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 (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D/16/wKhkGWb_9FuAZq56AAGUYtNfaes156.jpg)
![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 (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D/16/wKhkGWb_9FuAZq56AAGUYtNfaes1562.jpg)
![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 (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D/16/wKhkGWb_9FuAZq56AAGUYtNfaes1563.jpg)
![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 (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D/16/wKhkGWb_9FuAZq56AAGUYtNfaes1564.jpg)
![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 (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D/16/wKhkGWb_9FuAZq56AAGUYtNfaes1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二标段)设计说明S-2-01PAGE1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211.概述九龙坡区陶家镇、西彭镇等片区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二标段)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西彭镇、铜罐驿镇,应建设单位要求,对沿线堵塞排水管网进行疏通或更换;对被雨水侵蚀严重的裸露边坡进行整治;对治理范围内的漫水桥进行拓宽、加固,同步完善相关截排水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改建工点分布详见下表:九龙坡区陶家镇、西彭镇等片区边坡防涝排水整治工程(二标段)工点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长度(m)处治措施备注工点1油煎桥53拓宽工点2三道涧桥63新建工点3科狮路支路200路面修复工点4江向路500TBS植被边坡工点5长林路300TBS植被边坡工点6长天路400TBS植被边坡工点7桃李路500TBS植被边坡工点8长峡路300TBS植被边坡工点9龙湾路1200TBS植被边坡工点10龙湾路2150TBS植被边坡工点11断头路200TBS植被边坡工点12后福路70新建涵洞,路面修复工点13石三路120TBS植被边坡工点14刚强路200TBS植被边坡工点15石岗路310TBS植被边坡工点16兴九路100TBS植被边坡工点17红溪支路150TBS植被边坡工点18仟九路70TBS植被边坡编制依据2.1执行规范(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拟改造道路的勘测资料、检测及评价结果;(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5)《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19)(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9年版(19)《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2.2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1)初设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加强现场地质调查和评价,对沿线路段病害进行分析和汇总;回复:已补充项目地质评价。加强水文调查,进一步细化截排水措施的设计和现有排水设施的修复;回复:已细化截排水设计,及对既有排水设施的疏通修复。3、结合周边环境和边坡高度及特点,进一步细化边坡支护方案和绿化措施。回复:边坡景观设计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细化,已进一步边坡支护方案,对锚杆设计进行了补充。施工图阶段意见回复暂无3.设计原则(1)保证道路排水系统通畅。(2)消除边坡安全隐患。(3)在完善道路边坡及排水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3.1地理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西部,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14’52"~106°32155",北纬29°15’29"~29°33'44"之间。东与渝中区相邻,南与大渡口区接壤,西与璧山区和江津区相连,北与沙坪坝区毗邻。南北最长36.12千米,东西最宽30.4千米,总面积432平方千米。缙云山脉蜿蜒在西部边境、中梁山脉横亘在中部,把全区分成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总的地势由北向南趋斜,海拔高程一般在250~-450米。最高点标高692.8米,最低点标高169.25米。相对高差523.55米。辖区属华莹山带状褶皱南延部分。背斜成山、向斜为谷。背斜构造一般形成中低山脉,两翼地形开阔,以浑圆状中低丘陵为主。九龙坡区西边的中梁山背斜,又称观音峡背斜,岩层出露较老,但面积不大,除三迭系嘉陵江组石灰岩、须家河组石英砂岩外,还出露有飞仙关组的泥页岩及灰岩。东边南温泉背斜,出露岩层以三迭系嘉陵江组石灰岩为主,面积大,槽谷宽,三迭系须家河组砂岩对称分布于背斜的两翼,为一山三岭两槽地貌。本期项目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西彭镇、铜罐驿,场地整体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项目场地主要位于中梁山西侧与缙云山余脉所夹槽谷中,靠近北碚向斜近核处。现分别对各段边坡微地貌进行描述:(1)江向路:本路段为乡村道路,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向家沟,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为近期开挖新建道路,道路未硬化,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点:道路属于挖方路基,道路整体中间低两端高,边坡影响范围内最高点高程为331.80m,最低点高程为291.90m,高差约39.90m,沿道路坡度3°~5°。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288m,边坡坡度65°~76°,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7.5~26.1m。2#点:道路属于挖方路基,道路整体西南高,北东低,边坡影响范围内最高点高程为342.50m,最低点高程为333.78m,高差约8.72m,沿道路坡度4°~5°。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62m,边坡坡度66°~74°,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2.0~12.1m。(2)长林路:本路段为乡村道路,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向家沟、牛背,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点:道路属于挖方路基,道路整体西南高、北东低,边坡影响范围内最高点高程为240.00m,最低点高程为224.4m,高差约15.6m,沿道路坡度3°~5°。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215m,边坡坡度66°~75°,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2.5~7.5m。2#点:道路属于挖方路基,道路整体西南低,北东高,道路右侧为边坡,边坡影响范围内最高点高程为242.33m,最低点高程为220.18m,高差约22.15m,沿道路坡度5°~7°。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74m,边坡坡度67°~76°,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4.5~15.3m。3#点: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左低右高,道路右侧为挖方边坡,边坡坡体可见基岩出露;道路左侧为填方斜坡,边坡影响范围内最高点高程为374,最低点高程为333m,高差约41m,沿道路坡度4°~6°。边坡坡长约464m,边坡坡度52°~75°,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5.0~12.0m。(3)长天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南起向家沟,北至无名拐弯段,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项目、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南走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76.3m,最低点高程为275.8m,高差约0.5m,沿道路坡度1°~2°。道路两侧路基均为土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黏土夹块石土,坡长约72.9m,整体坡向73°,边坡坡度15°~36°,坡高约1.6~2.5m。2#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71.28m,最低点高程为266.44m,高差约4.8m,沿道路坡度1°~2°。道路两侧路基均为土质边坡,边坡岩性为粉质黏土夹块石土,坡长约39.5m,整体坡向124°,边坡坡度37°~46°,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5~3.5m。(4)桃李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项目、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东西向转南北向,北高西低,最高点高程为247.86m,最低点高程为233.75m,高差约14.1m,沿道路坡度3°~10°。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83.5m,整体坡向211°~98°~124°,边坡坡度48°~61°,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2.4~18.4m。2#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东北至西北走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63.79m,最低点高程为260.06m,高差约3.73m,沿道路坡度3°~7°。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68.2m,整体坡向139°~58°,边坡坡度28°~68°,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2.5~5.5m。3#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南北向转东西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84.66m,最低点高程为270.4m,高差约14.26m,沿道路坡度1°~6°。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224.4m,整体坡向28°~77°~96°~32°,边坡坡度47°~80°,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8.1~13.8m。(5)长峡路:长峡路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坡度一般约为0°~10°,地形较为平缓,局部较陡。1#段边坡: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35.36m,最低点高程为227.01m,高差约8.35m,道路坡度0°~8°。坡长约92.6m,整体坡向270°~305°,坡高约1.2~5.2m。2#段AB边坡: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32.26m,最低点高程为230.99m,高差约1.27m,道路坡度0°~7°。坡长约55.1m,整体坡向260°~270°,坡高约1.4~8.0m。2#段CD边坡: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36.97m,最低点高程为230.12m,高差约6.85m,道路坡度0°~10°。坡长约92.6m,整体坡向9°~42°,坡高约2.6~8.4m。(6)科狮路支路:科狮路支路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坡度一般约为0°~7°,地形整体较为平缓。1#段边坡: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94.92m,最低点高程为289.33m,高差约5.59m,道路坡度0°~7°。坡长约110m,整体坡向116°~228°,坡高约1.5~3.9m。(7)油煎桥:桥位区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中部地势较低地段坡度一般3°~10°,两岸地形过渡段局部陡坎,陡坎坡顶一般40°~60°不等,拟建桥位区最高点位于南侧挡墙起点,高程约207.0m,最地点为河道位置,高程约250.0相对高程约7m。(8)三道涧桥:桥位区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岸坡地貌,桥梁跨越大溪河,地势整体呈南北高,中部河道处低,两岸岸坡地势坡度一般10°~40°不等,两岸地形过渡段局部陡坎,陡坎坡顶一般40°~60°不等,拟建桥位区最高点位于右岸0号桥台挡墙起点,高程约200.0m,最地点为河道位置,高程约183.0相对高程约17m。(9)龙湾路:龙湾路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坡度一般约为0°~15°,地形整体较为平缓。1#段AB、CD边坡: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50.52m,最低点高程为229.16m,高差约21.36m,道路坡度0°~15°。坡长约370m,整体坡向15°~81°,坡高约1.7~6.8m。1#段EF边坡:道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50.52m,最低点高程为237.20m,高差约13.32m,道路坡度0°~15°。坡长约202.6m,整体坡向196°~251°,坡高约2.1~12.4m。2#段边坡: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22.79m,最低点高程为212.36m,高差约10.43m,道路坡度0°~15°。坡长约121m,整体坡向347°~12°,坡高约1.6~7.0m。3#段边坡:道路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最高点高程为238.94m,最低点高程为232.51m,高差约6.4m,道路坡度8°~10°。坡长约78m,整体坡向41°,边坡坡度15°~20°,坡高约2.1~3.5m。(10)后福路涵洞:场地位于九龙坡区华岩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涵洞位于辜家岩山坪塘(水库)大坝位置,地势整体中部高,东西两侧较低,西侧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约为1°~10°,仅局部较陡,东侧为辜家岩山坪塘(水库)大坝迎水面,岸坡坡角约30°,场地高程约306~315mm,高差约9m。(11)石三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南北向,整体平缓,最高点高程为240.46m,最低点高程为239.62m,高差约0.8m,沿道路坡度0°~1°。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32.5m,整体坡向78°,边坡坡度64°,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5~3.4m。2#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南北向,整体平缓,最高点高程为240.46m,最低点高程为239.62m,高差约0.8m,沿道路坡度0°~1°。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26.8m,整体坡向258°,边坡坡度56°,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5~3.5m。(12)刚强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南北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33.4m,最低点高程为215.03m,高差约8.4m,沿道路坡度3°~10°。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71.1m,整体坡向104°~83°~25°,边坡坡度43°~58°,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0~7.7m。2#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南北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28.97m,最低点高程为224.06m,高差约4.9m,沿道路坡度3°~5°。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35.7m,整体坡向261°,边坡坡度57°,坡高约0.6~3.5m。(13)石岗路:本项目整体呈东西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东西向,整体较为平缓,最高点高程为246.81m,最低点高程为243.94m,高差约2.9m,沿道路坡度2°~4°。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41.1m,整体坡向268°~335°~40°~356°,边坡坡度59°~62°,坡高约2.8~5.3m。(14)兴九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约1年。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东西向转南北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34.07m,最低点高程为226.55m,高差约7.5m,沿道路坡度2°~5°。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58.7m,整体坡向163°(AB段)~70°(BC段)~114°(CD段),边坡坡度33°~56°,局部陡坎接近直立,约87,坡高约0.6~8.2m。2#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东北至西北走向,南高北低,最高点高程为232.05m,最低点高程为227.15m,高差约4.9m,沿道路坡度3°~5°。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31m,整体坡向343°(EF段)~282°(FG段),边坡坡度46°~67°,坡高约1.1~4.8m。3#边坡:道路属于路堑,道路整体呈南北向,北高南低,最高点高程为233.4m,最低点高程为226.30m,高差约7.1m,沿道路坡度2°~5°。路堑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02.3m,整体坡向326°(HI段)~294°(IJ段)~234°(JK段),边坡坡度47°~80°,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8.1~13.8m。(15)红溪支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起始点与终点均无名,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东西向转南北向,北高南低,最高点高程为327.87m,最低点高程为321.69m,高差约6.1m,沿道路坡度2°~5°。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土质边坡,坡长约241.3m,整体坡向180°(AB段)~204°(BC段)~153°(CD段)~110°(DE段)~88°(EF段),边坡坡度30°~45°,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0.5~9.0m。(16)X703陶园路:本项目整体呈南北走向道路交东西走向道路,项目所涉及道路均为已建道路,道路建成10年以上。整体地貌为构造剥蚀缓坡地貌。本路段涉及各段边坡地貌详见下述:1#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东至西走向,整体平缓,最高点高程为273.95m,最低点高程为273.39m,高差约0.5m,沿道路坡度0°~1°。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106.6m,整体坡向5°,边坡坡度57°~63°,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08~14.8m。2#边坡:道路属于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整体呈南北向,北高南低,最高点高程为273.02m,最低点高程为271.11m,高差约2.9m,沿道路坡度0°~1°。挖方侧路基开挖后形成岩质边坡,坡长约40.7m,整体坡向272°,边坡坡度620°,局部陡坎接近直立,坡高约1.0~2.9m。(17)X703仟九路:仟九路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上陡下缓,道路前缘地形坡度一般约为5°~29°,道路后缘地形较陡,一般30°~45°,局部为陡坎。仟九路道路整体呈北东-南西走向,本次勘察范围场地最高点高程为270m,最低点高程为252m,高差约18m,变形段坡长约90m,整体坡向152°,坡高约15m3.2气象、水文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表2.2-11951~2007年累计年月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mm)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降水量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4.81082.8根据收集临近气象站点2015年至2022年的降雨资料,累计降水量见表2.2-2。表2-2-2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年降水量统计时间段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年累计降雨量(mm)1448.91345.61243.61181.71406.41176.9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表2-2-3重庆地区各月多年平均雾日数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雾日数79.6边坡位于斜坡带,附近无地表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3地形地貌3.4地质构造本段场地范围较大,东至观音峡冲断背斜近核部,西至北碚向斜近核部。各段边坡产状裂隙结构中特征见下表。表2.3-1各段边坡结构面特征一览表涉及道路名称点位编号岩层产状结构面特征江向路1#、2#270-285°∠4-7°(优势产状275°∠5°)CM1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1倾向85°,倾角82°,裂隙间距1~2m,走向延伸6~1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2倾向289°,倾角74°,裂隙间距2~3m,延伸5~7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长林路1#260-268°∠4-8°(优势产状264°∠6°)CM2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1倾向287°,倾角87°,裂隙间距1.5~3.2m,走向延伸3~9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2倾向195°,倾角86°,裂隙间距1.6~3.1m,延伸3~7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2#、3#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3倾向327°,倾角74°,裂隙间距1.0~3.6m,走向延伸2~8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4倾向242°,倾角83°,裂隙间距1.5~3.0m,延伸4~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长天路1#边坡
2#边坡287-330°∠4-6°(优势产状313°∠5°)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倾向133°,倾角69°,裂隙间距1.5~2.8m,走向延伸2.3~4.5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27°,倾角85°,裂隙间距1.0~3.0m,延伸2.8~7.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桃李路1#边坡278-330°∠5-8°(优势产状300°∠6°)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倾向116°,倾角75°,裂隙间距1.5~3.5m,走向延伸2.2~4.3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22°,倾角80°,裂隙间距1.5~3.0m,延伸3~6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2#边坡
3#边坡235-280°∠6-13°(优势产状266°∠8°)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倾向131°,倾角78°,裂隙间距1.0~3.0m,走向延伸2~4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196°,倾角82°,裂隙间距1.0~3.4m,延伸3.4~6.2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长峡路1#、2#325-355°∠4-11°(优势产状345°∠8°)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121°,倾角76°,裂隙间距0.8~3.5m,走向延伸5~11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优势倾向197°,倾角72°,裂隙间距2.0~5.4m,延伸5.5~10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科狮路支路1#325-355°∠4-11°(优势产状345°∠8°)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174°,倾角73°,裂隙间距1~2m,走向延伸2~6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99°,倾角80°,裂隙间距2~3m,延伸5~7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油煎桥场地处于北碚向斜近轴部地段,东翼倾向308°~312°,倾角3~5°,优势产状310°∠4°,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类型为薄~中厚层状,单斜产出,岩体结构类型为中厚状。构造裂隙主要有两组:LX1:产状130°∠70~72°,一般延伸1.5m~3.0m,张开度一般1~3mm,裂面起伏,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7m~1.5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2:产状30~35°∠68~70°,优势产状30°∠70°,一般延伸1.0m~2.0m,张开度一般1~3mm,裂面较平直,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5m~5.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三道涧桥场地处于北碚向斜近轴部地段,岩层倾向245°~265°,倾角44~51°,优势产状250°∠50°,构造裂隙主要有3组:LX1:产状246°∠87°,一般延伸1.5m~3.0m,张开度一般1~2mm,裂面起伏,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1.2m~3.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2:产状132~137°∠44~56°,优势产状135°∠50°,一般延伸1.0m~2.0m,张开度一般1~2mm,裂面较平直,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0.5m~2.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3:产状165°∠75°,一般延伸1.0m~2.0m,张开度一般1~2mm,裂面较平直,局部泥质充填,裂隙间距3m~5.0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分散性裂隙2组:LX4:产状35°∠69°,张开度一般1~2mm,裂面起伏,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主要分布于右岸道路右侧基岩露头处。LX5:产状90~104°∠37°,优势产状95°∠37°,延伸1.0m~2.0m,张开度一般1~2mm,裂面较平直,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主要分布于右岸道路右侧基岩露头处。龙湾路1#、2#245-280°∠50-60°(优势产状260°∠56°)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80°,倾角86°,裂隙间距1~2m,走向延伸6~1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172°,倾角74°,裂隙间距2~3m,延伸5~7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3#205-230°∠65-71°(优势产状215°∠71°)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57°,倾角65°,裂隙间距1~2m,走向延伸6~1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173°,倾角28°,裂隙间距2~3m,延伸5~7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后福路1#95-120°∠2-7°(优势产状109°∠5°)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LX1优势产状:188°∠70°,裂面平直~舒缓波状,裂缝宽2~10mm,局部有少量粘土充填。延伸长度2~4m,间距1~3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优势产状:295°∠72°,裂面平直~舒缓,局部有少量粘土充填,延伸长度1~3m,张开度1~2mm,间距1~3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石三路/244-250°∠42-52°(优势产状244°∠42°)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175°,倾角86°,裂隙间距1.5~2.0m,走向延伸2.0~3.5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38°,倾角78°,裂隙间距1.5~2.0m,延伸2.5~5.0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刚强路/235-246°∠35-41°(优势产状246°∠40°)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112°,倾角80°,裂隙间距1.0~2.3m,走向延伸3.2~5.1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52°,倾角44°,裂隙间距1.5~3.5m,延伸1.5~4.2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石岗路/213-225°∠36-43°(优势产状225°∠43°)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118°,倾角87°,裂隙间距1.0~2.0m,走向延伸3.0~5.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66°,倾角64°,裂隙间距1.0~3.0m,延伸2.4~4.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兴九路/105-122°∠25-31°(优势产状122°∠25°)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262°,倾角74°,裂隙间距1.5~3.5m,走向延伸2.0~5.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77°,倾角84°,裂隙间距1.5~2.5m,延伸3.0~6.0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红溪支路/187-205°∠7-11°(优势产状187°∠7°)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323°,倾角68°,裂隙间距1.5~3.0m,走向延伸5.5~6.5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72°,倾角76°,裂隙间距2.5~3.5m,延伸2.5~3.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X703陶园路/165-174°∠6-11°(优势产状174°∠10°)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倾向337°,倾角64°,裂隙间距1.5~3.6m,走向延伸2.5~1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LX2优势倾向249°,倾角86°,裂隙间距2.5~3.6m,延伸2.5~5.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仟九路1#325-340°∠3-6°(优势产状330°∠4°)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优势产状倾向230°,倾角70°,裂隙间距1~2.6m,走向延伸3~5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优势产状倾向130°,倾角71°,裂隙间距2~2.5m,延伸3~5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拟建场区无断层通过,场地地质构造简单。3.5地层结构 经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各点位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岩性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各段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表2.5-1各段边坡地层分布涉及道路名称岩土名称描述江向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质碎石、块石组成,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含量25~35%,均匀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已开挖道路路基,;结构中密,回填时间小于1年。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黄褐色,由黏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强分化碎块,一般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5~1.1m,主要分布为坡顶根植农作物地段。侏罗系下统遂宁组泥岩(J3sn-Ms)暗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长林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质碎石、块石组成,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含量25~40%,均匀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结构中密,回填时间小于2年。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黄褐色,由黏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强分化碎块,一般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5~1.1m,主要分布为坡顶根植农作物地段。偶见上部山体崩坡积孤石侏罗系下统遂宁组泥岩(J3sn-Ms)暗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长天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S544歌石路中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S544歌石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S544歌石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夹块石土(Q4col+dl)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部分粉质黏土组成,碎块石含量约占30~40%,粒径2~210cm,结构松散~密实,以中密状为主。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Ms)泥岩鲜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Ss)砂岩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2~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30cm桃李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S544歌石路中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S544歌石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S544歌石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Ms)泥岩鲜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Ss)砂岩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2~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30cm长峡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岩碎石、混凝土等组成,粒径一般20~220mm,含量20~45%,均匀性较差,分布于道路周边,为道路修建时压实回填,结构中密,回填时间大于3年。粉质粘土夹块石(Q4el+dl)褐色,稍湿,呈可塑状;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切面稍显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碎石,含量约10%,粒径5~45mm,成份为强风化砂泥岩。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
(J3S-Ms)红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含少量黏土矿物,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少量砂质。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呈碎石状、块状,敲击声哑,无回弹。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4~28cm。科狮路支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岩碎石、混凝土等组成,粒径一般20~220mm,含量20~45%,均匀性较差,分布于道路周边,为道路修建时压实回填,结构中密,回填时间大于3年。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稍湿,呈可塑状;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切面稍显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碎石,含量约10%,粒径5~45mm,成份为强风化砂泥岩。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Ss)灰黄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质较硬。该层为场地内主要岩性。油煎桥素填土(Q4ml):主要为褐色、黄褐色,稍密~中密状,主要为可塑状粘性土组成。其中ZK5素填土主要为泥、砂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40%,粒径20~70mm。场地填土均为前期修建桥梁及道路时回填,回填时间大于10年。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1.20~3.60m,分布于整个场地。淤泥质粘土(Q4al+pl、Q4l):灰黑、灰褐等色,一般呈流塑~软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或稍有光泽,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分布于北桥头鱼塘及河道范围。一般淤泥厚度0.30~1.50m,最厚可达2m以上。粉质黏土(Q4el+dl):褐色、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或无光泽,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及其周边区域,部分钻孔缺失,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0~3.30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J2s-Ms):紫红色,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偏高。强风化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碎块锤击易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场地的主要岩性之一。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Ss):灰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之一。三道涧桥素填土(Q4ml):杂色,稍密~中密状,主要为泥砂岩碎块石、角砾及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40%,粒径20~70mm。场地填土均为前期修建桥梁及道路时回填,回填时间大于15年。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00~2.60m,分布于整个场地。淤泥质粘土(Q4al+pl):灰黑、灰褐等色,一般呈流塑~软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或稍有光泽,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分布于大溪河河道范围。一般淤泥厚度0.30~1.50m,本次勘察钻探未揭露该层。粉质黏土(Q4el+dl):褐色、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或无光泽,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及其周边区域,层厚一般0.0~1.50m,本次勘察钻探未揭露。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J2s-Ms):紫红色,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偏高。强风化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碎块锤击易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场地的主要岩性之一。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Ss):灰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之一。龙湾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碎石、混凝土等组成,粒径一般20~220mm,最大粒径可达420mm,含量20~50%,均匀性较差,分布于道路周边,结构松散~稍密,回填年限大于1年;分布于交通干道填土为道路修建时压实回填,结构中密,回填时间大于3年。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黄褐色,由黏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页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切面稍显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碎石,含量约10%,粒径5~50mm。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泥岩(J2S-Sm)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局部含砂质较重,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为该场地主要岩性。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页岩(J2S-Sh)黄褐色、灰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薄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泥质胶结,页状层理。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柱长4~25cm。后福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碎石、块石组成,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含量40~55%,均匀性较差,结构中密~密实状,回填年限约50年,分布于大坝范围,系前期大坝建设时压实回填。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J3sn-Ss)灰色~黄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石三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刚强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石岗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兴九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红溪支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X703桃园路素填土(Q4ml)该段素填土分两部分,其中已建素填土:杂色,稍密~中密,稍湿,主要由砂岩、灰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20-30%,粒径约10-130mm,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基及回填区域,为修建道路时无序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已建道路周边素填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碎石及黏土组成,硬物质含量约占10-15%,粒径约10-50mm,主要分布于道路周边已建房屋周边区域,为修建房屋时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15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少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压缩性较大;整个场地分布较广,厚度差异较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有砂质条带状或灰绿色团斑,砂质含量较高。岩质较软,具软化特性,岩芯失水后即干裂破碎。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易折断;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中粒~粗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呈散体结构,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闷,岩芯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约3~10cm,局部呈柱状,节长约10~20cm。仟九路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质碎石、块石组成,表层约200mm为混凝土路面,粒径一般20~100mm,最大粒径可达200mm以上,含量30~40%,均匀性较差,分布于道路及周边区域,本次钻探范围结构松散~稍密,回填年限大于5年。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黄褐色,由黏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该层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主要分布于道路后缘原始地貌斜坡区域,本次勘察钻探未揭露。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质泥岩
(J3S-Ss)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泥质结构,含砂质,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质砂岩
(J3S-Ss)灰色~灰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泥质含量较高。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为场地次要岩性。3.6水文地质道路区属山地丘陵地貌,局部地形变化较大,贮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下水道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加块石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油煎桥及三道涧桥存在地表水系,详见工点报告2.4节。沿线地层结构由人工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加块石和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页岩等岩性组成。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泥岩、页岩等为相对隔水层。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如下:1、土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加块石,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水头性质无压。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土层中,水量小、水位不连续、变化大。2、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通过钻孔提水观测发现,提干钻孔内的施工用水,受地形、季节、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其余钻孔24小时后观测,水位恢复缓慢,总体地下水贫乏,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场地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运移,部分下渗至土层中形成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后,向地势较低处运移排泄。场地无长期观测水文资料,加之勘察期间区内无较强降雨过程,故未来基础施工应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在场地周边及内部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及大气降水汇聚渗入地基对地基及基础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相关规范及地区经验,现给出各岩层渗透系数建议值:素填土:K=10.2m/d,属强透水层;粉质黏土:K=1.5m/d,属中等透水层;粉质黏土夹块石土:K=5.0m/d,属强透水层;强风化基岩:K=1.0m/d,属中等透水层;中风化泥岩:K=0.008m/d,属微透水层;中风化砂岩:K=0.5m/d,属弱透水层;中风化页岩:K=0.008m/d,属微透水层。地下水的涌水量与岩土类型和井底深度有关,单井抽水量(出水量)不代表群井平均抽水量,施工时实际抽水量要根据抽水深度、降水面积(假定降水基坑区的大小)以及群井的排布有关。不同季节施工时还要考虑水位变化的影响。具体涌水量应根据计算结合场地实际抽水位置现场验证后确定。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加块石为弱透水层,属相对隔水层,泥岩、页岩为隔水层。其砂岩、泥岩强风化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在雨季或邻近地表水地段施工须做好相应的排、截水工作。油煎桥及三道涧桥水文地质情况详见分点报告中。3.7特殊性岩土评价拟建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强风化基岩,具体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主要由砂、泥岩碎石等组成,含量约含量40%,粒径以20~70mm为主。场地填土结构稍密~中密,已建道路区呈中密~密实状。厚度0~2.6m不等。(2)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为残坡积土,属特殊性岩土,褐色、黄褐色,由黏粒及粉粒组成,底部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低~中等。(3)粉质黏土夹块石土场地粉质黏土夹块石土主要分布在长天路,表层分布,褐色,稍湿,呈可塑状;局部表层含薄层耕植土,且夹有大量砾石、植物根系等杂物;切面稍显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碎石,含量约10%,粒径5~45mm,最大粒径约3m,成份为强风化、中风化砂泥岩。(4)淤泥质黏土场地分布的淤泥质黏土属软土,主要分布在鱼塘、河流位置,表层分布,呈灰黑、灰褐等色,一般呈软塑~流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有腥味,一般淤泥厚度0.30~1.5m,局部稍厚,为软土。(5)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具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顺层风化、隔层风化的特征。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3.8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可知,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场地工程影响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无地下洞室、软卧层、暗塘、暗滨等不良地质现象。长天路、江向路西侧有危岩发育,据拟建边坡区域较远,现已治理,危岩对工程影响较小。3.9地震重庆地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断,有三大地震断裂带。在华蓥山、七曜山—金佛山和长寿—贵州遵义一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自公元前26年以来,有记载的大于或等于4.7级的地震有20余次,属地震活动性弱的地震活动区。属于中强地震频发地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自2002年以来,湖北巴东—巫山、忠县—石柱两带小震明显活跃,目前监测到的最大一次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重庆地区有记录的中强地震见下表。根据上述资料,路段区历史上未出现过大于6度的地震。本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为间歇性抬升,属构造较稳定的地区。表3.3.4-1重庆地区有记录的中强地震一览表发生时间震级震中烈度发震地烈度备注18Ⅶ重庆南川Ⅳ1855.84.75Ⅵ重庆彭水≤Ⅳ185Ⅷ重庆黔江≤Ⅴ19-5.4Ⅶ渝北统景Ⅳ双震19Ⅵ重庆荣昌县Ⅲ19Ⅶ重庆荣昌Ⅲ200Ⅵ重庆荣昌≤Ⅲ200Ⅴ重庆石柱县有感200Ⅺ四川省汶川Ⅴ2010.1.315.0Ⅶ四川省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县交界处有感2016.12.274.8Ⅵ重庆荣昌有感20Ⅵ重庆武隆有感20Ⅷ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有感20Ⅷ四川甘孜州泸定县有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10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各点位主要持力层设计参数建议见表3.4-1至表3.4-9。油煎桥及三道涧桥设计参数建议见表详见各工点报告3.2.5节。表3.4-1江向路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岩性(kN/m3)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内摩擦角(度)粘聚力(kPa)边坡坡率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临时永久填土20*20.5*///26*23*5*3*0.20*/1:1.251:50粉质粘土19.9*20.1*//120*20*16*15*10*0.25*/1:1.251:50强风化基岩25*300*//0.40*150*1:0.751:1.25中风化泥岩25.1*25.4*6.403.87400*28.25580.45*200*1:0.51:0.75结构面抗剪强度裂隙18*50*////岩层面16*40*////备注:(1)带*号者为经验取值。(2)素填土与基岩的岩土界面天然状态C取3kPa,φ取18°,饱和状态C取2kPa,φ取16°。(3)原生粉质粘土与基岩的折线滑动界面抗剪强度参数可参考粉质粘土的相应抗剪强度参数*0.9;未来填土与原生粉质粘土的折线滑动界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与未来填土的状态(成分、密实度等)密切相关,应现场实测,可参考使用原生粉质粘土的抗剪参数取值。(4)以上均需后期加强参数验证及验算复核。表3.4-2长林路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岩性(kN/m3)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内摩擦角(度)粘聚力(kPa)边坡坡率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临时永久填土20*20.5*///26*23*5*3*0.20*/1:1.251:50粉质粘土19.9*20.1*//120*20*16*15*10*0.25*/1:1.251:50强风化基岩25*300*//0.40*150*1:0.751:1.25中风化泥岩25.1*25.3*5.933.44400*26.55880.45*200*1:0.51:0.75结构面抗剪强度裂隙18*50*////岩层面16*40*////备注:(1)带*号者为经验取值。(2)素填土与基岩的岩土界面天然状态C取3kPa,φ取18°,饱和状态C取2kPa,φ取16°。(3)原生粉质粘土与基岩的折线滑动界面抗剪强度参数可参考粉质粘土的相应抗剪强度参数*0.9;未来填土与原生粉质粘土的折线滑动界面的抗剪强度参数与未来填土的状态(成分、密实度等)密切相关,应现场实测,可参考使用原生粉质粘土的抗剪参数取值。(4)以上均需后期加强参数验证及验算复核。表3.4-3长天路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岩性(kN/m3)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内摩擦角(度)粘聚力(kPa)边坡坡率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kPa)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临时永久素填土20*20.5*///30*24*5*3*0.20*120*1:1.501:7550*粉质黏土夹块石18.7*19.0*//550*19.00.50*160*1:1.251:50140*强风化泥岩(J3Sn)23.0*23.5*//300*////0.35*/1:0.751:1.10140*中风化泥岩(J3Sn)24.0*24.5*3.742.28500*34.811.050.40*270*1:1.251:50/结构面抗剪强度裂隙面18*50*/////岩层面12*30*/////备注:(1)带*号者为经验取值。(2)建议填筑土区域需对填筑土进行压实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后进行原位测试进行承载力检测。表3.4-4桃李路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岩性(kN/m3)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内摩擦角(度)粘聚力(kPa)边坡坡率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kPa)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临时永久素填土20*20.5*///30*24*5*3*0.20*120*1:1.501:7550*粉质黏土19.5*20.0*//140*13.0*9.0*21.5*15.5*0.25*40*1:1.251:5055*强风化泥岩(J3Sn)23.0*23.5*//300*////0.35*/1:0.751:1.10140*中风化泥岩(J3Sn)24.0*24.5*4.052.60500*34.290.740.40*270*1:1.251:50/强风化砂岩(J3Sn)24.0*24.5*//300*//0.35*/1:0.751:1.10140*中风化砂岩(J3Sn)24.5*25.5*11.677.651000*37.652.190.50*360*1:1.251:50/结构面抗剪强度裂隙面18*50*/////岩层面12*30*/////备注:(1)带*号者为经验取值。(2)建议填筑土区域需对填筑土进行压实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CIE 11664-5:2024 EN Colorimetry - Part 5: CIE 1976 L*u*v* colour space and u,v'uniform chromaticity scale diagram
- 【正版授权】 ISO 15004-2:2024 EN Ophthalmic instruments -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Part 2: Light hazard protection
- 2025年基因工程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冷光源:EL冷光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度公路桥梁钢筋供应与施工承包协议
- 2025年度办公楼物业环境监测与改善服务协议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店品牌独家承包经营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全国巡演活动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急诊病人流量预测与管理计划
- 2025年无菌包装用包装材料合作协议书
-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初中课内古诗文大全(五四制)
- GB/T 22769-2023浴室电加热器具(浴霸)
- 非常好的精益生产案例-值得借鉴
- 2021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
- 东南亚润滑油市场研究报告和展望
- 200kt∕a硫磺制酸项目安全设施设计
- 煤矿安全知识300问 煤矿职工每日一题
- 《0-3岁婴幼儿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 WORD2010第三讲:文档的格式化
- GB/T 26535-2011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 GB∕T 41461-2022 自助银行网点服务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