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苏科版2024)_第1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苏科版2024)_第2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苏科版2024)_第3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苏科版2024)_第4页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苏科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轻舟的快捷程度。在物理学中,人们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复习)致老师、同学说明

①ppt使用高质量视频,资源比较大,本ppt约40MB.

②本ppt共有51张、2个小视频,可根据需要选择点播.

③本ppt使用PowerPoint制作,建议使用PowerPoint播放.视频资源①视频讲解——《频闪照相分析运动状态》②视频讲解——《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免责声明:部分视频来源于自有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复习内容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视频清单①视频讲解——《频闪照相分析运动状态》②视频讲解——《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结构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①国际单位:m.其他单位:km、dm、cm、mm、μm、nm.②换算: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①使用前“三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②使用时“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③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单位.④长度测量的特殊法:累积法、辅助法、化曲为直法、化暗为明法等.

①国际单位:s.其他单位:h、min1h=60min1min=60s②机械秒表测量时间:示数=小盘读数(min)+大盘读数(s)①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②产生:测量工具、测量者、环境因素.③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误差长度单位基础知识提炼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物理量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换算长度

说明①m、dm、cm、mm相邻单位之间进率为________②km、m、mm、μm、nm相邻单位之间进率为_______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米(m)10

103

1.长度的单位基础知识提炼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刻度尺的使用①会“认”

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出分度值的_______(对准刻度线加0)。②会“放”

③会“看”④会“读”垂直下一位基础知识提炼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纪念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直径=线圈的总长度L/n(圈数).用细线沿铁路线截取相同长度的一段,拉直后测量AB即可.(1)配合法(平移法)(2)累积法(测多算少法)(3)化曲为直法=3.00cm-1.00cm=2.00cm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单位与测量工具停表的读数基础知识提炼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4.时间的测量停表的读数方法(1)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量程以小表盘为准,分度值看大表盘的刻度。(2)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min)+秒针读数(s)。1.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2)常用单位有:h、min(3)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2.测量工具:秒表、停表。(3)停表的读数=3min+37.5s=217.5s基础知识提炼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误差概念产生的原因减小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测量工具的精密度不高、测量人估读能力不同、测量方法不完善。(1)认识标准:多经历、多体会1cm、1m等长度的概念,奠定估测基础;(2)积累参照物:估测一般需要根据相关参照物进行,参照物越丰富,估测能力越强,所以平时应多熟悉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尺度。(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刻为某一时间点,时间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例如:某同学周末从8:30开始做作业,9:40完成作业,这里的8:30、9:40就是时刻,所花费的70min为时间。规律总结一、提高长度与时间的估测能力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时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如图所示,A刻度尺能精确到1cm,可以读为2.3cm,其中2.0cm是准确值,0.3cm是估读值;B刻度尺能精确到1mm,可读为2.34cm(或2.33cm⁓2.35cm),其中2.3cm是准确值,0.04cm(0.03cm⁓0.05cm)是估读值,显然比A刻度尺精确。规律总结二、从读数判断测量的精确度(2)从读数判断测量的精确度一个正确测量结果,其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数字,从右边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单位反映了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是3.52cm时,可知“3”和“5”是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来的,是准确数字,“2”是估读出来的,是估读数字,进而可推知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例题1】如图所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教育局为本乡镇中学新安装了一批智慧黑板。这批智慧黑板的显示屏是80吋的(即显示屏的对角线长80吋,1吋=2.54cm),根据图片及以上信息,你估测智慧黑板的长度约为()A.50cm B.100cm C.200cm D.400cmD根据题意可得,智慧黑板的显示屏的对角线的长度为l=80×2.54cm=203.2cm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黑板的宽度与显示屏等宽,约为100cm,则显示屏的长度约为从图片可知,显示屏的长度约占黑板长度的0.4倍,因此智慧黑板的长度约为l″=173cm/0.4≈432cm400cm与此接近,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型训练【例题2】用刻度尺精确测出桌子的长度为1.243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估计值________。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m=1cm,测量的准确值为1.24m=124cm,估计值为0.003m=0.3cm。0.01m1.24m0.003m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型训练【例题3】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________s。338.5刻度尺正确的读数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所以B方式读数正确,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当前木块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是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B

2.50(2.49~2.51均可)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型训练【例题4】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1)小霞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cm、26.01cm、26.00cm、26.0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

cm。(2)小霞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测量时细铜丝紧密缠绕,图中L=_____cm,该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量结果中26.98cm与其他三个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课本的长度为(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铜丝左侧对应刻度为10.00cm,右侧对应刻度为15.00cm,测量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图中铜丝一共缠绕26圈,该细铜丝的直径是5.00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型训练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速度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二、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提炼知识概念理解机械运动

速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1m/s=3.6km/h(1)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v=s/t,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米/秒,符号m/s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km/h二、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提炼知识概念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s-t图象该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像是一条与t轴平行的直线。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v=s/t.二、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提炼知识测量步骤与数据处理速度的测量

(1)根据速度公式v=s/t可知:需要测量路程s与时间t。(2)选用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3)实验数据记录表:见下表。(4)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实验序号下落高度s/m落地时间t/s速度v/m·s-1速度平均值v/m·s-1123二、机械运动【例题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1sB.我校大课间跳的韵律操时长约20minC.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可以达到20m/sD.如图所示,鹭洲图书馆前的文天祥雕像高约33mA.正常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2s,故A不符合题意;B.我校大课间跳的韵律操时长约2min,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可以达到20m/s,合,故C符合题意;D.如图所示,鹭洲图书馆前的文天祥雕像高约8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C题型训练题型一、物体运动速度的估测【例题2】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50km/h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15cm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文中有关描述符合物理事实的是()A.步行速度为50km/h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起来C.大脑进行思考是机械运动 D.铅笔的长为15cmA.步行速度为1m/s=1×3.6km/h=3.6km/h,故A不符合题意;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公交车是静止的,故B不符题意;C.大脑进行思考是思维运动,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而一直铅笔比手掌略宽,故铅笔的长约为15cm,故D符合题意。故选D。D题型训练题型一、物体运动速度的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如下:①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②自行车的速度约5m/s;③高速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3m/s;④喷气式客机的速度约250m/s;⑤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等;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规律总结

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是解答速度估测题的关键题型一、物体运动速度的估测【例题3】下列有关参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清泉石上流”——以“清泉”为参照物,“石”是运动的B.“日出嵩山坳”——以“嵩山”为参照物,“日”是静止的C.“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地面”为参照物,“孤帆”是静止的D.“巍巍青山两岸走”——以“江岸”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A.以“清泉”为参照物,“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B.以“嵩山”为参照物,“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地面”为参照物,“孤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江岸”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A题型训练题型二、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例题4】根据如图中的炊烟和汽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②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③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西运动④甲车可能向东运动,乙车一定向西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西飘,所以风是向西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东)运动、静止、向左(西)运动且速度比风速小;因为乙车旗向东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西)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③④说法正确,①②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B题型训练题型二、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例题5】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B.“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B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BCD.“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的相对位置都改变,都是运动的,故B正确,CD错误。题型训练题型二、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例题6】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A.地面 B.降落伞 C.地面上行驶的汽车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BA.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故不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降落伞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C.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地面上行驶的汽车有相对运动,故不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正在上升的无人机有相对运动,故不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题型训练题型二、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1)找准题中参照物一般选取题目中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找准突破口注意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注意分析其他因素(如风速、水速)的影响;(3)判断方法题目中的其他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对象为运动的,若没有变化,则是静止的。规律总结

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方法题型二、判断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例题7】小亮爸爸开车送小亮和妈妈去吉安西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妈妈所坐列车的部分运行信息如下表。求:(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min?(2)G4918次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完全通过长为1220m的隧道,用时36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车次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路程G4918吉安西(19︰25)上海虹桥(23︰55)892.4km题型训练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题型训练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例题8】株洲南站到长沙站的S7908次城际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株洲南站发车,行驶____

km到达株洲站,用时_____

min,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km/h;(2)列车在“株洲南—株洲”段的运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东”段的______(填“大”或“小”)。8680大车站到达发车里程/km株洲南始发站07:440株洲07:5007:528大丰07:5707:5813.5田心东08:0108:0316…………长沙08:54终点站58题型训练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1)如表可知,列车从株洲南站发车,行驶8km到达株洲站,用时间为07:50-07:44=6min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如表所示,在“株洲—田心东”段的路程为16km,时间为08:01-07:44=17min则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由上述结果可知,列车在“株洲南—株洲”段的运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东”段的大。题型训练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常见的运动类问题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1)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交通标志牌上的“20km”表示距某地还有20km的路程,“80km/h”表示限速80km/h。我们可以根据交通标志牌上的路程和速度计算出到达某地所用的最短时间。(2)过桥问题:一列火车要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3)列车运行时刻表问题:正确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路程和时间是解题的关键。求总时间时,中间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4)船的速度: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水的流速是1m/s,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6m/s,船逆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4m/s。一、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规律总结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二、解计算题的基本步骤(1)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的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角标表示。(2)统一单位。(3)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同时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4)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数值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5)计算过程不出现除号,除号用横线“—”代替。(6)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必须是整数或小数。(7)用物理量符号表示物理量,不要出现x、y、z等字母数。规律总结题型三、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例题9】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无关B.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s/t可知,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就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D.5m/s的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大小与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路程越大,A错误;B.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大小无关,故B错误;D故选D。题型训练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D.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m/s的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故D正确。题型四、平均速度的概念【例题10】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2s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D.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1m/sC题型训练题型四、平均速度的概念题型训练A.由图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说明每个相邻点之间所用时间相等,即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则每相邻两点间的运动时间是0.2s,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0s,故B错误;C.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由图可知,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sCE=6.0cm=0.06m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tCE=2×0.2s=0.4s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题型四、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2)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应该根据公式v=s/t,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得。当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那段路程上或那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是指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的速度的平均值。例如,物体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v1,从乙地道丙地的速度是v2,这两端路程的速度的平均值是v=(v1+v2)/2。实际上,物理学中并没有速度平均值的概念,不要把“平均速度”误解为“速度的平均值”。规律总结题型四、平均速度的概念【例题11】如图所示的运动学图像,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图与乙图 B.乙图与丙图C.甲图与丁图D.丙图与丁图图像甲是s-t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通过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表示物体静止不动;图像乙是v-t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图像丙是s-t图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是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图像丁是v-t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速度在增加,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可见,乙、丙图像表示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故选B。题型训练题型五、图象信息题【例题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图象(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8mBA.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甲的速度大于乙,故B错误,符合题意;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4s时间甲、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12m,s乙=4m,甲车在乙车的前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五、图象信息题解答图象信息题的思路(1)分析研究对象所对应的图象,明确是速度-时间图象还是路程-时间图象。(2)把握图象中各点、各段表示的物理意义。①在v-t图象中,图线与t轴平行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在v轴上所对应的数值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在s-t图象中,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由图象根据v=s/t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②在s-t图象中,若出现不同物体的图线相交,则相交点表示物体在同一位置,即相遇,由此可进行其他相关的分析与判断。规律总结题型五、图象信息题【例题13】如图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A.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B.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C.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D.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A.气泡在水中受到浮力,开始时气泡在玻璃管顶端,迅速倒置,气泡会从玻璃管的下面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管的长度有限,气泡运动时间较短,要减小实验中的误差,让气泡运动的慢一些,故B不符合题意;C.可以把玻璃管斜放,使气泡运动的稍慢一些,便于测量,故C符合题意;CD.“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是为匀速直线运动作铺垫的,通过调节玻璃管中气泡的大小,使气泡在玻璃中近似的做匀速直线运动,但要判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必须要测出不同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如果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变,则此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训练题型六、测量速度【例题14】(1)小明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将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所示,将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2)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测量纸锥下落速度有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A.先选定一段时间,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