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二)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吞噬(shì)迸溅(bìng)怆然(chuàng)颠沛流离(pèi)

B.妥帖(tiē)羸弱(léi)拖沓(tà)忍俊不禁(jīn)

C.竹篾(miè)修葺(qì)岱宗(dài)海市蜃楼(shèn)

D.孱头(càn)累赘(léi)譬如(pì)诲人不倦(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矜持鸿儒挑逗仙露琼浆

B.赤裸稠密瀑布血气方刚

C.毋宁吞噬厄运屏息凝神

D.忏侮服待钦佩耐人寻味

3.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他们__________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__________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__________”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__________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A.怏怏不乐如期而至野心勃勃凄楚

B.闷闷不乐如期而至雄心壮志凄楚

C.怏怏不乐姗姗来迟雄心壮志凛冽

D.闷闷不乐姗姗来迟野心勃勃凛冽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大师》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

D.《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游结束了,同学们都安全地回到了学校,老师这才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

B.黄老师诲人不倦,从知识和思想两方面教导学生,学生家长对他十分敬重。

C.他的信看似十分友好,但字里行间却能读出其言外之意,他并不真正欢迎我们。

D.王刚数学不太好,他常常不耻下问,利用课间时间去办公室问老师数学题。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B.房内飘出了一股龙井茶的清香,我们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C.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良多。

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8小题。(6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庄重

D.陶后鲜有闻鲜:少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

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含蓄的感叹中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D.作者写菊花的目的是表达对陶渊明独自避世、逃避现实人生态度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题。(10分)

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②其大指③。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②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①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神态。②了:明白。③指:同“旨”,意思、意图。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自是手不释书释:解释

B.群儿戏于庭戏:嬉戏

C.众皆弃去去:离开

D.水迸儿得活迸:涌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C.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12.根据课文,将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登幽州台歌》)

(2)荡胸生曾云,___。(《望岳》)

(3)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4)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泊秦淮》)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约客》)

四、课外散文阅读,完成13—16小题。(14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13.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借物喻人”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⑧段突然写到作者的小时候,这段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6分)

17.填空(2分)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

18.小说《海底两万里》塑造的尼摩船长是一位学识渊博、有正义感的船长,还是一位英勇顽强、沉着冷静、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请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你对这一人物某个方面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洁明确,不少于45字。(4分)

六、作文(40分)

在我们的班级中总有一些“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

请以“我的同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二)

一、基础知识(18分)

1.A2.D3.C4.B5.D6.B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7.C8.D9.A10.C

11.(4分)

(他)从此(总是)把书拿在手里不放下,到了不知道饥饿口渴和寒暑季节变化。

(提示:自是,从此1分;释,放下1分;整体句意通顺2分)

三、默写(6分,每句1分)

12.(1)独怆然而涕下(2)决眦入归鸟(3)箫鼓追随春社近

(4)落红不是无情物(5)隔江犹唱后庭花(6)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课外散文阅读(14分)

13.(共3分,每点1分)

①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

②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

③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意思对即可给分)

14.(共3分)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或者运用了“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的生长坏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1分)。表现作者对青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或者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5.(共5分)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2分),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努力抗争、谦逊、高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