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试卷类型:A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在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现代社会,数百万人一生中会因远程旅行而遭受时差综合征的折磨,最明显的症状是疲惫。疲惫不仅仅在时差综合征中才有,如果有人从赫尔辛基向南飞到位于同一时区的开普敦,他也会感到非常疲惫,因为旅程很长,而且要经历从冬到夏、从春到秋的变化。但在一个时区内旅行与跨越多个时区旅行有一个重要区别:前者晚上入睡不会有困难,因此可以迅速地从旅途的疲惫中恢复过来。跨越多个时区的旅行也不一定会引发时差综合征。引发时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我们过于迅速地从一个时区飞到了另外一个时区,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从一个社会时间飞到了另外一个社会时间。我们的“体内时钟”只能从日出到日落逐渐地推进,乘坐飞机会影响它的推进过程,而坐船则不会。从欧洲坐船向西到美洲,就像在火星上生活:每天日落和日出的时间都比前一天晚一些,每天的时间都长于24小时。正好多数人体内一天的周期都比24小时长,在向西旅行时能相对容易地调整时差。基于这一体内时钟的特征,如果我们待在甲板上迎接黎明,我们就能适应逐渐变长的一天了。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们的体内时钟与外界时间也达到了同步。但如果有人在一天之内横跨了半个地球,那么体内时钟就跟不上旅行的脚步了。时差综合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明暗变化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理节律。在时差综合征病发时,我们的大脑和消化功能是最遭罪的部分。科学家们用老鼠做了实验,他们模拟了引发时差综合征的环境,发现大脑的主要时钟SCN(视交叉上核)适应明暗变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外缘组织(肌肉、肺或肝脏)的节律。他们还研究了喂食时间对动物的影响。最开始,人们在晚上给老鼠喂食,这与老鼠夜间活动的习性相符;一个星期之后,喂食时间推迟了几个小时,明暗变化不变。实验结果显示,肝脏时钟与进食时间达成同步,视交叉上核仍然保持与明暗变化同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了分离。时差综合征导致体内时钟不同部分的时间发生偏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患时差综合征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实验还指出,如果“器官在旅行”,那么它们适应当地时间的过程有长有短。想象一下,我们身体中不同的器官适应时差的能力不同,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现象。从波士顿向西越过加利福尼亚飞往东京,有些器官还像在另外一个地方似的。人们感到不舒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有些器官还没“到达目的地”呢。(摘编自伦内伯格《神奇的人体生物钟》,张丛阳译)材料二:在一场从纽约到伦敦向东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过后,人们会觉得自己进入了未来的时间,同时却也身处于萦回不去的过去时间。经历了加压舱的催眠效应以及太早亮起的刺眼阳光,时差所属的现在时间,可以同时体现过去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令人仓皇失措。从地球东边往西飞则恰好相反,未来的时间被纳入了过去的时间。经历一场长途飞行后,人们往往无法立即恢复对时间的感知。为什么现在要谈时差?因为时差标志了人类通过技术征服时间,经过不懈努力所达到的一个顶点。它很好地体现了批评家劳伦·勃朗特对“残酷乐观主义”的界定。用她的话来说,残酷乐观主义是一种对“受限的可能性条件”的依附,“它的实现要么是全无可能的、纯粹的幻想,要么是越过可能性的、有害的”。现代航空拥有这些迥异的特征,既展现了在几个小时之间跨越时空的迅捷,又展现了我们当下技术能力在时间与生理层面的明显局限。残酷乐观主义与简单的失望退缩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尽管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一直抱有那种过分乐观的幻想。这种对潜在幻想的执着坚守,具体到航空旅行而言,我们全天候的快节奏生存限制了我们拒绝飞行的能力。我们看起来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已成既定事实的疲惫旅行,以及避无可避的航班延误、狭窄座椅和其他形式的湍流。这种残酷乐观主义的处境使我们回到了一系列关于何谓人类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还有我们根深蒂固的旅行习性、睡眠与清醒的日夜循环、阳光与星光的天体影响,以及时间怎样统治我们的生活——任何其他东西对生活的影响都无法与时间相提并论。作为社会与文化经验的时差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关系到以下问题的核心:人们的技术野心在何种程度上能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因此,时差不仅仅是一个随时间流逝的糟糕幻梦,而且是一种有着科学、经济、文化甚至政治价值的现象。在时差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有着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特性。如果这条哲学路径对一些乘客或读者来说太过抽象,我想表达的是,时差同样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影响人类行为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其结果。(摘编自克里斯托弗·李《时差:昼夜节律与蓝调》,田可耘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体内时钟”指人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是指人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B.“器官在旅行”形象地描绘出身体的器官在适应当地时间过程中的偏离状态。C.“到达目的地”指身体的器官调整了时差,已经成功地适应了目的地的时间。D.“残酷乐观主义”旨在阐释时差综合征给人们在时间与生理层面带来的伤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会引发社会时间与体内时钟的矛盾,将导致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产生时差综合征。B.过分乐观的幻想有时在现实中显得残酷,比如全天候的快节奏生存使得我们不得不接受已成既定事实的疲惫旅行。C.作为社会与文化经验的时差对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决定了人们的技术野心是否能够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D.时差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特性,它不仅仅是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结果,也必须被理解为可以影响人类行为的东西。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A.“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诗出自先秦《击壤歌》,歌颂了劳动的美好,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动写照。B.旅客进入机舱,灯光进入明亮的欢迎模式;晚餐时,切换到柔和的就餐模式;困倦时,昏暗的休息模式取而代之。C.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室内活动时间长,白天接受的光线较少而夜晚较多,因此城市里的明暗变化比乡村小得多。D.褪黑素的分泌要通过视神经,与光污染关系不大,只有睁着眼睛睡在明亮的房间,褪黑素的分泌才会受到抑制。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旅行方向乘坐工具时差综合征旅行速度跨越时区向东

向西

向南或向北飞机

飞机

轮船或火车重轻无快快慢多少无A.从赫尔辛基向南飞往开普敦不会引发时差综合征,其回程同样如此。B.乘船从欧洲到美洲,由于速度不是很快,基本不会引发时差综合征。C.从纽约向东飞往伦敦,与其回程相比,时差综合征会显得相对较轻。D.乘坐“一带一路”专列西行巴黎,时间较长,很难引发时差综合征。5.两则材料对“时差”问题的认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D2.B3.B4.C5.①两则材料都认识到时差问题对当代人的影响,以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时差”问题。②材料一将“时差”视为一种病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时差问题。③材料二将时差问题视为一个哲学问题,引导人们思考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伤害”错。原文“它的实现要么是全无可能的、纯粹的幻想,要么是越过可能性的、有害的”,“残酷乐观主义与简单的失望退缩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尽管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一直抱有那种过分乐观的幻想”。可见“残酷乐观主义”认为时差综合征给人带来的有可能有伤害;并且“残酷乐观主义”整体是“乐观”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会引发社会时间与体内时钟的矛盾,……将导致……”错,原文“引发时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可见引发时差综合征的是速度过快,而不是“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的矛盾”;C.“决定了人们的技术野心是否能够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错,应该是“人们的技术野心在何种程度上能与人类的生理机能相协调”;D.“它不仅仅是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结果”曲解文意,原文“时差同样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影响人类行为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其结果”,这里的“结果”指的是时差给人类带来的结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是:明暗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理节律。A.说的是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明暗变化无关;B.通过灯光的变化影响人的生理节律,最适合做材料一中关于明暗变化的观点的论据;C.说的是城市和乡村生活对明暗变化感知的差别;D.说的是光线影响褪黑素的分泌。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阅读图表的能力。C.“时差综合征会显得相对较轻”错,根据图表可知,影响时差综合征的是跨越时区的多与少,从纽约飞往伦敦或者其回程,跨越时区是一样的,因此其时差综合征症状应该相似。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在现代社会,数百万人一生中会因远程旅行而遭受时差综合征的折磨,最明显的症状是疲惫”和材料二“时差不仅仅是一个随时间流逝的糟糕幻梦,而且是一种有着科学、经济、文化甚至政治价值的现象”可知,两则材料都认识到时差问题对当代人的影响,以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时差”问题。②结合“引发时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时差综合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明暗变化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理节律”“时差综合征导致体内时钟不同部分的时间发生偏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患时差综合征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可知,材料一将“时差”视为一种病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时差问题;③结合“时差不仅仅是一个随时间流逝的糟糕幻梦,而且是一种有着科学、经济、文化甚至政治价值的现象”可知,材料二将时差问题视为一个哲学问题,引导人们思考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旷野里柳青人们自豪地叫作“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摇篮,但是在整个悠久的历史上,这里是不光有过升平盛世和文物创造,而且到两年以前得解放为止,简直是充满了征战、掠夺、压迫、剥削、痛苦和饥饿……各种矛盾的现象好像是跟随着空气普遍到每一个村庄,以至于在老革命根据地生活过十几年的干部初来的时候,不禁为这个全国著名的小麦和棉花的出产地那么富足又那么贫困、那么凶狠又那么可怜而大吃一惊。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明山在他房里砖铺的潮湿的脚地上踱来踱去,考虑着吃饭时大家谈论的一个严重问题——渭河两岸的产棉区普遍发现了棉蚜虫。对于农业科学还远没有摸到边的朱明山,光光听说在棉花生长的一个季节里,单性生殖的棉蚜虫每一个就可以繁殖到六万万亿,他就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害虫向刚刚翻身的棉农生活和新生国家的工业生产侵犯的危险性,好像他过去在营里听到敌人运动的侦察报告一样。一清早,县委秘书就跑来向他报告,深夜有两个区打电话来要求暂停征粮工作,集中力量治虫。早饭时,青年团县工委副书记李瑛又说,昨天晚上从渭北回来的农业工作站的一个人正在连夜给县政府赶写报告,说那里的四个区情况已经严重到不是少数喷雾器可以解决问题的了。当地干部反馈:“连个群众会都召集不起来,群众都说:“‘咳!人还能把那虫给治了?’”“昨天又有两个村抬万人伞祭虫王爷……”“翻了棉花地种晚包谷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群众老远看到工作队的同志,就把香纸往袖筒或襟子底下藏着,像小偷儿一样鬼鬼溜溜地躲走了。”“群众对干部们最好的态度就是灰心丧气地应付一两句‘日头爷高了,盯一盯回去吧。你们能有啥办法哩嘛’………”“写什么报告?”朱明山不满地想着,“要是在军队里发生了紧急情况就这么搞,报告转来转去转到指挥员手里,也许早给包围了。我自己到农业工作站去。”吃过早饭,朱明山就和区委书记骑车子到渭阳区三乡蔡家庄去了,那里是区的重点,有一个植棉能手蔡治良。蔡治良发现肥皂和蒸馍用的石碱可以杀虫。①人的智慧的确是经过劳动逐渐提高的:他们居然根据工业产品“硫磺石灰合剂”这个概念,创造了许多新的“合剂”——烟叶半斤、辣子半斤,加水四十斤熬好滤过:煤油六两、肥皂六两,加水八十斤溶化调匀;煤油四两、石碱四两,加水八十斤溶化调匀……这些“合剂”比单独一样东西杀虫的威力大得多。大家商讨后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最有力量的宣传是实验。“所有这些新办法,都要在这几天里试验。”朱明山向其他干部吩咐,“以后再提出来的法,也要试验。试验成功就请大家参观。”“药械已经准备好了。”李瑛报告。“准备好了就出动。”经过两三天在烈日底下的鏖战,渭北四个区的治虫工作就出现了新气象。在大批干部下乡的第四天,从渭河北岸来到渭阳镇街上的人就带来了乡村里弥漫起来的新气象,好像土地改革的浪潮一样,变成人们谈论的话题。人们说有许多村子白天已经看不见几个人了,很多大门锁了,大门外面摆着盛药剂的水缸,有的甚至把水缸搬到棉花地边上。遍地都是男人、女人、老汉和小孩,端着盆子、瓢、大碗,用扫帚蘸着各种土制药剂刷着被棉蚜虫爬满的棉苗。人在随便哪条路上走,都看见路两旁一排一排戴草帽和笼头巾的人,青壮年二垄,老年人两垄,娃们一垄,互相帮助着往前刷……朱明山在街上遛了个弯,带着满意的笑容这里听听,那里听听。回想起头一天到这街上人们一见他就躲避的情景,一种成功的喜悦使他浑身都感到轻快。他到合作社去。买煤油、石碱和肥皂的人很多,他挤到台阶上去,见柜台上摆了许多竹篮子和瓶子。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算盘珠子的声音、锤子敲石碱的声音和玻璃瓶子磕碰的声音在柜台后面混杂成一片。“你们应该一个乡或一个村组织起来买,”朱明山望着柜台外面挤得满头大汗的农民们说,“你们那里的工作组没有帮助你们组织吗?”“嘿!谁倒给你说没组织?一家一家来买,能把这房子挤塌。”一个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农民斜斜他的大眼睛,瞟了瞟看来很清闲的朱明山,把他当作一个说漂亮话的人碰了一句,然后把他的竹篮子又往前边推一推。朱明山并不显得难堪,笑了笑走开了。②有月亮的夏天晚上,在渭河平原上的旷野里是这样令人迷恋,以至于可以使你霎时忘记内心的负担和失掉疲倦的感觉,而像一个娇儿一样接受祖国土地上自然母亲的爱抚。风把炊烟味和牛粪味带到路上来。农村气息时刻跟随着你,使你感觉到处处是在许多村庄的中间。要不然,路两旁的树丛挡住你的视线,笔直的白杨树顶着布满繁星的蓝天,野兔就在你面前从路这边的草丛跑到路那边的草丛里。朱明山和县委副书记赵振国骑上自行车,在旷野上月牙照耀下的公路上飞奔,他们又要往渭河南岸去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所写的解放前动荡凋敝的惨象,与“八百里秦川”曾经悠久而丰厚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让新上任的干部极为震撼。B.渭河平原产棉区遭遇了棉蚜虫灾害,一时间从领导到干部都束手无策,乡村里的群众也表现出灭虫无力、疲于应付的状态。C.小说通过描写合作社里“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农民的语言与神态,以点带面,表现了群众对朱明山治虫组织工作依然不满。D.标题“在旷野里”内涵丰富,既体现了渭河平原辽阔的特征,也指向建国初期农村百废待兴、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7.关于文中治杀棉蚜虫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先用“新气象”总括治虫成效,再具体展开描写村里男女老幼参与治虫的动作和画面。B.合作社里的“煤油”“算盘”“柜台”等物,具象征义,有助于强化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C.全民动员的新气象与前文当地民众的慌乱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治虫工作科学有效。D.棉花地这一场景里的群像塑造得鲜活生动,表现了大伙儿互帮互助、热火朝天的干劲。8.文中划线的①②处,看似闲笔,其实关乎宏旨,各有特色。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有一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工作特点?这种特点在县委书记朱明山身上也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答案】6.C7.B8.示例一:第①处写的是介绍创造“合剂”的杀虫药方。文中列出了具体数据,翔实客观,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同时,也体现劳动对人的智慧的启发,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有科学实验精神。示例二:第②处是关于农村美景的景物描写。写的是渭河平原优美宁静的旷野月夜,与朱明山解决了棉花虫害问题后的愉快轻松心境相称;延缓了文章的节奏,宣告渭河北岸紧张有序的治虫工作告一段落,有助于激发读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9.①工作特点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②朱明山初来村庄就投入工作,因虫灾情况紧急,不等报告就亲自前往农业工作站查看。③依靠群众智慧,要求多试验治虫的各种新方法,力求实事求是解决问题。④主动跟进工作进展,时常到基层做调查研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表现了群众对朱明山治虫组织工作依然不满”错,“眼睛一大一小”的中年农民只是误以为朱明山是“一个说漂亮话的人”,没有体现对朱明山治虫组织工作的不满。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具象征义”错,合作社里的“煤油”“算盘”“柜台”等物带富有时代特色,具有真实性,无象征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①处。内容上,主要是介绍“许多新的‘合剂’”。在介绍这些‘合剂’时,详尽地列出了“半斤,半斤,四十斤”“六两,六两,八十斤”等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准确翔实,真实客观,体现了严谨的写作态度。同时,根据“大家商讨后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最有力量的宣传是实验”,也体现了劳动对人的智慧的启发,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有科学实验精神。第②处。内容上,本段是关于农村美景的景物描写,写的是优美宁静的月夜,渭河平原“令人迷恋”的“旷野”“农村气息时刻跟随着你”,渲染如此宁静美好的景象,可以衬托出朱明山解决了棉花虫害问题后的愉快轻松心境。表达效果上,前文叙述的是渭河北岸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治虫工作,本段则转而写景,营造一种优美宁静的乡村月夜氛围,延缓了文章的节奏。此外,勾勒出的“路两旁的树丛”“笔直的白杨树”“布满繁星的蓝天”“跑来跑去的野兔”等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静谧、美好,能激发读者的向往、热爱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焦裕禄同志亲口说过的话,有着特殊的含义。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规律,验证了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便无从谈起的道理。体现出的工作态度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第二问:①从“我自己到农业工作站去”“吃过早饭,朱明山就和区委书记骑车子到渭阳区三乡蔡家庄去了”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十分紧急的虫灾情况,“写什么报告”,朱明山初来就直接投入工作,亲自前往农业工作站查看。②从“所有这些新办法,都要在这几天里试验”“以后再提出来的法,也要试验。试验成功就请大家参观”等内容,可以看出朱明山依靠群众智慧,但是对群众的这些办法要求多试验,讲求实事求是,而不是盲目偏信。③朱明山适时主动跟进工作进展,“在街上遛了个弯,带着满意的笑容这里听听,那里听听”,并且“到合作社去”,作进一步的了解调研,时常这样到基层做调查研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材料二: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八篇,号《虞氏春秋》焉。(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B.幸,指宠爱、宠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词义不相同。C.急,指“以⋯⋯为急”,“不耻相师”中的“耻”是“以⋯⋯为耻”,两者用法相同。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与材料二的“驾如野迎之”,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2)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14.侯赢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AEH11.D12.C13.(1)何况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兵权去援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对魏国来说却不是忠臣。(2)魏齐困窘,逃到虞卿那里,虞卿不看重爵禄的尊贵,解下相印,抛弃万户侯的封号悄悄逃走。14.①第一次进言,侯嬴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第二次进言,侯嬴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②信陵君面对进言,能审时度势,知错能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患之”是主谓宾结构,意思完整,A处断开;“魏王”是兼语,做“请”的宾语,同时做“敕晋鄙救赵”的主语,E处断开;“游说万端”的主语是“宾客辩士”,“王终不听”的主语是“王”,H处断开。故选A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去迎接侯先生。B.正确。宠爱、宠幸/幸亏。句意:如今如姬最受宠爱/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C.正确。句意:赵孝成王看了信就派士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宅,危急中,魏齐连夜逃出了平原君家,见到了赵国宰相虞卿。D.错误。听从/到、往。句意: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赶快驱车到郊外去迎接他们。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错,根据“急,魏齐夜亡, 出见赵相虞卿”可知,魏齐认为事态紧急才去投靠虞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矫”,假托;“以”,来;“为”,是。(2)“穷困”,处于困境,走投无路;“过”,投奔;“捐”,丢弃。【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从侯赢的提出的策略上看:“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分析了如姬因为最受宠幸可以拿到兵符,并且信陵君对如姬有恩,如姬愿意帮助信陵君,这个策略可操作性强。“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从虞卿舍弃功名利禄帮助魏齐的事件入手劝告,富有针对性。从信陵君方面看:根据原文“信陵君大惭”可知,信陵君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参考译文:当时,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招来食客三千人。有个隐士叫侯嬴,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去迎接侯先生。到达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满堂宾客无不惊异。等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公子的姐姐,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责备魏公子。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带着车队走过,去见侯先生,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况且公子曾经替如姬报杀父之仇,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获得了兵符。信陵君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信陵君不敢回到魏国,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赵孝成王想要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材料二: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投奔平原君。昭王于是给赵国国君写了一封信说:“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就在平原君家里。大王派人赶快拿他的脑袋来。不然的话,我要发动军队攻打赵国,而且不把大王的弟弟放出函谷关。”赵孝成王看了信就派士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宅,危急中,魏齐连夜逃出了平原君家,见到了赵国宰相虞卿。虞卿估计赵王不可能说服,就解下自己的相印,跟魏齐一起逃出了赵国,两人抄小路奔逃,想来想去几个诸侯国都没有能急人之难而可以投靠的人,就又奔回大梁,打算通过信陵君投奔到楚国去。信陵君听到了这个消息,由于害怕秦国找上门来,有些犹豫不决不肯接见他们,就向周围的人说:“虞卿这个人怎么样?”当时侯嬴也在旁边,就回答说:“人固然很难被别人了解,可了解别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个虞卿第一次见赵王,赵王赐给他白璧一对,黄金百两;第二次见赵王,赵王任命他为上卿;第三次见赵王,终于得到相印,被封为万户侯。当前,天下人都争着了解虞卿的为人。魏齐走投无路时投奔了虞卿,虞卿根本不把自己的高官厚禄看在眼里,解下相印,抛弃万户侯的爵位而与魏齐逃走。能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投奔您,您还问‘这个人怎么样’。人固然很难被别人了解,了解别人也实在不容易啊!”信陵君听了这番话分明有讥讽自己的意味深感惭愧,赶快驱车到郊外去迎接他们。可是魏齐听到的是信陵君当初不大肯接见他的消息,便一怒之下刎颈自杀了。虞卿于是留在魏国。魏国、赵国畏惧秦国,不敢再任用虞卿。虞卿处于困境,不能称心如意,于是写了八部著作,称为《虞氏春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寄晋州孙学士曾巩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孙学士境遇写起,称颂他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道路难”一语双关。B.颔联可谓诗中警句,以大海和月中桂树为喻,表达了对孙学士为学为人的盛赞。C.诗人寄语孙学士,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里,后世可鉴。D.尾联宕开一笔,回忆江边送别的场景,从而抒发对孙学士经年不减的思念之情。16.古人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君子之交?【答案】15.C16.孙学士为学博采众长,曾巩与他诗书往还,可见“以文会友”。

孙学士风格恬淡,品性坚贞,令人钦佩,可见“以友辅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里,后世可鉴”错误。由“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可知,表达的意思是作者的心已经向新书开启了,他的学术成就将留给后人。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指品德高尚的人用文章、学问结识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道德的修炼。由题目“寄晋州孙学士”可知,有以诗会友之意、诗书往来之感。本诗是曾巩写给晋州孙学士的一首诗。学士,古时是对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的称呼。首联“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是称颂孙学士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淡泊安逸,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颔联“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是赞刘学士为学博采众长,说他学习像汲取海水一样广泛,性格像月桂树一样坚韧。颈联“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在赞朋友的同时,表达了向朋友学习之意。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是曾巩和孙学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往沟通方式,表达了对孙学士风格、品性、学识的钦佩之情,体现了以友辅仁的特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君子既不能过于鄙俗,也不能过于浮夸。(2)归有光《项脊轩志》语言淡而有味,文中写到祖母时,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处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祖母不忍打扰孙儿读书的关爱之意和对孙儿取得功名的殷殷期许。(3)元宵之夜,小刚看到街上车流涌动的景象,不由联想起古代诗词中“_________”一句;看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又不禁吟诵出“_________”。【答案】①.质胜文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以手阖门④.持一象笏至⑤.宝马雕车香满路(车如流水马如龙)⑥.东风夜放花千树(照星桥火树银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阖、笏、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于文言文在日常应用上渐渐地失去效用,我们对于过去用文言文写的典籍,便(甲),这是错误的思想。而事实上,我们通过阅读和研究过去的典籍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要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乙)地读下去,还自号“不求甚解”。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①。他的不求甚解,是因为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隐居时才自称“不求甚解”的,这句话含着他的人生观,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碰见文言中不懂的词汇,除了请教国文老师而外,必须自己去查字典,以求“甚解”。如文言中的“驰骋文场”这成语,有人译到外国去是“人在书堆里跑马”的意思,这岂不是笑话吗?又如“巨擘”,原意是指人的大拇指,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是用来表扬的赞语。这些地方就得留神,才不会出错。再举一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②,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又如下例:“钢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这两句新诗,它的含意似乎更深了,有些人不解,但如果读了全文,便知道是非常容易明白的话。由此可见,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巨擘”一词的解读,从下列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语言表达流畅,句式与画横线的句子基本一致。眉目琢磨峥嵘2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8个字。22.本文是朱自清1944年在昆明中法中学的演讲《怎样学习国文》中的一部分。文中多处交替使用人称代词“我们”和“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示例:我们阅读和研究过去的典籍,就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19.示例:(甲)漠不关心(乙)囫囵吞枣20.示例1:①又如“眉目”,②原意是指眉毛和眼睛,③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事情的头绪或文章的条理,④是用来评价做事和写文章的。示例2:①又如“琢磨”,②原意是指雕琢玉器的方法,③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认真而仔细地思索、研究,④是用来形容考虑问题的状态。示例3:①又如“峥嵘”,②原意是指山势的高低不平,③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不平凡的岁月,④是用来形容人的不凡经历。21.①那是有害无益的②更说出另一种道理22.①“我们”泛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人,“你”主要指听众。②“我们”和“你”交替使用,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传递情感。④强化演讲效果。⑤同时让语言更加自由、生动,增加亲切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需要先找出主干,然后把附加修饰限定成分抽出来,补上主语,使之单独成句。这句话“是”前面的成分是主语,因主语较长,可用代词“这”指代,故主干句提炼为:这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然后把“这”指代的内容具体独立出来,即“阅读和研究过去的典籍”“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主语都为“我们”。最后整合句子,注意表达连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结合与“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的对比可知,此处的态度应填:漠不关心。漠不关心:对人或事情一点儿也不关心。(乙)结合“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不求甚解”的语境可知,此处表示读得不仔细,没有理解书籍里的深意,故可填:囫囵吞枣。囫囵吞枣:把整只枣子不加咀嚼地一口吞下去。比喻学习时不加分析辨别,含混笼统地接受,根本没有理解和消化。【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仿写的能力。首先从所给的三个词中选择一个,然后分析“巨擘”的句式结构:又如“XX”,原意是指……,而它普通的意义是指……,是用来……。如果选择“眉目”一词,可以这样仿写:又如“眉目”,先指出它的原意是指眉毛和眼睛,然后指出其普通的意义是指事情的头绪或文章的条理,最后说该词是用来评价做事和写文章的。如果选择其它两个词,也是采用以上句式即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的语境可知,那种态度是没有好处的,可填:那是有害无益的。②结合“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相比前文“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而言,说出的是诗句蕴含的道理。可填:更说出另一种道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指出文中的“我们”和“你”指代的对象,然后分析其作用。文中“我们对于过去用文言文写的典籍”“我们阅读它,研究它,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等多处使用“我们”,这里的“我们”是泛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人;文中“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等多个句子又使用“你”,这些“你”,主要是指本次演讲的听众。因为这是朱自清在昆明中法中学的演讲,他演讲的对象是听众。“我们”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我们”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抒发演讲者朱自清的情感;而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即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也便于演讲者抒情,给听众以亲切感,便于两者之间的感情交流。文中“我们”和“你”这两个不同人称的代词交替使用,既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强化演讲的表达效果,又让增加亲切感和抒情性,还使语言更自由生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大公约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许多事情都可以“求最大公约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上面的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求同存异,善取最大公约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这句古语诠释了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需运用此智慧,于差异中寻共识,于矛盾中求和谐,以最大公约数促进个人成长、团体协作与社会进步。观历史之河,求最大公约数的智慧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之政策,于文化、制度中求同存异,奠定了华夏一统之基石。汉唐盛世,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胸怀,铸就了文化之巅峰。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包容之心、智慧之行,于多元中求共识,于变革中求稳定,共创辉煌篇章。于个人而言,求最大公约数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灵成长。曾记否,管仲与鲍叔牙相知甚深,却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然鲍叔牙深知管仲之贤能,力荐其于齐桓公,成就齐国霸业。彼此包容,求同存异,不仅化解了个人恩怨,更为国家繁荣贡献了力量。此乃求最大公约数之典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以包容之心待人,以理解之态处事,方能成就个人之德行。于团体之中,求最大公约数如众星拱月,凝聚团队力量。遥想当年,三国鼎立之际,诸葛亮以“联吴抗曹”之策略求取最大公约数。他深知蜀吴两国虽有矛盾,但共同面临曹魏之威胁。于是巧施妙计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御外敌。此举不仅化解了蜀吴之间的纷争,更为两国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与繁荣。由此可见,在团队中寻求最大公约数之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方能实现团队之共同目标。上升至国家社会层面,求最大公约数则如定海神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古有“协和万邦”之理念,今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倡议。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利益交融、命运与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唯有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原则,方能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求最大公约数之智慧如古雅之琴音穿越时空回荡在我们耳畔。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多元共存的世界中,要学会以包容之心面对差异、以理解之态化解矛盾、以合作之精神共谋发展。如此方能实现个人价值之提升、团体力量之凝聚以及国家社会之和谐共进。愿我们携手同行,共谱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提出一个数学概念——最大公约数,并对之进行具体解释,在数学中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然后要求我们将其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这提示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这个概念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求最大公约数”可以被理解为寻找个人、团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共同点和共通之处。这既是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寻找并强调这些共同之处,可以更好地促进理解、减少冲突,进而推动各种问题的解决。在许多事情上,寻找共同点或最大公约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和分歧。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即共同的基础或利益,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而解决问题。这一立意可以强调共同基础在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求同存异是一种重要的智慧。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我们可以在保持差异的同时,找到共同点,实现和谐共处。这一立意可以探讨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和合作。在国际关系、经济合作等领域,寻找最大公约数是实现共赢的重要途径。通过寻求共同利益,各国或各方可以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立意可以强调共赢思维在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立意时,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寻找最大公约数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寻找和应用最大公约数?是否存在某些情况下,过度追求最大公约数反而会导致问题复杂化?如何平衡共同利益和个体差异?写作时,结合材料提出观点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都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以此作为我们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主体部分分别论述在团体中,最大公约数则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这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才能够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在国家层面,最大公约数则是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这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才能够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在社会层面,最大公约数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这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才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够满意,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最后总结全文,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寻找、发现、利用这个“最大公约数”,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立意:1.与他人交往中“求最大公约数”,以实现和谐共处和有效沟通。2.用“求最大公约数”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3.用“求最大公约数”来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指出“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阐述了创新在国家经济转型乃至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