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实践调研报告(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1页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实践调研报告(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2页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实践调研报告(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3页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实践调研报告(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4页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实践调研报告(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的问卷调研分析报告目录摘要 4引言 6一、 研究意义 6(一)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7(二) 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 8(三) 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现状 10二、 研究程序 11(一) 研究工具 11三、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的统计分析 11(一)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统计分析 11(二)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12(三) 情绪调节策略的统计分析 14(四) 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分析 14(五) 学习倦怠和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 16四、 讨论与结论 16(一)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调查现状的讨论与结论 16(二) 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讨论与结论 17(三) 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讨论与结论 18(四)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2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关系,丰富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理论,为其情绪调节以及预防学习倦怠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次研究采用网络测验的方式,采用连榕等人(2005)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Gross等人在2003编制的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A市高职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3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现处于中度的倦怠水平。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A市高职生的学习倦怠在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学习倦怠显著高于女生。2.A市高职生表达抑制跟认知重评在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A市高职生表达抑制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使用表达抑制显著多于女生。关键词:高职生;学习倦怠;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引言学业倦怠并不是一件很罕见的现象,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学业倦怠就是其中之一。高职生在我国是非常受重视的一类,在当今就业形势并不明朗,学好自身本领就是所有学生一定要做到的。作为高职生,面对学习倦怠所作出的反应以及应对方式和策略,这些都会引发思考。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高职生厌学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引起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关注。厌学就是字面上的含义,也就是说不想学习,讨厌学习。一旦学生出现厌学现象肯定就会产生学习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不开心,或者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等等。[1]学习倦怠与厌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且在理论概念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2]学生在厌倦学习甚至于对学习感到失望时,情绪低落越明显,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高职生的学习倦怠的研究甚少。[1][2]本研究拟以A市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和学业倦怠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意义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而且这个领域发展的也越来越快,高职生本质上说就是大学生,但是又存在一些区别,比如学习的内容,授课的方式,以及学习年限,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2]高职生自身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入学的门槛比较低,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够高,而且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动力,成就感不足等等,甚至没有办法正常完成需要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上述这些问题和现象,就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产生学习懈怠等等。这次调查研究准备从高职生自身出发,研究他们自身的学习倦怠的情况,然后从情绪调节的视角,扩展学业倦怠的理论,为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一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学习倦怠的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专科。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的是不同的。在社会上,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高职院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孙琳艳,2012)。[3]但是似乎在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够理解,认为他们上学等同于玩,在找工作的时候,高职院校毕业生也经常会被拒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高职生自身入手研究。无论学生处于什么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因此讨论的焦点是学习(张玮,2017)。[4]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生的其他方面,如意志力等才是研究的重点,[4]而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很少从学习倦怠的角度来考察。有对高职大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显示:抽取样本中,有40%的学生表示厌倦学习(马中霞,2015)。[1]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学习效率不高、纪律松懈、对学习不喜欢但又迫于各种压力不想放弃。另有研究显示:[3]在高职学生中约四分之一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情况,其中3%左右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情况(孙琳艳,2012)。学习倦怠的发展特点随着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培训开始重视。[3]同时,高等教育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谓的学习倦怠与个体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有关,这也是为什么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厌倦以及不想学习的人,[5]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这种文化大国。连榕等人曾经给学习倦怠下过一些定义,比如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或者是又不好的行为。[6]根据早期的研究,张爱玲也从三个维度分享了学习:情绪衰竭,非人格化和低成功感。[7]回避学习,不想学习。这是一种学习障碍,也是学生的厌学表现。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也不愿意发言以及和老师互动,这种就是逃避的表现。这是不对的,必然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差距比较严重,[8]也有研究表明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不是很严重,还是处于中等水平。[9][10]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出现学习情绪首先,A市高职生主要是来自周边县或者村镇的高中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而且都是16岁到19岁之间,在这一时期的学生理论上还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各个部分和机能都是处在一个最顶峰的状态,根据我们人的生理发展,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会有一个平缓期,然后走向成熟的,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的抵抗力非常的强,身体各项指标都是最佳状态。[11]当然,根据我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这个时期的个体的认知能力和人格都是非常好的,完善的,不管是情感还是精神都是非常的饱满和充足的。虽然青春期各项指标都是很好的,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容易受到各种诱惑,然后步入歧途,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是由于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有了自己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参差不齐,就会产生这种情况。[8]除此之外,从高中到大学,学生的交往对象有了很大的变化,日常交往的人不再是家人和老师,因为大学的住校生活会有室友,而且社团活动也会认识其他的同学,除此之外,在大学之前很多人应该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校外兼职,在大学生活中就会经常参加这种活动,然后结识一些校外社会人员,这些与以往不同的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平时的学业情绪(马中霞,2015)。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以及情绪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绪是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它会让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向上,相反不利的人际关系就会带来不好的情绪。甚至会出现一些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像是抑郁症,躁狂症等等。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而且有一部分人还会有自杀倾向。本身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高考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由于环境的转变,更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这种抑郁情绪,有厌学和排斥学习的心理。抑郁患者长期遭受精神以及躯体带来的极大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庭或者学习功能也受到影响,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倾向。[3]很多学生只是因为自己不爱学习,考不上本科,而选择专科。其实他们并不想上这个学校或者专业,所以会更加迷茫和烦恼。还有部分同学他们仅仅是觉得学了这个专业也不会有前途,对以后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他们就会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的态度,严重的还会排斥学习。长此以往,在心理上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情绪不足等,因此面对学习往往体会到的是消极情绪而不能自我调节。[12]其次,前面也有谈到,A市的高职生来源于周围县镇地区,在这些地区上学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周围的同学都是本地的,人际交往的范围仅限于同班同级学生,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同学是农村的户口,生长在农村,可能在上大学之后会产生一些不平衡或者自卑的心理,这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学习没有效率。所以学校一定要严格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相信学校。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多多关心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开心,不要产生厌烦的心理。[4]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是否会去做一件事情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可能在这个最基本的目标上就出现了问题。首先,专业不喜欢。很多学生,包括高职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学习什么专业。[8]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从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建议,选择一个相对于比较好就业,或者比较赚钱的专业。但是事实就是,完全没兴趣,而且也不喜欢。对于这一部分高职生而言,出现学习倦怠是可想而知的。其次,缺乏学习动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动力。有了目标没有动力也是没有用的。就好比我们要开车去一个地方,只有车、目的地,但是没有油,这样的话肯定也是达到不了目的地的,甚至在还没开始就想着结束。大学和之前的小初高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前有家长老师督促我们,有升学压力。到了大学,要学会自觉,对于很多高职生来说,根本没办法适应。本来之前的学习方法态度可能就存在问题。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完全不想学习,出现学习倦怠,对待学习就是只为拿毕业证,没有了动机就没有了目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业倦怠。学习焦虑现象学习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甚至于失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创伤。部分高职生面对学习,会产生焦虑、不安,尤其是面对各种考试,不能冷静应对,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疼、产生幻觉等现象。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越大,他们的学习情绪就越低落,学习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司徒巧敏,2014)。[13]这是因为较高的学业压力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身心不良症状(如焦虑、烦躁、疲惫等),当学生无法有效应对这些不良症状时就容易产生逃避学习、对学习丧失兴趣或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和行为,有些甚至于出现躯体疾病。[13]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是否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高职学生的学习其实是比较专业的,因为基本上都是学习技术和应用,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好好学习,因为有一些孩子并没有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面对学校的考试等等,就会有畏难心理,因此表现得没有信心,但是有人提到过,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和他本人的自信心也就是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说高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喜欢学习也是由这导致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现状情绪是一种人体自觉发生的反应,当学生的情绪是好的时候,身体和心理都是好的,对身体有帮助。当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及其大的危害。此时需要对个体的情绪进行调节,来改善个人的不良反应(强伟,2012)。[15]“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何时产生何种情绪以及怎样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施加影响的过程”。[16]目前有必要对个体的情绪进行调节,以改善个体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功能障碍(强伟,2012),[15]之前有人提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一种能够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对情绪调节策略这两个维度进行讨论,减少不良情绪改善学习倦怠。研究程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A市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发布看221份问卷,收回了221份,主要的研究方法为问卷法和文献法,在研究期间,不断查找文献,然后通过数据加以分析结合,得到自己的理论结果。研究工具学习倦怠量表本研究选用了连榕等人(2005)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整个问卷共包括20个题项,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项)、行为不当(6个题项)、成就感低(6个题项)三个维度。该量表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ρ<0.001),总体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65,各维度的a系数:情绪低落0.812,行为不当0.704,成就感低0.731,证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本研究选用了Gross等人于2003年编制的《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RQ》作为测量情绪调节策略的量表,该量表包括两个维度,共10个题项,包括认知重评(6个题项)和表达抑制(4个题项)两个分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7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7分,得分越高说明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频率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57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的统计分析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统计分析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A市高职生。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本次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21份,回收221份,回收率为100%。基本情况如下:表3.1样本基本情况项目维度样本人数(人)样本比例(%)性别男9743.9女12456.1年级高一14967.4高二高三561625.37.3独生子女是6228否15972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对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2,本次调查研究所采用的量表计分属于五点计分法,其中反向题反向计分。情绪低落总题项(8个题目)中间数为24,行为不当总题项(6个题目)中间数为18,成就感低总题项(6个题目)中间数为18。以题项中间数为参照值,与均值比较发现,情绪低落(M=21.000<24)水平较低,行为不当(M=19>18)和成就感低(M=14>18)水平较高。学习倦怠均值(M=54.000<57)小于参照值。由此可以看出,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不严重,属于中度水平。表3.2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个数(人)MSD行为不当22121.0006.396情绪低落22119.0004.513成就感低22114.0004.089学习倦怠22154.00013.767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为探究不同性别高职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本次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t=.427,p=.008)、情绪低落(t=.785,p=.033)、行为不当(t=.293,p=.001)、成就感低(t=.295,p=.004)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学习倦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3.3不同性别在学习倦怠的t检验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Tp男生女生学习倦怠52.876(15.929)54.395(11.829).417.008情绪低落20.773(7.135)21.016(5.782).785.033行为不当18.351(5.383)19.024(3.690).293.001成就感低13.753(4.695)14.355(3.541).295.004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为探究不同年级高职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本次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F=.538,p=.585)、情绪低落(F=.952,p=.387)、行为不当(F=.066,p=.936)、成就感低(F=.656,p=.520)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学习倦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4不同年级在学习倦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Fp高一高二高三学习倦怠53.100(12.900)55.339(15.364)53.938(16.077).538.585情绪低落20.557(6.007)21.929(7.218)20.625(6.917).952.387行为不当18.664(4.271)18.804(5.014)19.063(5.144).066.936成就感低13.879(3.964)14.607(4.202)14.250(4.892).656.520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为探是否为独生子女和高职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t=.001,p=.235)、情绪低落(t=.003,p=.151)、行为不当(t=.010,p=.060)、成就感低(t=.000,p=.342)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生学习倦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5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生在学习倦怠的t检验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Tp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学习倦怠58.661(15.367)51.805(12.627).003.151情绪低落22.952(7.230)20.113(5.875).010.060行为不当19.984(5.221)18.239(4.120).000.342成就感低15.726(4.388)13.453(3.793).001.235情绪调节策略的统计分析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现状对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调节策略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6。表3.6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调节策略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个数(人)MSD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调节策略总分22122122117.00028.00045.0004.3295.8408.588本次调查研究所采用的量表计分属于七点计分法。表达抑制总题项(4个题目)中间数为16,认知重评总题项(6个题目)中间数为24,表达抑制(M=17.000>16)和认知重评(M=28.000>24)水平都较高。情绪调节策略均值(M=45.000>40)大于参照值。由此可以看出,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水平较高。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为探究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总分(t=.061,p=.001)、表达抑制(t=.000,p=.013)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在认知重评(t=.906,p=.17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3.7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情绪调节策略的t检验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Tp男生女生调节策略47.650(10.269)45.363(6.878).061.001表达抑制18.22(4.689)16.02(3.782).000.013认知重评29.43(6.440)29.34(5.349).906.171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性分析为探究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8所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总分(F=.470,p=.636)、表达抑制(F=2.077,p=.128)、认知重评(F=.286,p=.752)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不同年级的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8不同年级在情绪调节策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Fp高一高二高三调节策略46.718(9.271)45.411(7.682)46.438(3.558).470.636表达抑制17.40(4.469)16.184.165)16.00(3.011)2.077.128认知重评29.32(6.103)29.23(5.856)30.44(2.366).286.752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性分析为探究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9所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总分(t=.777,p=.215)、表达抑制(t=.609,p=.533)、认知重评(t=.971,p=.987)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9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情绪调节策略的独立样本t检验摘要表(N=221)变项名称平均数(标准差)tp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调节策略46.629(9.948)46.264(8.028).777.215表达抑制17.23(4.532)16.89(4.258).609.533认知重评29.40(6.328)29.37(5.840).971.987学习倦怠和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对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情绪低落与表达抑制呈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行为不当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成就感低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10)表3.10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关系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情绪低落1行为不当0.764**1成就感低0.791**0.705**1表达抑制0.004-0.199**-320**1认知重评-0.234**-053-1230.414**1讨论与结论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调查现状的讨论与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正处于一个中间水平。整体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倦怠属于中度标准,在三个维度的测评中,情绪低落的水平较低,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水平较高,这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倦怠表现在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上,学习倦怠和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低有关。这与马中霞(2015)的研究结果[1]一致。当然,也和高职生自身有关。前面说过很多高职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成就感低也有可能是因为对专业不喜欢,所以产生了学习倦怠。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所以学校应该更加关注高职生的心理,鼓励其提高自己的成就感,设置专业的再选择,或者做一些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经过统计研究发现,性别是高职生学习倦怠的一个显著因素,也就是说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结果和之前的结果有些不同,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性别不同只会体现在他们的成就感上,并不会体现在别的方面。[17]还有研究指出,性别不同对行为不当有影响。[18]研究者提出,学习倦怠有三个层面,行为、成就感和情绪。关于行为层面,体现在行为不当上这一方面,这一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别是非常显著的。虽然都是青春期,处于很懵懂又叛逆的阶段,但是男生的行为比较张扬,当产生学习倦怠时的表现会更加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女生的行为就比较安静,很难让人注意。在成就感低这一方面,成就感低可能是没有办法融入自己学的专业,也没有办法理解。对一件事感兴趣,成就感就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成就感的一点,男生和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综合各类因素得出,在成就感低这一方面,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统计研究发现,在学习倦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是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此项研究结果和以前的很多研究结果相似[20],大家的学习环境一样,所以年级不同并不能在学习倦怠上表现出不同。其次高职的教育方式是封闭式,所以在学校遇到的问题,都要在学校解决。虽然独生子女可能在很多方面和非独生子女有差异,但在学业倦怠这一方面,对于是否是独生子女而言并没有太大不同。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讨论与结论经过描述性统计,我们可以得知,A市高职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水平较高,得分的中值大于中间数,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水平也较高。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表达抑制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与刘志军(2008)、罗燕(2013)的研究结果一致[20][21]。林祯秀(2020)等人对新冠疫情下的医学生展开研究,发现男医学生在进行情绪调节时更多地采用认知重评策略[22]。辛长燕(2013)研究发现表达抑制策略这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3]。相对来说,女生和男生在表达上本身就是有区别的,女生更喜欢用言语表达自我,男生可能更喜欢用肢体表达他们的感受。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在表达抑制上的不一样。女生比较成熟,而且心思会更加细致,在表达方面采用的是言语表达,这样就会更容易抑制住自己的表达,但是男生比较冲动,而且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肢体,冲动加上肢体则不利于表达抑制。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表达抑制跟认知重评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王玮(2017)的研究结果一致。[4]学生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而且入学是根据分数的,所以差别都不会太大。而且入学之后老师和入学体验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表达抑制跟认知重评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统计研究发现,表达抑制跟认知重评在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宋琳琳(2020)的研究结果一致。[24]这也说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并在表达的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之前我们可能会认为,独生子女在家就是公主皇帝,但是非独生子女就要考虑到兄弟姐妹,比较早熟。但是研究证明,差异并不显著。认知重评跟表达抑制在独生子女这一点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可言。A市高职生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讨论与结论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呈负相关,即情绪调节策略越有效,学习倦怠指数越小,学习倦怠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一结论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现状,通过对情绪调节策略的拓展和调整,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首先要对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体系是必要的。以学生为本,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观点,更符合学生的思想;其次,管理知识和思想要与时俱进。最后,时代在进步,学生的观念在变化,今天,随着教育的发展,很多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学生了。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处理好学校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各种问题,最后,教师和专业也要不断提高。除上述三点外,硬件的优化和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虽然听起来很难执行,但是只要尝试就一定会有收获的,比如它会改变学生机械记忆的现状。学习倦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情绪,你就不会做出冲动的不良行为,进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保证自己有一个符合健康的人格,这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人格才会有积极的态度,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对生活。然后,我们要改变自己对学习的动机,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动机是好的,能够自发你的学习潜力。最后找到一个榜样,榜样的话他一定给你一些力量以及帮助,会让你学习他然后更好的提升自己。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范围这次调查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在山东省A市,对该市的高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没有来自其他地方的高职学生样本。以后的调查研究要扩大调查的样本范围和容量,才能够保证研究的真实和准确性。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市问卷法,方法并不全面,然后运用spss对数据加以分析,分析使用了t检验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等,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但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失误与错误。同时,仅仅采用这个分析并不能完全得出准确结论,以后的研究中一定要做更加全面的分析。3.研究创新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以A市高职生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情绪调节策略,研究分方向和结果主要和之前的论文的方向结果相似,没有很大的创新。参考文献:[1]马中霞,高职护生学业情绪对学业倦怠的影响——认知重评策略的中介效应,[J].卫生职业教育,2017,36-38,36-38[2]李亚玲,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初步调查报告[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孙琳艳,高职学生学业倦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2(31)[4]张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2017)[5]王椿阳,段炜,林向朋,张艳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探究:投入与倦怠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9-16.[6]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7]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8]韩艳荣,夏倩.我国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191-192.[9]肖艳双,徐大真.高职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干预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88-92.[10]郝东泽.高职生学业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11]许国萍,周秋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71-75.[13]司徒巧敏,大学生学业压力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24-126,124-126[14]朱伟方;田学英;黄洪基,大学生情绪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