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八章-螺旋体_第1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八章-螺旋体_第2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八章-螺旋体_第3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八章-螺旋体_第4页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八章-螺旋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螺旋体

病原生物学学习目标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致病特点。熟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生物学特性类似细菌,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生长繁殖和对抗生素敏感。无鞭毛,但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有轴丝,轴丝的屈曲和收缩使螺旋体运动活泼。表18-1对人致病的螺旋体属表18-1对人致病的螺旋体属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钩端螺旋体细长,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螺旋细密规则。长约6~12μm,直径为0.l~0.2μm,革兰阴性,但着色较难。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菌体染成棕褐色。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的钩端螺旋体如同细小闪亮的珍珠,运动活泼。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二)培养特性常用Korthof培养基进行培养,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8℃,生长缓慢,经培养1~2周后,液体培养基中呈云雾状生长。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抵抗力钩体对热抵抗力弱,56℃10min即死亡,在2℃~4℃环境中可存活2周以上。在湿土或水中下可存活数月,这与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第一节钩端螺旋体(四)抗原构造与分类钩端螺旋体具有位于菌体表面的型特异性抗原和存在于菌体内部的群特异性抗原,借此分群、分型。我国至少存在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我国目前使用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参考菌株有14群15型。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内毒素样物质

作用类似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2.溶血素

其能破坏红细胞膜而溶血。注入小羊体内,可出现贫血、出血、血尿、肝大与黄疸等症状与体征。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3.细胞毒性因子

存在于钩体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浆中。将之注射小鼠1~2h,可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无毒株不产生CTF。4.致细胞病变作用物质

56℃经30min被破坏。给家兔注射,可形成红斑和水肿。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二)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已从50多种动物中检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其中以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多呈隐性感染,螺旋体在动物肾脏中长期存在,并持续随尿不断排菌,污染水源和土壤。人类主要是接触了被钩端螺旋体污染的疫水、土壤而受感染。钩端螺旋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导致流产;偶有经哺乳传给婴儿或吸血昆虫传播。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二)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经黏膜、皮肤破损处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后,即在局部迅速繁殖,并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由于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别不同、毒力不一,宿主免疫水平差异,临床表现轻重相差甚大。轻者似感冒,仅出现轻微的自限性发热;重者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大出血,甚至死亡。钩端螺旋体病的特点是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上根据损伤脏器不同相应的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等。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免疫性病后或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钩端螺旋体的持久免疫力。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原体检查发病10天内取血,1周后取尿,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进行检查。1.直接镜检

将标本行差速离心集菌后作暗视野检查,或用Fontana镀银法染色后镜检。也可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2.分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2~4周,多数阳性标本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无钩端螺旋体,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3.动物接种

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敏感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杂菌污染的标本。将标本接种于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接种3~5d后,检查腹腔液、血、脏器有无钩端螺旋体。第一节钩端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4.分子生物学方法

用特异DNA探针杂交法检出标本中钩端螺旋体,其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培养法,且得出结果快速。第一节钩端螺旋体四、防治原则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主要是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保护水源。钩端螺旋体疫苗,人体接种后效果好、副作用轻微。治疗首选青霉素。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密螺旋体,引起人类梅毒。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梅毒螺旋体细长,约0.l~0.2×6~15μm,螺旋致密而规则,两端尖直。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菌体染成棕褐色。新鲜标本不用染色,可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形态和运动。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二)培养特性体外人工培养未获得成功。有毒株能通过接种家兔睾丸或眼前房保持其繁殖和毒力,繁殖缓慢。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三)抵抗力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干燥特别敏感。50℃,5min死亡,离体后干燥1~2h即死。4℃存放3天失去感染性。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如1%~2%石炭酸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对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砷剂都敏感。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梅毒螺旋体有毒株产生的外膜蛋白具有黏附宿主细胞的作用;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有利于螺旋体的扩散。螺旋体表面具有荚膜样的粘多糖,能保护螺旋体免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伤害。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二)所致疾病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是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属于性传播疾病。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人是其惟一的传染源。根据梅毒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前者主要通过两性的直接接触,此外通过输入梅毒患者的新鲜血,也可发生传染。后者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1.获得性梅毒

是由皮肤或黏膜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其特点是症状反复出现。根据其特点和经过,分为三期:(1)I期梅毒: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硬下疳,感染后3周左右发生。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用暗视野显微镜容易查见,传染性极强。一般4~8周后,下疳常自然愈合,不留遗痕。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1.获得性梅毒

(2)Ⅱ期梅毒:发生在硬下疳出现后的2~8周,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也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也有大量螺旋体。梅毒疹经一定时期后会自然消退,但潜伏一段时间后可又出现新的皮疹。一期与二期梅毒又称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破坏性小。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1.获得性梅毒

(3)Ⅲ期梅毒: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长的可达10~15年,病变不仅限于皮肤黏膜,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引起缺血而导致组织坏死。严重的是感染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动脉瘤、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等。此期病灶中的螺旋体不易找到,传染性小;但病程长,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2.先天性梅毒

是患梅毒的孕妇,其体内的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梅毒螺旋体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内脏中大量繁殖,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出生活的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三)免疫性梅毒的免疫为感染性免疫,即当体内有螺旋体存在时才有免疫力。以细胞免疫为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患者体内产生两种类型抗体:一类是抗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在补体参与下能杀死或溶解螺旋体,并对吞噬细胞发挥调理作用。另一类是抗心肌磷脂抗体,即反应素,该抗体无免疫防御作用,只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原体检查I期梅毒取硬下疳渗出液,Ⅱ期梅毒取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立即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螺旋体及其运动。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二)血清学诊断1.非特异性试验

用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由于采用的抗原是非特异的,在风疹、水痘、类风湿性关节炎、麻风、疟疾、吸毒者可呈假阳性,判定时需注意。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三、微生物学检查(二)血清学诊断2.特异性试验

采用密螺旋体抗原,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近年也有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的特异DNA片段。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四、防治原则梅毒是一种性病,应加强卫生教育并严格执行社会管理。梅毒确诊后,应及早彻底治疗,主要用青霉素。血清学试验在治疗后3个月到1年后抗体转阴者是为治愈,否则要继续治疗。第三节

回归热螺旋体与奋森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回归热。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重症可出现黄疸和出血倾向。流行性回归热主要通过人体虱在人类中传播。当虱吸吮患者血液后,螺旋体从中肠进入血淋巴大量繁殖,不进入唾液或卵巢。人被虱叮咬后,因抓痒将虱压碎,螺旋体经皮肤创伤进人人体。蜱传回归热主要通过软蜱传播,储存宿主是啮齿类动物。螺旋体在蜱的体腔、唾液、粪便中均可存在,且经卵传代。故蜱叮咬人后,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