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选择题(共15小题)
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1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
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
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
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2.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研究气压与'流速实脸。种有机物
米勒实险“
研究宇宙膨胀实险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外焰B.
/内焰
,焰心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检验氢气纯度。
浓
酚
C.D.酎
氨
试
液
B
E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睑证CO:的密度比空气大2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误将祛码放在左盘,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为4.3克
(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A.4.3克B.4.6克C.4克D.3.7克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测定溶液的PH+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
得到的是()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
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
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炸药、毒品、里料垃坡袋都是化学制
品.所以不应学习和使用化学知识.
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
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氮做制冷剂
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
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
17.(1)叫做物理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2)叫做化学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
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
有、、等现象发生,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
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19.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
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
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
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2)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
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
为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6mL.(填
“小于”“等于”或“大于”)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
(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镒或氧化铁,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
(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
氧化硫气体(S0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
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提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1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
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
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
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
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
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属于科学探究的新范畴.
2.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和运
动方式的改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运动要改变,错误;
B、分子间的间隔要发生.改变,错误;
C、分子的物理性质要改变,错误;
D、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一定不变,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特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真空泵~一电火花
产:
沸水、水中装有各
研究气压与流速实蛉,种有机物
米勒实睑」
D.
11
,'/1
研究地球形状实蛉
研究宇宙膨胀实险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解答:解: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为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
不属于模拟实验.
故选:A.
点评: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的理解.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
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加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
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
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
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
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
类一定不发生改变,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故A错;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属于随机事件;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化学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且在有限的空间
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才能发生爆炸,故D属于随机事件.
故D正确.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
律的含义,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外焰B.Q
/内焰
:以"焰心OA
检验氢气纯度「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睑证CO;的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空气组成的测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
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
解答: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故A正确;
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故B正确;
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表述一致,故C正确;
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故表述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比较新颖,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直观简洁,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误将祛码放在左盘,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为4.3克
(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A.4.3克B.4.6克C.4克D.3.7克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祛码质
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祛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
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硅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
物体质量=祛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4g-0.3g=3.7g.
故选D.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一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
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测定溶液的PH+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
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B、氢气密度小,进气管应长,出气管应短,故错误;
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
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
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
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
星四射,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
得到的是()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201-2025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校准规范
- JJF 2197-2025频标比对器校准规范
- 健身俱乐部合同范本
- 分成合同范本上样
- 虾皮合作合同范本
- 代家出租民房合同范本
- 企业股票承销合同范本
- 加盟福田汽车合同范本
- 全新拖拉机买卖合同范本
- 兽药欠账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与教案
- GB/T 4706.3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0部分:厨房机械的特殊要求
- 2024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完整版
-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
- 《金融学基础》实训手册
-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 1t燃气蒸汽锅炉用户需求(URS)(共13页)
- 广发证券分支机构人员招聘登记表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姜培刚[1]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_20211228_11184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