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其它学前中班中班上-案例: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公开课_第1页
学前其它学前中班中班上-案例: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公开课_第2页
学前其它学前中班中班上-案例: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公开课_第3页
学前其它学前中班中班上-案例: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公开课_第4页
学前其它学前中班中班上-案例: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林版“愤怒的小鸟”,发射!——中班科探密林区探究案例解析一、案例背景我园拥有近1000平米的树林,树林中的树木随着十余年的办园历史,已长成参天大树。场地中设置了大型爬笼、多功能山坡、树屋、攀登架等高结构材料。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对小树林里的麻绳很有兴趣,他们站在上面上下晃动,这让她们联想到了《愤怒的小鸟》这一游戏,于是他们找来纸球进行尝试,但麻绳并不能像游戏里一样让纸球飞出去。他们寻找不同有弹性的材料尝试,最终选定用宽皮筋为弹弦(图1)。接着,他们要制作“弹兜儿”啦。观察对象:梓轩、筱悠、梦菲。二、案例过程实录☛1.0版:好重的“弹兜儿”片段一:双通的纸筒管梓轩在靠近小树林的木屋找到了纸筒管。他和筱悠说:“这个感觉不错,可以把球放在里面。”他把纸球从纸筒管上面的洞口放进,球从下面的洞口滚出。梓轩看着纸筒管,手掌向上摊开,把纸筒管放在手掌上再放球,球没有掉下。他以这样的姿势走到皮筋旁,把纸筒管和球一点点挪到皮筋上,然后双手从皮筋上面抱住纸筒管向后退,皮筋从下面滑了出去,纸球也从洞口滚落。梓轩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图2),这一次他双手从皮筋的下面穿过,向后退三步,一松手,纸筒管和球一起掉落。他捡起来再次尝试,退后了五、六步,结果还是一样,但纸筒管和球掉的距离远了一些。【教师思考】梓轩选择纸筒管作为“弹兜儿”,他考虑到了纸筒管是可以把球装住的,但忽略了纸筒管是通的,有两个洞口。他用手掌抵住下面的洞口,靠宽皮筋抵在下面,再通过不断调整皮筋的位置,达到纸球不掉下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梓轩通过思考纸筒管这一材料特征与存在不足,不断调整探究位置,他十分投入游戏,探究热情高涨。教师通过观察,从梓轩不断增加后退步数的动作来看,他对“皮筋越往后拉,弹力越强”这个认知有了自己的感知。作为教师,在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急于介入,相信幼儿,观察等待幼儿后续探索的情况片段二:单通的纸筒管梓轩使用透明胶带和剪刀,把一边的洞口贴住,伸手进去按了按,笑着说:“我的手被黏在里面了。”于是再剪胶带,把胶带从上面的洞口放进去贴在黏的地方,一边贴一边用手寻找黏的地方。贴了几条之后他放进一颗纸球,翻转纸筒管,纸球被黏在里面。再次贴胶带,球还是被黏住。他站在桌子边,头靠近纸筒管,若有所思地看着胶带黏过的地方。他巡视了圈,找到了一张A4纸,把纸盖在纸筒管上,一只手按住纸,一只手拿着剪刀沿着边缘开始修剪,接着把剪下的圆片贴在里面,又用手按压了几下,这次翻转之后,纸球从里面滚了出来,梓轩笑着把纸筒管放在嘴巴前。(图3)梓轩带着改装过的纸筒管来到小树林,先用胶带把纸筒管和皮筋贴在一起,然后抱住纸筒管向后退,京哲说:“好像一个大炮,准备——发射!”梓轩听了,把纸筒管向上调整了一点方向,做出大炮发射的样子,嘴里发出“Biu”的声音(图4)。球并没有发射成功,在纸筒管晃动几次后,球从里面滚了出来。他再尝试,还是和之前一样。梓轩说:“我还就不信了。”他开始不停的调整纸筒管方向,都没有成功。游戏后,教师提供了游戏照片,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讨论。为什么发射不出来?梓轩说:“纸筒管太重啦,弹不出来。”活动室里有没有更适合的材料呢?彩泥盒、纸板…孩子们想到了好多材料,都是比较轻一些的,想要试一试。【教师思考】游戏失败,梓轩想到了材料的问题,试图通过材料的调整来改进,首先是利用游戏经验,使用胶带进行封口,当发现纸球易被粘,不掉落时,又利用生活经验,垫箱底的方式,找来了白纸,并通过盖在纸筒管上的方式,修剪出适合的圆片垫到纸筒管里,达到胶带不黏球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梓轩运用了自己的游戏与生活经验进行材料调整的探究,但调整过的纸筒管发射器效果不佳。教师以魔毯讨论的方式,问题驱动引发幼儿对“弹兜儿”材料的分析与设想,激发幼儿探究的持续热情。☛2.0版:歪了的“弹兜儿”纸筒管太重,不适宜,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梓轩和梦菲在公共区发现了无纺布做的服装,梓轩用手拉了拉,说:“薄薄轻轻的,还不容易被撕破,感觉可以试一下。”在教室找到剩余布料,梓轩沿着无纺布原有折痕,剪下了一块(图5)。片段一:粘不牢的无纺布梓轩用胶带把无纺布贴在了皮筋上,两只手捏住无纺布,把纸球包在里面,还没往后退,胶带就已经松开,无纺布脱离了皮筋。梓轩让筱悠多剪了几条胶带,重新固定。梓轩捏住球,后退几步,一边的胶带又松开了。梓轩说:“筱悠,你快来,帮我按一下这个胶带纸。”筱悠走过去,把翘起的胶带重新贴在无纺布上。梓轩再后退几步,还是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梓轩说:“贴不住啊,我们多贴点吧。”梦菲说:“这样粘不住的,我们用夹子夹牢吧。”梓轩摆摆手:“夹子也不牢,要不缝牢吧。”梦菲摸摸头:“我们又不会缝,我们找阿姨帮忙吧。”看到孩子们准备放弃,寻求阿姨的帮忙,我看到了筱悠的衬衣,就上前给筱悠整理了一下扣子。筱悠看着自己的小衬衣:“可以像这个扭扣一样剪个洞,把皮筋穿过去,你们说好不好?”听了筱悠的话,我竖竖大拇指。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梓轩把无纺布对折捏住,筱悠拿起剪刀在对折处剪。梦菲说:“洞不要剪的太大了,要剪的刚刚好。”梓轩认真的看着,“筱悠,你剪的太小啦。”梓轩和筱悠两个人尝试往剪开的洞里穿皮筋,然后将两边打结固定(图6)。【教师思考】在此环节中,幼儿想到了利用无纺布来做弹兜儿,但实践中,发现无纺布是不容易黏贴的,胶带不能达到固定的作用,在讨论辩驳中,幼儿通过生活经验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决定采用在无纺布上剪洞的方式来固定弹兜儿。由此可见,随着探究的深入,碰到的困难与挑战不断出现,孩子们不再一味的寻求帮助,而是能在思考、试误中不断提升。当发现幼儿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时,教师通过无意整理衣服的方式隐性指导开拓孩子想象的空间,从而想到剪洞的措施,继续探究。片段二:歪了的无纺布梓轩最先开始尝试,他一只手把纸球放在有对折痕迹的地方,另一只手从无纺布后面捏住一边,固定纸球,前面手放到另一边,两只手一起捏住,后退几步,他膝盖微蹲身体向后倾斜(图7),松手,球弹射了出去。看到球飞出,他的表情变得有些吃惊,“成功啦!”梓轩再次进行尝试,球再次成功的弹射出去。梦菲拿着球也来尝试,她双手捏住无纺布,向后退几步,球也成功的飞出。“我比你弹的更远。”梦菲开心地跳着说。“我来,我来”。梓轩再次进行弹射,他持续后退了一段距离发射,更远了。筱悠拿着球正要弹射。梓轩说:“你再多退后一点,这样可以飞的更远的。”筱悠听了就继续往后拉,“我后退不了啦。”在魔毯讨论中,出示了筱悠弹射的照片,请大家讨论碰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出示真正的弹弓(图8)和树林的弹弓让孩子们观察讨论,一致决定需要把弹兜儿安装在中间。【教师思考】树林版“弹弓”初具模型,纸球能够成功发射,让梓轩很是兴奋。随着多次发射,累积经验总结出皮筋拉的越长,弹性越大。当他想挑战发射的更远时,发现拉不动了。老师利用不同版本弹弓的图片,让孩子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到居中的要点,刺激孩子们再次挑战。☛3.0版:居中的“弹兜儿”片段一:弹弦不够长啦怎样才能让皮筋两边的长度差不多呢?筱悠说:“要不我们把长的皮筋剪短一点。”得到其他几人的赞同,筱悠把长皮筋剪掉一部分,和梓轩两人各拿一边,准备绑到树干上。“筱悠,你过来一点,我这里不够了,绑不住。”梓轩说,“我的皮筋才刚刚碰到树呢。”筱悠说:“不行,我这里也不够用。”梓轩说:“皮筋太短了,我们不能在这里绑,换颗树吧。”他们在小树林寻找合适的地方,并没有找到。梓轩说:“我们在皮筋上再绑一根皮筋,把它们变长。”筱悠说:“好像可以,我们试试。”说着她拿起另一根皮筋,把两边接起来,两人把弹弓两边分别绑在树干上(图9)。“不行,不行,太长了,皮筋没有绑直,它弯了。”梦菲说。拿起弯弯的皮筋,梓轩想试试,但后退了很多步,皮筋都没有被拉直,“直直的简单一点点,弯弯的感觉发射不容易,这样肯定不能成功,而且它还是歪的。”梓轩说着把弹兜儿举高给其他小朋友看。教师思考:长短不一的皮筋,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通过剪短些,找距离近一些的大树、加长的方式来尝次把弹兜儿绑到中间去。但结果不如意,不是够不到两棵树啦,就是弯弯的,而且还没有放到中间。问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最佳的方法。在幼儿把已有的皮筋剪断气馁后,老师继续为幼儿提供长的宽皮筋,以免幼儿的探索由于材料的缺失而终止。片段二:找到中间点啦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把弹兜儿放在中间位置呢?梓轩说:“我们先把皮筋剪好,再在布上打结,这样肯定两边就一样长了。”筱悠说:“那皮筋怎么才能一样长呢?”梦菲说:“我们像折纸一样,把长皮筋的两个头放在一起,把对折的地方剪开,这样两根绳子就一模一样了。”筱悠说:“我觉得我们要先去小树林比一下皮筋的距离,不然可能皮筋又会太短或太长。又要失败了。”筱悠和梓轩把皮筋拉直围绕树干,剪掉多余的皮筋。筱悠找到皮筋的两个头,对齐,用手捏住。梦菲找到皮筋弯折的地方,一步步向后退,把皮筋拉直,剪断,得到两根一样长的皮筋。梓轩剪下一块无纺布,三人重新制作“弹弓”。把皮筋绑在树干上,“这次看着两边差不多了。”梓轩说着,跑去发球,成功。梦菲也去尝试,她退后了好几步,球也发射成功(图10)。筱悠说:“我们可以玩愤怒的小鸟,用积木搭房子,看谁能把房子击倒。”梓轩说:“我想玩打仗的游戏。”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回到教室后,我请孩子们画画自己的游戏计划(图11)。【教师思考】不能直接在皮筋上进行修改,梓轩想到了先把长度一致的皮筋准备好,梦菲结合区域游戏经验,想到了用折纸的对折的方式找到中心点,能进行有效的探究迁移,同时筱悠能考虑到根据树的实际距离再来对折,预判能力比较强。教师在游戏后期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想法,鼓励他们有目的地计划下一次游戏的内容、材料,有助于幼儿玩的更加深入、获得更多发展。三、案例反思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幼儿对树林版弹弓的创造,就是在尝试、调整、发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乐趣。1.不同版的“弹兜儿”提高对材料的探究与认知能力。在幼儿对“弹兜儿”进行迭代更新的过程中,幼儿也在对所用的材料进行不断的尝试,从中感知材料的大小、重量、形状。在幼儿探索如何让纸球弹射的更远时,发现退后的步数越多,纸球会飞的越远,从而发现了皮筋的特性。这些都是幼儿在游戏时,实践、探索的成果。2.改良材料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的问题情境是触发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契机。如:在发现纸筒管不适合做为“弹兜儿”时,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纸筒管太长、太重,这可能都是导致游戏失败的因素。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材料更加适合,找到了轻软的无纺布,再次实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操作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获取新的经验,推动游戏持续发展。表1:不同探究阶段的问题及幼儿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方案纸筒管是通的怎么办运用区域游戏经验,利用胶带纸、白纸等材料封住纸筒管口。无纺布粘不住怎么办调动已有经验,通过夹、缝等思辩,选用剪一个洞打结的方式。中心点在哪里迁移区域游戏折纸经验,对折找点。3.持续探究中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长时间的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当胶带难以固定时,他们通过穿洞、打结,改变固定方式,把无纺布牢牢固定在皮筋上,让纸球成功发射;当皮筋长短不一时,他们剪断、接长,再重新调整长度,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成功将皮筋制作成适合在小树林幼儿的弹弓……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幼儿在面对问题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他们勇于尝试、敢于表达、大胆试错、积极调整、认真专注,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精神。4.下一步支持策略。幼儿对“弹弓”游戏十分有兴趣,随着孩子们游戏计划单的呈现,可以预见,随着游戏的深入推进,他们接下来会遇到改变球的方向、瞄打目标物等更复杂的游戏内容。如何快速改变纸球方向?怎样才能有效瞄准目标?……这些问题会陆续成为孩子们想要探究的方向。那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游戏问题记录表》,引导幼儿将每一次遇到的问题、猜想、验证等记录下来,总结游戏经验,同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推动游戏持续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