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_第1页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_第2页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_第3页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_第4页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汇编3篇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1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题目: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姓名:贺誉

学号:1412150113

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文静

完成时间:2024年5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趋势也逐步向多样化、高层化、集群(小区)化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因此建筑电气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照明设计,它已开始涉及多个方面并加强了对质量安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建筑电气设计,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

设计是一个对建筑物最基础的构思表达,它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最规范的整理,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基本上最终实现成果。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为强电和弱电。这种分类以电压的高低为依据,容易理解,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设计过程从由简入深,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某市兰郡小区高层住宅楼的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主要涉及强电,其中强电包括:住宅用电负荷计算;照明配电平面图设计(包括照明及插座的设计);配电系统图设计;防雷与重复接地布置图设计;电气设计说明。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1、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划分,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

3)建筑物内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2.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上应满足间隔距离要求。

2、防雷的措施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规定:

(1)建筑物防雷应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号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3)建筑物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作为整体综合考虑。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

(5)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等。

(6)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

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2)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有特殊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3)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宜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4)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5)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2黑龙江东方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语(一)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语(二)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语(三)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中有关照明、室内供电线路、接地防雷、消防安全、有线电视和通信等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促使了建筑电气技术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将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多学科的理论能够很合理的交融发展。

建筑电气设计包括强电和弱电的设计。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出能保障人身、财产、设备和建筑物安全的图纸,并力求可靠、安全、合理、节约、先进。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一栋6层住宅楼电气系统的电气设计依据、原则、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本论文共包括强电和弱电两大块,分为五章,前四章为强电部分,第五章为弱电部分。强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负荷计算和照度计算等。弱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等。

本小区电气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切身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即将面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照明;防雷;接地系统

[关键词与摘要内容隔行书写,词条用小四号宋体字,词条间用分号(;)隔开,3-5个关键词]

DesignofLinkouTownHomeHappy5#BuildingElectricalSystem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peopleontheconstructionofindoorlighting,powersupplycircuit,groundingandlightning,firesafety,cabletelevisionandcommunicationsystemrequirementsareincreasinglyhigh,whichpromptedthebuildingelectricaltechnologybothintransversealsoisalongitudinaldirectionforfurtherdevelopment,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canbeveryreasonablerequirementofmultidisciplinarytheory.

Designofbuildingelectricaldesignincludingthestrongandweakelectricity.Inconscientiouslyimplementthepremiseofnationalrelevanteconomicandtechnicalpoliciesandstandards,designedtoprotectthepersonal,property,equipmentandsafetyrequirementsofthedrawings,andreliable,safe,reasonable,economical,advanced

Thispapermainlyexpoundstheelectricaldesignbasis,LinkouTownshiphomehappy5#floorofa6storeyresidentialbuildingelectricalsystemprinciples,methodsandtheconclusionofthedesignchoice.Thisthesisconsistsofstrongandweakelectricitytwopieces,dividedintosixchapters,thefirstfourchaptersasthepowerpart,thefiveorsixchapteristheweakpartof.Themaincontentsare:strongpartofthegroundingsystemdesignofilluminationsystemandlowvoltagepowerdistributionsystem,lightningprotection,includingloadcalculationandilluminationcalculation.Themaincontentsare:theweakpartsofthetelephonesystem,cabletelevision,broadbandaccessnetworksystemandfirealarmsystem.

Theresidentialelectricaldesignaspartofthegraduationdesign,thepurposeisthroughpersonalpractice,thecomprehensiveuseoftheknowledge,theorywithpractice,exerciseindependentanalysisandproblemsolvingcapacitybuildingelectricaldesign,layasolidfoundationfortheforthcomingwork.

Keywords:Electricaldesign;;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Illumination;;Lightning;Groundingsystem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建筑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1.3设计内容

1

第2章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3

2.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3

2.1.1负荷等级分类

3

2.1.2供电要求

3

2.2配电箱布置

4

2.3配负荷计算(需要系数法)

4

2.4配电设备选型

7

2.4.1断路器的选择

7

2.4.2隔离开关的选择

7

2.4.3线缆的选择

8

2.5本章小结

8

第3章照明和插座系统设计

9

3.1照明系统的概述

9

3.1.1照明系统的目的与要求

9

3.1.2照明计量单位

9

3.2照度方式

9

3.3光源和灯具

10

3.3.1光源种类

10

3.3.2灯具选择和布置

10

3.4照度计算

11

3.4.1照度标准值

11

3.4.2照度均匀度

11

3.4.3色温和显色性

11

3.4.4眩光限制

11

3.4.5照度计算

11

3.5本工程的插座系统设计

14

3.6本章小结

14

第4章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5

4.1本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5

4.1.1一般规定

15

4.1.2防雷措施

15

4.2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结果

16

4.3接地及安全措施

17

4.4本章小结

17

第5章弱电系统的设计

18

5.1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

18

5.1.1一般规定

18

5.1.2设计原则

18

5.1.3线路敷设

19

5.2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

19

5.3系统机构和功能

20

5.3.1小区可视对讲系统的描述

20

5.3.2对讲系统功能简介

20

5.3.3小可视对讲系统方案及型材的选择

21

5.3.4设备安装

21

5.4综合布线及电话系统设计

22

5.4.1概述

22

5.4.2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22

5.5电话系统的设计

24

5.5.1系统概述

24

5.5.2线路设计

24

5.6本章小结

24

26

参考文献

27

28

致谢

29

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

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概况

本设计是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的电气设计,该工程系实际工程。针对本工程的情况本设计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照明,电视,宽带,电话。由于时代的需求要在电气方面做到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在设计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本设计通过设计计算和绘制图纸来设计照明,弱电根据建筑屋的使用性质和用途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和其需求做到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并且尽量做到节能环保。

近年来,我国建筑电气的发展极为迅猛,并且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先进,控制体系丰富多样。更新换代特别快。于是,多高层的建筑电气的工程设计也便成为工程院校教学环节的重点。

本次设计课题结构特点明确,涵概面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专业教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也深切体会到科学严谨的设计思想。由于本人设计经验有限,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1.2

设计依据

本次设计是对幸福家园小区高6层的5#楼进行的电气设计,其主要概况是:住宅楼,一层为车库,以上5层为住户,其中6层带阁楼,高为19.45m,属三类建筑。设计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利用AUTOCAD和天正电气专业软件绘图,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执行我国建筑电气行业相关的政策方针,力求使设计做到安全合理、运行可靠、技术先进、节约成本。

1.3

设计内容

本工程根据户主的要求,联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该住宅楼建筑电气各方面系统的设计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以及设计选择的结论等。本论文共包括强电和弱电两大块,分为五章。前四章为强电部分,第五章为弱电部分。

第2章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主要说明负荷等级的划分及对应的供电要求、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和配电的方式等内容的相关原理、方法。用需要系数法进行的负荷计算,用于确定各个系统照明和用电设备等负荷的容量、计算电流,并以此选择出所需要的断路器、刀闸开关和导线,并根据不同级别的负荷及负荷大小采取不同的配电方式,选择合适的配电箱。

第3章为照明系统和插座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光源、灯具的选择,进行的照度计算,一般照明及应急灯的选择等。还包括配电箱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各回路导线的计算和选型。并根据资料文献用利用系数法进行照度计算,选择出各个房间适合的灯具数量。

第四章为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主要说明对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和接地系统的方式及其具体要求等内容,并根据文献且结合本建筑的特点,做了防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设计及接地系统设计。

第五弱电系统设计,包括电话接入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电话接入系统主要是每户需安装电话门数的确定和敷设线路的注意事项等;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是系统组成和功能,前端信号直接从市区有线电视网引入;宽带接入网系统主要是介绍宽带网的具体实现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装设、升级;本次设计按每户口设置标准依据考虑各个房间确定工作区点数。

第2章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2.1.1

负荷等级分类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1]。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2]。

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3]。

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2.1.2

供电要求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规范》

(1)一级负荷的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满足一级负荷的供电,可以采用两路高压供电,但当供电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自备发电机,故可以采用一路高压电源加一路备用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当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时,应采用两路高压供电。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除了必须采用两路高压外,还必须设置应急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并且该电源中严禁接入其他负荷。

(2)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即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设计中常采用一用一备两路高压电源供电或一路高压,另一路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但当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4]。

(3)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对消防用电设备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对于二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并且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配电设备应明显标志[5]。

本工程为三类民用建筑,照明用电均为为三级负荷。

2.2

配电箱布置

1.箱体在车库内为明装,其他暗装。

2.箱体规格与安装要求:

1)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

2)箱体高度600-800mm高,底边距地1.2m。

3)箱体高度800-1000mm高,底边距地1.0m。

4)箱体高度1000-1200mm高,底边距地0.8m。

5)箱体高度1200mm以上的,为落地式安装,下设300mm基座[6]。

2.3

配负荷计算(需要系数法)

住宅(不带阁楼)户型建筑建筑面积65.82,住宅用电负荷标准选负荷为4kw;

住宅(带阁楼)户型建筑建筑面积92.64,住宅用电负荷标准选负荷为6kw;

1.用户配电箱AL1

2.用户配电箱AL2

3.车库配电箱AWK-1

4.车库配电箱AWK-2

5.车库配电箱AWK-3

6.车库配电箱AWK-4

7.(1、2)单元配电总箱AL1-1

8.2单元配电箱AL1-2

9.1单元配电箱AL2-1

10.2单元配电箱AL2-2

11.(3、4)单元配电总箱AL3-1

12.4单元配电箱AL4-1

13.4单元配电箱AL1-4

14.3单元配电箱AL2-3

15.4单元配电箱AL2-4

[7]

2.4

配电设备选型

2.4.1

断路器的选择本工程所有设备均采用TCL的产品。根据以上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如下:

1.用户配电箱内断路器的选择

1)照明回路断路器选TIB2-32C16/2P。

2)插座回路断路器选TIB2L-32C16/2P+Vigi30mA/t≤0.1s。

3)厨房插座回路断路器选TIB2L-32C20/2P+Vigi30mA/t≤0.1s。

4)卫生间插座回路断路器选TIB2L-32C20/2P+Vigi30mA/t≤0.1s。

5)空调插座回路断路器选TIB2L-32D20/2P[7]。

2.单元配电箱内断路器选型

1)1单元AL1-1内断路器选TIL1S-250/200/4300C+Vigi300mA/t≤0.5s。

2)3单元AL1-3内断路器选TIL1S-250/200/4300C+Vigi300mA/t≤0.5s。

2.4.2

隔离开关的选择1.1单元AL2-1内隔离开关选TIG1-125A/3P。

2.2单元AL2-2内隔离开关选TIG1-125A/3P。

3.3单元AL2-3内隔离开关选TIG1-125A/3P。

4.4单元AL2-4内隔离开关选TIG1-125A/3P。

2.4.3

线缆的选择1.用户配电箱内各回路导线选型

1)照明回路W1

BV-3x2.5-FPC16-CC.WC。

2)插座回路W2

BV-3x2.5-FPC16-WC,FC。

3)厨房插座回路W3

BV-3x4-FPC20-WC,FC。

4)生间插座回路W4

BV-3x4-FPC20-WC,FC。

5)空调插座回路W5

BV-3x4-FPC20-WC,CC。

2.室内导线选BV-3×10.0-PVC32。

3.(1、2)单元配电总箱AL1-1各回路导线选型

1)AL1-1-AWL1-BV(4*50+1*25)SC50.WC。

2)AL1-1-AWL2-BV(4*70+1*35)SC65.WC.FC。

3)AL1-1-AWL3-BV(5*10)FPC32.WC.FC。

4.2单元配电总箱AL1-2各回路导线选型

1)AL1-2-AWL1-BV(4*50+1*25)SC50.WC。

2)AL1-2-AWL2-BV(5*10)FPC32.WC.FC。

5.(3、4)单元配电总箱AL1-3各回路导线选型

1)AL1-4-AWL1-BV(4*50+1*25)SC50.WC。

2)AL1-4-AWL2-BV(4*70+1*35)SC65.WC.FC。

3)AL1-4-AWL3-BV(5*10)FPC32.WC.FC。

6.4单元配电总箱AL1-4各回路导线选型

1)AL1-4-AWL1-BV(4*50+1*25)SC50.WC。

2)AL1-4-AWL2-BV(5*10)FPC32.WC.FC。

7.进线电缆选YJV22-4*120SC100.WC.FC[8]。

2.5

本章小结

本章设计内容是这次设计的核心部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导线线径的选择,这里需要很多的资料,每个器件的选择都需要计算和查国家标准与规范。经过查找资料询问老师最后完成本章设计。本章设计共六张图纸,干线图和系统图等详见附录。

第3章

照明和插座系统设计

3.1

照明系统的概述

3.1.1

照明系统的目的与要求照明系统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规定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使工作区或空间获得:良好的视觉功效,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照明的特殊要求,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与采用节能高光效灯具等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9]。

设计要求:

1.有利于对人的活动安全、舒适和正确识别周围环境,防止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协调;

2.重视空间的清晰度,消除不必要的阴影,控制光热和紫外线辐射对人和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创造适宜的亮度分布和照度水平,限制眩光减少烦躁和不安

4.处理好光源色温和与显色性的关系、一般显色指数与特殊显色指数的色差关系,避免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和谐感。

5.有效利用天然光,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照明区域,降低电能消耗指标。

照明灯具不宜选用悬挂灯具。照明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主。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浴缸上面及背后。开关如跷板式时宜设于卫生间门外。照明与插座宜分开配线,并且在分支回路上应装有过载、短路保护并应在回路中装设漏电保护和有过、欠电压保护功能的保护装置[10]。

3.1.2

照明计量单位当前各种量都逐步实现采用国际单位制,简称SI。光学计量基本单位为光强I(坎德拉cd),导出单位有光通Φ(流明lm)﹑照度E(勒克斯lx)﹑出射度M(流明/米²lm/m²)、亮度L(坎德拉/米²cd/m²)等。

3.2

照度方式

1.一般照明

不考虑特殊部位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方式。它可使整个场地都能获得均匀照度,适用于对光照方向无特殊要求或不适合安装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的场所。

2.分区一般照明

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半照明方式。对照度的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区域,灯具可以集中均匀布置,提高其照度值,其他区域仍采用一般照明的布置方式。

3.局部照明

以满足照明范围内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称为局部照明。它仅限于照亮一个有限的工作区,通常采用从最适宜的方向装设台灯、射灯或反射型灯泡。起优点是灵活、方便、节电,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4.混合照明

有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称为混合照明。其实质是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在另外需要提供特殊照明的局部,采用局部照明[11]。

3.3

光源和灯具

3.3.1

光源种类常用于高层建筑照明的电光源,按发光原理可分为两大类: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白炽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显色性好,故在一般场所仍被普遍采用。

3.3.2

灯具选择和布置灯具的作用是固定电光源,把电光源的光能分配到需要的方向,防止光源引起的眩光以及保护电光源不受外力、潮湿及有害气体的影响。灯具的布置就是确定灯在房间内的空间位置。灯具的布置合理与否还影响到照明装置的安装功率和照明设施的耗费,以及照明装置维护检的方便与安全。

1.客厅:时会客和家人团聚的场所,灯的装饰性和照明要求应有利于创造热烈的气氛,使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2.卧室:有利于构成宁静、温柔的气氛,使人有一种安全感。

1)卧室的主体照明可选用如白色的白炽灯吊灯,安装在中央。

2)书房:使人们读书、学、写作、绘画、研究工作的主要空间,书房照明要有利于人们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光线要柔和明亮,要避免眩光。

3.主体照明:要选用带反光罩的柱形荧光灯,安装在书房中央。

4.楼梯和走廊照明:

用壁灯,安装在楼梯踏步的侧面墙上,利用墙面反射光照亮楼梯水平面和垂直面,效果较好。对于宽度不大的则宜采用吸顶灯,安装在顶棚上面。

5.卫生间:

卫生间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开关为跳板式时宜设于卫生间门外,否则应采用防水型面板或使用绝缘操作的拉线开关。

3.4

照度计算

3.4.1

照度标准值常用灯具类型符号见表3-2。

表3-2常用灯具类型符号

3.4.2

照度均匀度为了使整个房间具有同等条件的照度水平,在一般照明情况下,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3.4.3

色温和显色性照明光源的颜色特征与室内表面的颜色宜互相协调,以形成相应于房间功能要求的色彩环境。

3.4.4

眩光限制室内一般照明受眩光的限制,应从光源亮度、光源和灯具的表观面积、背景亮度以及灯具位置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3.4.5

照度计算照度计算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单位容量法和逐点法等3种。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只能做到基本准确。

1.计算公式

(1)空间系数

1)室空间系数:

2)顶棚空间系数:

3)地板空间系数:

式中:

——室长,m;

——室宽,m;

——室空间高,m;

——顶棚空间高,m;

——地板空间高,m。

(4)有效空间反射比

式中:

——顶棚(或地板)平面面积,m2;

——顶棚(或地板)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m2;

——顶棚(或地板)空间各表面的平均反射比。

假如空间由个表面组成,以表示第个表面面积,以表示第个表面的反射比,则平均反射比由下式求出:

2.各类房间照度计算(考虑到装饰设计,本设计仅供布线)

(1)主卧室:

房间面积A=14.62m2,取照度E=50lx,

选用荧光灯(2×36W),查表3-4得单位容量W=4.5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4.5×14.62=66W

所以在主卧室中央位置设置双管荧光灯一盏,2×36W,P0=2×36=72W

(2)次卧室:

房间面积A=11.2m2,取照度E=50lx,

选用荧光灯(2×36W),查表3-4得单位容量W=5.2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5.2×11.2=58W,

所以在次卧室中央设置一盏2×36W双管荧光灯一盏,P0=2×36=72W

(3)客厅:

房间面积A=15.91m2,取照度E=30lx

选用花灯(6×60W),查表3-5得单位容量W=14.8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4.8×15.91=235W

所以在客厅中央位置设置一盏5×60W花灯,以及一盏60W的圆球吸顶灯做辅助照明,P0=5×60W+60W=360W。

(4)餐厅:

房间面积A=14.2m2,取照度E=30lx

选用花灯(4×60W),查表3-5得单位容量W=20.9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1.2×14.2=159W

所以在餐厅中央位置设置一盏4×60W花灯,P0=4×60W=240W

(5)卫生间:

房间面积A=4.02m2,取照度E=15lx

选用防水防潮灯(40W),查表3-5得单位容量W=11.6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1.6×4.02=47W

所以在主卧室卫生间中央设置一盏40W的防水防潮吸顶灯,以及一盏20W镜前防水壁灯,P0=40W+20W=60W。

(6)厨房:

房间面积A=6.58m2,取照度E=20lx,

选用防水防潮灯(60W),查表3-5得单位容量W=15.2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5.2×6.58=100W

所以在厨房中央设置一盏60W防水防潮灯。

阳台:

房间面积A=3.32m2,取照度E=20lx,

选用圆球吸顶灯(60W),查表3-5得单位容量W=15.2W/m2

根据W=P/A得,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5.2×3.32=50W,

所以在阳台中央设置一盏60W防水防潮灯[12]。

3.5

本工程的插座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具体设计:

1.主卧室:壁挂式空调插座1个,安装高度1.8m;五孔插座3个,安装高度0.3m。

2.次卧室:壁挂式空调插座1个,安装高度1.8m;五孔插座3个,安装高度0.3m。

3.客厅:柜式空调插座1个,安装高度0.3m;五孔插座4个,安装高度0.3m。

4.餐厅:五孔插座1个,安装高度0.3m。

5.主卧室卫生间:带防溅盒插座1个,给热水器用,安装高度2m。

6.卫生间:带防溅盒插座2个,给热水器用,安装高度2m,给洗衣机用,高度0.3M。

7.书房:壁挂式空调插座1个,安装高度1.8m;五孔插座2个,安装高度0.3m。

8.厨房:电热插座2个,安装高度1.4m;带防溅盒油烟机用插座1个,安装高度2M。

9.阳台:带防溅盒插座1个。

3.6

本章小结

本章设计内容是灯具和插座的选型,需要注意每条回路灯具个数不能超过20个,插座的个数不能超过10个。厨房和卫生间的插座回路应单独回路供电。本章设计共出五张图纸,平面布置和系统图等详见附录。

第4章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4.1

本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4.1.1

一般规定1)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级。

2)当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时,或通过调查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3)本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物处理。

4)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13]。

4.1.2

防雷措施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规定:

(1)建筑物防雷应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号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3)建筑物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作为整体综合考虑。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

(5)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等。

(6)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14]。

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l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2)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有特殊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3)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宜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4)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5)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4.2

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结果

1)本建筑物按三级防雷设计,沿屋檐、屋脊设避雷网,屋顶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屋面避雷采用ф10镀锌圆钢沿屋顶边沿(女儿墙)通设明敷,形成避雷带,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与避雷带连接,避雷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引下线采用建筑物混凝土柱中四根ф12的主筋,由下至上通焊,与上线两处接头处用ф12钢筋把所有钢筋环焊一次。并在引下线距地1.8m处设断接卡子。采用钢筋地梁或桩基中的钢筋做防雷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2)本工程接地系统为TN-C-S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入户处做重复接地,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做可靠接地,电源入户处做总等电位接线箱,利用基础底板四根主筋,环四周焊为接地体,再与构造柱筋相焊接,整体作为接地极。

3)为了保证建筑物美观,所有防雷装置除避雷带外均暗敷。

4.3

接地及安全措施

(1)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弱电系统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BVR-1×25-PC32,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等电位卡子,禁止在金属管道上焊接,总等电位联结箱设于一层楼梯间距地300mm。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安装位置见弱电平面图。

(4)过电压保护:在各电源总进线箱设第一级电涌保护器(SPD)。

(5)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此系统,综合TN—C和TN-S系统的特点,中性线与保护线有一部分是共同的,局部采用专设保护线,PE线专门接地,起到保证若干设备有平衡的零电平,并保证人身安全,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条件较差或有数据处理等设备的场所。

4.4

本章小结

在本章设计中应该注意:

1.本工程采用基础接地方式,利用基础地梁内主筋焊接成接地网,基础接地电阻小于1Ω。电源在进线处作重复接地.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

2.接闪带及接地干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本章设计共两张图纸,平面布置和系统图等详见附录。

第5章

弱电系统的设计

5.1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

5.1.1

一般规定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4,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并应与城镇建设规划和本地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相适应。

(2)系统设计的接收信号场强,宜取自实测数据。当获取实测数据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场强值。

(3)在新建和扩建小区的组网设计中,宜以自设前端或子分前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方式组网,或光纤直接入(FTTH)。网络宜具备宽带、双向、高速及三网融合功能。

(4)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6510及行业标准《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06的规定。

5.1.2

设计原则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4,有线电视系统应符合下列设计原则:

(1)有线电视系统规模宜按用户终端数量分为下列四类:

A类:10000户以上;

B类:2024—10000户;

C类:301—2024户;

D类:300户以下。

(2)建筑物与建筑群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宜由自设分前端或子分前端、二级光纤链路网、同轴电缆分配网及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

系统设计时应明确下列主要条件和技术要求:

1)系统规模、用户分布及功能需求;

2)接入的有线电视网或自设前端的各类信号源和自办节目的数量、类别;

3)城镇的有线电视系统,应采用双向传输及三网融合技术方案;

4)接收天线设置点的实测场强值或理论计算的信号场强值及有线电视网络信号接口参数;

5)接收天线设置点建筑物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干扰源、气象和大气污染状况等。

5.1.3

线路敷设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4,有线电视系统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应采用特性阻抗为75Ω的同轴电缆。当选择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时,应符合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的相关规定。重要线路应考虑备用路由。

(2)室内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或有内装饰的改建工程,采用暗导管敷设方式,在已建建筑物内,可采用明敷方式;

2)在强场强区,应穿钢导管并宜沿背对电视发射台方向的墙面敷设。

5.2

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

为了方便访客和居民的沟通必须设立可视对讲系统。本系统是整个小区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将小区入口、中心、梯口、住家四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效地防范外来人员自主进入小区及楼梯内,降低小区盗窃案件的发生,同时方便小区住户的出入。

可视对讲系统由楼宇电控防盗门附设电控门锁、闭门器、门口机和电源,室内机和管理机构成。门口机是为来访者提供呼叫主人并与其通话的设备;室内机用于住户接收呼叫,主人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或者同时看见来访者的形态相貌而确认来访者的身份,然后决定是否开门;而管理人员则通过管理及监控,管理全楼或者整个辖区的安全。它可以为来访者与住户和管理者之间,提供联络的有效手段,配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小区住宅的安全性。

5.3

系统机构和功能

5.3.1

小区可视对讲系统的描述(2)人员进入口分类:当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时,需要在单元处的对讲主机门口机上呼叫住户,只有得到住户的同意之后并且由住户遥控开锁之后,方可进入;当是住户进入小区时,可以用钥匙打开单元门,直接进入楼梯,也可以通过密码或者门禁卡开锁;

(2)网络式结构:通过总线将住户室内分机连入在梯口的门口主机;各楼梯的门口主机引出电缆,接入设在小区入口的中心管理机,构成整个网络系统。

(3)总体管理:中心管理机将管理所有的门口机,由门口机直接接到住户分机,中心管理机可以呼叫分机,分机也可直接呼叫管理中心机。

(4)小区人口处:当保安人员发现有外来人员时可以通过管理中心呼叫住户,待其确认来访人员之后,方可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内。

5.3.2

对讲系统功能简介(1)分机可对主机和报警管理中心呼叫;双向编解码;管理中心显示所呼叫号码(楼号及房号);管理中心呼叫小区任意用户,采用总线制主机位码管理系统。通过一条信号线就可从管理中心把小区多达64个主机串进网络之内。

(2)用户分机需一根二芯信号线,无极性与模块连接,特别适合把分机直接交新楼住户自行安装,分机线路或分机故障将不影响系统使用。

(3)分机号码无需在分机本身或模块上拨码式剪线,只需在主机上按已定程序从面板设定输入。

(4)每个住户可使用单独的开锁密码,住户自动在键盘上更改开锁码,主机可多达256个开锁密码。

(5)楼门口主机呼叫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为所呼叫主机开锁。

(6)用户可加接二次确认的门前机,主管理机可接四部副管理机。

(7)查询打印所有存贮报警时间,地址。

(8)查询、打印用户入口资讯并及时输入住人员变动情况。

(9)报警呼叫时显示下传的用户方位及相关信息,电子地图显示用户建筑平面图及具体报警点、警情。

(10)物业管理、建筑资料库信息查询。

(11)管理主机应具有抢线功能。

(12)住户分机应具有免挂机功能,分机没挂好不影响呼叫。

5.3.3

小可视对讲系统方案及型材的选择(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对讲型或可视对讲型。但传输系统一般均应按可视对讲型设计。

(2)独立的单元式公寓或高层住宅楼的访客对讲系统,宜选择不联网系统。智能化住宅小区应选用联网式访客对讲系统。

(3)可视对讲型一般宜选黑白摄像系统,门口机应具有夜视功能,即具有红外线补光器,保证在夜间摄像清晰。

(4)在要求较高的项目中,可视对讲宜选用彩色摄像系统。

(5)对于每一户需要多个门口机和多台可视对讲分机的联网系统,应选择满足系统要求的相应设备。

(6)对于单元式公寓宜选择带门禁管理功能的门口机,住户采用感应式IC卡。

(7)布线:

1)室内布线: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开敷设,信号线应选择屏蔽线,导线截面宜为0.4mm2的线缆,但系统的传输距离大于300m时,线径要相应增大。

2)系统应具有线路故障报警功能和蓄电池低压检测报警功能。

本工程可视对讲系统在一层单元入口处至住宅入口处设单元对讲主机,住宅内每户户内设一可视对讲分机,来访者可通过可视对讲主机直接与户内通话,住宅内可通过室内分机控制对讲门的开启。

本设计室外主机采用GST-DJ6106,由GST-18V2AY提供一路18V电源,并且主机与电锁(DTIC控制器)相连接,室外主机通过层间分配器与室内分机GST-DJ6217相连接,都与小区管理中心监视机联网。

5.3.4

设备安装电线电缆由室外埋地方式引入楼内并穿镀锌钢管保护,埋地深度为0.8m,主机和分机墙上暗装,距地1.4m,电磁锁装于门上,设备用电由公共用电提供。各层接线盒采用86系列铁制接线盒,墙上暗装,距地1.8m,可视对讲分机接线盒采用86系列铁制接线盒,墙上暗装,距地1.4m。各层电缆选用PC20管顶棚暗敷方式或墙内暗装。

5.4

综合布线及电话系统设计

5.4.1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运用先进的布线技术,提供结构化的布线,其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无需重新布线就可以满足现在乃至将来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通常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语音和数据。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业主的需求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需求按照国家设计规范选用不同的电缆、电缆组合、信息插座、适配器及布线路由,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的考虑及独立的设计,既不能产生瓶颈,又不能有过多的冗余。整个系统设计既需要考虑性能价格比,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需求,综合布线不同于目前的电话通讯线路与计算机线路的简单相加,它是将整个小区的通讯线路融为一体,以便用户能更方便地利用通讯线路享受到现在与未来的多种服务。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24,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用户近期的实际使用及中远期发展的需求,确定系统的链路等级和进行系统配置。

(2)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群或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文和视频等信号传输的要求。

(3)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中选用的缆线、连接器件、跳线等性能和类别必须全部满足该链路等级传输性能的要求。

(4)综合布线系统与公用通信网的连接,应满足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提供业务的需求,并预留安装接入设备的位置。

(5)综合布线系统设计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规定。

5.4.2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一个好的综合布线系统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传输介质,介质直接影响带宽、传输速度和质量。目前通常使用四种传输介质:STP、UTP、FTP、光缆。

(1)STP:一种全屏蔽电缆,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抗电磁干扰特性,过去曾广泛地用于数据传输。但是它的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

(2)UTP:UTP定义成非屏蔽双绞线,它对电磁干扰的唯一防护就是双绞线的平衡特性。

(3)FTP:一种新的布线系统标准,这就是FTP屏蔽双绞线。它在四对双绞线外面包着一层铝的屏蔽层,通过屏蔽层和双绞线的平衡特性共同抵抗电磁干扰。FTP结合了STP的技术优点和UTP易于安装的特性,是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一种传输介质。

(4)光缆:容量大,抗干扰性强,在宽带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多应用于垂直干线子系统。

目前衡量一个布线系统的标准主要有:

a、国际标准ISO/IECIS11801

b、北美标准EIA/TIA568

c、欧洲标准EN50173

目前标准中规格较高的是欧洲标准EN50173。它更加强调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能力提出了速度更快、带宽更宽的要求。新的网络协议和应用不断涌现,对现行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D级(ClassD)布线产品,也称为5类(Cat.5)布线产品,可以支持目前存在的和出现的所有应用系统(目前网络技术的热点千兆位以太网的设计运行频率仍为100MHZ,与100兆以太网相同)。

一般来讲,屏蔽可比非屏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提高40dB左右。

设计一个布线系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当前及今后几十年网络发展对布线系统的要求

高速化:如100Mbps、155Mbps、622Mbps、100BASE-T、100BASE-VG、ATM、千兆位以太网、FDDI、CDDI等。

可靠性:随着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高,要求布线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

(2)布线系统环境

电磁场干扰环境日益恶化,电台、电视台、各种移动电话、工业用电等的日益增多使电磁干扰日益恶化。

(3)布线系统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15年—20年或更长的生命周期。

(4)更换布线系统的困难大、投资大、影响大。

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屏蔽布线系统或非屏蔽布线系统的依据是:

(1)当用户目前及今后网络应用为低速应用时(10BASET,TOKENRING),且布线环境无严重电磁干扰时,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

(2)当用户目前及今后网络应用为30MHZ以上高速应用时,如100BASE-T、100BASE-VG、FDDI、CDDI、ATM、千兆位以太网等,或者布线环境有较严重的电磁干扰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但造价昂贵。

(4)当布线环境有大于等于30MHZ以上的电磁干扰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这一点在通信行业标准中已有明确表述[15]。

5.5

电话系统的设计

5.5.1

系统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已经成为现代化家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本来综合布线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语音传输的要求,但考虑到小区的实际情况以及从减少整个系统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时将数据和语音部分分开来做,为小区住户提供良好的语音通讯线路。

本设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条例来设计,在完成每户的基础上我们在前端预留一部分的接口,以备小区今后的扩充用。

5.5.2

线路设计本工程由电信网引接外线,标准户型均为2对电话外线,住户内客厅、书房及主卧设一个电话出线口。布线方式具体如下:

(1)电话系统进线设在楼梯间,并设置总配线架,通过楼层配线架引至各层的电话分线箱,从而进入各家各户。

(2)本工程的电话电缆采用RVS-2×0.5mm,外套装PC20管沿墙或者地面敷设。

(3)本工程的各层电话接线箱距地1.8m嵌墙安装,家庭弱电信息箱距地0.5m嵌墙安装,电话线的出线口距地0.3m暗装。

5.6

本章小结

在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

1)信号源引自市政数字电视网,进户总箱设于一层楼梯间。

2)本系统由分配器为每户引入一条用户输出口。

在对可视电话的设计中应该注意:

1)在设计图纸穿墙走管时需要对管径的选择,不同的弯曲次数,相应的管径也不同。再设计中需要查设计手册来确定。

2)标注上引线和下引线时需要注意箭头方向。

在对网络宽带、电话进行设计时需注意:

1.电话箱及宽带底边距地1.5m安装,电话出线口及宽带出线口均距地0.5m墙上暗装.

2.宽带系统引自市政干网,采用光纤入户.电话引自市政通信干网,采用HYA22型配线电缆直接入户。

本章设计共六张图纸,平面布置和系统设计具体见附录。

本次毕业设计完成了对林口镇幸福家园5#楼的电气设计,其中包括强电和弱电两大块。强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负荷计算和照度计算等;弱电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及消防报警系统等。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自行学习了有关建筑电气教材的内容,认真了解电气设计常用规范,掌握常用高、低压建筑电气设备的常用参数和正确使用方法、用电负荷的计算方法、低压供配电线路导线的选择、照明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用建筑照明供电与照明设计方法、民用建筑防雷与接地的设计方法、了解建筑弱电技术(通信、消防、保安等),并能条理清晰地将所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结合工程实际,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电气相关的各项参数,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绘图软件(AUTOCAD和天正电气)绘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图纸。

建筑电气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我目前掌握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深知自己的不足,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如此繁复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也不是很牢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更加倍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建筑电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向更加完善的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多种学科互相渗透、交融,使建筑电气不单单包含电气专业的知识,这样,对电气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建筑电气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各样建筑电气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更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电气的发展。身为电气设计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规范,力争做最优秀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S]:12-34

[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242-2024)[S]:22-32

[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16-2024)[S]:52-60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S]:31-40

[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4)[S]:12-25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D800-6~8)[S]:31-43

[7]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S].中国电力出版社,2024:31-43

[8]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04DX101-1)[S]:13-26

[9]

Frantz,J.m.Jdy.Intracanopylightingreduceselectricalenergycitilizationbyclosedcowpea

stands[M].lifesupportBiosphere,2024:283-290

[10]

N.Shdbolt.Ambientintelligence[J].IEEEIntell.Syst,,2024,12(7):34-56

[11]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34-2024)[S]:42-53

[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S],2024:45-63

[13]

RGabriel.MicroprocessorControlofInductionmotor[J].IEEE,1982,3(6):35-58

[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4)[S]:14-23

[15]

刘国林.综合布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152-213

致谢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较系统的学习了建筑电气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