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先秦诸子散文_第1页
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先秦诸子散文_第2页
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先秦诸子散文_第3页
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先秦诸子散文_第4页
2021年暑假高一升高二专题知识辅导:先秦诸子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员姓名:年级:高一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课题先秦诸子散文授课时间2021、7教学目标掌握诸子百家先秦散文教学内容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诸子百家】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做过很多卑贱的工作。以后发奋求学,30岁时学有所成。50岁左右曾担任司空、大司寇等要职,后因与鲁君政见不合,愤然辞职,率领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其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各国诸侯的赞同。年近70时返回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几年后去世。一生对教育贡献很大,主张“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百姓,相传有弟子三千,有成就者就有72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如“仁者爱人”,指人与人之间最高的道德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入”,指实行“仁”的方法;“克己复礼为仁”,指出“礼”是“仁”外在的标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全书20篇,后人用每篇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作为篇名。韩非韩非(前280—前233),即韩非子。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见韩日益削弱,屡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终不被用。作《孤愤》、《五蠹》、《说难》等书,其书传到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欣赏。后韩非至秦,被李斯等人陷害,死于狱中。韩非早年与李斯一道受业于荀子,他继承发展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承认“道”是事物发展的总规律,“理”是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人们作事应该“体道”、“履理”。他还具有进化的历史观,将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四个阶段,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他综合了商鞅维护封建秩序的“法”,申不害驾驭臣的“术”,强调统治权威的“势”,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封建君王统治术,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一理论成为了秦始皇完成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韩非子》。《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著作,也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司马迁说韩非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后人将其遗著和他人论述其学说的一些文章编成此书,共五十五篇,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法治主张。其中一类是长篇政论文,如《五蠢》、《显学》、《孤愤》、《说难》等。另一类也是议论文,如《难一》、《难二》、《难三》、《内外储说》、《说林》等,特点是用历史故事、传说、寓言说理和讽刺,寓意深刻、趣味盎然,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至今为人们所引用。管仲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人(今安徽阜阳东南)。少时家贫,与鲍叔牙为奠逆之交。管仲辅助齐公子纠,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纠与小白争夺王位时,纠被杀,管仲被囚。鲍叔牙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拜其为相。管仲成功地施行了一系列符合当时齐国实际情况,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政治经济措施,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管子》并非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人收集管仲当时行事、言语、遗教之类,并附以他书,依托管仲之名而写成的。现存的《管子》86篇,由西汉学者刘向校订。《管子》虽是管仲学派思想的体现,但思想较为庞杂。《汉书•艺文志》列《管子》为道家,《隋书•经籍志》列《管子》为法家,后来的学者一般也将《管子》看作是早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实际上,《管子》以儒、法兼宗为特征,同时又吸收道、兵、阴阳、农家等思想,是一个包容广大、兼取众长的理论系统。孟子孟子(约前327—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诸侯混战,孟子像孔子一样,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诸侯,并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尊称“亚圣”,并称“孔孟”。他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政治主张。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是记录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著作,共7篇,261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长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其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老子老子即老聃,生率年不详,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任周的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图书的小官。后退隐,著《老子》一书,最后结局无可考查。另一说,老子即是孔子同时的楚人老莱子,或是晚于孔子一百多年的周太史儋。他们与老聃是否同为一人,司马迁作《史记》时就感叹:“世莫知其然否。”今人颇有争议.其所著《老子》,虽属哲学著作,仍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经典著作。书中哲学思想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宣扬出世思想。文学上善用比喻和谚语,语言精炼含蓄,具有韵味。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拜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孙子》总结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认为要谋取战争的胜利,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同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观察问题,做到“知己知彼”。因为战争中的敌我、众寡、强弱、攻守、虚实、进退等矛盾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在有利情况中看到不利条件,在不利情况中看到有利条件,才能稳操胜算。此外,书中还强调作为战争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或《孙武兵法》,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虽是一部兵书,但它的作战原则和策略显露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堪称先秦时期辩证法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有效运用的典范。例题精讲例题精讲阅读甲、乙两文,回答文后问题。甲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选自《庄子·逍遥游》)乙文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选自《庄子·天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C.而后乃今将图南 ( ) D.则没世不行寻常 (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并加以解释。A.之: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B.斯: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②逝者如斯夫 ( )C.莫: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 )②夫水行莫如用舟 ( )D.穷:①应物而不穷者 ( )②羡长江之无穷 ( )3.翻泽下列句子,并指出文言句式。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则短文以“水”作比喻,各阐述了什么道理?1.A.浮起B.凹下的地方C.南飞,名词用作动词D.八尺为一寻,一丈六尺为一常。此处指行程极短2.D尽(A.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B.①副词,就;②代词,这。C.①无定代词,没有什么;②否定副词,不。)3.①(鹏)背靠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然后才开始打算向南飞。②现在期求用周朝的制度为鲁国所用,那就好比在陆地上推舟而行,非但劳苦而无功,而且自身必定要遭受灾祸4.甲文以水积蓄不厚,负载大舟就无力,风积蓄不厚,负载大鹏的翅膀也无力,说明万物都需要有所凭借才能运行。乙文以水中行走必须用舟船,在陆地上行走必须用车作比喻,说明应当针对具体情况的变化,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才能适应客观形势。易错题整理易错题整理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①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②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③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五蠹》注:①谯:指责,责骂。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③跛牂:跛腿的母羊。1.韩非子是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1分)(★)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三美加焉 ( ) (2)跛牂易牧者,夷也 ( )3.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4.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5.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1.法2.(1)施加(2)平坦3.C4.对比,突出唯有法律才能让人改恶从善的观点。5.认可:观点源自生活现实,有说服力;公正有效,易推广操作;符合“以法治国”的现代思想,有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不认可:忽视对人性中的的“善”的调动而强调利益驱动,不利于真正的社会文明的养成;严刑峻法更易导致社会气氛紧张。(观点1分,分析2分)兵势孙武(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①是也;斗众②如斗寡,形名③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2)凡战者,以正合⑤,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⑥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⑦。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4)故善动敌⑧者,形⑨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5)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⑩于人故能择人而任⑾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⑿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注】①分数:军队组织编制。②斗众:指挥众多军队作战。③形名:指挥。④奇正:一般战法为正,特殊战法力奇。⑤合:会合,交战。⑥节:节奏。⑦机:弩机。⑧动敌:调动敌人。⑨形:用形,用假象。⑩责:苛求。eq\o\ac(○,11)任:利用。eq\o\ac(○,12)战人:指挥士兵作战。1.解释加点的词。(1)凡治众如治寡 ( )(2)不竭如江海 ( )(3)不可胜听也 ( )(4)孰能穷之哉 ( )(5)激水之疾 ( )(6)势如扩弩 ( )(7)乱生于治 ( )(8)予之,敌必取之 ( )(9)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 )2.翻译句子。①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段提出用兵作战必须掌握四个环节、、、。4.第二段强调用兵的重要性。5.第三段划线句要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运用___________论证手法。6.第四段阐述了作战的战术,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7.第五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治:统率。竭:尽。胜:尽。孰:谁。疾:快速。扩:拉。治:安定。予:给,引诱。仞:八尺2.①声音不过五种,五种声音的变化,会产生听不尽的音乐。(关键:声,胜)②所以善于指挥作战造成的态势,就像从八百丈的高山滚下圆石,这就是军事上的“势”。(关键:转,仞,判断句)3.分数形名奇正虚实4.奇5.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比喻6.动敌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利益引诱敌人(意近即可)7.比喻、排比表现了作战“势”的重要性【参考译文】要做到治理人数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分级统辖、严密组织编制的问题;要做到指挥人数多的军队作战,像指挥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用旌旗金鼓指挥的问题;全国军队之多,要使其如果遭受敌人进攻而不至失败的,这是“奇正”运用的问题;军队进攻敌人,要能像以石击卵那样,所向无敌,这是“虚实”的问题。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终而复始,就像日月运行一样;死而复生,就像四季更替一般。声音不过五种,然而五种声音的变化,却会产生出听不胜听的声调来。颜色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颜色的变化,却会产生出看不胜看的色彩来。味道不过五种,然而五种味道的变化,却会产生出尝不胜尝的味道来。战阵之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相生的变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头无尾,谁能穷尽它呢?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以致能把石块漂移,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致能捕杀鸟雀,这是由于节奏恰当的关系。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作战,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居高临下,锐不可当),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而猛烈的。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犹如触发弩机。在纷纷纭纭的混乱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在浑沌不清的情况下打仗,必须把队伍部署得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法败我。在一定条件下,“乱”可以由“治”产生,“怯”可以由“勇”产生,“弱”可以由“强”产生。“治乱”是组织指挥的问题;“勇怯”是破敌之势的问题;“强弱”,是军事实力的问题。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为其所骗;给敌人东西(如物资、用品),敌人必然来取。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以自己预先布置的兵力待机掩击敌人。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注意力放在“任势”上,而不责成部属,因而他就能选到适当人材,运用奋兵破敌之势。善于“任势”的人,他指挥将士作战,好像转动木头和石头一样。木头石头的特性是放在平坦的地方比较稳定,放在陡斜的地方就容易转动,方形的木石就比较稳定,圆形的就容易滚动。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军队与敌人打仗时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好像把圆石从几千尺的高山上往下飞滚那样,不可阻挡;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势”!回家作业回家作业①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我把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②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甲]从语言方式,老子[乙]是最高哲学。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祖国。③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④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得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接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⑤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⑥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