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粗野、鄙俗)强行者有志(强制)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邀请)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C.自见者不明(显露)敏于事而慎于言(聪明)D.天下归仁焉(称赞)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仁以为己任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⑤民之从事⑥譬如平地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⑧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A.①④⑦ B.③⑤⑧ C.③⑦⑧ D.②⑤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先齐其家②就有道而正焉③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④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⑤可以群⑥先诚其意⑦朝闻道,夕死可矣⑧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⑨见贤思齐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⑥/②⑤/③④⑧/⑨/⑦C.①⑥/②③/④⑨/⑤⑧/⑦ D.①⑥/②③⑦/④⑤/⑧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之有是四端也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B.虑而后能得人而不仁C.焉能治之见贤思齐焉D.其“恕”乎盗爱其室5.下列文言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当察乱何自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何不虑以为大樽C.请买其方百金敏于事而慎于言自胜者强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克己复礼为仁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法先王”,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B.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诸侯分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国”,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C.《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北宋程颢、程颐竭力推崇,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D.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老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又叫.《道德经》,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资料。二、现代文阅读(24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意味着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佛家思想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来揭示生命奥秘。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急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们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的价值标准。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C.材料二认为“百家争鸣”产生于先秦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层的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影响。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其核心是“空”,意味着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其智慧不可穷尽。B.儒、道、释,各自智慧超群,交融互补后,形成了古代登峰造极的哲理智慧,并蕴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C.老子告诉我们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我们今天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这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9.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10.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娘[俄]契诃夫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的光景,一轮明月照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里饭桌上正在摆小吃,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傍晚的灯光下,显得很年轻。花园里安静、凉快,宁静的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有些青蛙呱呱的叫声。现在有五月的气息了,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是在这儿,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了。她从十六岁起就热切地盼望着出嫁,现在总算做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这个青年现在正站在窗子里面。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她并不高兴,夜里也睡不好,兴致提不起来……不知什么缘故,她觉得整个生活似乎会永远像现在这样过不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有一个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这人是萨沙。他是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的。很久以前,祖母的一个远亲,常到她们家来请求周济。她有个儿子名叫萨沙。不知什么缘故,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祖母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等他们走进大厅,大家已经坐下来吃晚饭了。祖母长得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她别受穷。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生着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他们三个人正在谈催眠术。晚饭以后,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拉小提琴,尼娜·伊万诺芙娜弹钢琴为他伴奏。十年以前,他从大学毕业,可是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做过事,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后来,钟敲十二下,大家开始告辞。娜佳醒来的时候,大概是两点钟。娜佳在床上坐起来,想心事。“滴克搭克,滴克搭克……”守夜人懒洋洋地敲着,“滴克搭克……”“我的上帝啊,为什么我这样苦恼!”也许每个新娘在婚前都有这样的感觉吧。谁知道呢!要不然这是萨沙的影响?时间过得很慢。下午两点钟,他们坐下来吃午饭。萨沙说:“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因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您的母亲,您的祖母,什么事也不做,那就是说别人在为你们工作,你们在吞吃别人的生命,难道这样干净吗,不肮脏吗?”娜佳想说:“不错,这话是实在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可是眼泪涌上她的眼眶,她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将近傍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来了,照例拉了很久的小提琴。如同前一天夜里一样,天刚刚亮,娜佳就醒了。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她坐起来,把头抵在膝盖上,想到她的未婚夫,想到她的婚礼……她想起母亲并不爱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现在她一无所有,完全靠她婆婆,也就是祖母过活。她其实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不幸的女人。“不过,还是不想的好,还是不想的好……”她小声说,“我不应该想这些。”“滴克搭克……”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时间过得很快。“昨天萨沙责备我什么事也不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什么缘故?就联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也许会在额头上戴一枚帽章,去办公,我都会觉着那么厌恶,这是为什么?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什么事不做这一点,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娜佳心里觉着气愤,身子也不舒服。早晨喝完茶以后,娜佳走进萨沙的房间。“我忍不下去……”她说,“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未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去念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①”一样。一时间,她又笑,又哭。五月间,考试完结以后,娜佳动身回家去,身体很好,兴致很高。她从车站坐着马车回家,觉着房子又小又扁,街上没有人。所有的房子都好像盖满了灰尘。祖母已经十分苍老,仍旧肥胖、相貌难看。尼娜·伊万诺芙娜也老多了,丑多了,可是仍旧像以前那样束紧腰身,钻石戒指仍在她手指头上发亮。娜佳走上楼去,看见先前那张床,先前那些挂着索白窗帘的窗子,窗外也仍旧是那个花园。傍晚,她上床睡觉,盖好被子,不知什么缘故,她觉着躺在这暖和的、很软的床上有点可笑。“滴克搭克……”守夜人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五月过去,六月来了。娜佳在家里已经住惯,她在花园里和街道上溜达,瞧那些房屋和灰色的围墙,她觉得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过时了,只不过在等着结束,或者在等着一种年轻的、新鲜的东西开始罢了。眼前,祖母的家里搞成这样:四个女仆挤在一个房间里,住在地下室里,住在肮脏的地方……这时在她面前现出一种宽广辽阔的新生活,那种生活虽然还朦朦胧胧,充满神秘,却在吸引她,召唤她。她走上楼去,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收拾行李,第二天早餐向家人告辞,生气蓬勃、满心快活地离开了这个城,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1903年(有删改)【注】①哥萨克:哥萨克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萨沙这一人物虽着笔不多却至关重要,他的感慨震撼了娜佳的心灵,他是娜佳的亲戚,也是娜佳的精神导师。B.娜佳十六岁起盼望出嫁,七年后正式订婚,婚期临近时却对未婚夫安德烈非常失望,于是她选择离家出走,借读书之名来逃避这桩婚事。C.吃晚饭时,祖母、母亲和娜佳的未婚夫安德烈讨论催眠术:晚饭后,安德烈拉小提琴,母亲弹钢琴伴奏。他们的生活看似丰富,实际上单调、空虚、无聊。D.娜佳乘火车离家,直到五月考试结束才回到家乡,她在外地的生活文章虽未描绘,但应该是她所向往的崭新生活。1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塑造了祖母、母亲、安德烈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了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人物风貌,展现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B.小说结尾“灰色的围墙”“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暗示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了娜佳对家乡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枯燥之感。C.小说几次写到守夜人懒洋洋的打更声,既暗示了家乡生活的一成不变、枯燥乏味,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变的心情。D.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变换,推进娜佳思想情感变化的演进过程,留下足够的空白,让读者想象。13.请简要概括娜佳的心理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安德烈和娜住都对现有生活感到不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娜佳向往的“宽广辽阔的新生活”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②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卑师击平子,平子与盂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李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编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五羖:代指百里奚。③累绁:用绳索捆绑。15.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3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错或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适鲁A观仲尼B庙堂车服礼器C诸生D以时习E礼于其家F余祗回G留之不能H去云。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离开,与《鸿门宴》“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中的“去”词义不相同。B.处,处所,与《老子》“故有道者不处”中的“处”词义不相同。C.枉,邪曲、不正直,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枉”词义相同。D.绝,断绝,与《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中的“绝”词义相同。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曾给鲁国的季氏做过小吏,后来他周游列国屡处困境,不得其用,曾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终返回故土鲁国。B.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整理《书传》,编定《诗经》,把三百零五首诗都配乐歌唱,创作了《易》。C.孔子备受敬仰。他死后弟子们都服丧三年,有的在墓旁安家,鲁国人世代祭祀他;到汉朝,一些官员到任也常常先拜谒孔子庙。D.司马迁亲自到孔子的故乡考察,看到孔子其思想泽被后世,儒生都将其学说被尊为标准,“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齐景公三次向孔子问政,孔子的回答分别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什么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天仙子[宋]张先时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注】①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判官。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借听歌饮酒解愁,但是一觉醒来,醉意虽消,愁苦还在,再加上大好春光已逝,惜春伤时之情油然而生。B.“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三句,写词人感伤宴会散去,只能临近傍晚照镜,空自沉吟如烟往事。C.室内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人声已经安静,但风儿还没有停,词人联想到明日落花应该铺满园中小径。D.本词上片集中写词人伤春之情,下片尾句的“落红”与上片的“送春”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生动精妙。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结合下片内容,赏析“弄”字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与月光的互动,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2)在《将进酒》中,诗人以曹植为例,表面上谈喝酒,实际上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3)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两句指出不顺应自然规律强为肯定会失败;紧紧把持东西不放反而会失去。(5)《大学之道》中写道:“,”,也就是说在通往“至善”之路上,需心不妄动后方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6)人们常把军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于《秦风·无衣》中“”和“”两句。(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最后,由梦境拉回现实,以景结情,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一句是“,,。”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在过去,文人乃墨客,墨客即文人,墨客文人总相随,文墨一体不分家。中国书画的美学特质决定了书画家必须具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人文精神的颓废,“文”“圣”分家也必然会导致书画家成为庸俗之辈,重技轻文,技巧再____、再精细至多成为一个优秀的书画匠。传统书画一向讲究“诗书画”一体,但在“快餐文化”“娱乐文化”____的“刷屏时代”,许多绘画作品思维单一、文词____、想象力苍白,缺少艺术作品应有的文学性与哲理思辨。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本应成为亮点的东西也就_从他们的书画创作中悄然隐退。即便能勉强诌上几句打油诗或顺口溜,也大多是平仄乱用、不合格律,如此一来,只会消解书画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含金量”。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娴熟甚嚣尘上鄙薄不得不B.娴熟大行其道鄙陋不得不C.熟悉大行其道鄙陋必须D.熟悉甚嚣尘上鄙薄必须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的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B.在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C.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欠缺,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D.在中国画的题款中,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修养的欠缺,使得画家们大多视“题诗”为畏途,“题画诗”无疑已成为大多数画家的“短板”25.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穿衣吃饭,我不是成功人士,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饭。以下哪个选项所犯逻辑错误与题干最为类似?()A.小王是大学生,小王不讲卫生,所以,大学生不讲卫生B.法官是懂法律的,他不是法官,所以,他不是懂法律的C.武汉的风景名胜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黄鹤楼是武汉的风景名胜,所以黄鹤楼不是一天内能够游览完的D.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我是难过美人关的,所以,我是英雄2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大众阅读折射了社会的变迁。1949年至2019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变换着“场景”和“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文学作品问世,讴歌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后,受时代大潮感召,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无不成为当年甚至连续几年的畅销书籍。2000年以后,读者的阅读内容从娱乐类书籍逐渐转化为知识类书籍,阅读目的已经①。5G时代来临,为全民阅读带来了新机遇——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传播+阅读+沉浸式”的智能化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70年,中国人的阅读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不仅阅读书目走在百花齐放的路上,②,衍生出“阅读+××”的形态,让生活更加多彩。五、写作(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意思是说在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尚书》中则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为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及大的道德节操。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A项,“强”,勤勉;B项,“要”,求取;C项,“敏”,勤勉。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2.【答案】C【解析】【分析】①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②大学(古义:大人之学,博学。今义:实施高等教育德学校德一种。)③毫末(古今相同,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④弟子(古义:弟弟和儿子。今义:徒弟,学生。)⑤从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⑥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面。)⑦庶人(古今相同,平民,百姓。)⑧孺子(古今相同,均为小孩子。)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3.【答案】C【解析】【分析】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②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③形容词作动词,接近。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⑤名词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⑦名词作状语,在早上。⑧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⑨形容词作名词,贤人。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4.【答案】A【解析】【分析】A项,两个“之”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假设。C项,连词,于是/兼词,于此。D项,语气副词,表推测/代词,他的。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区别、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5.【答案】D【解析】【分析】A项,陈述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C项,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D项,均为判断句。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般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6.【答案】B【解析】【分析】B项,周天子分封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分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答案】7.B8.D9.C10.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列举“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和“释迦牟尼之佛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如引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儒家经典话语,论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和生命意志”,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平时应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B项,“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说的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可见,原文是“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不是“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故答案为:B。8.D项,“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故答案为:D。9.C项,意思是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强大。与材料二中“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等无关。故答案为:C。10.由“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可见,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由“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可见,第二段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所以从论证结构上来看,材料一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从论证方法上来看,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采用了例证法,如“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等,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并采用引证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从语言特色来看,论证语言严谨,如运用“始终……一向”“不管……还是……都”等串联文章内容,论述周密,说理性强而严谨。【答案】11.B12.C13.①从热切盼望结婚到对生活感到乏味,没有兴致;②怀疑人生,反思生活;③对无所事事、浮华的生活深感憎恶;④奔向新生活,满心快活。14.不同:①安德烈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是因为“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从他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把无意义生活归结为大时代和俄罗斯的问题,与他本人无关。②娜佳则反思人生,改变自我,追求自我,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从文中娜佳夜晚失眠,为婚姻感到苦恼,以及娜佳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还有娜佳选择外出念书的行为中都能够体现。内涵:人要过有意义的、自由的、充实的生活,而不是碌碌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人物心理是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的,解答本题,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心理发生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二人之间的不同,并结合对主旨的理解分析重要词语的内涵。11.B项,“借读书之名来逃避这桩婚事”理解错误,由文中“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她又笑,又哭”可知,她是去追寻有意义的生活。故答案为:B。12.C项,“反衬出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变的心情”分析错误,由文中第十二段“我的上帝啊,为什么我这样苦恼!”可知,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下,娜佳的内心十分苦恼,烦躁不安;由最后两段可知,在奔向新生活时娜佳内心是快活的。主人公前后的心情是有变化的。故答案为:C。13.由原文第三段“可是她并不高兴,夜里也睡不好,兴致提不起来……没有变化,没有尽头”可得出对生活感到乏味,没有兴致;
由原文第十六段“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平凡的、不幸的女人”可得出怀疑人生,反思生活;
由原文第二十一段“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可得出对无所事事、浮华的生活深感憎恶;
由原文第二十八段“她走上楼去……生气蓬勃、满心快活地离开了这个城,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可得出奔向新生活,满心快活。14.由“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什么缘故?’‘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什么事不做这一点,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可概括出安德烈把无意义生活归结为大时代和俄罗斯的问题,与他本人无关。
由“想到她的未婚夫……不幸的女人”“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去念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这时在她面前现出一种宽广辽阔的新生活,那种生活虽然还朦朦胧胧,充满神秘,却在吸引她,召唤她”“她走上楼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可概括出娜佳不满于现有生活,开始真正地反思人生,改变自我,追求自我,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内涵:从文中的一些相关情节分析,萨沙的话“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让娜佳真正地去看了一下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而“萨沙说:‘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则是告诉她要选择一种有意义的活法,要使自己的生活充实。因此“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去念书”表现了她追求自由的做法。因此由娜佳发现自己对现有生活不满后的做法可知,娜佳向往的“宽广辽阔的新生活”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充实的生活,而不是碌碌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据此概括作答。【答案】15.ACF16.C17.B18.①鲁国发生了祸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这个身份与齐景公往来。②孔子说:“我的主张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用什么向后人展示(认识)自己呢?”于是他就根据鲁国的史料记载编写了《春秋》。19.①国君志向远大,选贤举能,施政恰当;②遵循礼治,注重秩序;③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附参考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等到长大后,孔子曾经给鲁国(贵族)季孙氏家当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精疲力尽,站不起来了。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又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鲁国发生了祸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这个身份与齐景公往来。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听了后说:“讲得好呀!确实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哪里能得到并且吃它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孔子离开鲁国一共经过十四年又回到鲁国。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推举正直的人,把他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会变得正直了。”然而鲁国最终没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谋求官职。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其中可以用于礼义教化的305篇,孔子都配乐歌唱它。孔子晚年喜爱《易经》,为《象》、《系》、《象》、《说卦》、《文言》诸卦辞作了序文。孔子勤奋研读《易经》,多次翻断了编穿竹简的绳子。孔子说:“我的主张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用什么向后人展示自己呢?”于是他就根据鲁国的史料记载编写了《春秋》。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儒生们也在孔子前讲演礼仪。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用牛羊猪三牲祭把孔子。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常先去拜谒孔子庙,然后才去上任。太史公说,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尊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中原地区研究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量的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15.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句意: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
“适鲁”意思是:到了鲁地,后面应该断开,选择A处,“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意思是: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后面应该断开,选择C处,“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意思是: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后面应该断开,选择F项。故答案为:ACF。16.A项,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B项,故有道者不处:为、做;C项,枉用相存:枉驾、屈尊;D项,词义相同。故答案为:C。17.B项,从“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可以看出孔子没有创作《易》。故答案为:B。18.得分点:
(1)乱:发生祸乱;适:去、往;以:凭借。
(2)道:学说、主张;何以,以何,宾语前置;见:显现;因:根据.19.从“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可知,要志向远大,施政恰当;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要遵循礼治,注重秩序;从“政在节财”可知,要节约开支,杜绝浪费。【答案】20.B21.①“云破月来花弄影”意思是风吹走了流云,月光下花儿孤影自怜。“弄”是摆弄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摇曳的幽境之美,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伤感美态。②“弄”字为动态描写,“并禽池上暝”写鸟类的安眠,动静结合,写出环境的清冷孤寂。③“花弄影”之美景与尾句的“落红”之凄凉形成对比,更显愁苦之情,突出伤春之情、孤寂之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具体考查诗句的炼字。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解答本题,需在诗歌中找到传神的字,再具体分析其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有什么表达效果。20.B项,“感伤宴会散去”错,结合注释“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可知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根本没有去赴宴会。故答案为:B。21.“云破月来花弄影”意思是风吹走了流云,月光下花儿孤影自怜,“弄”是摆弄的意思,说花摆弄自己的影子,自顾自怜,使用拟人手法,将形影相吊之感寄于花影之上;
同时“弄”字为动态描写,与上句“并禽池上暝”所述鸟类的安眠形成动静对比,突出花的孤寂。
结合尾句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可知,明日落红满径,弄影也成奢望,无尽凄凉。22.【答案】(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5)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6)与子同袍;与子同泽(7)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捣、砧、恣、谑、虑、袍、冈。
故答案为:(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5)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6)与子同袍;与子同泽
(7)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23.B24.D【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23.娴熟: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熟悉:了解得清楚明白;熟知。这里主要讲技艺,所以选用“娴熟”。
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尚。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准备作战的情况。后形容议论纷纷或消息盛传。现在多指某种错误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语境“快餐文化”“娱乐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瓷器装饰设计方案
- 点钞机课程设计
- 基于2024年度的版权转让合同的转让价格和权益
- 灯箱资源置换课题研究报告
- 2024版茶叶加工厂技术转让合同
- 北京市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合同:合同变更与补充
- 地下车位租赁合同协议完整版
- 二零二四年度食品生产加工合作合同
- 沉管碎石桩施工方案
- 销售家私合同范本
- 2024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合同
- 电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百强校联考】【黑吉辽卷】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11.7-11.8)语文试卷+答案
- 2024年中国二轮普通摩托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养老护理员考试练习模拟理论知识题库
- 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至2030年中国美式家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俯卧位心肺复苏
- 氢气中卤化物、甲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编制说明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风的成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