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_第1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_第2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_第3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_第4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包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德育工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坚持全面发展。德育工作要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4.坚持实践育人。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坚持协同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6.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德育工作改革,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

1.总体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使其成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包括: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爱社会,尊重劳动,乐于奉献;

(5)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段目标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分别设定具体目标:

(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关爱同学,乐于助人,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

(2)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具备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实现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德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进行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4)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

(2)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3)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

(2)重视经典诵读、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4)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3)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的道德观念;

(4)组织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3)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五、实施途径和要求

1.课程育人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课程,实现全科育人;

(2)注重德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4)强化德育课程实施,确保德育课程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

2.文化育人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文化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

(2)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接受德育教育。

3.活动育人

(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科技创新、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注重仪式教育,如升旗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意识。

4.实践育人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4)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社团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管理育人

(1)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

(3)注重学生个性化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6.协同育人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2)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六、组织实施

为确保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组织和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确保政策落实、工作落地。

2.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德育工作职责,形成协同推进德育工作的合力。班主任、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德育主力军作用,其他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做好德育渗透工作。

3.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包括德育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实践育人、评价考核等方面,确保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加强德育工作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鼓励德育工作者开展课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5.保障资源配置

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德育设施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实践基地等,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6.创新德育方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7.加强评价考核

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