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转变,人们普遍对郊野公园等更具原始自然风貌的绿地类型的需求逐渐增多。郊野公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自然与城市的冲突,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近郊环境,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了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的休闲场所,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也逐渐被管理者加以重视,许多西方国家掀起了郊野公园建设潮。目前国内的一些建设开发往往采用传统城市公园的开发模式,不能兼顾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居民多样的使用需求,反而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实际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郊野公园对维护区域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建设、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一方面,郊野公园是连续城市周边环境的缓冲地带。另一方面,由于靠近市中心,郊野公园也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延伸。韧性理论从生态学领域和工程领域一直延伸到城市研究层面。这是发达国家在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自然灾害风险事件、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城市适应性发展的一种全新规划设计理念。为了应对世界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景观系统具有从破坏中恢复的能力,学者们将景观学与恢复力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韧性景观的概念。八家郊野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八家村,规划总占地面积114公顷。处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周边分布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未来服务人群近20万人。公园原为绿化隔离带,2007年北京市全面启动了第一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建设,八家郊野公园作为其中之一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在2009年5月1日正式开园。整体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场地主要进行了植物改造、道路系统建设、管理服务用房建设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园的绿化和相关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从韧性城市的角度看,八家郊野公园具有城市内部发展和保护的双重特征。现有生态管控和规划设计的缺失,导致区域生态保护效率低下,又因其忽视城市内部发展需求,未能发挥区域优势,丧失了公园的活力。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如何在有效保护八家郊野公园的同时,合理利用其生态环境优势,挖掘其潜力,承担一些生态友好型城市功能,从而维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次八家郊野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韧性城市的概念为平衡城市稳定发展与城市内外客观干扰和影响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思路。同时,韧性城市理论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郊野公园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构建郊野公园体系,对我国城市转型十分有益。近年来,韧性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强调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而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防灾减灾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拟通过对韧性城市相关理论的研究,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郊野公园的抗干扰能力、防灾避灾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受到干扰后的生态恢复能力。研究意义一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规模的城市郊野公园承载着多种复杂的生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韧性城市理念下,要求城市郊野公园平衡保护与发展,要求其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外部干扰和影响,从而提升其生态价值。另一方面,相比较于其他公园绿地,作为重要生态基础设施的郊野公园具有相同性和不同性,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承担着提高城市韧性的功能,在设计中要采用区别于其他类型绿地的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对于城市恢复力的产生,郊野公园所具有的的价值和意义,再结合合理规划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生态损失和城市恢复力水平的下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韧性认知的研究与发展韧性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生态系统。从那时起,人们对韧性的认识经历了从“工程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演进韧性”的发展转变。工程韧性指的是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来源于工程力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工程韧性的研究对象并非是实体的工程部分,而是整个系统。它是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原始状态的能力。工程韧性关注系统的单一极限平衡状态,该状态有且只有一个(李彤玥,2017)。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韧性的主要概念是工程韧性。当学术界对复杂的环境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认识到工程韧性思想的僵化。霍林指出,韧性不仅应关注系统恢复,还应关注其吸收干扰的能力。伯克斯和福尔克也认为一个系统应该有多个平衡态。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韧性不仅能使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且能促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bouncingforth)。这一概念之所以被称为“生态韧性”,是因为它来源于对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思考(李彤玥,2017)。在深入理解系统的组成和变化机制后,学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韧性观,即演进韧性。21世纪初,霍林在其著作中首次将生态系统韧性的概念应用于社会系统。后来,他与沃克等人一起提出,韧性不应局限于恢复,还应关注系统在面对干扰时改变、适应的能力。演进韧性的核心来自霍林和冈德森提出的适应性循环概念,这是一种新的系统认知观点。对韧性理论理解的演变反映了学术理解的进展,也为城市韧性机制的理解和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跨尺度动态循环理论的演进韧性理论,与工程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相比,更适合作为城市韧性的基础理论参考。韧性城市的内涵与发展阶段韧性联盟指出,共同构成了韧性城市理论主要研究框架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由于每一个内涵关注的方面不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城市生态韧性是指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在面对突发性冲击时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其包括面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这三个主要方面。工程韧性是城市防灾能力在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包括通信、道路设施等,这些设施通常能有效地预防灾害或减轻灾害程度。同时,工程韧性通常会因为灾害的到来而发生演变,从而尽可能减少类似灾害再次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城市经济韧性是指一个城市在外部压力影响下经济有序发展,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多元化经济和财富创造。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城市经济韧性的四个方面也包含宜居性,而环境质量是影响宜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韧性表现了人类社会应对外部干扰的能力。一方面,政府代表着领导者或管理者在灾害前后应对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即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基于以上对城市韧性能力概念的分析,当外部冲击作用到城市本身时,会根据灾害程度形成相应的阶段。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即系统不受影响的阶段、系统可以恢复的阶段和系统性质改变的阶段(李彤玥,2014)。韧性城市理论与实践不足对于韧性城市的践行和理论研究,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是较为领先的。部分西方国家已将其运用到各种层面的规划与设计当中。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韧性城市的认识起步较晚,尚将项层设计层面的研究和理论层面的研究作为主流,能够真正做到指导设计的相关理论或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设计实践寥寥无几。如何将韧性科学与景观修复、保护和管理活动相结合以及如何维系生态系统稳定长远的发展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需继续探讨的课题。尽管如此,值得肯定的一点是,韧性城市的热度在逐渐上升,从学者到政府组织对其的关注度也在加强,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优秀的理论逐渐喷涌而出从而推动设计实践发展。
2. 项目背景与概况2.1. 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八家郊野公园位于一道绿隔之内、二级通风廊道之中。公园北接五环路绿带,西临三山五园历史片区,东望奥森公园,是城市公园环和通风廊道中的重要节点。其地处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区域内,临接清华、北林、中科院等教育科研机构,周边为规划科技创新及服务机构。2.2. 场地经济文化条件中关村科学城区域是指“东至原八达岭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北至北五环及小营西路以南,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院路,以及沿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轴线形成的辐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城占地三百三十多公顷,是一个知识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培育基地和高新技术信息交流中心。八家郊野公园位于科学城核心位置,成为科学城内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其升级改造是优化提升科技园区环境的保障工程之一。与此同时,八家郊野公园地处北京市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中重要的典型空间——京张铁路城区段的重要水生态节点之一,也成为联系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和科技创新区的重要生态纽带。
3. 前期分析3.1. 上位规划解读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一道绿隔为城市公园环。新规强调“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力争实现全部公园化”。八家郊野公园位于一道绿隔之内、二级通风廊道之中,成为城市公园环和通风廊道中的重要节点。十三五规划强调“高水平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周边环境,实现科技与生态更好地融合发展。推进园林景观体系建设,完善现有公园设施和功能”,八家郊野公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位置,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对科技园区景观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北京市海淀区“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构建水清岸绿、连通循环的水系格局。根据海淀区水系生态治理工作方案(2016-2020)-“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海淀南部地区水网建设补水工程规划补水范围涵盖八家郊野公园,其补水方案为新建连通渠1.5km;水源为中水和雨洪水。规划要求推进集雨、净化、节水、水环境提升工程,整体提升区域水环境品质。还清河道水体,优化水面湿地,增加水动力,促进水体循环流动,建设“海绵城市”、“亲水城市”,为核心区建设提供安全的水务保障和水生态环境。3.2. 场地现状分析八家郊野公园周边现状用地以道路、居住区、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其中,北京天主教神学院嵌入公园绿地之内。北部为道路用地、水域用地及防护绿地和村庄,临接五环路绿带,与清河直线距离不足百米;东边为北京培黎学院、居住小区、双清路;南面为行政服务用地、教育科研用地;西边临接G7(京新高速),清华大学、荷清园与八家郊野公园仅一路之隔。公园的改造提升应与其周边的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的空间需求相契合。公园最北侧为北五环,西侧为G7高速,地块内有2条主要的城市道路穿过,毛纺路南北穿越、月泉路东西分割。东侧通过支路接双清路。八家郊野公园被新修的市政道路割裂,和保留的一些建筑相互交织,出入口较多。月泉路将公园分为南北园;毛纺路的建设又将八家郊野公园北园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被快速的车流隔开,园区联系步道全部成了断头路,尚存的通道是原来河渠所修的暗涵。东区基本以绿化、广场道路铺装为主;有一处运动场地,但处在绿地深处,目前缺少抵达的便利条件;西区建设有两块湖面,湖面面积不大。在提升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公园内部交通的连续性、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通过对八家郊野公园在城市中所处的区域位置及周边的用地性质进行分析之后,大致确立三类主要使用人群:1.周边产业园区的办公人员;2.附近居民;周边教研机构的师生。并同时按照上述人群的行为习惯确定了三种主要活动类型:1.漫步交流;2.休闲健身;3.科普实践。因此在设计中需满足不同人群及不同行为类型的使用需求。地块将成为中关村科学城产业集群的纽带,为附近工作居住人群提供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平台。公园目前水面总面积1.8万㎡,水面率2.15%。且全部分布在西园,东园无水面。有一条东西向暗渠贯穿全园。八家郊野公园水体的主要问题为水面率低,难以满足空气调节的需要;(根据经验,水面率在3%-8%时,水对空气的调节才能达到宜人的效果)。水面分布不均,近居民区的东园缺水;水源不足,部分依赖地下水;水系缺少循环,极易发生水体富养化;水体驳岸不生态,硬质驳岸难以发挥。3.3. SWOT分析3.3.1.优势(STRENGTH)场地周边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可达性强。位于一道绿隔之内、二级通风廊道之中,受到周边三山五园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辐射,为场地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3.3.2.劣势(WEAKNESSES)场地西侧临接G7高速,西侧的可达性较弱;又有毛纺路从中贯穿将公园分为东西两部分,是场地的整体性下降。场地南、北、东三侧均与城市界面存在高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园本身与城市界面的联系性。3.3.3.机遇(OPPORTUNITIES)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强调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及十三五规划强调高水平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周边环境,推进园林景观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八家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也是发展的机遇。3.3.4.挑战(THREATS)如何充分发挥公园自身优势,建设出提升区域韧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4. 设计目标与设计策略4.1. 设计目标以提升区域韧性为总体目标,形成集生态韧性、工程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于一体,融合生态绿色、韧性承洪、防灾减灾、休闲娱乐、智慧科普等多元功能,致力于全面提升区域韧性、助推城市发展的城市综合性郊野公园4.2. 设计策略以韧性城市理论为指导,在八家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从生态、工程、经济、社会这四个方面韧性的提升为主要出发点。结合郊野风貌基底营造、区域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周边环境、特色空间营造等策略,将八家郊野公园打造为最大化满足市民需求同时又能保障城市韧性发展的综合性郊野公园。4.2.1.生态韧性提升以自然生态法为规划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山水关系布局和生态的种植设计规划;运用生态驳岸、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被浅沟等生态性雨洪管理措施来应对城市的雨洪问题;采用防风防火树种进行合理配置,预防和减轻灾害威胁。4.2.2.工程韧性提升工程韧性提升主要从公园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应急避灾系统,做到平灾结合;应急装置合理配置(太阳能发电设备、通讯设施等);布置智慧监测设施。4.2.3.经济韧性提升经济韧性提升主要从公园生产性经济活动方面入手:引入生产性活动;资源回收利用(收集雨水进行公园灌溉,回收废旧材料做游憩活动设施等)。4.2.4.社会韧性提升社会韧性提升主要从公园多样性活动方面入手,如树苗领养、志愿种植等,吸引居民参与。
5. 总体规划5.1. 整体规划设计八家郊野公园的总体结构为三环三带六区多点。三环分别是由外侧向内侧渗透的综合活动环、韧性缓冲环及绿心保护环。外层的综合活动环是面向周围居民、学生、上班族的多样性活动区域,三侧边界开放设计,拥抱城市,提高社会韧性。北侧跨越北五环与防护绿地结合设计,联系清河形成漫行系统;东南两侧开放设计解决入口高差问题。中间层的韧性缓冲环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植被,利用林下空间设计多功能活动场地,作为内环形成由外向向内向的过渡,提高生态韧性。内层的绿心保护环保护现状植被,引入“动态森林”概念,提高周围居民的社会韧性同时使区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最大程度焕发公园的生态韧性。三带分别是康体活动带、滨水游赏带、植物展示带。三个条带分别基于不同的场地条件和活动需要设置。康体活动带以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设置为重点,滨水游赏带主要为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滨水体验,植物展示带以向游人展现观赏草、花境、作物等各具特色的植物为主。三个条带分别依据各自定位展开内容丰富的设计,形成丰富有趣的游赏体验。六区分别是综合活动区、生产体验区、科普示范区、综合管理区、郊野康体区和绿心示范区。综合活动区设置在公园南侧,就近的为附近居民提供活动场所。生产体验区是公园内集作物生产和游人体验于一体的分区,包括麦田景观、轮作果蔬圃、种子工坊几个组成部分,极大程度提高了游客游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科普示范区由入口处的花境、一系列趣味滨水空间、生态浮岛以及认知角组成。综合管理区是公园的总控和管理中心,包括办公、管理建筑、值班室以及活动场地等。郊野康体区主要满足游人的建身运动需要,绿心示范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是公园由外向性向内向性过渡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紧邻综合活动区和郊野康体区,是生态和社会韧性向公园内部延申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其主要包括草坪剧场、动态雨水塘、文化长廊、记忆广场这几个节点在内。5.2. 分区规划设计5.2.1. 综合活动区综合活动区设置在公园南侧,就近的为附近居民提供活动场所。本区包含了一系列的户外休闲场地、野餐盒子及儿童活动区,入口处的观赏草坡地解决场地内外高差的问题,外侧休闲广场开放的拥抱城市大环境。5.2.2. 生产体验区生产体验区是公园内集作物生产和游人体验于一体的分区,包括麦田景观、轮作果蔬圃、种子工坊几个组成部分。麦田景观一方面作为绿化建设的备用地,一方面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往往随着城市发展,对于土地功能的需求慢慢转变的时候,在田地上进行改建是最能避免资源浪费的,也相对于已建设用地的改建要容易得多。麦田景观和轮作果蔬圃都提倡居民参与种植管理,在种子工坊,居民可以自行领取种子、苗木、工具等进行播种,寓教于乐的同时增强游客的生态环保意思。5.2.3. 科普示范区科普示范区由入口处的花境、一系列趣味滨水空间、生态浮岛以及认知角组成。花境将花卉与观赏草结合种植,提倡居民参与种植管理的同时,组织志愿者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进行志愿讲解。生态浮岛及湿地驳岸主要进行耐水湿植物的科普。认知角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四个方面对在不同观赏特性上有突出特点的植物进行分类,让游客在互动中进行植物知识的学习。5.2.4. 综合管理区综合管理区是公园的总控和管理中心,包括办公、管理建筑、值班室以及活动场地等,主要负责对全园的实时动态进行监控、控制公园能源设备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控。5.2.5. 郊野康体区郊野康体区主要满足游人的建身运动需要,区内形成闭环道路,并沿道路设置跑道。该区域内部设置多种多样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乒乓球场、器材健身场等,且由于该区主要位于韧性缓冲环内,植物覆盖面积较高,因此也结合密林进行林下空间的设计,形成静思空间、林下栈道、丛林拓展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5.2.6. 绿心示范区绿心示范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是公园由外向性向内向性过渡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紧邻综合活动区和郊野康体区,是生态和社会韧性向公园内部延申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其主要包括草坪剧场、动态雨水塘、文化长廊、记忆广场这几个节点在内。动态雨水塘的动态体现在它的季节性上,洼地种植观赏植物,与雨季和旱季分别产生不同景观。文化长廊供居民进行艺术展览,展览通过分期的大众参与的形式开展,公园会组织艺术家们于此处展示摄影、画作、雕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记忆广场旨在打造富有场地印记,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居民志愿搜集废旧建筑材料等废旧物品,转换为场地内可使用的景观小品如桌椅、铺装、景墙等,变废为宝,传递特殊的场地记忆,旧材新用,提高生态韧性。
6. 专项规划6.1. 竖向规划通过分析场地现状条件,公园于城市界面衔接处高程较高,内部高程低。除去公园边界处外,公园内部整体地势非常平缓。竖向设计过程中,在现状地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景观分区的功能特点及其定位进行竖向设计,设计若干微地形,可以在引导公园排水的基础上形成汇水分区,从而成为场地整体雨洪管理系统的先决条件,提升场地生态韧性。与此同时,据此形成的一系列景观微地形,可在丰富观赏体验的同时,营造场地整体种植规划的地形基底。设计后场地地形如下图所示。6.2. 水体及雨洪管理规划在对场地竖向设计进行梳理之后,第二步便要整理场地的汇水分区。针对所划分的汇水分区,采取相应的雨洪管理设施,譬如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湿地/湿塘等。再针对不同的设施类型,选取相应植物品种进行栽植,最大程度上减轻雨洪灾害的同时保证公园的景观和生态效益。东区现状条件无水体,但有地下暗涵现存。为了使东西园形成水系,也使公园内部水体向北侧的清河延申,形成一整套的滨水漫行体系,此次设计在东区地表开拓了部分水体。6.3. 交通设计宏观来看,当交通设计落位到郊野公园时,第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合理的进行对场地的游览路线的规划与出入口的落位。微观来看,当交通设计落位到郊野公园时,要做到整体考虑,全园贯穿,便利通达,平灾结合。6.3.1. 出入口设置基于对场地实地走访,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和现状条件考虑,在全园共设置五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位于西侧,西南侧,西北侧,东南侧和东北侧。在主要出入口位置都设置了集散广场,公园的西南两侧外边界呈开放态势,最大程度的接纳城市,方便人群使用和应急疏散。6.3.2. 道路设置公园面积约50h㎡,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园区总面积位于10h㎡至50h㎡之间时,主路宽度为4.0至5.0m,次路宽度为3.0至4.0m,支路宽2.0至3.0m。据此,公园道路分三级设置。一级路宽5m,成环,连接各景观分区,必要时方便通车。二级路宽3m,主要用于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在组织与一级路的交通的基础上,二级路也连接成环。三级路宽2m,主要组织部分节点的内部交通。6.3.3. 停车场设置公园停车场位于场地南部和西北部,共两个停车场,包含150个车位。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在园区陆地面积位于10h㎡至50h㎡之间时,每公顷停车位应小于等于五个,由此,公园内停车位约有150个。6.4. 种植规划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和使用人群的需求以及对郊野公园景观风貌的追求,将八家郊野公园中植物按斑块进行规划,总共分为四个斑块。城市景观风貌斑块位于场地南侧与居住区接近的位置及东侧与学校相邻的位置,结合人群的需要来布置与城市景观风貌相类似的植物组团。滨水景观风貌斑块设置在设计后的水体四周,旨在营造不同驳岸类型下观赏效果俱佳的滨水景观驳岸。农耕景观风貌斑块为场地西北侧生产体验区的植物景观组团,旨在打造富有自然野趣的田园景观。森林风貌斑块则基本与郊野康体区相重合,主要在保持住场地原状大部分林地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营造天然的森林氧吧。根据四大主要景观斑块的特点定位和植物本身特性,作为种植设计的依托。园内常绿落叶树比例为4:6,乔灌比3:7。在不同组团内部区域种植规格小的苗木,并为其预留生长空间,在组团边缘处种植规格大的苗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植物种植组团具有良好生态效果的同时具有不错的景观效益。在主要出入口、节点位置、沿主路、和建筑周围种植大规格苗木,这样在初期就可以使公园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提升绿地的观赏效果。随时间推移,组织志愿者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树木生长情况进行适度采伐修剪。志愿者可以是社区居民,也可以是周边学校的学生、工作者等等。经过人工疏植和自然选择的植物组团会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当初,这个过程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且极富韧性的绿色空间,这样满足了郊野公园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前提之下的景观的动态变化。此处种植设计苗木表详见附录A。6.5. 防灾避灾规划在韧性城市的视角之下,郊野公园设计时应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公园应急避灾能力的提升,一是通过设计手法提高公园在面对强风、火灾、雨洪等自然灾害时的应急能力,二是储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平灾结合是公园应急设施的配置原则,既要保证灾害发生时有避灾救灾的能力,也应结合平时需求,不至于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7. 总结郊野公园作为一个大型的城市绿地,是承载城市韧性的重要生态单元,它不仅能多方面提高城市的韧性,还可以补充韧性城市理念对优化郊野公园设计的兼容性。本文分析了八家郊野公园周边环境及其面临的干扰和冲击,在此基础上,从韧性城市的角度提出了八角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运用韧性城市的相关理论,合理地对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指导,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是,由于与韧性城市有关的许多理论体系仍在发展和完善,而韧性城市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城市概念,因此从韧性城市的角度来进行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多学科的整合和相互借鉴,同时,也有赖于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希望可以通过未来的学习,不断对此研究进行补充完善,更好的指导实践。参考文献[1]丛艳国,魏立华,周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规划师,2005(09):88-91.[2]方小山,梁颖瑜.英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探析[J].中国园林,2014,30(11):40-43.[3]刘志敏,修春亮,宋伟.城市空间韧性研究进展[J].城市建筑,2018(35):16-18.[4]廖茂林.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城市,2016(08):21-25.[5]彭永东,庄荣.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探讨[J].风景园林,2007(O4):120-121.[6]杨锐.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园林,2009,25(10):60-63.[7]郑艳.推动城市适应规划,构建韧性城市――发达国家的案例与启示[J].世界环境,2013(06):50-53.[8]李彤玥,牛品一,顾朝林.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05):23-31.[9]李彤玥.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5):15-25.[10]朱江.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1]朱黎青,彭菲,高翅.气候变化适应性与韧性城市视角下的滨水绿地设计——以美国哈德逊市南湾公园设计研究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04):41-46.[12]张少伟,刘迪.郊野公园分类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O4):164-165.[13]汪辉,任懿璐,卢思琪,杜钦.以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韧性应对洪涝灾害的威胁与发生[J]生态学报,2016,36(16):4958-4960.[14]李鑫,车生泉.城市韧性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J].南方建筑,2017(03):7-12.[15]陈永宏.试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06):80-83.
附录A植物名录表序号品种名/种名科属拉丁学名常绿乔木1圆柏柏科圆柏属Sabina
chinensis
(L.)Ant.2侧柏柏科侧柏属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3雪松松科雪松属Cedrus
deodara
(Roxb.)G.Don4油松松科松属Pinus
tabuliformis
Carr.5白皮松松科松属Pinus
bungeana
Zucc.exEndl.6华山松松科松属Pinus
armandii
Franch.7青扦松科云杉属Picea
wilsonii
Mast.8白扦松科云杉属Picea
meyeri
Rehd.etWils.9蓝粉云杉松科云杉属PiceapungensEngelm.竹类10刚竹禾本科刚竹属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A.etC.Riv.
'Viridis'11箬竹禾本科箬竹属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Kengf.12紫竹禾本科刚竹属Phyllostachys
nigra
(Lodd.exLindl.)Munro13斑竹禾本科刚竹属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Zucc.f.
lacrima-deae
Kengf.etWen14早园竹禾本科刚竹属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15金镶玉竹禾本科刚竹属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McClure
'Spectabilis'落叶乔木16国槐豆科槐属Sophora
japonica
Linn.17刺槐豆科刺槐属Robinia
pseudoacacia18绦柳杨柳科柳属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f.
pendula
Schneid.19旱柳杨柳科柳属Salix
matsudana20馒头柳杨柳科柳属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f.
umbraculifera
Rehd.21暴马丁香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
reticulata
(Blume)Haravar.
amurensis
(Rupr.)Pringle22青檀榆科青檀属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23小叶朴榆科朴属Celtis
sinensis
Pers.24杜仲杜仲科杜仲属Eucommia
ulmoides
Oliver25白玉兰木兰科木兰属Magnolia
denudata
Desr.26二乔玉兰木兰科木兰属Magnolia
×
soulangeana
Soul.-Bod.27望春玉兰木兰科木兰属Magnolia
biondii
Pampan.28龙爪槐豆科槐属Sophora
japonica
Linn.var.
japonica
f.
pendula
Hort.29椴树椴树科椴树属Tilia
tuan
Szyszyl.30海棠花蔷薇科苹果属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31枣树鼠李科枣属ZiziphusjujubaMill.var.jujuba32君迁子柿科柿属Diospyros
lotus
L.33梓树紫葳科梓属Catalpa
ovata
G.Don34山茱萸山茱萸科山茱萸属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35流苏树木犀科流苏树属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etPaxt.36毛白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
tomentosa37钻天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Moench)Koehne38北京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
×beijingensis
W.Y.Hsu39毛泡桐玄参科泡桐属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Steud.40小叶丁香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
pubescens
Turcz.subsp.
microphylla
(Diels)M.C.ChangetX.L.Chen41裂叶丁香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persicavar.laciniataWest42波斯丁香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x-persica‘Alba’43七叶树七叶树科七叶树属Aesculus
chinensis
Bunge44元宝枫槭树科槭属Acer
truncatum
Bunge45五角枫槭树科槭属Acer
mono
Maxim.46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47水杉杉科水杉属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etCheng48杂交马褂木木兰科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ent.49银杏银杏科银杏属Ginkgo
biloba
L.50白蜡木犀科梣属Fraxinus
chinensis
Roxb.51黄栌漆树科黄栌属Cotinus
coggygria
Scop.52二球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53山楂蔷薇科山楂属Crataegus
pinnatifida54柿树柿科柿属Diospyros
kaki
Thunb.55丝绵木卫矛科卫矛属Euonymus
maackii
Rupr.56枫杨胡桃科枫杨属Pterocarya
stenoptera57金枝垂柳杨柳科柳属SalixbabylonicaL.58金叶榆榆科榆属UlmuspumilaLcv‘Jinye’59金叶复叶槭槭树科槭属Acernegundo‘Aurea’灌木60蜡梅蜡梅科蜡梅属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Link61忍冬忍冬科忍冬属Lonicera
japonica
Thunb.62太平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属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63山桃蔷薇科桃属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deVosexHenry64碧桃蔷薇科桃属Amygdalus
persica
L.var.
persica
f.
duplex
Rehd.65六道木忍冬科六道木属Abelia
biflora
Turcz.66西府海棠蔷薇科苹果属Malus
×micromalus
Makino67金银木忍冬科忍冬属Lonicera
maackii
(Rupr.)Maxim.68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Lagerstroemia
indica
L.69日本早樱蔷薇科樱属Cerasussubhirtella(Miq.)Sok.70日本晚樱蔷薇科樱属Cerasussubhirtella(Miq.)Sok.71华北珍珠梅蔷薇科珍珠梅属Sorbaria
kirilowii
(Regel)Maxim.72迎春木犀科素馨属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73连翘木犀科连翘属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74紫珠马鞭草科紫珠属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75黄刺玫蔷薇科蔷薇属Rosa
xanthina
Lindl.76丰花月季蔷薇科蔷薇属Rosacultivars
Floribunda77香水月季蔷薇科蔷薇属Rosaodorata(Andr.)Sweet78平枝栒子蔷薇科栒子属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cne.79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80鸡树条荚蒾忍冬科荚蒾属Viburnum
opulus
Linn.var.
calvescens
(Rehd.)Hara81山杏蔷薇科杏属Armeniaca
sibirica
(L.)Lam.82榆叶梅蔷薇科桃属Amygdalus
triloba
(Lindl.)Ricker83毛樱桃蔷薇科樱属Cerasus
tomentosa
(Thunb.)Wall.84大花溲疏虎耳草科溲疏属Deutzia
grandiflora
Bge.85小花溲疏虎耳草科溲疏属Deutzia
parviflora
Bge.86锦带花忍冬科锦带花属Weigela
florida
(Bunge)A.DC.87蝟实忍冬科蝟实属KolkwitziaamabilisGraebn.88棣棠蔷薇科棣棠花属Kerria
japonica
(L.)DC.89风箱果蔷薇科风箱果属Physocarpus
amurensis
(Maxim.)Maxim.90野蔷薇蔷薇科蔷薇属Rosa
multiflora
Thunb.91美人梅蔷薇科李属Prunus×blireanacv.Meiren92郁李蔷薇科李属Cerasus
japonica
(Thunb.)Lois.93红瑞木山茱萸科梾木属Swida
alba94紫穗槐豆科紫穗槐属Amorpha
fruticosa
Linn.95紫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Chenault96紫叶李蔷薇科李属Prunus
cerasifera
Ehrharf.
atropurpurea
(Jacq.)Rehd.97紫叶风箱果蔷薇科风箱果属Physocarpusopulifolius'SummerWine'98紫叶矮樱蔷薇科李属Prunus×cistenaN.E.HansenexKoehne99大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Buxus
megistophylla
Levl.100小叶黄杨黄杨科黄杨属Buxus
sinica
(Rehd.etWils.)Chengsubsp.
sinica
var.
parvifolia
M.Cheng101砂地柏柏科圆柏属Sabina
vulgaris
Ant.102铺地柏柏科圆柏属Sabina
procumbens
(Endl.)IwataetKusaka103粗榧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Wils.)Li104矮紫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cuspidatavar.nanarehd105金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Ligustrum×vicaryiRehder106金叶风箱果蔷薇科风箱果属Physocarpusopulifoliusvar.luteus草花/地被107扶芳藤卫矛科卫矛属Euonymus
fortunei
(Turcz.)Hand.-Mazz.108玉簪百合科玉簪属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109山麦冬百合科山麦冬属Liriopespicata(Thunb.)Lour.110‘金山’绣线菊蔷薇科绣线菊属SpiraeajaponicaGoldMound111‘金焰’绣线菊蔷薇科绣线菊属Spiraeaxbumaldacv.GoldFlame112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Hedera
nepalensis
K.Kochvar.
sinensis
(Tobl.)Rehd.113假龙头唇形科假龙头属Physostegiavirginiana114五叶地锦葡萄科地锦属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Planch115蛇鞭菊菊科蛇鞭菊属Liatrisspicata(L.)Willd.116穗花婆婆纳玄参科婆婆纳属Veronica
spicata
L.117鸢尾鸢尾科鸢尾属Iris
tectorum118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锻刀具坯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研磨橡皮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白桃木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氨基酸有机肥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手机清洗润滑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平衡滤波电抗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单体液压支柱拆柱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卡通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袜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硬质合金零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版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化妆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Project项目管理(从菜鸟到实战高手)
-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操作技能测试考核试卷
- SNT 1961.11-2013 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
- 第六章 围手术期护理课件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音响设备出租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