原则。中国作家善于到历史中寻求伦理变革的依托。在这里,伦理变革与“以文见史”传统相遇并形成相互映照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文见史”传统与现代文学的形式变革密不可分。历史小说、新歌剧、随感录、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诗中都有历史的踪影。现代作家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从而为历史表达创造了新形式。例如,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朱东润的历史人物传记、谭正璧的历史小说等,都在文学形式上创造了新范式,而新范式的诞生与历史语境有着必然的关联。对“以文见史”传统的认知有助于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与历史都以关注人性为前提,这就使某些文学作品在生成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具备认知价值。从文学的历史叙事中培育出的审美意识是社会化审美意识,对这种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审美价值的动态性和社会性,从而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一个重要侧面。“以文见史”传统为文学接受者与批评者带来了指向未来的愿景。文学中的历史书写总是带着对公平、正义乃至乌托邦的向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精神并不是“向后看”的精神,而是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未来”的精神。这一传统不仅折射出历史规律,而且用指向未来的愿景为社会进步带来隐形的助力。(摘编自王寰鹏《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材料二:在近年的当代小说中,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开始越来越引人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非常明确地谈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其中当然也隐含着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习近平同志说: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我们并不是要求作家像历史学家那样去追求历史事件、历史情节的绝对真实,而是要求必须尊重历史本质的真实。也就是说,即便叙事者在历史事件与情节的描绘上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真实,但这一基础如若并非建立在历史本质的契合之上,我们也不能说这是真实的历史叙述。反之,即使对于某些历史的描写,其事件与情节完全出于虚构,但却在更高层面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也依然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历史。(摘编自徐刚《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一种概括,“以文见史”的观念传统和写作传统始终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B.梁启超、鲁迅等人采用历史批判的路径来解构人性,客观上推动了“以文见史”这一写作传统的形成。C.中国现代伦理的变迁和文学形式的变革助力“以文见史”传统的发展,这促成了历史表达作品的出现。D.现实中,作家常常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选择史料,因此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就显得尤为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也同样适用于其它题材的文学创作。B.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具有时代性,因此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国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C.当代小说作家承继“以文见史”传统,尊重历史、按艺术规律呈现历史,才能在创作中避免历史虚无化。D.即使是历史情节完全虚构的作品,只要在更高层面上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就可以看作是真实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以文见史”观点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一位普通农妇的颂歌,对她一生遭遇的描写,揭示了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B.《孔乙己》艺术地展现了“五四”运动前夕社会上像孔乙己这样的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C.《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抗战时期根据地一对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新面貌。D.《边城》描绘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偏安一隅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讴歌了当地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4.《阿Q正传》体现了“以文见史”的传统,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传统的。【答案】1.C2.B3.D4.①关注现实,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呈现在作品中。《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②表达对社会进步愿景的向往。《阿Q正传》剖析国民劣根性,引导人们反思和自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这促成了历史表达作品的出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5、6段可知,中国现代伦理的变迁、文学形式的变革都与“以文见史”传统相关,再结合第6段的“现代作家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从而为历史表达创造了新形式”可知,选项中“这”指代的“现代作家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而不是“中国现代伦理的变迁和文学形式的变革助力‘以文见史’传统的发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国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错误。根据材料一第4段“各时期的主流文学全面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文学由此逐渐确立了新历史观,并参与了历史的意义重构”与第7段“从文学的历史叙事中培育出的审美意识是社会化审美意识,对这种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审美价值的动态性和社会性”可知,是“有助于揭示中国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而不是“明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从材料一“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等人的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所谓‘以文见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概括,它既是作家面对历史的观念传统,又是作品处理文本与现实关系的写作传统”可知,“以文见史”,是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D.《边城》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作者的主观内心世界出发,主要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不能论证“以文见史”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等人的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中国现代文学在反思历史、关注现实方面成就卓著”“文学参与历史建构的传统在五四文学之前的进步人士那里就已经开启。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使文学天然地关注历史进程”等处可知,“以文见史”传统的特征是关注现实,使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呈现在作品中。而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真实深刻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的文学作品。由原文“‘以文见史’传统为文学接受者与批评者带来了指向未来的愿景”可知,“以文见史”的传统表达对社会进步愿景的向往。而鲁迅的《阿Q正传》剖析国民劣根性,引导人们进行反思和自省,同时也呼吁改革者们来做改造国民性的工作,促进国民的进步。(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森林里!”小孩说。“什么森林?”“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做出去森林里砍柴的决定,这一细节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使情节展开合理化。B.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主要是为了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C.“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侥幸但依旧沉重的心情。D.小说主旨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讲述御寒取暖的故事,来展现底层百姓艰难的生活处境,表达对社会的批判。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B.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暗示着人物的不同心理:太太忧愁、孩子们顽皮、马可瓦多在思考应对办法,卡尔维诺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生活的沉重,堪称“含泪的笑”。C.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例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的交代,对于后文情节的开展就是不可或缺的。D.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7.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卡尔维诺说“童话既有现实的力量,又能把它完全释放于幻想世界”,《高速公路的森林》这篇“童话小说”如何体现“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5.B6.D7.①“寒冷”强调了外部环境特征: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②“寒冷”是情节发展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③“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结尾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无奈、孤独和凄凉;④“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8.荒诞的主要体现: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笔法(设定)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真实的主要体现: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②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都有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③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无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错误。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看见过森林”。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错误。比如小米开尔误把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当作森林,然后予以拆解的情节就属于有限视角,故称不上“单一叙事角(全知视角)度贯穿始终”。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文意,由“寒冷……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得知,此处的环境描写在于展示严酷的自然环境及马可瓦多一家窘迫的生存环境。由“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等得知,正是因为“寒冷”的逼迫,才会促使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去找柴,这样就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由“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可知,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陷入一片寒冷之中,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写在于烘托马可瓦多一家在“寒冷”状态下的内心的无助、孤独和凄凉。另外,小说极力描写“寒冷”的状态,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首尾照应,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的生存境况,并借以表达作者对这他们的同情,有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题干中给出具体的答题方向,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结合“这就是森林”“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等分析,可见情节的荒诞性。结合“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等分析,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而“真实”主要表现在:塑造人物的真实性,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荒诞中蕴涵真实,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结合“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等分析,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行为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20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余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鋐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吰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余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己巳,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B.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C.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D.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的词义不同。B.“为”与“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谏逐客书》)的词义不同。C.“以”与“臣以险衅”(《陈情表》)的词义相同。D.“见”与“见犯乃死”(《苏武传》)词义相同。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游记,全文详述了出游之缘由、见闻和感想,其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B.苏轼与长子深夜乘舟“至绝壁下”,大右侧立如猛兽奇鬼,栖鹘闻人声惊飞,鹳鹤若老人咳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阴森恐怖。C.在游南北石钟山时,章潢发现南钟山和北钟山都有观音阁,并且南北石钟山左右石壁、临江景色都一样美,且风水搏之,皆能有声。D.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缘由,章潢与苏轼都反对李渤用敲打石头辨别其声音的清澈或混浊,但都认同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声如洪钟的记载。12.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吆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13.在郦道元、李渤、苏轼、章潢等人对石钟山命名的探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答案】9.D10.D11.C12.(1)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它,自以为得到了它的事实。(2)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
13.①敢于挑战前人,质疑精神。②目见耳闻,求实精神。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远涵天碧/近漾岚光”均为对称结构,排除ABC。“朝宗”此处是动词注入,句中作谓语,“于海”是“朝宗”的补语,之间不能断开,也能排除A。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像/如此;句意: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B.正确。发出/是;句意: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C.正确。均为“因为”;句意: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我因命运坎坷。D.“词义相同”错误。看见/被;句意: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受到侮辱才死去。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皆能有声”错误,由原文“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可知,他在游览北钟山时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听到发出钟鼓的鸣声。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乃”,竟然;“以”(第一个),用;“斧斤”,斧子;“考击”,敲打;“其实”,它的事实。(2)“上”,登上;“聆”,聆听;“诚”,果然;“噌吰”,形容钟声洪亮;“然”,拟声词词尾,助词。【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可知,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是不可以的,要有求实精神。对前人的解释,苏轼也没有一味听信,而是质疑其不合理性,并亲自去实地探访,得出结论。依据材料二“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可知,章潢在亲自游历之后,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样的石头,可见任何事要亲自去实践,目见耳闻,获得真知。而且要敢于挑战前人,有质疑精神。参考译文:材料一: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材料二:今天秋天七月十六,因为督学到了县邑,于是带着老人高嵩等到北钟山去。山上都是大石,立在江边,高的大约有一千多丈。左面有观音阁,阁中有小轩,正好在钟石之上。高嵩和寺中僧人宏鋐指着对我说:这就是北钟山,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于是就从阁后踏着高峻的山崖,深入灌木丛生的地方,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有个亭子叫做“白云亭”,原因是亭子在山顶,仅可容纳二三个人。凭着栏杆远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同环抱在一起,都像屏风一样列在山的左右,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难用笔墨来形容。返回登岸,径直来到钟石下面,俯下身子观察,石头都是空穴,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发出钟鼓的鸣声。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郦元的记载,苏公之辩解,的确可以破解千古疑惑了。第二天,到了南钟山,山下也有观音阁,临靠大江。左右石壁和北钟山一样,但景色不如北钟山,右面的石头少十多丈。老人和寺中的僧人说,这就是南钟石。苏公有记刻在上面。正统十四年己巳,石头裂开倒在水中,痕迹尚且很新。仔细的观察南北的石头,石头面下都有窟窿,风水击打在上面,都可以发出声来,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大概是其他的石头背靠着土侧立,下面是空的而后面是实的,所以发出的声音浑浊,只有这座山石突兀地矗立在水里,中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声音像洪钟一样。李渤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因,就浅陋了。但是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样的石头,阴森森地想要向人扑去。杨次山所说的“真山从作假山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况且遇到害怕的事就回去了,南钟山恐怕还没有到,所以南钟山的景色没有在他的文中见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B.“苏词下阕结尾三句运用了对写法,从侧面落笔,并不直接写对亡妻的思念,而是设想亡妻的痛苦,从而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藉和深沉。C.贺词中的“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起兴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垅”,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D.贺词中的“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15.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4.C15.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
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
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
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错误。“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亦比亦兴,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不是为了状眼前之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贺词,“重过阊门万事非”领起眼前之景,到“空床卧听南窗雨”都是实写,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谁复挑灯夜补衣”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一句是想象昔日之景,是虚写。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这句细节描写,抓住人物“卧听”的动作,表达自己长夜不眠之思。③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明月夜,短松冈”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鬓如霜”鬓发如霜,这是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颜色写出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与对亡妻的思念。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因内心极度的痛苦。(3)在《望海潮》中,写出市场的繁荣及人们生活豪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适《燕歌行》中突出表现思妇断肠、征人回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①.本图宦达②.不矜名节③.玉户帘中卷不去④.捣衣砧上拂还来⑤.市列珠玑⑥.户盈罗绮⑦.少妇城南欲断肠⑧.征人蓟北空回首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⑩.弊在赂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宦”“矜”“捣”“玑”“盈”“蓟”“赂”。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与指纹同样具有唯一性的是舌纹。舌纹,顾名思义,舌头上的纹路,与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具备唯一性。那么,①?其实与指纹形成的原因一样,舌纹也由人体的基因所决定。基因不同,舌纹就不同,即便是双胞胎,舌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②。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也是我们切实能品尝出来的味道。我们依靠舌头在口腔内配合牙齿咀嚼食物,品尝味道,这是舌头的功能之一;人类从出生之后牙牙学语开始,也需要舌头和口腔其他部位配合,发出语音,这是舌头的第二大功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舌苔,发现身体的各种病症,从而辨证论治,这是舌头的第三大功能。中医有“心热则舌裂而疮”的说法,即舌头表面纹路断裂,从中医上讲就是心火旺盛。当然,不同的舌纹现象,。或许有一天,我们在验证身份时真的要“舔屏”了!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8.把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以“舌头具有”开头的长单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删减字词,但要保留句子主要信息。整个句子不超过50字。舌头具有【答案】17.①舌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②舌纹是人体的“第二张身份证”③能体现出身体的不同症状18.舌头具有配合牙齿咀嚼品尝食物、配合口腔发出语音、通过舌苔变化体现身体内部变化等三大功能。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下文“其实与指纹形成的原因一样,舌纹也由人体的基因所决定”可知,是在介绍舌纹形成的原因,再结合问号可知,是在问舌纹的形成,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舌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第二空,根据上文“基因不同,舌纹就不同,即便是双胞胎,舌纹也是不一样的”可知,每个人的舌纹都不一样,那么舌纹就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张身份证”,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舌纹是人体的‘第二张身份证’”。第三空,根据上文“中医有‘心热则舌裂而疮’的说法,即舌头表面纹路断裂,从中医上讲就是心火旺盛”可知,舌头表面纹路断裂能体现出心火旺盛,那么不同的舌纹现象,则可以体现出身体的不同症状,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能体现出身体的不同症状”。【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我们依靠舌头在口腔内配合牙齿咀嚼食物,品尝味道,这是舌头的功能之一”可概括出“舌头具有配合牙齿咀嚼品尝食物的功能”,由“人类从出生之后牙牙学语开始,也需要舌头和口腔其他部位配合,发出语音,这是舌头的第二大功能”可概括出“舌头具有配合口腔发出语音的功能”,由“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舌苔,发现身体的各种病症,从而辨证论治,这是舌头的第三大功能”可概括出“舌头具有通过舌苔变化体现身体内部变化的功能”。题干要求改写成以“舌头具有”开头的长单句,可把概括出的三个句子“舌头具有配合牙齿咀嚼品尝食物的功能”“舌头具有配合口腔发出语音的功能”“舌头具有通过舌苔变化体现身体内部变化的功能”改成以“舌头具有”开头的长单句,“配合牙齿咀嚼品尝食物”“配合口腔发出语音”“通过舌苔变化体现身体内部变化”变成三个并列部分,共同修饰宾语“功能”,得出答案:舌头具有配合牙齿咀嚼品尝食物、配合口腔发出语音、通过舌苔变化体现身体内部变化等三大功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情三年,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人就像这桑拿天一样,内心潮湿而压抑,是时候调整一下了。搜了一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云南相对安全,说走就走,目的地——大理。大理原本是旅游热点城市,但当我再次踏上大理老街的时候,整个街区显得非常安静。外来游客不多,沿街店铺也未开齐,全然没了疫情之前的火爆。少了一分喧嚣,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粗狂。多了一分温婉;少了一分妩媚,多了一分素雅。慢下来,回归本色,这才是我心中的大理。在大理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收获什么?一千个游客有一千种答案。在我看来,对大理风情的最佳概括还是“风花雪月”四个字。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不要说亲临欣赏,想想这名称,就让人浮想联翩。临风而立,走马观花,远眺雪山,荡舟赏月,何其乐哉。湖光山色,民族风情,自然人文,音乐歌舞……独特的景观令人向往,慵懒的格调让人沉醉,这正是大理独特的魅力所在。19.如果把第1段末尾破折号改为“就是”,表达效果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妙处。21.文章结尾使用了“慵懒”一词,请结合语境简析作者使用这一词语的用意。【答案】19.不同。这里的破折号是直接解释,干净利落,既契合文本简洁爽利的文风,又能表达久别而往的急切心情。如改为“就是”,表意变得普通、简单、无味。20.①排比,多角度展示出大理老街的现实风貌,表意丰富。②拟人和对比的运用,凸显大理老街因疫情慢下来后独有的特质和韵味,生动传神。21.“慵懒”原指一个人困倦、懒散的样子,但在文中属贬词褒用,它赋予大理以人的情态。此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疫情之下大理慢下来之后人们悠闲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大理风情的喜爱,以及渴望放松心灵、追寻宁静自由的心境。【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目的地——大理”,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地”后直接使用破折号,语言表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从形式上来看与文段简洁的文风相一致,从内容上来看表达了作者急于前往大理的迫切心情。如果改为“就是”,不能把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叙述相对普通,没有新意,读起来令人索然无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三个“少了一分……,多了一分……”,构成排比句式,从多个侧面表现了大理老街非常安静的现状,表意丰富,耐人咀嚼,表明让时间慢下来,回归本色,才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全新协议离婚公证下载与婚姻法律咨询合同9篇
- 2025版特种车辆包船运输及道路救援合同参考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学生营养餐营养搭配与配送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全新冷库建设合同协议下载
- 2024-2030年中国研磨膏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祛斑淡斑产品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研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连锁网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大型活动场地租赁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消费贷款展期协议合同范本3篇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 青岛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协议书范本
- 石油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手术后如何防止排尿困难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表格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 2021年10月自考00850广告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