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_第1页
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_第2页
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_第3页
核心素养视角下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比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文章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宏观比较、微观比较的策略,以及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注意事项,以期给广大教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质量、助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比较法;高中历史教学;运用策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多次提及“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历史比较法学习,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比较中逐步形成理性认知、发展关键能力。要合理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应用历史比较法的优势,并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一、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历史比较法是分析历史事件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历史比较法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的学习片面化、简单化。在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线性学习,虽然这样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思路相对清晰,但教师还需要反复带领学生将历史事件串起来,才能让学生发现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在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比较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并由此逐步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完善知识结构。第二,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适应历史学科改革的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逐步明确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联系,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广泛性与综合性。除此之外,这样的分析方式也会使学生掌握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件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第三,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能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会采取单课时、碎片化的知识讲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而在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比较、分析,这样做可以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具系统性,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1]。二、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比较法的价值,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一)横向比较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学生需要将处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以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2]。考虑到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包含许多空间跨度大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和相关补充资料,带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认真分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后不难发现,本课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展开,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与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可以借助本次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确定以下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横向比较英国、美国与法国这三个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导火索和这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结果以及现实意义。为确保学生顺利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致的比较框架与分析思路(如表1),并要求学生将表格补充完整。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而顺利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3]。(二)纵向比较在进行纵向比较时,学生需要比较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种比较能够让学生厘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分析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特定的历史事件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关联的,并逐渐学会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课时,可以先讲解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思想家对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纵向比较探究以下三个主题的内容:“儒法争鸣—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儒法并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儒法合流—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为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纵向比较任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整理本课的重点知识,然后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不同时期儒家与法家的政治主张以及代表人物,了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特点。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逐渐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三)宏观比较在进行宏观比较时,学生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考察。这样的比较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内在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也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国际局势,并逐步形成家国情怀[4]。例如,教师在教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然后从宏观的视角分析这两个体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进步性以及局限性。为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思考以下问题:“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建立的?这两个体系的建立有什么相同点?这两个体系建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比较中明确这两个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变化。由此可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分析国际秩序变化的起因与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还会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逐渐形成家国情怀。(四)微观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微观比较,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正确认识人们容易忽略的“小事”,并在分析这些事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更加具体、全面的认知。例如,笔者在教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时,带领学生整理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在这节课上,学生在讨论“废除宰相的影响”时产生了分歧,有部分学生认为明朝的衰败与宰相的废除脱不了干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宰相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听了不同学生的想法后,笔者决定指导学生进行微观比较。笔者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75页的《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明夷待访录·置相》,了解明太祖与黄宗羲二人对废除宰相这一做法的不同理解。此后,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在阅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明夷待访录·置相》的片段后,认为明太祖阐述的废除宰相的理由是否充分?而黄宗羲又是从什么角度批判这一举措的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二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明太祖认为小人专权会影响发展,并以汉朝、唐朝以及宋朝的例子说明废除宰相可以避免一人专治,有利于国家稳定;而黄宗羲则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君臣应属于平等关系,有宰相制衡皇帝,国家治理会更加高效。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明太祖和黄宗羲提出上述观点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要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进行,明太祖以及黄宗羲的观点均是从强壮国力、推动国家长足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仅从出发点难以直接评价这些观点的优劣。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让学生明确如何合理评价这些历史事件,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解释素养。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科学组织评价活动,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一)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比较法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尺度上的发展历程,由此理解研究对象如何随着时间或空间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加深对历史格局变化的理解。但是,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适当布置分层作业。(二)科学组织评价活动评价具有促教、促学的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应该科学组织评价活动。为了让评价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同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主动回顾、反思自己在学习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