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桑可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棵“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作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于时空里的旋律,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月”,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的文艺工作者楷模。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阎肃的不少文艺佳作具备教育意义。时至今天,他的许多经典作品仍广为流传。B.阎肃通过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来表达自己的奉献精神。C.文章指出文艺创作应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D.阎肃的经历印证了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具体行为,往往取决于这个人的信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突出强调了其作品的巨大影响力。B.文中引用阎肃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主要表现了其豁达的胸襟和卓越的才华。C.作者通过对阎肃作品的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全面展现了阎肃的非凡人生。D.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课文,都属同一类新闻体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的一项是()A.极具艺术天赋,能快速掌握技巧。B.爱党爱国爱民,执着于艺术创作。C.扎根基层生活,善把握时代脉搏。D.传承民族文化,会广泛吸取知识。4.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本文在写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请结合其事迹,为文艺工作者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B2.D3.A4.①选材上,抓住典型事件或语言,主要围绕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报道,将人物写得丰富、立体化。②表达上,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等方式,多方引用,增加真实性。语言优美、文雅,符合人物身份与报道角度。③报道立场上,从群众视角出发,语言亲切自然优美。5.①创作作品角度:要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②个人精神/觉悟角度:要有着豁达的胸襟,奉献、担当的精神,用火一样的热情,感染青年人奋斗。③创作理念角度:始终坚持贴近基层、为国抒怀,为民放歌的创作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表达自己的奉献精神”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这句话来源于阎肃的作品,体现的是江姐的奉献精神,并不是阎肃自我心声的表达。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错误。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本段不仅概括了阎肃的艺术成就,还有为人性格的介绍,个人性格魅力的影响。B.“主要表现了其豁达的胸襟和卓越的才华”错误。结合第四段内容,本段引用阎肃的发言,是为了突出第三段中的观点“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个人的胸襟和才华。C.“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全面展现了阎肃的非凡人生”错误。本文围绕其创作特点和创作价值展开了论述,并没有以人物经历为中心进行介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本文中,阎肃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为国抒怀,为民放歌,爱党爱国爱民,执着艺术创作;走进基层,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叠加,广泛吸取不同方面的知识等。A.天赋、技巧方面原因不符合文中的观点。原文没有涉及阎肃的艺术天赋的叙述。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为一篇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本文的主人公为艺术家阎肃,其身份为部队文艺工作者,作者选取有关其创作的文艺佳作、创作思想来源、座谈会发言、创作目的、创作追求、他人评价等不同角度的素材,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表达方式上,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记叙其人格魅力、创作成就、创作精神。同时,“他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等议论性语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突出阎肃的创作精神和高尚品质。文中引用阎肃自己的讲话,引用刘云山的评价,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文章语言优美、文雅,如第一段对其形象的概括,使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用语富有文学气息,符合其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报道立场上,作者通过深入细致地采访,用鲜活有趣的事例、生动的故事来表现,从群众视角出发,避免单纯的说教,用更接地气的语言让阎肃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文章可读性更强。“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等语句,有态度,有温度,如和读者谈话,亲切自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文中“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可以概括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像阎肃一样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的文艺工作者楷模”,可以概括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要像阎肃一样有着豁达的胸襟,奉献、担当的精神,用火一样的热情,感染青年人奋斗。“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可以概括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像阎肃一样始终坚持贴近基层、为国抒怀,为民放歌的创作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彭燕郊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朵百合花,那是盛开在丛生着荆棘的高原上的。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阳台上有一盆百合花。有一次我在村镇的街上看到一队游行的年青人,他们拿着红的黄的白的绿的五颜六色的小旗,呼喊着,奋激地行进。我记得,那行列里面最使我爱慕,最使我向往的是走在前头的那个吹号手。真的,可以说他是最镇静、最沉着的一个了。人们按照着号音的节拍行进着,他自己呢,也陶醉在悠扬的号音里,那样摇摇摆摆地走着,吹着。在我幼小的心里,我由衷地爱慕着吹号手,和他那光亮铮铮的喇叭。于是,我开始细心地灌溉阳台上的那盆百合花了。每天每夜,总在性急地窥探着,那花朵是不是已经开放——我坚信,百合花开放了,就会像喇叭一样的。呀,我是多么高兴呵!百合花开放的那一天,我把花采下来,不敢给爸爸知道,也不敢给妈妈知道,一大早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偷偷地带着那朵百合花。可是,总归给先生看到了:狂欢的我正在尽情吹着我的小喇叭。我的小伙伴们应和着我的号音,“打打底、打打底……”地在操场上进行着,舞着小手呼唤着。那位先生是顶凶的,我记得我挨过他好几次打手心——这回,大概也免不了要打手心了。我想。果然不错,小伙伴们每人五下,我呢,加一倍:十下。但,最使我痛心的是我的小小的喇叭的可怜的命运,她是那样孱弱无助,被撕成了一片片碎瓣,被用脚在铺满粗砂粒的操场上狠心地践踏着,烂了,破了。百合花的记忆是忧伤的。十三岁时,我从家里偷偷地跑出来。为了我的天真的、很模糊的憧憬,我跑了。在辽阔的海流上飘游了一天两夜,于是,到达了一个半岛上,那是被人家用许许多多赞美讴歌和夸耀渲染得十分美好的一个“新天地”,人们说那儿有的是智慧,是取之不尽的学问的财富的宝库。我在那儿投考一个艺术专科学校,感谢人们的好意,并不因为我的幼小而拒绝我。受试验时,好呀,我的眼前真地突出了一片新天地。是百合花呀,那么亲切地在画室的几上,在绿色的布幔的掩映下,向我微笑着。——作为入学的考试,每个人应该画一张油画,画这朵百合。很快地,我就开始忘情地挥动我的画笔了。我画得那样快,以致坐在我旁边的那位正在细心地描着轮廓的小姐禁不住失声笑起来。而那个长头发的艺术家,我们的教授,却气得耳朵都红了,红得简直就像紫胀一般。可怕呵,他的气愤是超过了他的喉咙所能担负的限度,他的怒吼的声音是差不多嘶哑了,好像要吞下我似的嘲骂着我,揶揄着我:“这像什么百合花呵?你们大家看,这不是百合花,这是喇叭!”在哄堂大笑里,我万分羞涩地收拾好我的画具,走了。百合花的记忆总是忧郁的。战争来了,有幸地,我参加到一支军队里,像一块投进洪炉的赤铁,满感燃烧的激情。更有幸的是,在这队伍里我遇见了并熟识了许多吹号手——多么令人艳羡的吹号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他们都很年幼,都有小而红润的双颊。当他们吹起号来,那双颊是怎样像透熟的苹果似的鼓起着呵。他们是那么流畅爽利地吹着,就像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吹出来的,嘴角总带着微笑——我也是像他们这么大的年纪呵,那时候,我还只能用百合花来当喇叭吹呢。在我工作的那个部门里,同样有一个小号兵。同样地,他吹着,笑着,奔跑着。那天,是下雪天呢。寒冷使人变得懒散,一夜来的雪并没有减削或增添多少。人们已感觉不到时间到底运行到哪一刻了,眼睛被逼人的白雪眩昏了,辨识不出光度的深浅,奇怪的是:在暖暖的军毯里躺着,享受着一天中最叫人留恋的时光,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儿抱歉哪,却始终没有听见号音——起床的号音。那是从来都不会迟误的——虽然我们都终于起来了。部里的小鬼在开早饭时候告诉我们:小号兵病了,吐血,进医院休养去了。后来呢?后来,一连一个礼拜,没有号,我们听哨音动作。一个礼拜之后,号兵来了,不是病愈出院的小号兵,而是一个新来的年纪较大的号兵。春天来了,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我去凭吊我们小号兵的新坟。小号兵死了,医师告诉我,小号兵因为吹了太多年号,肺部震裂得太厉害了,即使在很有钱的人家,怕也没有什么希望的。我想起了小号兵短短的生涯里一连串的苦难,不禁呜咽了。那是我到我们野战医院去看他时,他自己详细地告诉我的:怎样地,他被雇在地主家里放牛;怎样地,他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常常挨人欺侮;怎样地,他逃到军队里来。小号兵是健谈的,像他善于吹号一样。我曾经从他那里听到多少故事呵……可是现在,他就已经死了!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耸着一堆新鲜的黄土,一块小小的标写着小号兵姓氏的木板,那么寂寞地安放在那儿。是四月哪,松林里的小鸟啼啭着,天空是明净的,跟小号兵的灵魂那样。可是我,被一阵幻想苦恼着,仿佛看见他仍旧在用那样练达洒脱的姿态吹着他的号角,那号角的红绸布仍旧喜悦地在他的胸前飘舞,于是我把号角设想作百合花,红绸布的流苏设想作映山红,打算画一幅宝图。画面: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一朵百合花挺拔地耸立在中间。今天,在我的记忆里,百合花是盛开在盛开着映山红的高原上的。百合花的记忆,总是忧郁的呵。一九三九年九月云岭(选自《浪子》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开在“丛生着荆棘的高原上”的百合花,对应文中“我”的童年记忆。B.“我”年幼时因被街上游行队伍中的吹号手吸引,于是精心灌溉百合花。C.“我”的性格活泼,洒脱豁达,对先生的体罚和教授的嘲骂都不大在意。D.军队里年青的吹号手们使“我”联想到往事,有艳羡,更有敬佩和赞美。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用比喻修辞刻画人物,如“红得简直就像紫胀一般”“像透熟的苹果似的鼓起着”等,生动形象。B.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结构回环起伏。“百合花的记忆……”多次出现,反复咏叹,突出强调了悲伤之情。C.文章描写雪天人们没听到号音,“感觉不到时间运行到哪一刻”,为后文小号兵的因公殉职埋下了伏笔。D.文章多次使用“呢”“呵”等语气词字,饱含着作者情感,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9.作者是如何塑造烈士“小号兵”形象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案】6.C7.A8.①用四月清新美好的景致,比喻(或象征)小号兵纯洁美好的灵魂,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小号兵的赞美与惋惜。②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写小鸟啼啭、天空明净的美景,与小号兵寂寞的坟茔形成了对比。(或②松林的寂静与下文作者的幻想中的热烈画面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号兵的伟大。)9.①通过外貌、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如“他吹着、笑着、奔跑着”,表现小号兵充满活力的特点。②通过他人之口(侧面描写)交代小号兵的病因;通过我的回忆记叙小号兵的一生,表现了小号兵悲惨的童年经历和为了练习吹号,伟大的牺牲。③借助环境烘托人物形象,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做小号兵坟墓的背景,衬托了小号兵命运的悲剧色彩与红色牺牲的伟大。④借物喻人(或象征),借助百合花比喻小号兵纯洁高尚的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对先生的体罚和教授的嘲骂都不大在意”说法错误。根据第6段、第7段作者对百合花的描写与关于百合花记忆忧伤的情感,及“但,最使我痛心的是我的小小的喇叭的可怜的命运”等内容,第11段对教授嘲骂的描写与“我”对百合花记忆是忧郁的,及“在哄堂大笑里,我万分羞涩地收拾好我的画具,走了”可以得知“我”对教授的嘲骂是在意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善用比喻修辞”说法错误,“红得简直就像紫胀一般”中“紫胀”形容人感到愤怒无处发泄,导致胸中郁恨而脸色难看。这里“像”不表示比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该句中“是四月哪,松林里的小鸟啼啭着,天空是明净的”描写出了高原上在四月时清新美好的景致,用此景色巧妙地比作(象征)小号兵纯洁美好的灵魂,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写出了作者对小号兵的赞美与惋惜之情。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该句主要是对高原上的景物进行描摹,由“松林里的小鸟啼啭着”“天空是明净的”等景物特点可知,此处的景色是清新优美的。根据前文“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耸着一堆新鲜的黄土,一块小小的标写着小号兵姓氏的木板,那么寂寞地安放在那儿”可知,小号兵的坟茔显得非常寂寞,这与本句的景色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同时,松林的寂静与下文中作者幻所想出的热烈画面“仿佛看见他仍旧在用那样练达洒脱的姿态吹着他的号角,那号角的红绸布仍旧喜悦地在他的胸前飘舞”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借此突出小号兵的伟大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根据原文“他们都很年幼,都有小而红润的双颊。当他们吹起号来,那双颊是怎样像透熟的苹果似的鼓起着呵。他们是那么流畅爽利地吹着,就像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吹出来的,嘴角总带着微笑”“他吹着,笑着,奔跑着”可知,作者在塑造“小号兵”形象时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表现了小号兵充满活力的外在形象。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描写手法。根据原文“小号兵死了,医师告诉我,小号兵因为吹了太多年号,肺部震裂得太厉害了,即使在很有钱的人家,怕也没有什么希望的”可知,通过医师告诉“我”消息的侧面描写,表现了小号兵为吹号所作出的牺牲,展现了小号兵的伟大。根据原文“我想起了小号兵短短的生涯里一连串的苦难,不禁呜咽了。那是我到我们野战医院去看他时,他自己详细地告诉我的:……他逃到军队里来”可知,通过“我”回忆小号兵的一生,交代了他悲惨的童年,表现他备受磨难的一面。借助环境烘托人物形象。根据原文“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耸着一堆新鲜的黄土,一块小小的标写着小号兵姓氏的木板,那么寂寞地安放在那儿。是四月哪,松林里的小鸟鸣啼着,天空是明净的,跟小号兵的灵魂那样”可知,作者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做小号兵坟墓的背景,通过高原上盛开的映山红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小号兵命运的悲剧色彩与红色牺牲的伟大。运用了借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根据原文“可是我,被一阵幻象苦恼着,仿佛看见他仍旧在用那样练达洒脱的姿态吹着他的号角,……。画面:在映山红盛开的高原上,一朵百合花挺拔地耸立在中间”“百合花是盛开在盛开着映山红的高原上的”可知,作者赋予了百合花象征意义,借物喻人,用百合花来比喻小号手的练达洒脱的姿态,也比喻小号兵纯洁高尚的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节选自曾国藩《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且书信A既详B则C四千里D外之兄弟E不啻F晤言一室G乐H何如乎?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极短的时间。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须臾”意思相同。B.假,借助,利用。与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意思不同。C.竟日,从早到晚,一整天。与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的“终日”意思相同。D.古文,唐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假于物”。B.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说明了积累、坚持和专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C.材料二中,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向师友学习。D.材料二中,曾国藩认为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心无旁骛,否则一无所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14.两则材料都阐述了求学方法,有哪些共同点?请从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法两方面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B12.C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啃食埃土,向下能饮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2)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14.(1)观点上:①都强调学习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②都强调学习中专一的重要性。(2)手法上:都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且书信写得极详细的话,我们四千里外的兄弟,就像在一个屋子里见面交流一样,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书信”作主语,“详”作谓语,中间不断开;“则”连词,连接句与句,表示顺承关系,其前即B处应该断开;“四千里外之兄弟”是“不啻晤言一室”的主语,主语较长,之间即E处应该断开;“乐何如乎”是对上局内容的评价和感慨,“乐”作主语,单独成句,其前即G处应该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B.错误。两个“假”均指借助,利用。句意:借助车马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C.正确。句意:来了就作一整天的谈话。/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错误,结合原文“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可知,吴廷栋一定要我搬进北京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以朋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2)“譬如”,好比;“汤”,煮沸的热水;“遽”,立刻、马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材料二“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可知,都强调学习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结合材料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可知,都强调学习中专一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可知,作者使用比喻论证,结合严谨的说理结构,先说明论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后连举“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多个比喻句说明该观点,最后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收束总结本段内容。本段用了连续设喻这一高阶设喻方式,说明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不能够流于空想,每天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头脑风暴,而需要切实付出行动,才可以收获对自身成长有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可知,作者又使用了正面设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积累,便可幻化风雨,蛟龙翻腾,具备圣心。随后便以一连串的对比设喻,在强烈的反差中论证了在学习中坚持与用心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二“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可知,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使用了比喻论证。都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材料二:吴廷栋最近和我往来很频繁,来了就作一整天的谈话,说的都是关于修身养心治国齐家的事情。吴廷栋一定要我搬进北京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以朋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我想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的工夫,全都没有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知识,是从领悟的境界中得到的。偶尔下点功夫,也不过悠闲自得玩味索求罢了。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所以,着急想搬进城里去,排除所有杂念,从事“克己复礼”的学问。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办法,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维持生活”,是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是不专一的过错啊。各位弟弟要力求专一于学业,像九弟志向在书法,也不一定要全部废弃其他学业,但是每天写字的时候,不可不提起精神,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事情,都可以触动灵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专门的爱好没有?如果志向在研习所有儒家经典著作,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如果志向在八股文,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个人的文章。如果志向在作古文,那么应该专门看一个人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也一样;作试帖诗也一样;千万不可以同时兼顾,样样去学就一定一无所长,一再嘱咐!千万牢记!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会有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跟你们一起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而且书信写得极详细的话,我们四千里外的兄弟,就像在一个屋子里见面交流一样,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邻[注]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15.结合诗意,对“南邻”形象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隐士,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B.“南邻”家门可罗雀,没有访客,只有鸟雀啄食,说明主人的性格孤高耿介。C.秋水初涨,“南邻”送诗人登上返家的野航,表现了主客间的依依不舍之情。D.由“相对柴门月色新”可知主人留客之久,不难想象主人待客的热情、殷勤。16.有学者认为,这首诗“通篇脱去老杜惯有的沉郁之风”,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15.B16.①本诗在意境营造上,不追求深广浓郁,天真烂漫的儿童,街前觅食的小鸟、浅浅的秋水、小小的野航,以及白沙、翠竹、柴门、月色,无不营造着宁静的画面感,折射出村居生活的清幽闲适。②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再忧愤深沉。作者描写访友,友人是耿介好客的隐士,两人相谈至暮色四合,在充满野趣的江村告别,乘月而归,将相聚的欢乐与喜悦寓于自然雅致的江景中。③本诗语言朴素清新,叙事亲切自然,与沉郁顿挫风格呈现的停顿转折、抑扬深沉不同。诗歌写景叙事,情出自然,直白但又有雅趣,朴素清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B.“‘南邻’家门可罗雀,没有访客”“说明主人的性格孤高耿介”错。鸟雀在台阶随意啄食而不怕人,意在表明,人与鸟雀的和谐,环境的宁静祥和,衬托锦里先生高洁的隐士形象,而不是表明出“南邻”家“门可罗雀”,没有访客。“性格孤高耿介”更缺乏依据。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本诗在意境营造上,不追求深广浓郁。作者以优美诗笔描绘了村居的自然风光与乡土人情极力渲染草堂生活的天真淳朴与生机,野趣情韵悠长,诗人的意象选择构思独特,天真烂漫的儿童,街前觅食的小鸟、浅浅的秋水、小小的野航,以及白沙、翠竹、柴门、月色,无不营造着宁静的画面感,折射出村居生活的清幽闲适。②在情感的表达上,不再忧愤深沉。此诗写作者过访南邻朱山人家,朱山人热情相待,又趁秋水初涨,陪同乘船游览,到黄昏月上,才亲自送其归家,刻画了邻友高洁好客的形象。诗中写友人暮色中同游相送,可见两人意气相投,相谈甚欢。两人相谈至暮色四合,在充满野趣的江村告别,乘月而归。诗人将相聚的欢乐与喜悦寓于自然雅致的江景中。③本诗语言朴素清新,叙事亲切自然,与沉郁顿挫风格呈现的停顿转折、抑扬深沉不同。结合“乌角巾”“未全贫”“儿童喜”“才深四五尺”“恰受两三人”等诗歌语言可知,诗歌内容平易自然。前段叙事,语简而意深;后段写景,语妙而意浅。诗歌写景叙事,情出自然,直白但又有雅趣,朴素清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雪光与日月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师说》中,韩愈精辟地揭示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正风气,他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理由,讥讽从师学习的人。(3)小刚梳理本学期学到的古诗,他发现古人诗作中有很多由时间意识生发自我生命意识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此为切入点,拟写了一篇论文。【答案】①.苍山负雪②.明烛天南③.位卑则足羞④.官盛则近谀⑤.对酒当歌⑥.人生几何(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烛”“卑”“羞”“谀”“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8.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开着的,或打着朵儿的白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9.下面是对选文第一段的概括。请仿照例句,概括选文第二段内容。例句:月色下的荷塘,荷叶田田,白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20.下列对于文章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泻”字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突出了月光的流动感。B.“浮”这个动词写出了雾的轻柔,及其自下而上缓慢扩散的特点。C.“画”字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恰到好处,有诗情画意。D.“旋律”运用了比拟修辞,将光影交织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答案】18.(1)用词/修辞角度:原句能够通过“袅娜”“羞涩”具体、生动地描摹荷花开放或含苞欲放的情态,运用了拟人修辞,富有情趣;改句只是客观的陈述句。(2)句式角度:原句是复句,将“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独立成句,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着重体现荷花的特点;改句是一个平常的单句,无此效果。(3)语序角度:原句先总后分,逻辑清晰合理。19.荷塘上的月色,月光皎皎,青雾薄薄,月影黝黝(蒙蒙/幽幽/绰绰/重重/憧憧),如梦如幻。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重点寻找两句不同之处,可从用词、修辞、句式、语序等角度赏析。改句和原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相比,改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开着的,或打着朵儿的白花”删掉了修饰词“袅娜”和“羞涩”,将原文后三个短句改成了一个单句。从用词/修辞角度看,结合“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可知,“袅娜”和“羞涩”是用来描摹荷花样态的,同时两个词语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的情态特征赋予荷花,原句运用拟人手法,能够通过“袅娜”“羞涩”具体生动地描摹荷花开放或含苞欲放的情态,富有情趣;改句删掉两个词语,只是客观的陈述句,荷花的形象性效果大大折扣。从句式角度看,改句将原文后三个短句改成了一个单句。三个短句与一个长单句的变化,语义表达、语气、节奏、情感都发生了变化。原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是复句,语义的重点从交代叶子间有荷花,到叶子中间荷花开放的形态,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着重体现荷花的特点;语气从客观变得包含情感,节奏变得更轻快,将作者观赏月色下的荷塘的愉快轻松的心情表现出来。而改句是一个平常的单句,无此效果。从语序角度看,原句先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后分“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逻辑清晰合理;而改句只是客观的陈述,无此效果。【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仿写的能力。首先,从句式的角度看,分析例句“月色下的荷塘,荷叶田田,白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可知,第一个分句“月色下的荷塘”点明总写对象,采用定中结构;接下来三个分句“荷叶田田,白花点点,清香缕缕”分别选取分述对象荷叶、荷花和荷香,采用主谓结构,且谓语由叠词充当;最后一个分句“如歌如诉”是总体评价,采用“如A如B”的并列结构。然后,从内容的角度看,结合关键信息“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概括第二段内容,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具体写到了月光、青雾薄薄、月影等景象,让人有迷离梦幻的感觉。最后,考生结合句式要求和关键信息,对第二段进行概括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效果的能力。D.“运用了比拟修辞”错误。“旋律”是用听觉来写视觉,手法为通感。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可以说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①。“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②;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代代相传。所谓“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③”,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杨的成绩靠的是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取得的。钟扬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不计其数②生生不息③奇思妙想/异想天开22.钟扬的成绩是靠知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取得的。【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这里需要填一个词语对古今中外有关读书名言的评价总结,通过对上文读书名言的列举,可以选择用来描述数量多的成语。数不胜数:意思是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第二空,根据其后的分号,可知上下两句形成类比,故本空需要填写的成语,可以根据下一句的特点,进而判断出待填写的成语与“代代相传”相呼应。再根据本文的主语“植物种子”,故可以填“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第三空,根据前文的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后文中“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可知,在科学上要有不一样的奇妙的想法,故此处可以填“奇思妙想”。奇思妙想:指奇妙的想法。另外,要注意本空用的是双引号,因而“攻坚克难、另辟蹊径、身体力行”等不是最优解。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成绩靠的是……取得的”句式杂糅,可改为“钟扬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或“钟扬的成绩是靠……取得的”;第二处是“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语序不当,应当改为“知识的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方式选购协议案例
- 互联网服务合同协议
- 家电行业联盟合同
- 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模板
- 酒精制品购销合同
- 矿山开采权承包协议
- 弱电监控设备招标通知
- 住店服务合同范例
- 建筑材料供应坑内探矿施工合同
- 城市咖啡厅用地租赁合同范本
- GB/T 10433-2002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 收款账户变更通知函(4篇)
- 小学生金融与理财课程-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解决问题专项
- 稻虾种养技术及生态效应(20161201)课件
- (国开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课程实验
- 重庆大学介绍课件
- 《电气装配车间生产工序流程卡》中英文对译版
- 人文医学知识考核题库与答案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程
- 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