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科学教案_第1页
七册科学教案_第2页
七册科学教案_第3页
七册科学教案_第4页
七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

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

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

空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

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

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板书课题)从

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

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

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

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我

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

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

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

录上演示实验方法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

入水槽中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引

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板

书小组讨论,作记录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

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看似容易的实验,

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

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

物体浮上来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

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把

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请学生演示按照活动设计

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板书质量)通过实验了解空

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

是看到的气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

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的性

质?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强调口一定要扎紧分发针

筒板书不能随意缩小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

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自我设计实验是让

学生体会解方程验算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安排

4、理论运用实际

(1)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可放在课后,

教师演示一个也行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

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空气是有压力的

课后记: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难点(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气球蚊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

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

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

的。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

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

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流动的空随意缩小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气风从学生的

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

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热空气演示P6实验二小组先实验

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适当点拨让学生自我总结

板书上升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

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

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

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

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画流动图板书热

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1、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课后记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1)•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

影响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2)•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3)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

2•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

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请一位同学在教室

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

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

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小组讨论

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

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

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提清楚实验要求,

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

(1)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

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1、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板书设计

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借助空气运动: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课后记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

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

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

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是生命之源,我们有

责任保护它

2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

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

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

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小组讨

论、制定计划安全最重要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从身边的

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

度讨论我们能做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

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1)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

害”性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

完成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现象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1号盆(空气)

2号盆(尾气)

结论

课后记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

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

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

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

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在P76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

以下儿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

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继续观测下去,温度

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冷热与温度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课后记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评析】

热水变凉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温度的变化,没有涉

及热传递的知识,本课这样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

又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

做好知识准备。

二、探究金属怎样传热

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的?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

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后达成共识,总结金属传热

的规律。

三、探究水是热的部良导体

1、提出问题:水能否象金属那样传热?用课本18页方式给水

加热,试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温度会一样升高吗?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方便准确测出试管中上部与下部水的温

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双温度计)

4、各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测量数据,交流得出水与

金属传热方式不同的结论。

四、探究水的传热方式——对流

1、提出问题: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

2、假设与猜想。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

3、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

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

4、各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

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

方式。

五、课堂小结:热往哪里传

六、游戏竞赛:怎样能使对流管中“棉团”按照你的要求运动?

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课后记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

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

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

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复习引入: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不同物体的吸

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二)自主学习: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儿个问题:

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

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

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

(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

分工?怎样去做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

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

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

比实验。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

(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A.预测;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

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课后记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2、在学生研究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推断:固体和

液体有这种性质吗?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知识与技能:

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水、空气、铜球等体积大小发生变化

即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重难点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出新问题

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3、教师演示实验:空气的热胀冷缩4、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也想来试一试吗?PI顾已学知识学生观察,产生疑问激发学

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1、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讨论:▲烧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

移动?▲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3、小结:原来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

受冷体积会收缩。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寻找奥秘让学生在动手

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现

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二、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

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

上的什么物体?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让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

象。

4、交流、小结:

▲研究的是什么物体?

▲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

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

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

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

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热

胀冷缩现象,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

结论。

三、热胀冷缩的应用和防止指导学生分析事实,解释现象。

1、讨论:▲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2、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

3、防止热胀冷缩▲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上

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讨论、解释现象引发相

关问题,感受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

1、介绍:▲神舟飞船的防热

2、总结学生谈体会让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从小学好

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板书设计4.吸热和散热

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课后记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6.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

的化身。

2.知道云、雾的成因

教学重点I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

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交流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实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

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

教学过程:

-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

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

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2、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3、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或温度大致相当于冰棒的物体)

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观

察方法)

4、学生做实验、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

的指导)

7、学生实验、汇报。

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

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

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一,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

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

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应该注意安全)

【评析】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时吸收热量,又

可以通过温度计实验让学生形成感官上的认识。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

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

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

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

什么?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

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

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所

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

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

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

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易拉罐外面并

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让

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

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

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板书设计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水的三态变化

气体固体液体

课后记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3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

办法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蜡线、纸杯、水(每组一套)或其他有关的实验用品。

2、铝箔。

学生准备:

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如:气球、报纸、尺子、玻璃瓶、

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制造声音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看见”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在

课堂上也制造出一些声音吗?

3如果把你们刚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还

能制造出多少种声音来?

4我们刚才制造了许多声音,有的需要用到别的物体,有的只靠

我们自己的身体就能产生声音,那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提醒学

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假设)

5你们自己的猜测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你们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能“看到”声音吗?

你想怎样去“看”声音呢?学生模拟各种声音,有秩序进

二学生猜测

1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2学生思考并设计出证明自己的猜想的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

3分组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物

体来产生声音

三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意识到产生声音并不一定要用到别的物体

能进行一些合理的猜测,并能简要说明

1意识到猜测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验证

2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选择合适的

实验器材

四拓展性游戏

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课后记

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

2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2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2能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够设计活动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烧瓶、小铃、水、皮管、夹子(每组一套),底面

开孔的小鼓、蜡烛(每组一套),木棍、小闹钟。

2学生准备:制作土电话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声音利用空气传播的实验

二做土电话

三拓展(声音在水里也能传播吗?)

1通过P32图,你知道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出去的吗?

(1)声音是不是利用空气传播的呢,我们做个实验看一看(强

调要注意安全,并且要等到管子里有白气冒出时再夹住管子)

(2)敲击一只底面开孔的小鼓,小孔对着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改变蜡烛和鼓的距离或位置)

(3我们家里都有电话了,有了电话相隔很远,两边讲话都能听见,

(4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电话。讲解土电话的制法(注意:绳拉直

和不拉直不没有区别,抓着杯子两侧和抓着杯子边缘有没有区别)

(5)做了刚才的实验,你认为除了空气能传播声音之外,还有

什么可以传播声音呢?是不是像你们想像的那样,固体也能传播

声音呢,

2我们可以再做儿个实验

(1)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猜测

仔细观察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

(2)分组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

(3)分组实验

(4)学生动手做,两人一组,做好了试一试,看看自己的电话做得

怎么样?绳、杯子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小闹钟配合进行实验

(5)猜一猜

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课后记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2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3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耳的模型或用不干胶做的耳的各部分图形,铝箔。

学生准备:制作“人工耳”的用品,制作“听诊器”的用品。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耳的内部结构和原声音的原理

二做一个听诊器

1关心听力有障碍的人把铝箔靠近音箱,调节音量

2出示耳的模型和耳的各部分图形,介绍耳的各部分名称,指出

其中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铝箔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3讲解听诊器的制法

耳廓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人听不见声音会怎样呢?试一试,在没有声音的环境下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呢?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试着说一说,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播的

自制听诊器,试一试管用吗?

4学生发言,根据听诊器的原理说一说

学生尝试不通过任何声音来传播自己的信息

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铝箔振动,随着声音

大,振动也加大

学生能明白是外界的振动经过鼓膜的振动传播到最后听神经处

知道听诊器的原理和耳廓的原理是一样

使学生感受到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培养学生的爱心,关爱听

有障碍的人

板书设计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课后记

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

低与什么有关。

2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能够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

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1研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2研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组织学生做一个猜声音的游戏

3你能用同一个物体或乐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为学生

准备器材或学生自备)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4刚才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有的时候声音并不是很强,但

却很高,就好像我们唱歌时,有的音比较高一样,那么声音

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呢?

5总结一下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

出低音?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学生进行判断

6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实验前先进行实验设计,

选择好实器材一,预测实验结果(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做)

7学生发言

初步认识到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初步意识到要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需要不同的力

量学生通过实验能意识到声音有高低之分,与物体的长短、粗

细、松紧有关,也与杯中的水的多少有关学生认识到怎样发出

高音或低音

板书设计不同的声音

强弱高低

课后记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

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

理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配套食物分类卡片,全班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的统计表,食

物交通规则。课前,请每位孩子写出自己最喜欢吃的一到

三种食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民以食为天”,我们都吃什么呢?我们吃这些

食物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2、提问:你对自己吃的食物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小组交流,汇报。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是不是一类的?如

果你给它们定个标准,你能分成几类?

2、发给小组食物卡片,学生对食物进行自定义分类,教师巡视,

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的分类方法多。

3、小组汇报,并简单说说理由

三、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1、谈话:我们每位同学刚才说了那么多食物,在这么多食物当

中,哪几样食物最招我们小朋友的喜爱?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2、出示统计图表,解释统计项目与方法。

3、学生按小组把自己写下的爱吃的食物统计出来。

4、全班统计,哪几样食物最受同学们欢迎?完成活动记录的统

计图表。

四、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我们吃食物,主要吃食物中的什么呢?

书本44页、45页的资料中向我们介绍,请同学们自己找一

找有哪些营养,分别在哪些食物中。

2、学生限时自学,分组竞答(板书:营养:淀粉、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

板书设计我们吃什么

淀粉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

课后记

2怎样搭配食物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作自己一天饮食的“食物金字塔”;

・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制午餐。

知识与技能: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

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食物结构金字塔方案、文具、塑料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评价食物的营养搭配

1、出示几份食物的搭配,提问:这几份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

合理?

2、学生分组讨论。

3、交流各组的评价结果。

4、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份食物?为什么?

5、引导:评价必须要有标准。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二、学习搭配食物

1、认识“食物金字塔”。

(1)“食物金字塔”分儿层?

(2)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3)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4)“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

什么?

2、讨论: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总结。

三、设计食谱、模拟配餐

1、分析自己的食物搭配。

(1)出示各自的食物日记。

(2)根据自己的食物日记制作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3)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

怎样改进?

2、设计食谱。

(1)根据以上情况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

(2)分组对设计的食谱进行交流、评价、修改。

(3)将设计的最终食谱填写在P86活动记录中。

3、模拟配餐活动。

方案A:利用食物卡片来配餐。

方案B:采用纸制餐盘用文字或图画来表示配餐情况。

板书设计怎样搭配食物

设计食谱、模拟配餐

课后记

3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

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

・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

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

・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

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品尝和“跟踪”小馒头。

1、提出问题:小馒头离开口腔,会去哪儿呢?让我们来跟踪

它吧。怎么跟踪,你有办法吗?

2、提出假设,想办法搜集证据。

3、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地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

变化。

4、用听诊器仔细地听一听,在咀嚼和吞下小馒头时发出的声

音。

二、小馒头的“旅行”。

1、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2、推测: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3、学生汇报。

三、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1、学生观察、讨论、记录和阅读消化过程。

2、学生讲解消化过程。

3、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4、师生共同小结: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四、饮食习惯。

1、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你知道哪些?

2、你知道哪些关于饮食健康的谚语?

3、你自己的饮食习惯好吗?为什么?

(1)要求:设计的食物搭配应又好吃,又省钱

(2)学生活动,教师作适当指导。

板书设计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课后记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学会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会小组上网调查法、观察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品中的人造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及微生物

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害的;

•了解怎样吃食物才安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

重要性;

・安全的食用食物;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

障食物的食用安全。

教学重难点:

・安全通过对比、自主探索、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知道怎样吃

才食物安全;

•学会分析加工食物里的添加剂、初步掌握这些分析方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色彩诱人食物的图片。

・有关食物安全方面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的,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2、教师讲述:介绍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1、观察一些色彩诱人的食物图片,分析食品中诱人的颜色

是什么?

(1)了解什么是天然色素,什么是人造色素,通过对比观察知道

他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调查加工食品里原料的成分

(1)、我们平时吃的那些丰富、可口的加工食品里到底添加了

什么?

(2)、通过网络对照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标准、食品中的添加剂

使用标准,分析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安全吗?

(3)、讨论研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加工的食品。

(第三部分)调查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

(1)、书P54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

否安全?

(2)、查看有关食品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3)、小组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有价

板书设计食物才安全

肉、鱼、蔬菜

吃的新鲜食品

课后记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

1排序

教学目的:

•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难点: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昨天忙坏了,好多东西都没有整理,谁愿意帮老

师把讲台上这些凌乱的实验器材整理一下?要求:把这些物

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活动:指名学生上台排列物体。

3、汇报交流: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