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_第1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_第2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_第3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_第4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TOC\o"1-2"\h\u2200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 222281.1家庭病床服务定义 267101.2家庭病床服务对象 3100841.3家庭病床服务意义 35421第二章家庭病床服务流程 3154932.1家庭病床服务申请 387872.2家庭病床服务评估 450102.3家庭病床服务协议 4300282.4家庭病床服务终止 45995第三章家庭病床服务内容 5256213.1基础医疗服务 526083.2专业医疗服务 5174113.3健康教育与指导 5247833.4家庭病床服务延伸 532656第四章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管理 620674.1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资质 6132234.2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培训 6182444.3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考核 6226154.4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激励 621642第五章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管理 7225495.1服务质量标准 745395.1.1服务流程 7209675.1.2服务内容 7236075.1.3服务人员 7261735.1.4服务设施 7289225.1.5服务效果 8110755.2服务质量控制 8118055.2.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832985.2.2加强服务人员培训 813545.2.3完善服务流程 8158355.2.4强化服务设施管理 8202175.3服务质量改进 8190995.3.1分析服务质量问题 9277605.3.2制定改进措施 991385.3.3评估改进效果 9222305.4服务质量评价 9258865.4.1制定评价指标 9276155.4.2实施评价 922405.4.3改进措施 93292第六章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管理 10260456.1服务安全意识 1028606.2服务安全措施 10111586.3服务安全培训 10300576.4服务安全监管 1016177第七章家庭病床服务沟通协调 11129947.1与患者沟通 11208007.2与患者家属沟通 1116357.3与医疗机构沟通 111517.4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128919第八章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管理 12123998.1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构成 12301568.2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支付 12147768.3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报销 13221758.4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监管 136104第九章家庭病床服务满意度调查 13221669.1满意度调查方法 13298379.2满意度调查内容 13101759.3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14214639.4满意度调查改进措施 1430649第十章家庭病床服务投诉处理 152662710.1投诉接收与处理 151792410.2投诉原因分析 15597610.3投诉整改措施 151472410.4投诉预防与预警 1518427第十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法律法规 162235711.1家庭病床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162763911.2家庭病床服务法律责任 161976011.3家庭病床服务合规经营 162216511.4家庭病床服务法律风险防范 1721478第十二章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800612.1家庭病床服务发展现状 17479512.2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 17683012.3家庭病床服务创新模式 172935912.4家庭病床服务未来展望 18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家庭病床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其在家庭环境中康复的需求。以下是关于家庭病床服务的概述。1.1家庭病床服务定义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在患者家中设立病床,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家庭病床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长期卧床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等。(2)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3)急性病患者:如感冒、肺炎等病情较轻的患者。(4)康复期患者:如骨折、关节置换等手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5)其他需要家庭病床服务的患者。1.3家庭病床服务意义家庭病床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病床服务让患者在家中得到专业医疗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2)减轻家庭负担:家庭病床服务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家庭病床服务充分利用了家庭环境,减少了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4)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家庭病床服务让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增进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5)降低医疗风险:家庭病床服务避免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降低了医疗的发生率。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优化医疗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家庭病床服务流程2.1家庭病床服务申请家庭病床服务的申请是整个服务流程的第一步。患者或其家属需向所在地社区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提交申请。申请时,需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状况、家庭住址等相关材料。社区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后续服务。2.2家庭病床服务评估家庭病床服务评估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药物使用等情况,保证家庭病床服务的安全性。(2)家庭环境评估:评估患者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如居住条件、周边设施等。(3)家庭支持系统评估:了解患者家庭支持系统,如家庭成员、邻里关系等,以便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4)服务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家庭环境,确定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内容、频次和时长。2.3家庭病床服务协议在家庭病床服务评估完成后,社区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协议内容主要包括:(1)服务内容:明确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项目,如病情监测、药物管理、康复训练等。(2)服务时间:约定家庭病床服务的频次和时长。(3)服务费用:明确家庭病床服务的费用标准及支付方式。(4)服务责任:明确双方在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5)违约责任:约定双方在违反协议规定时的责任和处理措施。2.4家庭病床服务终止家庭病床服务终止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病情好转,达到出院标准。(2)患者因病情恶化需转院治疗。(3)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终止家庭病床服务。(4)社区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因政策调整、人员变动等原因无法提供服务。在家庭病床服务终止时,社区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应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对服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以提高家庭病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三章家庭病床服务内容3.1基础医疗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的基础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监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以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2)药物管理: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保证药物疗效。(3)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3.2专业医疗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的专业医疗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诊断: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2)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3)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4)中医治疗:结合中医理论,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如针灸、拔罐等。3.3健康教育与指导家庭病床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与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生活方式指导: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如饮食、运动等。(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4)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培训家属掌握基本的家庭护理技能,提高家庭护理质量。3.4家庭病床服务延伸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家庭病床服务也在不断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治疗和咨询等服务。(2)居家康复服务:为患者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生活能力。(3)社区医疗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社区医疗服务。(4)志愿服务:发动社会志愿者,为家庭病床患者提供关爱和帮助。第四章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管理4.1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资质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的资质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在我国,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人员需具备以下资质: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护士执业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等;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熟悉家庭病床服务相关法规和政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4.2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培训为了提高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培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医学知识培训,提高服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护理技术、康复技术等;服务理念培训,培养服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法律法规培训,保证服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4.3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考核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考核是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考核内容应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服务效果等方面。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定期考核、抽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考核,及时发觉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4.4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激励激励是提高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设立优秀服务人员奖励,鼓励表现突出的服务人员;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让服务人员有成长空间;关心服务人员的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服务人员的归属感。通过激励,激发服务人员的内在动力,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第五章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管理5.1服务质量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标准是保证服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效果等。5.1.1服务流程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评估患者需求;2)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3)实施治疗与护理;4)定期跟踪与评估;5)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1.2服务内容家庭病床服务内容应包括:1)病情监测;2)药物治疗;3)康复锻炼;4)生活照料;5)心理支持等。5.1.3服务人员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资格;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5.1.4服务设施家庭病床服务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齐全;2)环境舒适;3)安全可靠。5.1.5服务效果家庭病床服务效果应达到以下标准:1)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患者满意度达到预期目标。5.2服务质量控制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是保证服务持续满足标准要求的过程。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服务质量控制:5.2.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1)制定质量控制目标;2)明确质量控制责任;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4)实施质量控制检查。5.2.2加强服务人员培训1)提高服务人员业务素质;2)培养服务人员团队协作精神;3)提高服务人员沟通能力。5.2.3完善服务流程1)优化服务流程;2)提高服务效率;3)保证服务安全。5.2.4强化服务设施管理1)定期检查设备;2)保障设施安全;3)提高设施利用率。5.3服务质量改进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改进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服务质量改进:5.3.1分析服务质量问题1)查找服务过程中的不足;2)分析服务效果不佳的原因;3)收集患者及家属意见。5.3.2制定改进措施1)针对问题制定具体改进措施;2)明确改进责任和时间节点;3)实施改进措施。5.3.3评估改进效果1)定期评估改进效果;2)总结改进经验;3)持续优化服务。5.4服务质量评价家庭病床服务质量评价是衡量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手段。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服务质量评价:5.4.1制定评价指标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2)明确评价标准;3)制定评价方法。5.4.2实施评价1)定期开展评价;2)保证评价公正、客观;3)反馈评价结果。5.4.3改进措施1)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2)实施改进措施;3)持续提高服务质量。第六章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管理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家庭病床服务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章将从服务安全意识、服务安全措施、服务安全培训和服务安全监管四个方面探讨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管理。6.1服务安全意识家庭病床服务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服务安全的基础。服务人员要认识到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的重要性,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要加强服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定期组织服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6.2服务安全措施为了保证家庭病床服务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安全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流程和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服务操作规程,保证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工具,以满足家庭病床服务的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6.3服务安全培训家庭病床服务安全培训是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保证服务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提高培训效果;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培训计划。6.4服务安全监管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监管是保证服务安全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建议:建立服务安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定期对服务过程进行现场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建立服务安全信息反馈制度,鼓励服务人员和患者主动反映安全隐患;对发生安全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警示他人。第七章家庭病床服务沟通协调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形式,其沟通协调工作对于服务质量的高低。以下是关于家庭病床服务沟通协调的几个关键方面:7.1与患者沟通(1)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在与患者沟通时,医护人员应保持亲切、耐心、细致的态度,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意愿,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2)了解患者需求:通过倾听、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生活习惯等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家庭病床服务。(3)提供专业指导: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护人员应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4)及时反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7.2与患者家属沟通(1)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其成为家庭病床服务的有力支持者。(2)传递病情信息:及时、准确地向患者家属传递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使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3)指导家属护理:针对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和疑问,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帮助其更好地照顾患者。(4)倾听家属意见:尊重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有益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建议。7.3与医疗机构沟通(1)保持信息畅通:与医疗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家庭病床服务与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案相衔接。(2)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为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3)交流经验:与医疗机构分享家庭病床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提高服务质量。(4)协调救治: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与医疗机构沟通,协调救治措施。7.4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1)政策衔接:与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沟通,保证家庭病床服务政策与国家法规、行业标准相衔接。(2)合作共赢: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3)宣传推广:与媒体、社区等相关部门合作,加大家庭病床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4)反馈意见:积极收集社会各界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第八章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管理8.1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构成家庭病床服务费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人力资源成本、医疗设备成本、药品成本、医疗服务成本和管理费用。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医生、护士、护工等人员的工资、福利及培训费用。医疗设备成本主要包括用于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辅助材料的费用。药品成本则是指家庭病床服务中所需的药品费用。医疗服务成本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费用。管理费用则包括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协调、宣传等费用。8.2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支付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补贴、医疗保险支付、患者自付和其他渠道。补贴是指为家庭病床服务提供的财政支持,用于弥补家庭病床服务成本。医疗保险支付是指将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相应的费用。患者自付是指患者按照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的一定比例自行承担费用。其他渠道包括社会各界捐赠、慈善机构资助等。8.3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报销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报销需遵循以下流程:(1)患者向家庭病床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审核患者资料,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3)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将患者信息及费用明细提交至医疗保险部门;(4)医疗保险部门审核费用,符合条件的予以报销;(5)患者领取报销款项。8.4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监管为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费用合理使用,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以下为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监管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管理制度,明确费用构成、支付方式、报销流程等;(2)加强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3)实行费用公示制度,增强费用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4)加强医疗保险部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报销行为;(5)定期对家庭病床服务费用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第九章家庭病床服务满意度调查9.1满意度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家庭病床服务的满意度,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针对家庭病床服务满意度调查的问卷,包括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以便从不同角度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2)访谈法:对部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3)电话访问:针对部分无法面对面访谈的服务对象,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9.2满意度调查内容本次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家庭病床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了解服务对象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整体满意度。(2)服务质量满意度: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3)服务流程满意度:涉及预约、就诊、收费、出院等环节的满意度。(4)设施设备满意度:了解服务对象对家庭病床服务所提供的设施设备的满意度。(5)服务改进建议:收集服务对象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9.3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1)总体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家庭病床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大部分服务对象表示满意。(2)服务质量满意度:在服务质量方面,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服务态度方面仍有待提高。(3)服务流程满意度:在服务流程方面,预约和就诊环节满意度较高,但收费和出院环节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4)设施设备满意度:服务对象对家庭病床服务所提供的设施设备满意度较高,但部分设备仍需更新和补充。(5)服务改进建议:服务对象提出了一些关于家庭病床服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如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服务流程、增加设备投入等。9.4满意度调查改进措施针对满意度调查结果,以下为家庭病床服务改进措施:(1)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预约和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3)改进服务态度: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4)增加设备投入:根据服务对象需求,逐步更新和补充家庭病床服务所需的设备。(5)加强与患者沟通:定期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提高服务质量。第十章家庭病床服务投诉处理10.1投诉接收与处理家庭病床服务的投诉接收和处理是维护患者权益、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设立专门的投诉接收渠道,如电话、邮箱等,保证患者和家属能够方便快捷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接收投诉后,相关人员应及时响应,详细记录投诉内容,包括投诉人信息、投诉时间、投诉事由等。处理投诉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权益。(2)公正、客观地调查投诉事由,避免偏袒任何一方。(3)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情况。(4)对涉及服务质量的投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10.2投诉原因分析投诉原因分析是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投诉事由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发觉以下几种常见的投诉原因:(1)服务态度问题:医护人员态度冷漠、不耐烦,对患者和家属关心不够。(2)服务技能问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3)服务流程问题:家庭病床服务流程不完善,导致患者和家属感到不便。(4)信息沟通问题: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畅,导致误解和不满。10.3投诉整改措施针对投诉原因,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和沟通能力,提升服务质量。(2)完善服务流程:优化家庭病床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3)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保证信息畅通。(4)定期回访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及时发觉问题,改进服务。10.4投诉预防与预警为预防投诉的发生,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定期收集患者和家属意见,分析服务中的潜在问题,提前预警。(2)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对家庭病床服务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服务质量。(3)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4)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可以有效地预防投诉的发生,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十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法律法规11.1家庭病床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家庭病床服务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我国,关于家庭病床服务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家庭病床服务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家庭病床服务的定义、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11.2家庭病床服务法律责任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其法律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患者享受到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若因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的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患者也有义务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1.3家庭病床服务合规经营为保证家庭病床服务的合规经营,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