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_第1页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_第2页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_第3页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_第4页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意见书TOC\o"1-2"\h\u14413第一章农业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 3174081.1农业灾害类型及特点 3306401.2农业灾害风险识别 453691.3农业灾害风险评估 47682第二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与政策 46212.1相关法律法规 4122942.2政策支持与保障 519039第三章农业防灾减灾组织与管理 6140393.1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641213.2防灾减灾责任制 6298983.3防灾减灾协调机制 620482第四章农业灾害监测预警 7210954.1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7161884.1.1完善监测网络布局 7194884.1.2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7238094.1.3加强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 7119394.2监测预警信息发布 7276754.2.1建立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 779454.2.2制定信息发布规范 7319804.2.3加强信息发布时效性 754214.3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 8135334.3.1制定预警响应措施 8250614.3.2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897804.3.3开展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演练 8266264.3.4加强宣传教育 825498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9783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853435.1.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科学布局,提高灌溉排水系统的配套率和覆盖率。 8249245.1.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增强农业抗旱能力。 8160545.1.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保证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8311455.1.4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合理调配灌溉水源,保证农业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8157445.2农业抗灾设施建设 827755.2.1加强农业抗灾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131655.2.2建立健全农业抗灾设施建设标准体系,规范农业抗灾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 9139045.2.3推广抗灾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抗逆性,降低农业受灾风险。 9277515.2.4加强农业抗灾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农业抗灾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9122425.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937585.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9102885.3.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258775.3.3加强农田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健康。 9202485.3.4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恢复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9143815.3.5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911267第六章农业灾害防范措施 956196.1农业生物灾害防范 9204166.1.1建立健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991406.1.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9110626.1.3加强抗病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9133796.1.4强化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9320816.2农业气象灾害防范 9278336.2.1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964536.2.2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农业防范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9215906.2.3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应用现代农业气象技术,提高作物抗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038826.2.4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10205346.3农业地质灾害防范 10219926.3.1加强农业地质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农业地质环境变化,预测地质灾害风险,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0209916.3.2建立农业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地质环境和气象因素,构建农业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10161616.3.3推广农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对农业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 10309016.3.4加强农业地质灾害避险意识。提高农民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降低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06525第七章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 1074977.1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 10131637.2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10206507.3农业金融支持政策 1119817第八章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 11162298.1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11163168.1.1制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 11202308.1.2开展多样化科普宣传活动 11303778.1.3编制科普宣传资料 11112388.2防灾减灾培训与演练 12168148.2.1制定防灾减灾培训计划 12291938.2.2开展防灾减灾培训 1254548.2.3组织防灾减灾演练 12128498.3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1272718.3.1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12236408.3.2发挥企业作用 1274808.3.3动员公众参与 129006第九章农业防灾减灾科技创新 1260069.1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发 12185119.1.1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 12276829.1.2着力突破农业抗灾关键技术 13325809.1.3发展农业保险与风险评估技术 1394719.2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3178169.2.1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3247999.2.2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13165179.2.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抗灾中的应用 13212729.3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3299499.3.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3306909.3.2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1354139.3.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3277629.3.4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3946第十章农业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 14435610.1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 14772910.2国际先进经验与做法 14313210.3农业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展望 14第一章农业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1.1农业灾害类型及特点农业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各种有害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的现象。我国农业灾害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高温、霜冻等。(2)生物灾害:如病虫害、草害、鼠害等。(3)土壤灾害:如土壤侵蚀、盐碱化、土壤污染等。(4)水文灾害:如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改道、水土流失等。农业灾害特点如下:(1)突发性:农业灾害往往发生突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差异,导致农业灾害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3)季节性:农业灾害往往在特定季节发生,如干旱多发生在春夏季,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4)连锁性:农业灾害之间相互影响,如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1.2农业灾害风险识别农业灾害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因素进行查找、分析和判断。其主要任务包括:(1)收集灾害信息: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资料分析、遥感监测等方法,收集农业灾害相关数据。(2)分析灾害成因:结合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分析农业灾害发生的成因。(3)确定灾害风险因素:根据灾害成因和发生规律,确定可能导致农业灾害的风险因素。1.3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农业灾害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定性分析:分析农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估灾害风险的高低。(2)风险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灾害风险进行量化评估。(3)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将农业灾害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4)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将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农业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实施等方面,降低农业灾害风险。第二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与政策2.1相关法律法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明确了农业灾害预防、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了防洪工程建设、防洪保护区划分、防洪措施实施等内容,对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了气象预报、预警和气象灾害防御等措施,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法律依据。第四条《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了自然灾害救助的原则、范围、标准和程序,为农业灾害救助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五条《农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保险范围、保险费率等内容,为农业灾害风险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2政策支持与保障我国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以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第一条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的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第二条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农民利益。第三条科技支撑政策: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农业灾害防御能力。第四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等机制。第五条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六条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形成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格局。通过以上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农业防灾减灾组织与管理3.1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应以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为基础,保证各级农业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职责明确、协调一致。以下是构建农业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1)成立农业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地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2)设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技术支持等。(3)建立农业防灾减灾专家库,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4)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农业部门防灾减灾能力。3.2防灾减灾责任制明确农业防灾减灾责任,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保证各级及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1)各级要承担农业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保证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工作部署到位。(2)农业部门要负责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实施,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3)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4)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严肃追究责任。3.3防灾减灾协调机制为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效率,建立以下协调机制:(1)建立农业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提高预警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2)建立农业防灾减灾联合指挥机制,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各部门迅速响应、协同作战。(3)建立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协作机制,加强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农户的合作,推动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应用。(4)建立农业防灾减灾资金保障机制,保证防灾减灾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建立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培训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第四章农业灾害监测预警4.1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提高农业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系建设:4.1.1完善监测网络布局根据我国农业灾害种类和分布特点,优化监测站点布局,保证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类农业灾害易发区域。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高监测设备现代化水平,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及时。4.1.2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多部门、多层次的监测预警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专家队伍,提高预警准确性。4.1.3加强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针对农业灾害特点,开展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技术水平。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农业灾害监测预警能力。4.2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为保证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应采取以下措施:4.2.1建立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途径,拓宽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基层信息传播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播效率。4.2.2制定信息发布规范明确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格式、频次等要求,保证信息发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提高信息发布质量。4.2.3加强信息发布时效性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保证监测预警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发布。对于突发性农业灾害,要实现实时发布,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4.3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针对监测预警信息,各级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开展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工作。4.3.1制定预警响应措施根据农业灾害类别和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预警响应工作有序开展。4.3.2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4.3.3开展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演练定期组织农业灾害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演练,查找不足,不断完善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措施。4.3.4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业灾害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农业灾害防范知识。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5.1.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科学布局,提高灌溉排水系统的配套率和覆盖率。5.1.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增强农业抗旱能力。5.1.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保证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5.1.4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合理调配灌溉水源,保证农业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5.2农业抗灾设施建设5.2.1加强农业抗灾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2.2建立健全农业抗灾设施建设标准体系,规范农业抗灾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5.2.3推广抗灾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抗逆性,降低农业受灾风险。5.2.4加强农业抗灾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农业抗灾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5.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5.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5.3.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3.3加强农田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健康。5.3.4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恢复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3.5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第六章农业灾害防范措施6.1农业生物灾害防范6.1.1建立健全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1.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6.1.3加强抗病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6.1.4强化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6.2农业气象灾害防范6.2.1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6.2.2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农业防范措施,降低灾害损失。6.2.3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应用现代农业气象技术,提高作物抗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2.4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6.3农业地质灾害防范6.3.1加强农业地质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农业地质环境变化,预测地质灾害风险,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6.3.2建立农业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地质环境和气象因素,构建农业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6.3.3推广农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对农业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6.3.4加强农业地质灾害避险意识。提高农民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降低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七章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7.1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政策性农业保险框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农业保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险密度和深度有待提高。(2)农业保险产品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多样化风险需求。(3)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保险公司经营压力较大。(4)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和普及程度不够,农民保险意识不强。7.2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以下几方面可作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的着力点:(1)开发多元化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农业风险需求。(2)摸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等创新性保险业务。(3)推广农业保险与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农业保险风险防范能力。(4)鼓励保险公司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发全产业链农业保险产品。7.3农业金融支持政策农业金融支持政策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措施有利于加强农业金融支持:(1)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保险补贴标准,优化保险补贴结构。(2)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渠道。(3)加强农业信贷政策与农业保险政策衔接,推动金融机构将农业保险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4)建立健全农业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分担农业金融风险。(5)加强农业金融监管,保证金融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业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第八章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8.1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农业从业者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8.1.1制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结合当地农业灾害特点,制定针对性、时效性强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对象、时间和方式。8.1.2开展多样化科普宣传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农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农业从业者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8.1.3编制科普宣传资料组织专家编制农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包括图文、视频、手册等形式,保证科普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8.2防灾减灾培训与演练培训与演练是提高农业从业者应对灾害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加大防灾减灾培训与演练力度,保证农业从业者熟练掌握防灾减灾技能。8.2.1制定防灾减灾培训计划结合当地农业灾害风险,制定防灾减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和方式。8.2.2开展防灾减灾培训组织专家对农业从业者进行防灾减灾培训,提高其应对灾害的能力,内容包括:灾害识别、预警响应、避险自救、救援互救等。8.2.3组织防灾减灾演练定期组织防灾减灾演练,检验农业从业者防灾减灾能力,发觉不足及时整改,提高应对实际灾害的应对能力。8.3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格局。8.3.1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活动,提高防灾减灾效果。8.3.2发挥企业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通过捐赠物资、技术支持等方式,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8.3.3动员公众参与广泛动员公众参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第九章农业防灾减灾科技创新9.1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发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的研发是提升农业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9.1.1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针对我国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的特点,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9.1.2着力突破农业抗灾关键技术围绕作物抗逆性、病虫害防治、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农业抗灾能力。9.1.3发展农业保险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9.2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新技术在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技术应用:9.2.1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灾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9.2.2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无人机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优势,可应用于农业灾害调查、评估和救援工作。9.2.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抗灾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监测和调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9.3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为充分发挥农业防灾减灾科技成果的作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应加强以下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