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开创这一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本质在出新,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也会有失败相伴随。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使思想与实际一致。“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就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节选自陈曙光《唱响开拓创新的时代最强音》)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劳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扬弃异化劳动关键要看劳动主体或生产主体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活动这个对象。如果仅仅把劳动看成是维持肉体存活的手段,那么就无法与动物的片面生产区分开来,这样的劳动生产的产品越多越奴役自身,越使自己非现实化;只有当劳动者把劳动视为自己生命力的表现和自我意志的实现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时,这种劳动才能使其活动本身及其产品肯定人——展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所以,只有这种劳动才是“真正的生产"和“全面的生产”。

这无疑是说,劳动本来就是实践主体展示其生命力量的生命活动、创造活动,创新是其应有之义。扬弃了各种对抗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理当推动实践创新,也只有实践创新,才能给生产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展示自我生命力的社会空间,才能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在创新的伟大实践中提升人之为人的身体、思维、情怀和精神力量,从而在创造性劳作中获得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必然会使劳动主体由以往枯燥乏味的异化劳动下的逃避劳动转变为富有激情、想象力和认知渴望的热爱劳动,从而在创造性劳作中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就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并把原创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运用到生产领域、促进制造业的实践创新,并通过创新解决发展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迫切需要生产主体拥有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学知识,并且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成是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较之前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新纲要将科学精神放到了首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创新发展只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工程素质与工匠精神。因为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科学素质是把握、运用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因素,有助于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即从这个前提出发并通过大胆探索、永不言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心态以及对他者、社会、生态环境负责的伦理意识和天地情怀,塑造出实现民族复兴的新产业人、新行业人、新工业人和新工程人等新型实践主体。

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扬弃异化劳动、解放劳动,激发生产主体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劳动者在参天尽物的造物中独具匠心地追求卓越,进而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感。今天,在崇尚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恰恰要求实践主体既要具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要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卓越的匠心以及关切他者之人文情怀与职业伦理的工匠精神。

(节选自张秀华《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当破则破,当立则立,破立结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B.劳动者如果仅把劳动当作生存手段,会感到枯燥乏味;若把劳动当作实现自我意志的创造活动,就能够获得幸福感。

C.材料一强调创新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两则材料内容都与创新有关。

D.两则材料都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基于现实又突破现实、超越现实,事业的发展规模、推进速度取决于思维成果的开拓性和独创性。

B.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打破迷信盲从和旧习束缚,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断破旧立新、创造历史。

C.给劳动者展示生命力的社会空间,使劳动者扬弃异化劳动并获得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离不开实践创新。

D.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实践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创新思维一项是()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B.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如何做优做强“中国制造"?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两盐

王旭全

在河街,齐师傅的国营副食二店不大,但糖烟酒酱醋茶一应俱全。尤其是与柜台并齐的两个大盐篓子,里面那雪白的颗粒物像一座被削平山顶的雪山,山腰上立着一把小木铲子,昭示着盐固有的生命价值。可不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子里可以没有糖烟酒酱醋茶,但必须得有盐,①有了盐,生活才有了滋味。

(甲)

这天,是个逢场日。一大早,齐师傅开门进店,顺手从壁头上取下劳动布围裙罩在有些灰白的中山装上,又从围裙的两个兜里摸出两只袖套,往胳膊上一套,严严实实地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才开始卸门板,一块、两块……总共也就十多块,每块门板上都编有号,这样下班之后安装起来就很省事。门板卸完了,齐师傅拍了拍身上的灰,才进到店里开始归置。首先用三块门板搭成一个临时的货台,再把几个大小不一的笸箩放上去,从麻袋里倒出干柿饼、核桃、花生等;把打酱油醋用的提漏、漏斗之类的计量工具从货架上拿下来归置;头天傍晚关门时要将这些量具清洗后放到盆里用干净的布盖上。为了避免老鼠偷吃,所有的缸子和篓子都要在盖子上面加盖两块砖块……

打理完这一切,齐师傅提着热水壶到街对面的天庆祥茶馆打开水,正欲下阶沿,见一老头背着个背篓站在下面。

老头跨上台阶,站在盐篓子前,歪斜着身子,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一枚一分,一枚两分)递给齐师傅:②我……我称……二两盐。齐师傅站在店堂门口,提高了嗓门,说,

哪有二两二两称的,起码也是半斤嘛。

老头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他站在原地没吭声,惶惶地看着雪白的盐篓子发呆,低着头嗫嚅地说道,可我身上只有这三分钱,怎么办嘛!说完,老头索性站在盐篓子前不走,齐师傅反倒有些被动了,最后,齐师傅心一软,冲着老头气哼哼地说道,拿来嘛!

老头赶紧将手中的两枚硬币递了过来。二两就二两吧,这农村人挣点钱也不容易!齐师傅将二两盐用纸包好递给老头,老头拿着盐一瘸一拐地走了。

送走了老头,齐师傅把开水打了回来,给自己的搪瓷盅泡上新鲜茶水,坐在那把嘎吱作响的老竹椅上,端起泡好的茶水喝了一口。

这时,过来一个七八岁光景的孩子,用小手指了指盐篓子,说:“叔,我称盐!”

齐师傅看孩子很单薄,一副怯怯生生的样子。齐师傅问:“称多少?"

孩子说:“叔,我称二两!”

“又是二两?"齐师傅觉得有些奇怪。

孩子把三分硬币放在柜台上,怯怯地看着齐师傅。

齐师傅又问:“你大人呢?”孩子躲闪着,用手慌乱地指了指街对面。

看着孩子惶恐的表情,齐师傅有些无奈地收下两枚硬币开始称盐,把称好的盐用纸包好递给孩子,孩子拿上盐转身就跑了。

孩子走后,齐师傅又送走了好几拨称盐买醋打酱油的顾客。

临近中午,一老太太佝偻着身子站在了盐篓子前,抖抖索索从一块红布里拿出一毛钱来,递给齐师傅:“师傅,麻烦你给我称二两盐。"

“怎么又来一个二两?”齐师傅在心里嘟囔着,嘴上却说,“你这不是有一毛钱嘛,称半斤吧。"

老太太说:“麻烦师傅您,给称二两,这剩下的钱,我还要添一分看病。”齐师傅知道过一个街口就是镇医院,看病挂号要八分。

听老太太这么一解释,齐师傅虽然不情愿,但心里顺畅多了。他把称好的盐和七分钱一并递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向齐师傅作揖,下了阶沿,缓慢地朝街口走去。

晌午,小宋师傅来换齐师傅回家吃饭。齐师傅回家吃饭要路过国营副食一店。照例,齐师傅要与一店的周师傅寒暄几句并约周末下棋钓鱼事宜。齐师傅的一只脚刚跨上一店的阶沿,正恰从店里走出来一个佝着身子的老太太。齐师傅觉着这老太太有些眼熟,赶忙将身体倒到一边。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个小黄纸包朝街角走去,等老太太走远了,齐师傅才跟了上去。

老太太走到了街角那棵老黄桷树下,树下面的石条子上坐了些人。于是,齐师傅看到了这样一幕:老太太、老头、孩子齐聚在一起,一派欢乐的景象。老太太打开小纸包把盐倒进一个小土罐里。

顿时,齐师傅明白过来。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齐师傅回到一店,问周师傅:“刚才那老太太买二两盐?"

“对啊,你怎么知道的?”

③“老太太之前还有一孩子,孩子之前还有一老头。"

“对呀,对呀,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齐师傅顿了一会儿,有些感慨地说道:“他们上午来二店买盐,连入场的顺序都一样。"

周师傅啊了一声:“哦!原来是这样,还真是一件怪事。”

齐师傅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二两二两地买?"周师傅摇了摇头,一脸的迷茫。

老周,一斤盐多少钱?一毛七呀。那二两盐,多少钱?二两,三分四,按四舍五入,只收取三分。那么五个二两,又是多少钱?五个二两嘛,当然是一毛五呀。

周师傅瞪大了眼睛,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可以省下二分钱。

齐师傅说,二分钱正好能买一盒火柴。

④周师傅苦笑着摇摇头:“本来嘛,这二两盐,我也不想卖,但见那老头儿巴巴的眼神、孩子可怜的目光、老太太求助的表情……我于心不忍呀!”

“是呀!是呀!这都是穷怕了的算计。"齐师傅说,“老周,没关系,就当是你我之间的一个秘密吧。他们再来买盐,我们也照旧卖,没有哪条哪款明文规定不能卖二两盐。”老周会意地点了点头。

(乙)

五十多年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八岁孙女听,孩子好奇地问,爷爷,你说的是真的吗?那时夕阳下的河街正被一抹金色的晚霞照耀,古老的黄桷树已长出许多新鲜的嫩枝,我的胸中涌起一股暖流,眼前立刻浮现出两个系劳动布围裙戴劳动布袖套的人……

(选自《四川文学》2024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拆卸门板、摆放货品、归置工具等行为凸显了齐师傅缜密细致的做事风格,为他洞察买盐真相做了铺垫。

B.“拿上盐转身就跑了”,这一行为表现出孩子害怕真相被齐师傅看破而急于逃离的紧张惶恐的心理状态。

C.随着买盐人的轮番登场,齐师傅的抵触心理逐渐增强,同时伴随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直至真相大白。

D.结尾处孙女对故事真实性提出疑问,强化了买二两盐这一事件的不合常理,突出了小说特殊的时代特征。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既指加盐食物的味道,又指特殊年代由盐引发的生活体验与感受。

B.句子②的两个省略号表现了老头说话断断续续的状态及忐忑不安的心理。

C.句子③末尾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表明齐师傅对自己的推断是非常肯定的。

D.句子④摇头这一动作表现了周师傅对三人买盐行为的不屑、无奈与同情。

8.有这样一句话:“齐师傅遭遇二两盐奇事,而且,还一定不能对外言说。”放在(甲)处还是(乙)处更合理?请做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9.“以小见大"的手法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皇子书(节选)

南宋·真德秀

盖尝熟思,以为切于皇子之躬行者有三:一曰尽孝敬,二曰勤学问,三曰辨淑慝。敢条陈之。

何谓尽孝敬?昔文王为世子也,朝于王季①日三,鸡初鸣,至寝门外,问内侍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侍曰:安。世子乃喜。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愚不知皇子所以躬行乎此者,能如世子之翼翼否乎?子曰:为人子者止于孝。又曰:所求于子以事父,丘未能也。道本非难行,反而求之,是诚在我。惟皇子玩诚身悦亲之旨,念兹在兹,无有间断,则庶几可以言孝敬矣。

何谓勤学问?古者世子之学也,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而又学干戈,学习籥,无非修内治外之事。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又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见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无止法,虽天纵生知,犹且汲汲。惟皇子探大易问辨之义,味大学正心之说,是讲是究,无有作辍,则庶几可以言学问矣。

何谓辨淑慝?古者世子之生也,师传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盖欲其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也。愚不知朝夕趋走于皇子之后先,果皆正人与俱乎?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贤当亲邪当斥则去取所宜决夫然后谓之明。惟忠孝可以禔身②,惟恭俭可以长世,惟制节谨度可以保社稷。皇子天姿素高,自能洞照邪正,鉴一暴十寒之失,毋徇物情。持此定力,养此圣功。

某前三者之说,其末节细故,不暇枚举。皇子而能行此三者,则心虚而善易入,诚存而乐自充。喜怒必中节而不失于躁,言语必中度而不流于诞,真积力久,从容中道。皇子矜其朴忠,置诸坐侧,德日以进,业日以修,可以幸宗社,可以答君相,可以惬中外,而某庶几乎逃尸位之责。

【注】①王季: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之父。②禔身:安身:修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当A亲B邪C当D斥E则去F取所宜G决H夫然后I谓之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冒昧,与《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一句的“敢"意思不同。

B.悦,使动用法,与《谏逐客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当中的“快"用法不同。

C.贰,怀疑、不信任,与《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意思不同。

D.“德日以进”与《答司马谏议书》“欲出力助上以抗之"中“以”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劝勉皇子做好尽孝敬、勤学问、辨善恶这三件事,是自己作为人臣的本分,希望皇子躬身践行,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B.孔子说为人之子应该做到孝顺,又说自己没有做好这一点,作者以此强调即使圣人也不能做得完美无缺,关键在于是不是心诚。

C.作者希望皇子能坚定心性,喜怒适度而不至于急躁,言语恰到好处而不至于虚浮夸大,真诚积累长久坚持,做事从容,合乎道义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从内容到形式,对我们都有启发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见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皇子天姿素高,自能洞照邪正,鉴一暴十寒之失,毋徇物情。

14.作者对皇子的劝谏可谓循循善诱,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

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照应题目,见叶落而知秋,落叶纷纷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况味。

B.“谁惊尽”与“独扫频"巧妙地呼应,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体验感悟。

C.第五句将视、听感受融为一体,月夜静谧与落叶沙沙作响相互映衬。

D.面对霜晨落叶,诗人想到的却是绿阴鸟语,足见其对春天情有独钟。

16.诗中一个“惊”字统摄全篇,请简析“惊"之缘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分别用帝王“殷忧”时“_______"、“得志”时“_______"的不同行为方式,揭示了事业成败的原因。

(2)杜牧《阿房宫赋》连用对比、夸张,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天下人“_______”,而秦始皇“_______”,结果是戍卒揭竿而起,阿房宫化为焦土。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如果“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那么齐国、燕国尚可与秦国相较量;与之相反,齐、燕两国的做法却分别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快有趣的短视频背后,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科学坚守,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孜孜追求。吴姥姥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已有16个年头,16年来,她初心不改,①,从未放弃努力,(),既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又考虑不同年龄受众的接受能力。

其实,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学生欢迎,并非②的偶然,而是双向奔赴的必然。2007年,吴姥姥就在各界帮助下创办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实践工作站。但是,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有些家长听闻“跟考试关系不大”,便打了退堂鼓,工作站从未有过门庭若市的盛况,经常是③的惨淡,最少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有3名小朋友。而如今,吴姥姥的科普账号粉丝数量超过500万,许多学生和家长一道,主动打卡完成吴姥姥布置的“作业”,这正体现出社会大众心态的转变。学习不再局限于与考试相关的课堂,更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验

B.就是将复杂原理和艰涩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验

C.把贴近生活的实验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转换成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

D.将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转换成贴近生活的实验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20.第二段运用了一系列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像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

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他停在路边一棵白杨树下,把烫热的脸颊贴在冰凉的树干上,两只粗糙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杨树皮,透过朦胧的泪眼惆怅地望着黑糊糊的远山。

21.文中画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人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2.请分别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两组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问骆驼:你们是怎么穿越沙漠的?

骆驼答:一直走。

马又问:还有呢?

骆驼答:一直走。

马又问:就这么简单?

骆驼答:是的,一直走,朝着目标一直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B2.A

3.C4.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基本观点阐释创新的必要性;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的创新形势迫切需要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观点;然后,分别论述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强调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应互相融合。

5.①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动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③融合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塑造出新型实践主体。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C7.D

8.示例一:放在甲处。理由:①统摄全篇,设置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与下文转笔写齐师傅开门打理店铺的情节形成叙事上的隔断和节奏上的延宕,增强艺术张力。

示例二:放在乙处。理由:①承接上文对称二两盐真相的剖析和两人保守秘密的约定,顺理成章;②强调了齐师傅对秘密的坚守,进一步突显其精神品质与形象特点,彰显小说主题。

9.①小场景展现大环境,作为故事主要发生地的国营副食店是当时社会的窗口,展现了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下的社会大背景;②小人物彰显大情怀,作为营业员的齐、周二位师傅给予老头三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出理解、包容的大情怀;③小事件反映大主题,通过买卖二两盐这一日常生活小事件,体现出传承弘扬仁爱、善良等人性美的大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BEH

11.B12.B

13.(1)不修养品德,不研习学问,听到道义却不能随之改变,看到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2)皇子您的天赋资质一向很高,自然能够明察邪和正的区别,以一曝十寒的过失为戒,不曲从人情。

14.①以古圣先贤的言行引导皇子;

②以人性之本与社稷之重警醒皇子;

③以躬行“三者"所能收到的良好效果勉励皇子;

④以忠诚的态度和恳切的言辞感染皇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D16.①落叶之多:树叶落尽,透过窗户可清晰看见原本被遮蔽的诸邻。

②叶落之快:落叶遍地,重重叠叠,仿佛出现在一夜之间。

③感受变化之大:昨日春意盎然,今晨秋意萧索,对比鲜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必竭诚以待下②.则纵情以傲物③.不敢言而敢怒④.日益骄固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⑥.至丹以荆卿为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①笃行致远

②一厢情愿

③门可罗雀19.D

20.(1)“2007年”是吴姥姥创办工作站的具体年份,运用数字使文章表达更准确、严密。

(2)“600多名中学生"3名小朋友”到“超过500万”,文章使用数字让吴姥姥坚持科普工作的难度和最后的成果直观展现,表达出对吴姥姥不畏困难、坚守初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