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_第1页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_第2页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_第3页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_第4页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过基础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1.下面有关两晋的说法正确的是(

)

BA.两晋都统一了全国B.两晋的建立者分别是司马炎和司马睿C.两晋都为少数民族所灭D.两晋都是短命王朝【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B正确。西晋统一了全国,而东晋没有,A错误;西晋为匈奴人所灭,东晋被武将刘裕灭掉,C错误;东晋存在的时间是317—

420年,其存在了103年,不是短命王朝,D错误。2.新课标·跨学科·语文[2024深圳龙华区期末]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士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刘禹锡的诗句中至今仍可感受到王、谢当年的风光。能佐证这种风光的是(

)

D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八王之乱祸乱中原C.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D.“王与马,共天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晋政治的特征。分析材料可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描述了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士族的显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当上皇帝。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赖王导的堂兄王敦,其他王氏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王导死后,谢氏替代了王氏,故选D。A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口号,排除;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末期,排除B;王莽篡夺的是西汉的政权,排除C。3.[2023广州一模]东晋初年,祖逖率军北伐,经四年苦战,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正当他厉兵秣马,进军河北时,朝廷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材料描述的是东晋初年(

)

BA.政府决意收复中原

B.政府阻挠将领北伐C.政权为文臣所控制

D.政权落入武将手中【解析】

据材料可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是朝廷却派人对其进行约束,阻挠其继续进军河北,B正确。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6个政权先后以此地为都城,因此此地有“六朝古都”之称。这一地点是(

)

D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今南京)。因此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D符合题意。5.[2024天津红桥区期末]南朝(420—589年)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共存

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朝只有近170年的历史,却经历了四个朝代,最短的只有23年,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故A正确。B、D与本题无关,排除。由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是相继出现的,不是同时并立的,故C错误。6.《梁书》记载,南朝梁武帝时,都城建康城内有28万户,以每户5人计,人口竟达140万人,等同或超过了汉朝的长安和洛阳。材料表明(

)

AA.南朝梁经济得到发展

B.南朝梁的实力远超汉朝C.梁武帝时期政治清明

D.南朝实力始终优于北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材料描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都城建康城内的人口数量等同或超过了汉朝的长安和洛阳,而人口规模通常与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建康城人口规模可以视为南朝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A正确。材料只涉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比较,并未涉及整体实力的对比,排除B;梁武帝前期在治国理政、发展经济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其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C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南朝与北方的实力对比,排除D。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7.[2024青岛李沧区一模]据研究,南朝时截至刘宋,南渡人口约90万,以侨居在长江中下游为最多。渡淮南移的北方人口数,约占刘宋全国总人口数的1/10,约占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总数的1/8。北方人“渡淮南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B.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C.南方社会秩序混乱

D.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统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民南迁的影响。分析材料可知,南朝时,大量北方人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A正确;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是指北方各民族内迁中原,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B;C说法错误,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8.[2023河南中考]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解析】

题干材料“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技术的进步,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环保意识增强、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优越等信息,排除B、C、D。变式训练8.1

[2024福州期末]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说明(

)

B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从而出现“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的现象,说明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故选B。材料仅反映北部水利工程数目有所减少,不能说明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仅反映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不能体现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C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水平还没超越北方,D说法错误,排除。9.[2024长春九台区模拟]一位同学在观察一幅历史地图时,找到都城建康,发现水稻主要种植区标识以及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发达地区的标识,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范围内均有所标注。据此判断,这幅历史地图的名称应是(

)

CA.《三国鼎立形势图》

B.《西晋灭吴形势》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各族内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分析材料①都城建康→南方政权;②江苏、安徽、浙江→南方地区;③水稻、纺织、制瓷、造船→南方农业、手工业情况第二步:回扣教材东晋南朝时期的都城是建康,这一时期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发达第三步:得出答案综上可知,题干信息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故C符合题意;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都城是建业,蜀国的都城是成都,曹魏的都城是洛阳,排除A;B反映的是西晋灭掉东吴,统一全国的形势,与材料无关,排除;D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历史,其重点是北方各民族的迁徙,而非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排除续表强化训练9.1

[2024合肥包河区一模]考古学家在岭南的潮州、汕头等地区的汉代墓葬中,发掘了大量青铜器、陶器,而在这一地区的魏晋时期的墓葬中,则发现各类铁器及造型精美的瓷器,青铜器几乎绝迹。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C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C.南方社会经济发展

D.南北民族交融程度加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汉代时,南方主要以青铜器和陶器为主,到魏晋时期,则主要以铁器和瓷器为主,铁器和瓷器相较于青铜器和陶器体现了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而铁器和瓷器的出现和普及,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故C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指我国古代经济从以北方为重心到以南方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岭南地区在魏晋时期的生产水平,并没有涉及与北方的比较,排除B;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0.[2023安徽中考]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

A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解析】

据“东晋南朝时期”“草市”“军市”“互市”“星罗棋布,遍布各地”等可知,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期商品交易场所分布广泛,反映当时的商业贸易活动频繁,故选A。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市场的地域分布,“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政策,D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过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2023河南平顶山期末]东晋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这一变化反映了(

)

BA.中央集权加强

B.专制皇权重振

C.士族势力增强

D.政治腐朽衰落【解析】

“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皇权衰落,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维护统治;“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表明到宋、齐、梁、陈时期,皇帝始终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专制皇权重振的表现。故选B。2.新角度[2024湛江霞山区一模]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hónɡ,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北人说吴语,这体现出(

)

BA.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B.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国家统一促进人口流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人口南迁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北人说吴语”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到南方,并说南方话,这体现的是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B正确。“北人说吴语”反映的是语言方面的情况,跟气候无关,排除A;语言属于文化,不是经济,排除C;东晋初年,我国处于政权分立时期,排除D。3.新课标·跨学科·语文[2023潮州模拟]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桃花源记》能反映出(

)

AA.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模式

B.作者倾向于韩非的思想C.魏晋时期农业发展水平高

D.魏晋时期社会和谐稳定【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晋时期的经济模式。分析材料可知,“土地”“良田”代表农业,“美池桑竹”代表手工业,因此这体现的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模式,A正确。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题干不符,排除B;《桃花源记》反映出陶渊明厌恶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追求“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因此材料并不能反映出魏晋时期农业发展水平高,排除C;D与史实不符,排除。古文释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大意是“土地平整开旷,屋舍整整齐齐,房前屋后有良田、鱼池,环绕着茂盛的桑树、竹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犬吠之声到处都能听到”。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材料二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物品中哪一物品比较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并说出你的理由。【答案示例】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理由:铁制农具比骨耜坚硬耐用,更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解题思路】分析两幅图片,可从铁农具相较于骨耜的优点方面进行选择以及论述理由。(2)新课标·唯物史观有人认为:“生产工具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劳动力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两则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