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口语交际训练》第三章
第四节问答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提问的相关技巧2.了解并熟悉回答的相关技巧3.掌握恰如其分问答的方法一、案例导入阅读下面案例,请思考:
在这场问答中,淳于髡是怎样提出那些古怪的问题,而邹忌为什么都能对答如流呢?
案例:战国时期,邹忌当了齐国的丞相。淳于髡(kūn)心里很不服气,就带了几个学生来见邹忌。淳于髡大模大样地坐在上位,他问邹忌:“做儿子的不离开母亲,做妻子的不离开丈夫,对不对?”邹忌说:“对。我做臣子的不敢离开君主。”淳于髡说:“车轱辘是圆的,水是往下流的,是不是?”邹忌说:“是。方的不能转动,河水不能倒流。我不敢不顺着民情,亲近万民。”淳于髡说:“貂皮破了,不能用狗皮去补,对不对?”邹忌说:“对。我绝不能让小人占据高位。”淳于髡说:“造车必须算准尺寸,弹琴必须定准高低,对不对?”邹忌说:“对。我一定注意法令,整顿纪律。”淳于髡听了这些回答,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邹忌行了个礼就告辞了。同来的学生问:“老师刚来见丞相时,是那么神气,怎么临走时倒向他行起礼来了?”淳于髡说:“我是去叫他猜谜语的,想不到我才提了个头,他就顺口接了下去,他的才干确实不小啊,对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行礼呢?”二、提问的技巧“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思维的浪花”。这句话直接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性。通过提问,能够使人受到点拨,获得启示。然而,在语言交流中,提问是否有价值,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应当如何提问,提问的效果怎样,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1.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4.讲究提问的方式1.把握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问,是很有讲究的。这中间包括适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在交谈中,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未能理解,一定不要着急,应在双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过早提问会打断对方的思路,显得很不礼貌。同样,如果某个话题已经结束了很长时间,你再反过来提问,对方的思路会被打断,认为你没有认真倾听,并且也会延长沟通的时间,势必对你的沟通产生不好的影响。案例:亚伯拉罕•林肯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名叫盖瑞森的年轻人被指控在1837年8月9日晚上的野营布道会上枪杀了克拉伍,目击证人是苏维恩。作为盖瑞森的辩护律师,亚伯拉罕•林肯在法庭上一言不发,直到默默听完目击证人的证词,法庭已渐渐平静下来的时候,才缓缓开始提问:
林肯:“在看到枪击之前你与克拉伍在一起吗?”◆证人:“是的。”
林肯:“你站得非常靠近他们吗?”◆证人:“不,约有20米远。”
林肯稍微沉默了一会,继续问道:“不是10米吗?”◆证人犹豫了一下,又接着说:“不,有20米或更远。”
林肯:“在宽阔的草地上?”◆证人:“不,在林子里。”林肯:“什么林子?”◆证人:“榛木林。”
林肯:“在8月里,榛木林的叶子很密实吧?”◆证人:“是的。”
林肯:“你认为这把手枪就是凶手当时用的那把吗?”◆证人:“看起来很像。”
林肯:“你能看到被告开枪射击,那么能看到枪管的情形吗?”◆证人:“是的。”
林肯:“这距离布道会的场地有多远?”◆证人:“750米。”
林肯:“灯光在哪儿?”◆证人:“在牧师的讲台上。”
林肯:“有750米远吗?”◆证人:“是的。我已经回答你两遍了。”
林肯:“你是否看到克拉伍或者盖瑞森所在之处有烛光?”◆证人:“没有,要烛光干吗?”
林肯:“那么,你怎么看到的这起枪击事件呢?”◆证人:“借着月光呀!”
林肯:“你在22:00看到枪击;在榛木林里;离灯光750米远;你看到了手枪枪管;看到那人开枪;你距离他有20米远;你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借着月光?离营地的灯光几乎一里之外看到这些事情?”◆证人:“是的,我之前都告诉你了。”听完了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后,林肯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天文历,翻到其中的一页高声念道:“1837年8月9日晚上根本看不到月亮,月亮是在次日的凌晨一点才升起的。”
2.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提问需要结合对方的谈话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如果你提出的问题与对方的谈话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方会认为你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或者某种误解,对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提问的数量不可过多,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没完没了,肯定会使对方应接不暇而产生厌烦。当然,问题也不可以太少,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对方因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反馈,同样会对你的倾听效果和态度产生疑问。案例:
美国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让女主角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当在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等着。其中有一位记者,很激动地冲到最前面,采访刚刚走出舷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听了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进了机舱,再也不肯下来了。费雯丽之所以会生气地转身回了机舱,就是因为一举成名后的她,满心欢喜地认为,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都是她的影迷,是因为喜欢她的表演,才来机场迎接的。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冲在最前面的人,连她扮演了什么角色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太打击费雯丽的自尊心了。
3.提问后应对答案表现出兴趣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自己就要表现出迫切需要对方给予答案的样子。这样,既说明我们谦虚好学,也使对方感到我们确实尊重他(她)。等到对方回答之后,再问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连续提问法有时会产生戏剧化的效果。如果我们提出问题后,表现冷谈,容易造成对方误解,以为我们提出问题是拷问他(她),这样交谈的氛围就不和谐,甚至交谈不下去。如果不等对方回答,频频发问,无休无止,也会让对方无所适从,由此三缄其口。案例:
赵东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他刚开始做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华裔英国女运动员,由于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所以在采访时赵东升连续问道:
“您父亲是北京人吗?”“您这次打算去北京吗?”
“您准备去看望在北京的亲戚吗?”面对记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运动员只简单地回答了“Yes”或“No”。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信息,赵东升不得不转换了提问方式,问道:“您准备怎样把北京亲戚的问候带到英国去呢?”面对这个问题,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赵东升这才如愿地了解到了她的很多想法,对这名运动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次采访也因后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而获得了成功。4.讲究提问的方式
讲究提问方式,应该避免盘问式、审问式、命令式、通牒式等不友好、不礼貌的问话方式和语态语气。如果氛围紧张,有些人会对他人的行为、语调或话语产生防卫心理。解决的方法是使用开放性、友好的问句代替“为什么”型的问句。简单问一句“为什么”,容易被人看成是威胁性的。因此,我们要避免用“你为什么没有准时到?我们误点了”这种表达形式,而应该采用“由于你没有准时到,我们误了车。以后有类似情况,麻烦你事先通知我们一声,好吗”?
案例:
总经理在南京进行一场商务谈判,与对方谈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结果。秘书小王不知道总经理是不是想放弃,又不能直接相问。于是,他对总经理说:“服务台小姐刚才打来电话,说她们也有预订机票的服务,问我们是否需要。我们要不要现在答复?”总经理想了一下,说:“问一下能不能订后天的。”小王于是了解了总经理的想法,做了返程的准备。案例:北京市某路电车优秀售票员王桂荣,非常懂得委婉用语的奥妙。有一次,一个男性乘客要下车,于是她请对方出示月票。结果那男子顿时慌张起来,看到这种情形,其他乘客有的指责,有的嘲笑。王桂荣此时却温和地问道:“您是不是把月票忘在家里了?”听她这么一说,那男子顿时如释重负,立刻说:“对,对,我补票。”她给那男子补了票,又语重心长地说:“您下次可得注意啊!”那男子连连回答:“一定注意!一定注意!”语音里充满了感激与内疚之情。1.迎合对方的话题,用独到的见解表达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会听到一些不愿意听到的话,比如“这条裙子好像不配你穿。”“听说你换了一份新工作,是你爸爸安排的吧?”等等。对这类话题,我们很容易陷入反唇相讥的恶性循环。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完全可以迎合对方的话题,抓住其中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置对方于尴尬之中。三、回答的技巧案例:有一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王蒙当时也十分清楚。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二十来岁,而现在我则有五十多岁了。”王蒙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实就虚地回答了这样一个不便回答的问题。对方分明是要王蒙比较自己在两个不同历史时间个人的政治遭遇、命运的异同,他却故意转移为对姓名、年龄等异同的比较。这样不仅显得机敏、得体,而且使自己摆脱了困境。2.善于认清对方的话题,转换角度回答
刁难性的问话,其内容大多是模糊的,有时甚至是很荒诞的,所以往往会导致答者按常规思维很难回答。可是,又不能说“不知道”或者拒绝回答。遇上这种情况,不妨在分析清楚对方用意的前提下,先设定一个条件,给问话者一个出其不意的回答。可以用曲径通幽的方法,或将问题反弹给对方,让提问者自己去解答。或者巧妙地绕开话题,转换角度谈与之相关的话题。
案例: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人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是吗?”赵本山回答说:“您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我是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那位女士说。“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女子回答道。“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四千元。”“那有人给你四百元,你卖吗?”“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那女性非常干脆地回答他。“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3.善于针对对方的话题,用委婉的方式巧妙回应
有时对方的问题很不好回答,或者说对方的问话很不友善,有的问题你感到可能是一个圈套,回答可能会上当,不回答又会失风度。如果被人问到不想回答的私人问题或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可以微笑地跟对方说:“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既不会给对方难堪,又能守住你自己的底线。有时也可以顺水推舟,顺着提问者的话题说,但得出的是一个相对荒谬的答案,这样既缓和了气氛,也使对方觉得无趣。案例:
中国足球前教练米卢很健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记者问米卢:“法国队前主教练雅凯曾经说过,永远不会原谅反对过他的记者,你怎么看?”米卢回答:“我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懂中文,类似的话我什么都没听到。”案例:
1991年10月,英联邦国家举行首脑会议,曼德拉应邀参加。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年轻的白人记者问曼德拉:“南非局势这么乱,黑人参政到底有多大希望?”对于这样的提问,本来应该生气的曼德拉竟然十分亲切地回答:“小伙子,我的年龄是你的一倍多,但我比你乐观得多,你为何如此悲观呀?”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4.善于借用对方话题,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化解
幽默是表示“不”的最佳方法。有很多问题,我们不想回答,或者很难回答,就可以以某种巧妙的又非逻辑的幽默方式进行回答,给大家一个新颖、独特的答案,从而摆脱困境,变被动为主动。案例:
在1972年5月维也纳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出苏美会谈程序的问题:“请问先生,您到时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成批地发协定?”基辛格停了一会儿,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回答道:“到时候,我们打算成批成批地发表点点滴滴的声明。”会场顿时哄堂大笑。合作讨论谈一谈,下列回答运用了哪种技巧。(1)王安石作宰相的时候,常有人来送礼。有一次,一位客人送来一只獐子和一头鹿,獐子和鹿装在一个笼子里。当时,王安石的儿子王云才几岁大。客人故意逗王云:“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王云根本分不清,他想了一想,说了一句话:“獐子边上是鹿,鹿边上是獐子。”客人听了,十分惊异。四、练习·实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个人理财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 提高生产连续性的措施与方法计划
- 冷冻半成品转让合同范例
- 针对不同性格员工的管理策略计划
- 农村荒山购买合同样本
- 与超市合伙合同标准文本
- 与员工劳务派遣合同样本
- 全职保姆雇用合同样本
- 兑fan店合同样本
- 临街网吧转让合同范例
- 小学二年级24点习试题库
- 医院检查报告单模板
- 回弹法检测砖砂浆强度计算表
- 2023年广东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和参考答案
- 小学劳动技术云教三年级下册植物栽培种植小葱(省一等奖)
- 泌尿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
- 科研项目台账
- 产品零部件防锈规定
- 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word版有答案)
- 浙江省嘉兴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