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课标明·要点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1.注意“一个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把握“两个发展历程”: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从部落联盟时代→奴隶制国家建立3.理解“三个重要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主干知识•精要排查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时代时间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1)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__________(2)已经学会用火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_______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_______,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1)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手工业:彩绘陶器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群居生活北京人原始农业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时代时间代表生产生活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____________(长江下游)(1)农业:种植水稻(2)手工业:掌握了______________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__________(长江下游)(1)出土了精美玉器(2)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河姆渡文化养蚕缫丝技术良渚文化良渚·五千年的印记【名师·微点拨】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1)从石器制作技术看,旧石器时代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是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2)从获取食物方式看,旧石器时代主要是渔猎和采集,而新石器时代主要依靠农业生产。2.原始社会组织阶段特征_________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1)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2)________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原始人群私有制3.部落时代二、早期国家1.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___________________。(3)政治统治:夏王最高统治者中央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①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②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文化遗存:____________。(5)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夏朝灭亡。禹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二里头遗址【教材·再开发】结合教材“史料阅读”——《韩非子·五蠹》,思考:史料反映了传说时代的哪些信息?提示:远古人类战胜自然的艰辛;物质生活方式的发明与改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人类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逐渐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2.商和西周(1)政治项目商朝西周时间与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②建立:汤建立商朝①时间:公元前1046年②建立:________灭商建周,定都镐京概况①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地方:__________·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①实行________________②“共和行政”: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周公、召公共同执政③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_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武王内外服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犬戎【易混·曝光台】正确认识商周政体下的君主权力(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概念·拓视野】国野制(1)“国”,亦称“乡”,一般来说,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居住着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2)“野”,亦称“遂”,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居住在野的人称“野人”,亦称庶人。野人的主要义务是从事农业生产,以耕种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劳役。(2)经济、文化总体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农业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________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__________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文化________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井田制青铜铸造甲骨文【史识·巧图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趋势主题探究•精准突破主题一“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勾·线索】【探·史料】1.考古探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史料【思考】史料中的出土文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提示:类型:陶器、文字、遗址、玉器等。关系:证实中华文明拥有悠久历史;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读图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史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史料二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思考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从时空角度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哪些特点。提示:①本土性。我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②多元性。不仅黄河、长江流域,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史料三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思考2】从历史解释角度看,与史料一、史料二相比,史料三我国文化遗址在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多元走向一体,逐渐集中于中原。3.史料证史——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史料一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大墓中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史料二考古学家发现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初步估算,这一工程仅土方总量就达十几万立方米。【思考】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在距今约6000—5000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提示:通过墓葬规模的差异可以看出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出土的代表权力权威的仪仗用品、礼器,说明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发掘出的大型壕沟等工程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具备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能力,即具备行政管理能力。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阐·史论】1.历史解释——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维度阐释多元性(1)从文化遗址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3)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一体性(1)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2)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本土性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久远性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点拨】中华文明兼容并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元素。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维度阐释实质(1)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2)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特征按地域划分居民和公共权力的建立标志(1)金属器具使用(2)贫富分化产生(3)文字成熟(4)城的出现(5)礼制的初步形成【点拨】生产力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主题二“家国同构”——中国古代早期国家与治理【勾·线索】【探·史料】1.史家说史——夏朝史料现在国际上的判断标准是,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是否具有一套礼仪系统和统治管理的制度。在这点上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因何而特别?》【思考】依据史料,指出夏朝是否能称为文明社会,并阐释理由。提示:不能。理由:夏朝禹传子启,王位世袭,有中央机构和职官等,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和具有统治管理的制度;但无文字记载的一手史料和礼仪系统,所以夏朝不完全符合文明社会的标准,需要二重证据进一步论证。2.问题探史——商周时期及国家治理史料一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思考1】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阐释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并说明该制度的本质。提示:关系:①商王控制着附属国。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保持原来的社会结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对商王发动战争。本质:依靠武力维系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史料二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思考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阐释西周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简析其作用。提示:创宗法制,权力继承由混乱到稳定;创分封制,地方治理逐渐稳定;创礼乐制度,规范社会行为;创同姓不婚制度,避免了近亲结婚,利于社会进步。史料三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方面规定的要受到惩处。按照《尚书·吕刑》篇所说,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称为五刑。关于五刑的具体条文规定多达300多条。刑罚的执行因人因时而异,对于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尚书·吕刑》篇说“刑罚世轻世重”,即时轻时重。——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思考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司法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示:特点:法律条文具体、完备;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原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内容;西周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西周统治者立法的目的就是维护贵族利益,保护私有财产。【阐·史论】1.历史解释——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维度表现政治(1)王权神化: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甲骨文、祭祀)(2)血缘至上: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继承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3)贵族政治: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维度表现经济(1)使用石、木、骨等材质的工具(2)土地国有,集体劳作(3)青铜铸造业发达思想文化(1)形成象形文字——甲骨文(2)崇尚祖先崇拜,敬天保民(3)形成礼乐文化(礼乐制)【拓展延伸】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与治理的特点(1)国家管理制度与机构逐渐完善。从商朝内外服制到西周分封制,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形等级机构,对地方管理逐渐加强。(2)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3)神权思想、原始民主遗存思想影响商周政治统治,尚未建立起绝对的中央权威。2.家国情怀——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夏、商、周(西周、东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勃兴的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拓展延伸】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演变(1)商朝的天命思想:中国的天命思想是生产力落后和敬畏大自然的产物,商朝时期,天命思想盛行,商人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占卜天命,巫师成为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力量。(2)周朝的宗法思想:周朝以宗法血缘作为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的依据,宗法思想盛行,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中国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战国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专制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4)汉代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乃至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聚焦•命题动向考题视角考情播报(1)2022·广东选择考·T1·史料使用(2)2022·全国乙卷·T24·先秦经济(3)2021·湖北选择考·T1·西周至春秋的等级制度(4)2021·湖南选择考·T1·人文意识的增强(5)2020·天津等级考·T1·井田制1.考点分布:(1)集中考查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政治和经济。(2)主干知识: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制度、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和变法运动、诸子百家思想2.题型及命题形式:(1)题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2)命题形式:·以经济现象分布、文化交流为载体,考查重要阶段特征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与考古发现、史学理论相结合,考查史料实证3.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注意从重要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入手,列表归纳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2)关注考古发现及重大史学研究成果,深入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典题悟法】(2022·广东选择考·T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项目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命题立意情境创设以考古材料与历史结论之间的逻辑判断为情境,考查先秦生产力发展状况核心价值通过考古材料,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科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辨析历史信息,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形成结论必备知识先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解题思维】【真题集训】类型一同载体·多维考1.(2022·全国乙卷·T24)据图片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方的铜矿冶炼成铜后被贩运到北方,促进了北方青铜冶铸业的繁荣,加强了南北方经济联系,C为正确答案。A主体不一致,题干主体是手工业,而非农业。B中的“依赖”太绝对。D不符合史实,题干呈现的铜矿有三处,其中有两处位于荆楚地区,这一地区并非商、西周直接统治区域。2.(2021·湖北选择考·T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如图),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爵”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代表品位序列,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C正确;材料未涉及冶炼技术,排除A;材料与铸造工艺无关,排除B;宗法体系强调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材料无法反映宗法体系的崩溃,排除D。类型二常规点·新视角3.(2021·全国乙卷·T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解析】材料是通过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贵族掌握的土地与人口越来越多,说明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加之人口迅速增长,所以贵族的采邑不断增多,故选D。土地国有制被废除是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如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改革而废除的,故A错误。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故B错误。从题干材料来看,贵族拥有的采邑越来越多反映了卿、大夫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说明诸侯国君的权力遭到削弱,故C错误。4.(2020·天津等级考·T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为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再分析题干,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由此可知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故D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份地)都不能买卖,A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私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私田)的主人,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错误。类型三跨学科·深挖掘5.(2021·湖南选择考·T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诗篇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C【解析】由材料中从《周颂》到《国风》对天的态度经历了从颂天到不理天的过程可知,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天”的存在产生怀疑,这标志着先秦以来人文意识的增强,C正确;A中“天子权威不断强化”与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不相符,A错误;据材料“《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可知诗篇形成时代有重合部分,天道观中“疑天”“骂天”在时间上具有重合部分,因此天道观并非持续衰落,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诗经》反映的人们对“天”态度的变化,而未涉及人性的理论,D错误。【新题预测】·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1.在距今约1万年的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动物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和陶器。在距今约9000年的西亚地区遗址中发现了大麦、小麦、驯养的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村落遗迹。据此可以推断 (
)A.人类进入了商品经济发展时代B.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入定居状态C.这些地区最早出现了贫富分化D.社会分工扩大和早期国家出现B【解析】据“石器、动物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和陶器”“大麦、小麦、驯养的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村落遗迹”可看出,此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已会种植粮食作物,驯养动物,并形成了集中的村落,说明这些地区的人们进入定居状态,故选B;距今约1万年尚未出现商品经济,排除A;材料强调距今约1万年出现定居的生活状态,未提及贫富分化,排除C;材料只提到村落,并未涉及早期国家,排除D。·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2.进入2022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如图)成为“网红”,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些高鼻深目、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的青铜器,没有留下文字信息,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悠久性和连续性
B.多样性和开放性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B【解析】四川广汉出土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在五官、工艺等方面,与同一时期中原人和中原青铜器完全不同,体现出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B正确;连续性与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不符,排除A;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和中原青铜器明显不同,不能说明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特点,排除C;凝聚性与世俗性在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身上无从体现,排除D。【加固训练】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大致相同的时间。良渚文化 (
)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解析】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具有稻作农业、社会分化、宫殿等文明特征,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故选C。C·深入考情研究→新角度3.西周周懿王死后,懿王的叔父登上王位,是为周孝王。孝王死后,懿王的太子燮才在诸侯的拥立下即位,成为周夷王。《礼记》载:“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夷王下堂”反映出 (
)A.周礼进一步完备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C.周王室地位下降D.西周宗法制度日趋巩固C【解析】根据材料“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可知,“夷王下堂”破坏了周礼,反映了周王室地位下降,C正确;材料中周礼遭到破坏,排除A;材料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B;“太子燮才在诸侯的拥立下即位”说明宗法制影响仍在,但“日趋巩固”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激光扫描绘图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重氮化合物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财务人员必看合同审核技巧
- 备案制合同范本
- 保险合同相关约定内容执行
- 药疹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开卷)
- 全断面掘进机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膝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 五阳煤矿78采区设计毕业设计
- 人工桡骨头置换手术
- 教育科学规划开题报告《基于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研究》
- 2023年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60道
- 《网络的运行和维护》课件
- 医疗器械培训试题及答案
- 银行消保宣传培训课件
-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
- 消防安全记者采访手册
- 高效执行力通用课件
- 公司货物采购招标文件(范本)
- 《28.2.2 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导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