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热水供应系统_第1页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_第2页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_第3页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_第4页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室内热水供应系统1.6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是指水的加热、储存和输配的总称。任务:供给生产、生活用户洗涤及盥洗用热水,并保证用户随时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水量、水温和水质。1.6.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6.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1.6.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各种小型加热器在用水场所就地加热,供局部范围内的一个或几个用水点使用的热水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锅炉房或热交换器间集中加热冷水,通过室内热水管网输送给整栋或几栋建筑物。区域热水供应系统:加热冷水的热媒多使用热电站、工业锅炉房引出的热力网,集中加热冷水供建筑群使用。

类型应用场合热源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点少的公共食堂、理发室及医疗卫生等建筑采用炉灶、工业余热、电热、煤气或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加热冷水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供应范围大,热水用水点也较多加热冷水多用锅炉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多向建筑群供应热水多使用热电厂、区域锅炉房所引出的热力网输送加热冷水的热媒1.6.1.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加热设备、热媒管道、热水输配管网和循环管道、配水龙头或用水设备、热水箱及水泵组成分为热媒循环和热水供应系统循环。原理:①锅炉产生的蒸汽经热媒管道送入水加热器把冷水加热。蒸汽放热后变成凝结水,经凝水管排至凝水池②凝结水泵把凝水池(箱)的水打入锅炉再加热成蒸汽③水加热器中所需要的冷水由给水箱供给④加热器中的热水由配水管送到各个用水点

1.6.2热水水质和用水量标准生产用热水的水质标准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生活用热水的水质标准除了应该符合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外,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加热前水质是否需要软化处理,应根据水质、水量、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室内热水供应的用水量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热水水温、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热水供应时间、当地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水资源情况等确定;另一种是按卫生器具一次或1h热水用水量和所需要的水温确定。1.6.2热水水质和用水量标准热水供水温度是指热水供应设备(如热水锅炉、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加热设备的供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军团菌”一般水加热设备出口的水温一般按60~70℃考虑,最高不超过75℃。1.6.3常用热水加热方式与设备小型锅炉燃气加热器电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容积式加热器快速加热器1.6.4室内热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

1.6.4.1管网的布置和敷设室内热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便于维修管理的情况下管线最短。热水管网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敷设方式。排气装置、泄水装置。水平干管应设置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于0.003。热水管道应设固定支架,一般设置在伸缩器或自然补偿管道的两侧,其间距长度应满足管段的热伸长度不大于伸缩器所允许的补偿量。1.6.4.1管网的布置和敷设室内热水管道穿过建筑物顶棚、楼板及墙壁时,均应加套管楼板套管应该高出地面50~100mm为了避免管道热伸长所产生的应力破坏管道,应采用乙字弯的连接方式1.6.4室内热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1.6.4.2管道支架一般在补偿器两侧,管道的分支管处、水加热器接出管道处、多层建筑立管中间、高层建筑立管两端(中间有伸缩设施)等处均应设固定支架。1.6.4.3管道保温热水配、回水管,热媒水管常用的保温材料为岩棉、超细玻璃棉、硬聚氨酯、橡塑泡棉等材料。管道和设备在保温之前,应进行防腐处理。保温层外表面做防护层。1.6.5开水供应开水供应方式一般分为集中供应方式和分散供应方式两种。1.6.5.1集中供应方式1.集中制备集中供应在锅炉房或开水间集中烧制开水,然后用管道输送至各饮用点。开水的供应可采用定时制,也可采用连续供应方式。2.集中制备分散供应这种方式耗热量小,节约燃料,便于操作管理,投资省,但是饮用不方便。饮用者需用保温容器打水、存水。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等广泛采用这种供应方式1.6.5.2分散供应方式将蒸汽、煤气、电等热源送至各制备点,就地将水煮沸供应。这种方式,使用方便,可保证饮水点的水温,但不便于集中管理,投资较高,耗热量较大。

1.7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管网布置总的原则是:管线短、阀门少、敷设容易,不妨碍美观,便于安装与维护。1.7.1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枝状管网:单向供水,可靠性差,但管路简单、节省管材、造价低环状管网:环状管网双向甚至多向供水,可靠性高,但管线长,造价高1.7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1.7.1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引入管:室外管网将水引入室内,引入管力求最短。1、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引入2、建筑物用水量均匀时,从建筑物中央引入3、一般设置一条引入管,当建筑级别较高,不允许间断供水,则应设成两条引入管由城市管网不同侧引入若只能由建筑物同侧引入,则两引入管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应在节点设阀门引入管的埋深在寒冷地区,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交叉埋设时,给水管应布置在排水管上面。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管上部预留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5m,遇有湿陷性黄土地区,引入管可设在地沟内引入。引入管进入建筑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浅基础下面通过,另一种是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室墙壁。当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室墙壁时,应做好防水的技术处理。1.7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1.7.1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水表节点必须单独计量水量的建筑物应在引入管或每户的总支管上装设水表,并在其前后装有阀门及放空阀,以便维修和拆换水表。在我国南方地区水表可设在室外水表井内,在北方地区常设在室内有供暖的房间内。1.7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1.7.1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给水管网管道布置时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与墙、梁、柱平行敷设,照顾美观,并要考虑施工检修方便。给水干管宜靠近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用水处。按横干管的敷设位置,管网的布置方式有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中分式三种下行上给式原理:

水平配水干管可直接敷设在底层地下或地沟内,自下而上供水

应用最为广泛上行下给式原理:水平配水干管敷设在建筑顶层屋面下或吊顶内,自上而下供水。此种供水方式适合于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即从该建筑物的设备层内向下供水1.7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与敷设1.7.1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布置给水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表1-9是室内给水立管与墙面的最小净距要求。

1.7.2室内给水管路的敷设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1m。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有害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沟敷设。明装的给水立管穿越楼板时,应采取防水措施。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管道可用管卡、吊环、托架等。管道在穿过建筑物内墙、基础及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口,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以免临时打洞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1.7.3管道的防护技术措施1.防腐明装或暗装的金属管道都要采取防腐措施,通常最简单的防腐做法是先对管道除锈,刷防锈漆1道,银粉面漆2道。2.防冻设置在温度0℃以下地方的设备和管道,应当在涂刷底漆后进行保温处理。常用的做法是:在做防腐处理后,包扎矿渣棉、石棉硅藻土等保温材料。3.防结露当管道内水温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管道及设备的外壁会产生凝结水,会腐蚀和损坏管道或设备,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必须采取防止结露的措施。其做法与保温方法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