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A/17/wKhkGWcCt42ADhQXAAGijJhrly4188.jpg)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A/17/wKhkGWcCt42ADhQXAAGijJhrly41882.jpg)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A/17/wKhkGWcCt42ADhQXAAGijJhrly41883.jpg)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A/17/wKhkGWcCt42ADhQXAAGijJhrly41884.jpg)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A/17/wKhkGWcCt42ADhQXAAGijJhrly41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共34分)烛
心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李丰春/文)14.说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5.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4.心理描写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15、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身后的眼睛曾平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简洁,节奏明快,用平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孩子独自打跑了一只野猪的故事。B.文章关于父母的笔墨不多,主要通过描写孩子与野猪搏斗,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C.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文章的主题。D.父母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孩子,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注视孩子的行动,这是另一种爱的方式。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9.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母,也有人认为是孩子,你觉得是谁?为什么?参考答案:7.C
8.①开头“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色已晚。②“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渲染了当时环境的可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③“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验上“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衬托出了父母的紧张和孩子的害怕。
9.观点一:主人公是父母,①从情节看,正是那对父母在孩子身后的支持,才有了孩子打跑了野猪这个结局。②从人物形象看,写那个孩子,其实是在写父母,孩子越是激烈的表演,就越衬托出父母的爱和良苦用心.③从主题上看,身后的两双眼睛。主要传达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他们的教育方法这个主旨。观点二;主人公是孩子,①从情节看,全文主要围绕孩子与野猪搏斗来展开情节。②从人物形象看,通过写孩子与野猪搏斗,来体现孩子的勇敢坚强。③从主题上看,文章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临许多挑战,要勇敢的面对,才能更好的成长。【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讲述孩子战胜野猪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应该是孩子的勇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如小说一开头说“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皎洁的月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包谷地”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如第二段“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茂密的包谷林”“哗啦哗啦的声音”,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令人恐慌的氛围,为孩子和野猪的对峙设置了情境,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了铺垫;如中间“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前一句是父母目睹孩子与野猪的对峙时的情境,表现出父母的紧张,后一句是孩子与野猪对峙时的情境,结合后面“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可知,这里表现出孩子的紧张。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形象,把握作品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母,也有人认为是孩子,你觉得是谁?为什么”,然后明确观点,即“父母”或“孩子”,然后从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揭示以及笔墨的多少等方面陈述理由。如果认可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的父母”,可以围绕如下方面分析:如小说的题目是《身后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的眼睛;从情节上看,在孩子与野猪的搏斗过程中,父母虽担心孩子,但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助孩子打跑野猪,而是在背后用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为,而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英勇无畏,都是因为有背后牵系的那“身后的眼睛”;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虽以较多的笔墨写孩子,但孩子之所以敢于独自打跑野猪,就在于身后总有父母支持与鼓励,写孩子就是为了衬托出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从主旨上看,孩子的父母在背后支持鼓励孩子,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勇气。如认可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可以从如下分析: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讲述了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独自打跑野猪的故事,整个情节都是围绕孩子展开,以孩子独自战胜野猪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孩子面对野猪时不易降服、不肯认输的硬骨头精神;从人物上看,孩子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小说写孩子的父母始终不帮助孩子打跑野猪,只在孩子背后支持鼓励,是为了衬托孩子,突出孩子的勇敢顽强;从主旨上看,孩子不依靠父母,靠自己的力量打跑野猪,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时勇敢顽强、不轻易服输的精神。【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分享经济由此产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摘编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重新定义分享》)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地创造物质资源,而分享经济时代的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次分配。B.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违背了分享经济的特征。C.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B.文章运用举例子方法,如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C.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的功能。D.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B.分享经济一方面因产品过剩而产生,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必须分开。D.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参考答案:1.A
2.D
3.C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错,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创造物质资源,分享经济时代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分配。C项,错在“分享经济”产生原因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而是社会资源的过剩。D项,因果关系错误,“微创业”实现是由于“分享经济”,不是“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故选B。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述的相关分析能力。C项,文中没有分享经济具有促进“社会更公平”的表述,属无中生有。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B项,文中没有“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故选B。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项,文中没有“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此处用后一意。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参考答案:10.A
11.B
12.C
13.(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2)后来(他)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奔丧守孝。【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根据理解“大臣持国”的意思是“大臣把持国政”所以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选项。根据“以示天下之私”虚词“以”前应该断开,因此可以排除选项C。故答案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根据原文“贵戚恶之”可以得知,此处用后一意。说法有误。故答案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由原文“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选项C“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理解有误,意思说反了。【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采分点:“为”做了、“之”他、“闭门精心诵读”省略句。(2)采分点:“仕”做官,“坐”犯法“莫”没有。【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他生性清廉正直特立,凡是操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即使显贵也不与之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致礼请乐恢,乐恢从来不答复他。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他多次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显贵的外戚们非常憎恨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忍心白吃饭而立在他人之朝廷上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蔡学士书【宋】曹巩庆历四年五月日,南丰曾巩谨再拜上书谏院学士执事:朝廷自更两府谏官来,言事者皆为天下贺得人而已。贺之诚当也,顾不贺则不可乎?巩尝静思天下之事矣。以天子而行圣贤之道,不古圣贤然者否也。然而古今难之者,岂无异焉?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人主不寤其然,则贤者必疏而殆矣。故圣贤之道,往往而不行也,东汉之末是已。今主上至圣,虽有庸人、邪人,将不入其间。然今日两府谏官之所陈,上已尽白而信邪?抑未然邪?其已尽白而信也,尚惧其造之未深,临事而差也。其未尽白而信也,则当屡进而陈之,待其尽白而信,造之深,临事而不差而后已也。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古之制善矣。夫天子所尊而听者宰相也,然接之有时,不得数且久矣。惟谏官随宰相入奏事,奏已,宰相退归中书,盖常然矣。至于谏官,出入言动相缀接,蚤暮相亲,未闻其当退也。如此,则事之得失,蚤思之不待暮而以言可也,暮思之不待越宿而以言可也,不谕则极辨之可也。屡进而陈之,宜莫若此之详且实也,虽有邪人、庸人,不得而间焉。故曰: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今谏官之见也有间矣,其不能朝夕上下议亦明矣。禁中之与居,女妇而已尔,舍是则寺人而已尔,庸者、邪者而已尔。其于冥冥之间,议论之际,岂不易行其间哉!如此,则巩见今日两府谏官之危,而未见国家天下之安也。度执事亦已念之矣。苟念之,则在使谏官侍臣复其职而已,安有不得其职而在其位者欤?噫!自汉降戾后世,士之盛未有若唐太宗也。自唐降戾后世,士之盛亦未有若今也。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巩生于远,厄于无衣食以事亲,今又将集于乡学,当圣贤之时,不得抵京师而一言,故敢布于执事,并书所作通论杂文一编以献。伏惟执事,庄士也,不拒人之言者也,愿赐观览,以其意少施焉。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丰曾巩谨再拜
再:第二次B.人主不寤其然
寤:醒悟,明白C.出入盲动相缀接
缀接;前后相连D.伏惟执事,庄士也
伏惟:伏在地上,表示恭敬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天子而行圣贤之道
焉用亡郑以陪邻B.尚惧其造之未深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C.夫天子所尊而听者宰相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而未见国家天下之安也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天子在推行古今圣贤的治国之道,大家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是错误的,这是不对的。但古今非难此事的人,基本上是一样的。B.在曾巩看来,古代制度不够完备,要完善古代制度,应该依靠谏官不断地向皇帝提建议,这样才能让皇帝完全清楚,他人执行具体任务才不会有偏差。C.在北宋,宰相向皇帝奏事结束以后,谏官是跟随在宰相后面向皇帝上书奏事,退朝结束后,宰相到中书省办公,这巳经成为一种惯例。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充分表达了对谏官地位的肯定,认为谏官能起到安定天下的作用。同时,作者还高度肯定了王安石的才能,向朝廷举荐王安石。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2)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参考答案:14.A
15.B
16.B
17.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
18.(1)奸邪之人认为(谏言)对自己不利,就(心生)怨恨;庸碌之人认为自己做不到,就(心生)嫉妒。有怨恨,有嫉妒,则伪造掩饰(自己的言行)以便行走于朝廷。(2)执事您倘若推荐(他)到朝廷(为官),他(肯定)对天下有(许多)益处。(我)也把他所写的一卷文章编进去交给您,期待(您)知道我所说的并非虚妄之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选项“再:第二次”错误,应为“两次”。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选项,第一个以:认为。第二个以:来,用来。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C选项第一个“所”跟后面的“尊”字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尊敬的人”;第二个“所”,为……所:表被动。D选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第二个“而”,表修饰。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B选项“古代制度不够完备,要完善古代制度,”错误,由原文“故圣贤之道,往往而不行也,东汉之末是已”可知是“圣贤之道”,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而不是古代制度。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士之盛”做“有”的宾语,故“盛”后断句,根据语义,“今”是现在的,修饰后面的“有士之盛”故“今”前断句,“能行其道”和前面的“能成治功”句子结构一致,所以“道”后断句,根据语意是数百年的弊端,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故“弊”后断句,“也”语气词,表停顿,所以“也”后断句,“百年之患”和“百年之弊”的句式结构一致,所以“患”后断句,“也”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句。【18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以:认为。及:到。造:伪造。(2)执事:您。庶:希望。妄:虚妄之言。【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B.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C.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D.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2)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参考答案:10.B
11.C
12.C
13.(1)谭纶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2)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句意,“自象山”是作“突”的状语,不能单独成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比较BD两项,主要区别在“四十二年春再起纶”的断句。“起”是起用的意思,后面应有宾语,故“纶”放前一句,作“起”的宾语。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C句中“文武官员”错误,只是武官。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错误,从原文来看,“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时,谭纶已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不再担任边帅了。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束伍”约束部队,治军;“裨将”副将;“进止”指进退举止,文中可意译为“行动”。第二句得分点:练:熟悉、熟练;“倚以办贼”省略句,“倚(之)以办贼”:“依靠他来对付倭寇”;“辄”:“就”;“居官”:“担任官职”;“淹”:“滞留”。【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训练他们,倭寇从象山突袭台州,谭纶接连打败他们。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第二次启用谭纶。上任途中被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战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谭纶亲自统率中军进逼,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互为掎角,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了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遍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参考答案:B本语段讲的是色彩的和谐,注意由形象到理论,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④是总结句,与“这也就是和谐”相连。8.雅安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雅安不仅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闻名于中国,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更为她添上了“魅力雅安”的花冠。请从下面六处景物中任选一处,写一条有吸引力的宣传语。(4分)碧峰峡
蒙顶山
上里古镇
喇叭河
夹金山
大渡河畔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够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有吸引力得1分。(4分)
略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白鹿原》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陈忠实将他的深厚积淀付诸于笔端,再现了北方的生活图景。B.在网约车被合法化后,使得中国城市出行市场的固有竞争格局被打破,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也应尽快启动,以对接市场。C.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D.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语意重复,“诸”是兼词,意思是“之于”,后面的“于”多余,应把“付诸于”改为“付诸”B项,成分残缺,第二句缺主语,将第一句介词结构去掉。D项,中途易辙,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第二句就另起话头,可以把“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改成“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10.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参考答案:A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意在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目标之一”联合国2017年《世界幸福报告》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幸福国家之所以幸福,与这些因素有关系,它们是:关爱,自由,慷慨,收入高和良好的国家治理。而在全球国家幸福感排名中,排在前列的国家都在如下的几个因素上得了高分:收入高、健康寿命预期、自由、信任。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以上关键词中选择2-3个,形成有机关联,体现自己的幸福观,写出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期许和认识。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幸福密码教室里少年的汗味昭示着青春的气息,黑白上那一个意犹未尽的问号--"什么是幸福?"瞬间乱了我的心绪。夕阳的余晖从窗户中倾泻出来,透明了空气中的尘埃。任思绪漫游在回忆里浩瀚的海洋,寻找幸福......干净的秋风萧瑟了谁的寂寞,梧桐叶落,一片祥和安宁。窄窄的篱笆圈住那小小的房舍,一抹墨色的身影伴着秋菊在秋风里摇摆。那是陶老夫子的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流水潺潺,月影幽幽,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远离了世俗的尘埃,摆脱了官场的黑暗,收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办公环境的网络安全培训
- 未来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思考
- 现代办公空间中的绿色环保用品设计思考
-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生活在这里真好 第11课《我家来了新邻居》说课稿 粤教版001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4 波的衍射和干涉说课稿4 新人教版选修3-4001
- Module 1 Unit 1 She's a nice teacher(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1.2 化学实验室之旅说课稿(新版)粤教版001
- 2025农村养殖场场地租地合同
- 2025国际专利技术许可合同模板版
- Unit 5 Nature and Culture(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编制说明
- 江苏卷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医疗器械物价收费申请流程
- 招聘专员转正述职报告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安市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
- 2024年江苏省昆山市六校中考联考(一模)化学试题
- 大学生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 邢台市桥西区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