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23年10月17日)材料二: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一系列现代化之问。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要深刻认识到,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和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前进道路上,务当昂扬奋进,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增添新动能。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主席强调:“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要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促进文明包容互鉴,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要聚焦互联互通,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着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要促进共同发展,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不断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2023年10月20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丰硕成果,这是与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气分不开的。B.材料一既有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成果的总结,又有对昂扬奋进地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美好期许。C.材料二第二段中的三个“顺应”,从“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各国人民幸福生活”的角度,总结“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D.材料二说,尽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全球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仍然要有定力,要有信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世界诸多国家的响应,这些国家也因此而受益。B.部分国家信心不足,因此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凝聚信心和力量。C.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平台,说明中国影响力得到世界认可。D.虽然文明、文化等有差异,但是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以应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古语“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贴切地形容了“一带一路”从提出倡议到收获成果的过程。B.材料一第二段,两个“不是……”和一个“而是……”形成对比,突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实干精神。C.材料二第三段,“十字路口”“新框架”“最大公约数”“新动能”运用比喻手法,增强了论述的形象性。D.材料二第四段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引用中的引用,形象地表达了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的意思。(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内容成果政策沟通广泛深入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截至2023年6月底)贸易畅通便捷高效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2013——2022年)资金融通日益多元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底)民心相通基础稳固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交往等(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A.从图表来看,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已取得丰硕成果。B.10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与共建“一带一路”为其注入新动能有关。C.资金融通日益多元,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符合共建国家利益。D.广泛开展合作、交往有利于巩固民心相通基础,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5)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行文的逻辑性”。【答案】(1)D(2)B(3)C(4)B(5)①首先概述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接着回顾“一带一路”的倡议初心,概括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果;然后具体阐述共建“一带一路”关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最后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瞻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②从概述新闻内容意义到回顾相关内容,再到深度阐述意义,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D.“尽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错误。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可知,这里只说到变化的方式前所未有,没有说到变化是巨大的,选项表述无中生有。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部分国家信心不足,因此习近平主席……”错误。由材料“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可知,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C.“‘十字路口’‘新框架’‘最大公约数’‘新动能’运用比喻手法”错误,“新框架”“新动能”不是比喻手法。故选C。【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解读图表的能力。B.“10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为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新动能”,这与“10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意思不同。此外,从所给图表中也看不出“10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这一信息。故选B。【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行文的逻辑性的能力。结合“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郑重宣布了……八项行动”“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可知,第一段是在概述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的内容及意义。结合“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可知,第二段先回顾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然后总结了10年来取得的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结合“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增添新动能”可知,第三段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即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结合“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可知,第四段提到了当今世界局势,并结合局势预见共建“一带一路”能取得的美好未来图景。综上可以发现,材料二先陈述习近平主席演讲的内容及其意义,再顺着主题“一带一路”回顾其初心、历程和成果,然后结合人类社会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当今世界局势深度阐述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行文思路清晰,叙述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山大地(节选)①杨志军一进入玛沁冈日牧马场的地界,就感觉大地的绿是厚墩墩的,草密了,或者说哪里草厚绿深哪里就是牧马场。父亲和日尕的精神几乎同时好起来,都是扬头眺望的样子。父亲说:“尝尝,这样的细叶莎草,在别处是没有的。”日尕便低下头来,用舌头顶着嚼子吃起来。但也只能尝尝,有嚼子就不能吃个痛快。再往前走,看到已经结了籽粒的大黑穗一棵棵弯着谦卑的腰。父亲不舍地跳下马,取了日尕的嚼子。不远处的雪山清俊超拔得就像美男子,排着队一座座相连,雪线如同鬼斧神工的描画,飘带一样舞动着,洗得人和马也亮丽起来,洗得眼睛放射出两道柔软的荧光,悠闲地坐下来,在心里唱起一支古老的歌:“香巴拉你在哪里,坐在高崖上,看到下面的河水蜿蜒流淌牛羊,牛羊,所有的秃斑地上都移动着大群的牛羊。他站起来,心情沮丧地喊一声:“走啦。”埋头吃草的日尕,忠于职守的日尕,看到主人要给它上嚼子,就把来不及咽下去的牧草吐掉了。一人一马很快到了场部。父亲很久没来了,跟外面一样,这里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座四合院式的招待所,一座很大的马厩,一家饭馆,甚至还有理发店、澡堂和邮局。而记忆中的牧马场的场部,除了一排办公住宿兼用的平房,再就是几间也是平房的客舍。分散在各个牧业点的,则是一些简陋的土坯房和更加简陋的帐房。父亲骑着日尕走向场部楼,下马问道:“才让场长在哪里?”那些人不回答,都死死地盯着日尕。有个穿皮袍的突然朝楼门内跑去。父亲奇怪地望着,听那些人在悄悄议论他的马:“就是这匹,名叫日尕。”“我听说日尕比闪电还要快。”下午的阳光有些毒,加上雪山冰光的反射,脸上微微有点刺痛。③父亲躲避着阳光,丢开日尕的缰绳,突然又把缰绳拾起来,缠在了马腿上。日尕驮着鞍鞯吃草去了。父亲正要走进楼门,就见有人跑出来说:“场长来啦。”老才让一见父亲,脸上绷紧的肌肉顿时松弛下来,笑道:“你终于来啦!我就等着你呢。”父亲低了一下头,又迅速把头扬起来,神情严肃地说:“我来领我的人。”“钱带来啦?”“我们没钱。”“我就知道,有钱的话你不会亲自来。上楼吧,去我办公室坐坐。”“我的人呢?”“急什么?死不了。”“我得先见到他。”“也好,我带你去见。” 他们来到招待所,看到“沁多贸易”的救护车就停在院子里,果果正在房间里睡觉。父亲晃醒他问道:“他们把你怎么样啦?”果果起身说:“没怎么样,绑到这里就松开啦,还给吃给喝,就是不让走,车钥匙没收啦,我心疼我的车,他们开着到处跑。我说车是报废车,很容易坏,坏了就得赔新的。今天才停到这里来。”老才让感叹道:“果果给我当过部下,我让他来牧马场继续跟我干,他说这辈子除了强巴谁也不跟。可见他对你的忠心不一般,跟藏獒一样。”果果说:“雨跟着雷走,羊跟着狗走,好人跟着好人走。”老才让问:“我不是好人吗?”果果说:“扣车抓人,说是车牯辘轧了你们的草,必须交钱放人,哪个藏族人会这么不讲道理?好人是强巴这个样子的,不是你这个样子的。”老才让也不生气,呵呵一笑:“以后你就不会说我是坏人啦。”说着出了招待所。父亲以为要带他去办公室,没想到却把他引向了不远处的大马厩。他们沿着敞棚走过去,欣赏着里面的马:身高体壮,皮毛闪亮,有河曲马、浩门马、格吉花马、蒙古马,更多的则是由草原人的祖先培育出来的耐寒耐缺氧的青海骢。父亲说:“原来你没有把牧马场的所有马都拿去换草场。”“我留下这些马是想培育新马种,将来做马的生意。”“马现在用处不大,役用和骑乘都已经被机械代替,连骑兵都淘汰啦,加上对草场的破坏力大,马生意做不起来。”“可牧人还是离不开马,再说还有赛马和马术。④你知道一匹好赛马多少钱?就是我让你们赔偿轧草费的那个数。”父亲警惕地瞪他一眼:“不可能吧?”老才让一笑:“我还少说了呢,你没有钱不要紧,把日尕留下,我给它配最好的母马,等有了后代我可以送你一匹。“原来你在打日尕的主意?可以啊,你把果果放了,先让他开车回去。”父亲觉得日尕的缰绳没有拖在地上,他们抓不住它,等果果一走,日尕就能跑来驮着他奔逃而去。老才让说:“同意得这么爽快?看来你是真的没钱。”他们走出大马厩。老才让对场部楼门边的几个人说:“把钥匙还给果果,他可以走啦。”父亲等果果从招待所出来,才松了口气,跟着老才让走向了场部楼。(有删改)[注]①“父亲”是一名在青海牧区工作的党员干部,藏名“强巴”,他办起“沁多贸易”。在沁多贸易工作的果果开车经过一片草场时,被牧马场场长才让的人扣留。选文是从“父亲”前去场部要人的路上开始的。(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厚绿深,天蓝云白,天地清透,午后阳光“有些毒”,雪山冰光反射:这些都是青藏高原典型的自然环境。B.选文第一段,大致描写了“父亲”精神好起来、心情很激动,内心十分不安和心情沮丧的情绪变化。C.选文写牧马场的人死死盯着日尕并悄悄议论,从侧面表现了日尕的卓异不凡,也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精心驯养。D.果果对才让说的“雨跟着雷走,羊跟着狗走,好人跟着好人走”的话,又传达出对“父亲”的忠诚。(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将雪山比作美男子,突出了雪山清俊超拔的特点,既生动又清奇。B.句子②中反复说了三次“牛羊”,意在表现“父亲”对这些牛羊的喜爱之情。C.句子③“父亲”把缰绳拾起来的细节,为下文他想让日尕脱身而逃埋下伏笔。D.句子④才让自问自答,并未明说赔偿轧草费的数目,体现了才让说话的技巧。(3)选文详写牧马场的建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从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角度,为“父亲”写一段“人物素描”,突出“父亲”的形象特征。不超过100字。【答案】(1)C(2)B(3)①突出牧马场翻天覆地的变化;②为下文“父亲”询问场长所在做铺垫。(4)(1)“父亲”十分爱护自己的“坐骑”日尕,彼此非常默契;(2)“父亲”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果果,答应牧马场场长才让,拿日尕换回果果;(3)“父亲”不卑不亢,机智警惕,与牧马场场长围绕果果和马匹进行周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也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精心驯养”错误。由“我听说日尕比闪电还要快”可知,写牧马场的人死死盯着日尕并悄悄议论,是从侧面表现了日尕的卓异不凡,不能从侧面表现“父亲”对日尕的精心驯养。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意在表现‘父亲’对这些牛羊的喜爱之情”错,从“但很快他就变得十分不安,坐在高崖上,看到下面的河水蜿蜒流淌,两岸的草场竞也是秃斑连着秃斑”看,应为表现“父亲”对这些牛羊在“秃斑连着秃斑”的草场无草可吃的担忧。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由“这里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都是新的:围绕着三层的场部楼,有一座四合院式的招待所,一座很大的马厩,一家商店,一家饭馆,甚至还有理发店、澡堂和邮局。而记忆中的牧马场的场部,除了一排办公住宿兼用的平房,再就是几间也是平房的客舍。分散在各个牧业点的,则是一些简陋的土坯房和更加简陋的帐房”可知,突出牧马场翻天覆地的变化;②由“父亲骑着日尕走向场部楼,看到几个人在门边闲聊,下马问道:‘才让场长在哪里?’”可知,为下文“父亲”询问场长所在做铺垫。【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由“再往前走,又看到了大片绿得汪水的苔草和羊茅,看到已经结了籽粒的大黑穗一棵棵弯着谦卑的腰。父亲不舍地跳下马,取了日尕的嚼子,让它无所顾忌地吃起来。一人一马慢悠悠移动着”“父亲觉得日尕的缰绳没有拖在地上,他们抓不住它,等果果一走,日尕就能跑来驮着他奔逃而去”可知,“父亲”十分爱护自己的“坐骑”日尕,也非常熟悉、信任日尕,彼此非常默契;(2)由“原来你在打日尕的主意?可以啊,你把果果放了,先让他开车回去,家里还有急事”可知,“父亲”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果果,答应牧马场场长才让,拿日尕换回果果;(3)由“‘原来你在打日尕的主意?可以啊,你把果果放了,先让他开车回去,家里还有急事。’父亲觉得日尕的缰绳没有拖在地上,他们抓不住它,等果果一走,他只要吹响铁哨,日尕就能跑来驮着他奔逃而去。老才让说:‘同意得这么爽快?看来你是真的没钱。’他们走出大马厩。老才让对场部楼门边的几个人说:‘把钥匙还给果果,他可以走啦。’父亲等果果从招待所出来,看着他开车离开,才松了口气,跟着老才让走向了场部楼”可知,“父亲”不卑不亢,机智警惕,与牧马场场长围绕果果和马匹进行周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魏征叹曰:“张公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兖王宫翊善姚坦好直谏。王尝作假山,所费甚广,既成,众皆褒叹其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坦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驱峻急,里胥临门,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赋所出,非血山而何?”太宗闻是言时,亦为假山,亟命毁之。王每有过失,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医视之,逾月不瘳,上甚忧之。召王乳母入宫,问王疾增损状,乳母曰:“王本无疾,起居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耳。”上怒曰:“吾选端士为王僚属者,固欲辅佐王为善耳。今王不能用规谏,而又诈疾,欲使朕逐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未知出此,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之后园,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为群小所嫉,大为不易。卿但能如此,毋患谗言,朕必不听。”(节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今A玄素B上表C洛阳D实亦未宜E修造F后G必事理H须行I露J坐K亦复何苫?(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指征发、征调,与《促织》“无毫发爽”中的“发”音义均不同。B.强,指强迫、迫使,与《六国论》“盖失强援”中的“强”音同义不同。C.鞭笞,鞭打、杖击,与《过秦论》“鞭笞天下”中的“鞭笞”本义相同。D.嫉,指痛恨,与《屈原列传》“屈平既嫉之”中的“嫉”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张玄素的进谏,唐太宗问他:“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跟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张玄素回答他,与这二人无异。B.唐太宗对直言进谏的张玄素不但没有责罚,还给予奖赏,魏征对张玄素的进谏产生的积极影响给予高度评价。C.兖王在府中修建假山,耗费很大,作为兖王身边的官员,不是假山,言辞激切。D.宋太宗叫来兖王的乳母询问兖王病情,乳母如实说兖王没有病,只因姚坦管束而失去自由才不上朝(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假山皆民租赋所出,非血山而何?②太宗日使医视之,逾月不瘳,上甚忧之。(5)张玄素和姚坦进谏的事由、方式和结果有同有异,请简要说明。【答案】(1)CFI(2)B(3)D(4)①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赋税建造起来的,不是血山是什么呢?②宋太宗每天派医生给他诊视,过了一个月,宋太宗非常担忧兖王。(5)①事由相同:都是针对宫中大兴土木的事情。②方式不同:张玄素是上书进谏。③结果大致相同:唐太宗不再修建乾元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看到玄素的奏表,我觉得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必须按事理行事。我到洛阳,即使露天休息又有什么劳苦呢?“玄素上表”主谓宾结构,表意完整,其后C处断开;“未宜修造”,动词短语,中间不应断开,其后F处断开;“后必事理须行”中“后必事理须”是状语部分,修饰“行”,中间不应断开,其后I处断开。故选CFI。【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发”,fā,征发、征调。/fà,头发。句意:皇帝下令征发士卒修建洛阳的乾元殿以备出行视察。/没有什么差错或失误。B.错误。“强”,qiǎng,强迫。/qiáng,强有力的。句意:兖王迫使他看假山。/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C.正确。“鞭笞”,均“鞭打,杖击”。句意:送到县衙鞭打。/驱使全天下百姓。D.正确。“嫉”,均为“痛恨”。句意:被众小人嫉恨。/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乳母如实说兖王没有病,只因姚坦管束而失去自由才不上朝”错,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王本无疾,徒以翊善姚坦检束,起居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耳”,可看出兖王乳母说的意思是,兖王受姚坦管束很不高兴,因此生病。故选D。【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所出”,所建造的;“非……而何”,不是……是什么呢。②“日”,每天;“逾”,超过;“瘳”,病愈。【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事由:材料一说到“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是说皇帝下令征发士卒修建洛阳的乾元殿以备出行视察。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进谏。材料二说到“王尝作假山,所费甚广,既成,众皆褒叹其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是说兖王曾建造假山,耗费很多,假山造成后,众人都赞叹假山很美,只有姚坦低头不看。兖王迫使他看假山,姚坦说:“我看到血山罢了,怎能看到假山?”可看出进谏的事由相同,都是针对帝王在宫中大兴土木之事。(2)方式:从“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可知,张玄素是上书进谏;从“王强使视之,坦曰”可知,姚坦是口头进谏。可看出方式不同。(3)结果:材料一说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意思是现在看到玄素的奏表,觉得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必须按事理行事。材料二说到“太宗闻是言时,亦为假山,亟命毁之”,意思是宋太宗听到这句话时,也在建造假山,赶紧命人将假山拆毁。可看出结果大致一样。唐太宗不再修建乾元殿,宋太宗命人毁掉假山。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四年,皇帝下令征发士卒修建洛阳的乾元殿以备出行视察。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进谏。唐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跟桀、纣相比怎样呢?”张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最终修好了,可以说与他们没什么两样。”唐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现在看到玄素的奏表,我觉得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必须按事理行事。我到洛阳,即使露天休息又有什么劳苦呢?所有的建筑工程,都应该立即停止。但是要地位低的人干预地位高的人,自古以来都不容易做到。要不是他忠诚正直,又怎能做到这样呢?况且一般人唯唯诺诺,抵不上一个人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人的启发大。可赏赐张玄素二百匹绢。”魏征感慨地说:“张公的话真有力量,可以说是仁义之人的话语,它(对国家、百姓)的好处真是无可限量呀!”材料二:兖王宫翊善姚坦喜好直言进谏。兖王曾建造假山,耗费很多,假山造成后,众人都赞叹假山很美,只有姚坦低头不看。兖王迫使他看假山,姚坦说:“我看到血山罢了,怎能看到假山?”兖王吃惊地询问缘故,姚坦说:“我在农村时,看到州县督促收敛赋税,官府上下互相争逐严厉急切,里胥来到百姓家里,逮捕他们的父子兄弟,送到县衙鞭打,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赋税建造起来的,不是血山是什么呢?”宋太宗听到这句话时,也在建造假山,赶紧命人将假山拆毁。兖王每次有过错,身边的人就让兖王假称有病,不去上朝。宋太宗每天派医生给他诊视,过了一个月,病也没好,宋太宗非常担忧兖王。(于是)将兖王乳母召入宫中,询问兖王的病加重或减轻的情况,乳母说:“兖王本来没有病,起居不能自由行动,兖王不高兴,所以就成病了。”宋太宗生气地说:“我选拔正直的人做兖王的僚属,本来就是想要(让他)辅佐兖王做好事。现在兖王不能采纳劝诫,却又假称有病,想要让我赶走正直的人来自由行动,怎么可能呢!况且兖王年轻,不知道想出这办法,一定是你们这些人给他出的主意。”于是命人将乳母揪到后园,杖打了几十。召来姚坦安慰说:“卿居于王宫,被众小人嫉恨,很不容易。卿只管这样去做,不要担心谗言,我一定不会听信的。召来姚坦安慰说:“卿居于王宫,被众小人嫉恨,很不容易。卿只管这样去做,不要担心谗言,我一定不会听信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①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②词声。京都元夕(金)元好问袨③服华妆着处④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⑤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注]①内人:宫中女伎。②著:同“着”,附着。③袨:华美。④着处:到处。⑤长衫:书生穿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诗的“正月中旬”其实指的就是元宵节,“帝京”则点明了活动地点。B.张诗后两句写三百宫女衣袖相连,歌舞翩跹,一时间,歌声响彻云霄。C.元诗首句与“蛾儿雪柳黄金缕”都着眼于男女的穿着、妆饰,形象鲜明。D.元诗后两句以设问方式表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前两句的情调形成对比。(2)张诗的“千门开锁万灯明”、元诗的“六街灯火闹儿童”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东风夜放花千树”都写了元宵灯节的活动,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①张诗的“千门开锁万灯明”运用夸张手法,写家家户户都走上街头。②元诗的“六街灯火闹儿童”直陈其事。③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运用夸张,表现出元宵佳节一派“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男女”错,“蛾儿雪柳黄金缕”只着眼于女子的穿着、妆饰。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千门开锁万灯明”意为“万千灯火照亮了所有的门户,就像开启了无数的锁”。“千”“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家家户户都走上街头。“六街灯火闹儿童”意为“灯火照耀下的六街,小孩子们在街道上欢闹嬉戏”。诗人直陈其事,不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体现了孩子们在节日中的快乐心情,‌是元宵节热闹场景的一个生动写照。“东风夜放花千树”意为“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花千树”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强调了灯火的明亮和数量之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总结出的表示借助外物的“__________”和表示心无旁骛的“_________”的观点,至今对我们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古代“鱼雁传书”的典故,且反用其意。(3)古典诗词常用“百”“千”“万”对时空进行夸张,尤其是“万”字的使用,能给人以空旷辽阔、苍古悠远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①.善假于物也②.用心一也③.鸿雁长飞光不度④.鱼龙潜跃水成文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径人踪灭/一片孤城万仞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鸿、度、潜跃、文、踪、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小寒时节,①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田间歇冬,②南方地区也多是从事果树修剪、小麦油菜追施冬肥、蔬菜越冬保暖等,③农事并不忙碌。④然而农人早已关心起来年的收成。⑤人们常常根据小寒的气温、雨水变化提前预测来年的天气、农事。⑥比如“小寒暖,立春雪”,⑦当年小寒温暖,预示来年立春前后有雪,清明雨水增多;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⑨若小寒下着阴雨,⑩寒冷将持续到来年雨水、惊蛰。严寒之中,A。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有“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的佳句。梅花带着独有的暗香,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几分色彩。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探梅寻芳者也日渐增多。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素以傲雪凌霜的高洁之姿得世人称颂。小寒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水仙多为家中水养,一球抽三五枝花茎,开四五朵白花,风姿绰约,雅号“凌波仙子”。文震亨《长物志》说水神冯夷服此花八石,由此得名“水仙”。不论是踏雪寻梅,B,都为小寒增添不少雅韵。进入腊月之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采购年货等,日子___C__。(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答案】(1)A.仍有花信如约而至B.还是在家中观赏水仙C.便这般红火热闹起来(2)②可修改为“南方地区也多是从事果树修剪、小麦油菜追施冬肥、蔬菜越冬保暖等工作。⑤可修改为“人们常常根据小寒的气温、雨水变化预测来年的天气、农事”。⑨可修改为“若小寒阴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说“严寒之中”,后面写梅花、水仙迎寒开放,带来春的消息。据此这里可填:仍有花信如约而至。第二处,前面说“不论是踏雪寻梅”,后面也应该写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方面,且应以“还是”连接;上文除了写梅花,还写了水仙。据此可填:还是在家中观赏水仙。第三处,前面说“进入腊月之后,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贴年画,陆续为春节做准备”,所填内容体现“日子”的特点,因此这里可以填写:便这般红火热闹起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成分残缺,“从事”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可补出宾语“工作”;⑤重复赘余,“提前预测”语义重复,可删掉“提前”;⑨搭配不当,“阴雨”是天阴下雨的意思,“若小寒下着阴雨”改为“若小寒阴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所谓的“补白大王”,若用今天的语境说,或就是“八卦大师”了。这当然缘于郑逸梅先生的交游博而广、读书多而杂。据说以前逸老每次与朋友吃饭,随身皆会带一个小本子,听到有什么好玩的故事,他立马拿出本子记下,年长月久,积累日丰。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那本《艺林散叶》,就是逸老仿《世说新语》的风格,写民国以来文人的“八卦新闻”。全书二十多万字,多为文坛或艺坛的名人轶事,短则十数字,长则也不过百来字,集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唯一的缺憾就是该书不分体例,也不按人物归类,只是一股脑地写下来,他人若想检索往往①,很是犯难。虽如此但也终究只是白璧微瑕,《艺林散叶》自初版以来一再重版,至今仍受读者欢迎。说来还有一段往事,就是八十年代我刚开始学作文时,也喜欢写点“豆腐干”的小文章,为此一位语文老师还建议我,不妨学学郑逸梅先生,专门写读书短文,没准以后也可成一家。可逸老腹笥充盈,阅人无数,而我当时一个中学生哪及得上?所以没坚持两下,也就②了。此事现回想起来,老师那样说其实是勉励,我若也那样想可就是__③__了。(1)下列各项加点的词,与文中的“豆腐干”不具有相同修辞特点的一项是()A.前面走来一队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红领巾。B.新时代,我们需要伯乐去发现更多的千里马。C.我们要坚持原则,绝不做随风摇摆的墙头草。D.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不能改为“长则百来字,短则十数字”?【答案】(1)A(2)①一筹莫展②不了了之③不自量力(3)文中交代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都是小文章,篇幅短小;原句中的“不过百来字”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认识,强调的是说“短”也好,论“长”也罢,都是篇幅短小的文章;而改句只是客观说明“长”“短”不同篇幅的字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的“豆腐干”运用比喻的手法,比作篇幅短小的文章。A.“红领巾”为借代,代指少先队员。B.比喻,“千里马”比作人才。C.比喻,“墙头草”比作没有主见的。D.比喻,“孺子牛”比作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于郑逸梅先生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可用“一筹莫展”。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②处,语境强调“我”没把该办事情坚持下来。可用“不了了之”。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③处,语境强调“我”不能正确估计自己。可用“不自量力”。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短则十数字,长则也不过百来字”,是说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都是小文章,篇幅短小;原句先说“短则十数字”,再用“长则也不过百来字”,无论“短”“长”,强调突出其篇幅短小;改句“长则百来字,短则十数字”从“长”说到“短”,客观说明不同篇幅的字数,没有强调突出的效果。四、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