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寄主锁阳和白刺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阿拉善锁阳白刺有害生物防控农药使用要求、防控要求及防控成效等内本文件适用于阿拉善锁阳白刺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2006农药贮存、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2011-2012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DB15/T2354—2021大沙鼠防治技术规程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华北蝼蛄华北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属于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3.2黄褐丽金龟黄褐丽金龟AnomalaexoletaFaldermann属于鞘翅目丽金龟科异丽金龟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3.3白刺夜蛾3白刺夜蛾LeiometoponsimyridesStartauding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3.4白刺粗角叶甲白刺粗角叶甲Diorhabdarybakowi属鞘翅目叶甲科粗角萤叶甲属,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3.5白刺古毒蛾白刺古毒蛾TeiaericaeZhao(Germar)属于鳞翅目古毒蛾科,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3.6蛴螬蛴螬属于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3.7地老虎地老虎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3.8白刺立枯病白刺立枯病是由立枯死核菌引起,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参见附录C。3.9白刺锈病锈病属于真菌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参见附录C。3.10白刺白粉病白刺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参见附录C。3.11大沙鼠大沙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沙鼠属,形态特征、生活特性及分布参见DB15/T2354。4有害生物防控农药使用要求白刺锁阳有害生物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GB4285、NY/T393和NY/T1276执行。45有害生物防控要求5.1锁阳白刺主要虫害防治5.1.1生物防治选择以虫、病毒、菌类生物防控锁阳有害生物的的发生。——以虫治虫,保护姬蜂科、泥蜂科等天敌昆虫,降低虫口密度。——以病毒治虫,采用昆虫核心多角体病毒等,降低虫口密度。——以菌治虫,采用绿僵菌、白僵菌等,降低虫口密度。——以菌治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康氏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等预防和防治病害,降低感病株率。5.1.2物理防治华北蝼蛄物理防治方法——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成虫产卵期,深翻10~18cm,晾晒土壤。黄褐丽金龟物理防治方法——成虫期,种植区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成虫期,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傍晚时人工捕杀。白刺夜蛾物理防治方法——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白刺粗角萤叶甲物理防治方法——成虫期,采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进行诱杀。白刺古毒蛾物理防治方法——卵期,人工摘除卵块。蛴螬物理防治方法——幼虫期,在其咬食根、茎后中午植物发生萎蔫时,在旁边挖开消灭幼虫。地老虎物理防治方法——卵和幼虫期,秋耕冬灌,及时中耕除草,消灭虫卵及部分幼虫。——幼虫期,白天幼虫潜伏在离幼苗根际20cm左右的表土3~4cm深处,发现缺叶或者断株时,扒开表土人工捕杀。白粉病物理防治方法——通风、施肥,改善生长环境。——植苗前剔除染病株。锈病物理防治方法——清楚病枝、病芽、病叶集中烧毁。5——增施磷、钾、镁肥,控制氮肥量。——通风、透光、排涝,降低湿度。5.1.3化学防治根据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严格按照NY/T393,GB/T8321,GB4285,NY/T1276的规定选择合理农药,规范使用行为。且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部分推荐类农药见表1。表1锁阳白刺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防治时期药剂及使用剂量安全间使用方法华北蝼蛄成虫90%敌百虫30倍液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ml加入秕谷5kg(先将秕谷煮半熟,凉后拌药),将制成的毒谷撒在蝼蛄的活动处,每亩地用毒谷1.5~2.0kg。也可以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150ml拌入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kg,于傍晚撒在地面上寄主植物枝干地表喷雾白刺夜蛾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灭幼脲、类产碱、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阿维菌素乳油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白刺古毒蛾6月下旬-7月初(2~3龄幼拟除虫菊酯类类产碱、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白刺粗角萤叶甲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蛴螬辛硫磷乳油200~300g/亩,兑水500~750g灌根或浇灌。地老虎初50%敌百虫50%敌百虫粉50g,拌入鲜草25~40g,6加少量水办成毒饵撒在幼苗附近。白粉病发病初期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波尔多液、70%甲基托不津可湿粉剂200~300倍液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锈病新叶展开后1.5%多抗霉素800倍液、80%的氮锌锰森1500倍液、20%的粉锈宁1500~200倍液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白刺立枯病发病初期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067%~0.1%溶液、80%乙蒜素2000倍液、1%~5%硫酸铜车载或拖拉机悬挂喷雾/硫酸铜浇根。6防控成效评价6.1危害程度划分发生危害程度按照LY/T1681~2006,LY/T2011~2012划分。6.2效果评价发生程度控制在轻度以下,即可判定为防控效果合格。7阿拉善锁阳主要有害生物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表A.1阿拉善锁阳主要有害生物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序号学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1孵化前长2.4~2.8毫米,宽1.5~在地下串隧道,咬食植物根和茎,在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次之,幼虫和成虫咬食幼苗的根锁阳常有1~3头,主要危害生长在土壤潮湿的碱滩地锁阳,咬食锁阳的地下部分,常在茎上形成坑洞,最严重时在茎的内部咬食形成空2黄褐丽金龟一年发生1代。以蛹室化蛹,6、7月间成虫羽化,每丛锁阳常有1~5头黄褐丽金龟幼虫寄生,咬食锁阳茎的中下部,一般在茎上形成1~18个直径0.5~2.0cm圆形或椭圆形坑,坑深0.3~1.0cm,严重的会咬食茎横截面的~一半,严重影响锁阳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该虫为当地农牧民所称的“锁阳虫”之一,但并未发现它们咬食茎的中上部和花序,也不会使8卵:椭圆形,乳白色卵粒长1(资料性)阿拉善白刺主要有害生物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表B.1阿拉善白刺主要有害生物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序号学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10.85mm±0.05mm,表面有8条放幼虫体长40mm,黄色,有丛中的枯枝落下结薄茧越冬。一年约发生3代,次年5月份,越冬蛹开始羽化,6月份羽化盛期并大量产大量羽化并产卵,7月下旬到8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8月中旬开始羽危害。在大风和气温较低的情况幼虫静伏不动。成虫昼伏夜出,晚间非常强,飞翔能力强。大龄幼虫爬幼虫老熟后在白刺附近较硬的滩地头,产卵一般在夜间。卵一般产在22小盾片为黄色,腹部4节露在翅殖期。成虫10月下旬潜入地下15~25厘米处越冬,一般多在白刺灌丛下沙丘的阳坡。越冬成虫出蛰后经13天即可交配、产卵。雌虫多次交配,多次产卵,多产在白刺叶片正卵块,共含卵640余粒。第1代卵期13天,第2代9天。幼虫共为3龄,1龄发育历期4天,2龄6~7天,3龄13~14天,全期23~25天。初孵幼白刺粗角萤叶甲食性单一,其发生与寄生植物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发生在适合白刺生长的低洼、平坦的沙漠边缘及盐湖盆地的盆壁地带,随白刺的分布多呈点、片及条带状发生。该虫喜高温。不耐潮湿,温度是决定发生量的重要适量气温逐渐上升,有利白刺发芽生长,出蛰成虫食料充足,产卵量3枝杈或地下。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末至6月中旬为孵盛期,老熟幼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交3卵灰白色,球形,直径老熟幼虫体长25~34mm,头),蛹体长10~14mm,初蛹期旬孵化为新幼虫,老熟幼虫于7月为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蛹于8月上旬至8月末、9月初羽化为成虫,并4弯曲近C形,多白色,有的黄白数目和排列也是分种的重要特鳃叶状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足3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在中国完成1代的时间一般为1~2年或3~6年。如东北大黑鳃金龟一到两年1以幼虫和成虫越冬。金龟子有夜出性和日出性之分,夜出性种类多有而日出性种类则白昼在植物上活动取食。除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5成虫体长17~23mm、地3龄以后可将幼苗的茎和嫩芽4于土缝、枯草下,夜间活动,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光性,卵多产于枯3代幼虫开始危害,10月开始越冬5(资料性)阿拉善白刺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表C.1阿拉善白刺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序号学名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危害症状1病引起白刺立枯病的主要原因),居菌,多存在10cm的表土层中,多次病程留下的死苗又是病菌的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生的主要原因是试验地排水不良、2播,由气孔进入寄主植物产生危该病在生长季均可发生,以6~年份易于发病,骗施氮肥则加重病主要危害叶片,春季展叶后,叶正面出现不明显的小黄现黄色稍微隆起的小斑点-锈子器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粉褪色环,以后叶背面又产生略斑,散出橘黄色粉状物(夏孢色病斑,秋季叶背面又出现大梢、叶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