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9_第1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9_第2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9_第3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9_第4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萍乡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

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雅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

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宏规环境到微观景观,建筑理念存在于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红楼梦》中的国林

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使人、建筑、自然三者融为一体。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筑非常强调对现有景观的充分利用,对鬼斧神工的造园手法和精妙

的艺术化设计予以表现,而非“不是其山却强为山”生搬硬套地穿凿附会。这样的自然景观被赋

予了人文精神,就从物境上升到意境,以形传神。例如,茶湘馆的建筑因地就形,随山附水,灵

洁布局。大观园是极常见的质朴自然的园林,并没有进行过大的人工雕饰,故而显得雅致,表现

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山容水态。《红楼梦》中宝玉说稻香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

担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胶,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

孩出,似非大观"。尽管此处的田园风光看似与大观园中的其他精致景观不相搭配,然而必须看

到的是,农舍建筑在大观园的出现,透露出主人的亲农思想和风水观念,可以说是作者安排故事

情节的匠心独运,实际上园林和田园是天然相配的。

在大观园中既有群体建筑又有个体建筑,亭、榭、馆、堂、楼、庵等个体建筑和花草树木完

美组合成一个建筑系统。这不是对景物进行简单的人工堆砌,而是构建贵族宅国的布局之美。大

观园中的景观建筑,以大观楼为中心展开,不落俗套。园中之山有主峰、余脉,水有主流、分流,

道路桥石相穿其间,一步一景,处处给人以新奇感。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对《红楼梦》影响巨大,这种审美观令《红楼梦》景观设计倾向于与自然相协调,使整

个建筑更加完美和谐。

“天人合一”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生存理念,建筑的和谐美感,也必然要与环境中的人和谐统

一、融为一体。《红楼梦》里的建筑具有强烈的人物个性。可以说,它们既是景色宜人的建筑,

也是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象征,因而建筑和人物是契合的。比如,满湘馆、怡红院、蘅芜院,这

壁宅国的精神都和主人的气质是高度吻合的。可见大观园的国林艺术达到了人国合一的境界。

(摘编自咸成海《中古典建筑的文化内质透视》,有删改)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4074020839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D[“代表着等级上的差别"错误。“采用很多的隔窗、壁照、植物等进行遮挡”展现了建筑的含蓄美,并未体现等级上的差别。]

2.D[“注重半藏半露的含蓄美"错误。体现的是《红楼梦》中的建筑常作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的原则。]

3.B[“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深幽的庭院被茂密的杨柳和浓浓的雾霭遮挡住了,体现了藏而不露的含蓄美。]

4.①林黛玉进贾府没有走正门,进的是西边角门,体现“长幼有序、尊卑有序";

②轿夫“走了一射之地”歇下退出,换了小厮抬轿,到垂花门前小厮退出,再由众婆子扶进门,丫头迎接,这体现出贾府“男女有别、内外有别"。(每点2分)

5.①蕴涵天人合一思想,建筑与自然、人物融为一体;②体现秩序美,渗透儒学规范和礼制;③呈现对称美,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④注重含蓄美和隐藏美,藏而不露或者是半藏半露。(每点1分)

6.C[“因为强巴阿爸的突然离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才让在强巴阿爸离世前就已做好了决定,只是没有来得及告知强巴阿爸。]

7.D[“漠然态度"错误,从后一句“湿漉漉的扎西德勒啊”中可知大家是哭着诉说“扎西德勒”,大家对强巴逝去感到非常悲伤。]

8.①呼应上文。和前文父亲敬畏雪山大地,为保护草原原始生态、建立生态示范区不辞辛劳直至长眠于雪山怀抱里的内容相呼应,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敬意与怀念。

②丰富父亲形象。这是父亲在沁多小学做教师时自己编创的文句,寄托了父亲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想象和期盼,传达出父亲的价值观念与人生信条,有力地衬托了父亲为建设草原而艰辛探索的无私奉献精神。

③深化主题。文句内容传达出人人相亲、物物和睦、相爱相守的理念和思想,深化了民族团结亲善,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爱是父亲对雪山大地的敬畏与信仰。父亲时时刻刻都在朝拜雪山大地,害怕汽车的响动引发雪崩以及污染空气,毅然选择步行进入雪山。临死要求安安静静躺在雪山大地的怀抱里,与雪山融为一体。

②爱是父亲对牧区自然生态的保护与挂念。拒绝萨木丹修建水库和搞旅游的建议,要求保护好原始生态。希望建成既有完美的自然生态,又有和谐的人类生活的示范区。

③“爱”是援藏干部“父亲"对藏族牧民的关爱。父亲心系牧民,因为还有牧人依然生活在日见退化的草场上,决定深入雪山考查实际情况。

④爱是几代草原建设者对雪山大地的坚守与奉献。父亲虽然已过退休年纪,因为特殊时期阿尼玛卿草原的需要,仍然坚守在雪山大地上;在父亲精神的感召下,才让放弃自己的专业决定继承父志留在草原。(任意答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0.BEG[翻译: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但应当立即修改过去错误的法令,使士子、庶民得到安慰,以报答天子的大德。]

11.D[A.“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中的“所以"指“用来……”,“具道所以"中“所以”指“……的原因”,词义不同。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指道歉,和文中词义相同。D.“何忧之有”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句式相同。]

12.A[“立即废除新法”有误,根据原文可知是“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

13.(1)私下听说您不能识别鉴察我的用意,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窃”,私下;“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司马光,翻译成“我”;“督过”,责备。)

(2)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定法令制度在朝廷上修订,把它交给有专责的官吏,不算侵夺官吏职权。(“以谓”,以为,认为;“受命于人主"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有司,有专责的官吏。)

14.①愤然离开,托病在家;

②对司马光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

③责问异论者,使其分条列举青苗法不适宜之处;

④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的罪名。(任意答3点给满分)

【参考译文】

近来,藩镇大臣中有说青苗钱不适宜的,天子拿出他的奏议让执政大臣观看,您突然怒气冲冲很不高兴,托病躺在家里。我奉旨起草答诏,见到士子、庶民是这样惶惶不安,您想辞职离开朝廷,这恐怕不符合英明主上提拔您而委以重任的本意,因此我在批答中直叙其事,用大义来责备您,本意是想促使您尽快出来治事,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从而造福于天下。私下听说您不能识别鉴察我的用意,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以致逼使天子亲作手诏谦词致歉,又使吕学士一次又一次地表明挽留之意,然后才出来办理公务。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但应当立即修改过去错误的法令,使士子、庶民得到安慰,以报答天子的大德。您现在不是这样,而是心情更加忿怒,推行新法越发急迫。李正言说青苗钱不适宜,您就反过来责问他,要他分别列举不适宜的地方。吕司封传言祥符县知县没有散放青苗钱,您就上书弹劾,请求审问。观察您的用意,一定是想努力奋战天下的人,跟他们分个胜败,不再考虑道理的对错,人民的忧乐,国家的安危,(对您的这种做法)我私下认为是不可取的。

我近来承蒙圣上恩德错听,准备委任为枢密副使。我现在所说,正好跟您的意见相反,明明知道不合您的心意,但是我与您虽然在政治上的趋向有别,但其总的目标却是相同的,您正欲得到相位以行其治国之道,使天下的人民受其恩泽;我正欲辞去官职,以行个人之志,使天下的人民得到拯救,这就是我所说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因此敢于略陈我的志愿,亲自传达给您,以尽益友的情谊,至于是采纳或者拒绝,就全在您了。国武子喜欢直言不讳地去揭露别人的过失,最终不得好死。我常常不满意自己跟国武子相似,但始终不能改正。虽然如此,如果让有道德的人听到直截了当的批评,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对于书中所言)您是接受而听从,还是怪罪而拒绝,是责骂而加以侮辱,还是奏上皇上而加以贬逐,都没有什么不可,我等候命令就是了。言不尽意。我内心惶恐,谨再拜。

15.B[“由下而上”有误,应是“由上而下"。]

16.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尾联描绘出雨湿红灯而哨火彻夜通明的景象,写出战士们严阵以待、警戒森严的战斗状态,表现战士们抗击敌人的决心和气概。

②用典。借周武王“洗兵雨”的典故,预示着天下大雨助我平叛之战,表明战争必胜的信念,意在言外,引人遐想。(每点3分)

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注意题干中的“向往自由、悠然自得"这一限定要求。如,《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寄托诗人漂泊思乡之苦,不符合题干要求。

示例一: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二: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美不胜收油然而生

19.①处,句式杂糅,“爆火的原因"和“源于”杂糅,应该删掉“的原因"或者“源于”。④处,搭配不当,“传达"改成“传播”。⑤处,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人们对这片水土的深深眷恋,更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每处2分)

20.①另一类则是农谚;②每个节令的农谚都很多(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以口语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