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原卷版)_第1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原卷版)_第2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原卷版)_第3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原卷版)_第4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分立1.三国之中,魏国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长江边展开一场南北大战,这场战役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它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C.

D.4.“历史才艺一起秀”活动中,小莉同学展示了一副对联(如下)。请你为此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

)上联:百万雄兵下江南意欲江山一统下联: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5.《三国演义》某章节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即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他为他用刀制骨去毒,旁观的人部面色如土,而关羽仍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然而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宽其左臂”,并且他发现,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关羽中毒需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A.《三国演义》的内容生动具体B.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C.《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D.《三国志·关羽传》的描述单调乏味6.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关于台湾与大陆联系的记载是(

)A.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B.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C.汉武帝时海上航线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D.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7.下面历史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所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社会变革 D.中华文明的起源8.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志”在(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9.《三国志》记载:“黄龙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材料中“夷洲”指现今(

)A.菲律宾 B.台湾 C.海南岛 D.日本10.下表是《三国时期人口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户数人口数士兵魏国66万户443万人估计40万人以上蜀四28万户94万人10.2万人吴国52.3万户230万人23万人A.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B.统计数据不准确无参考价值C.曹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 D.三国中魏国政权的实力最强11.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其标志是(

)A.魏灭蜀 B.西晋灭吴C.司马炎自立为帝 D.司马睿在建康称帝12.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西周②东周③秦朝④西汉⑤东汉⑥西晋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⑤⑥13.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他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还大力提倡儒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出现“英儒毕集”局面。苻坚的作法(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间融合14.“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文中的“变乱”指的是(

)A.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八王之乱 D.北人南迁15.下面两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耙地图

牧羊图A.南北对峙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社会安定1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汉族南下成为当地的大姓氏族。而北方地区则由留守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形成新的华北地区的汉族,同样兴盛起来。这说明(

)A.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B.汉族是先进的民族C.华夏认同观念扩展 D.少数民族纷纷内迁17.东汉末年、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五个少数民族是(

)A.匈奴、鲜卑、羯、氏、羌 B.匈奴、鲜卑、羯、氏、蒙古C.蒙古、鲜卑、羯、氐、羌 D.匈奴、女真、羯、氐、羌18.“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材料描述的是(

)A.“国人暴动”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八王之乱” D.“楚汉之争”19.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反映出当时(

)A.北方经济发达 B.民族交融加强 C.丝绸之路始通 D.南北政权分立20.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陆续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 B.南方土地肥沃C.北方战乱频繁 D.北方自然灾害严重21.下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2.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的主原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23.客家人属于客居他乡的中原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汉人。其大约在西晋“五胡乱华”时期第一次从中原南迁,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需要 B.北方战乱不断 C.南方地广人稀 D.江南经济开发24.下列思维导图中,空格①处应该填写(

)A.第一次人口大迁移 B.东晋建立 C.祖逖北伐 D.刘裕建立宋朝25.《宋书》载:“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

)A.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C.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26.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B.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C.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27.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B.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由盛转衰C.“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西晋初期的政治格局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8.由下列材料可知(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要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处。”(豫章仓、钓矶仓都在江西)——《江西通史》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C.南方战乱不断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9.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写到麻、粟、豆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原先种植在北方,而当时在南方也种植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麻、粟、豆等农作物便于种植 B.北方人迁往江南地区C.商品贸易的发展 D.农业技术的提高30.下面的图文材料说明南朝时期(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31.下面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些图画印证了魏晋时期的哪一现象(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C.民族隔阂加深 D.中外交流频繁32.《魏书》记载:“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这里的“诏断北语,一从正音”指的是(

)A.禁用匈奴语,使用汉语 B.禁用胡语,使用汉语C.禁用鲜卑语,使用汉语 D.禁用汉语,使用鲜卑语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是(

)A.国家鼎立与对峙 B.封建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C.形成局部统一的政权 D.民族之间战争频繁34.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形成三国鼎立 B.促进民族交融 C.开发江南地区 D.实现南北统一35.“(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此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B.采用汉族的官制,惩治违法的官员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36.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A.临阵倒戈——该下之战 B.退避三舍——长平之战C.破釜沉舟——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37.下列对于如表所示内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观点1迁都洛阳导致整个官僚系统迅速腐败,是北魏走向灭亡的转折点。观点2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A.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 B.从正反两面性来进行评价C.没有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 D.指出北魏灭亡的关键因素38.《资治通鉴》记载: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事件(

)A.消除了华夷之别观念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D.加深北方民族的隔阂39.下图为某时期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统计数据,可用于说明(

)商鞅变法的影响 B.诸葛亮治蜀成果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江南地区的开发40.下列是某单元的部分课题目录,请你根鼎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16课三国鼎立………………80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85……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93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1.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顾恺之4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冶炼技术的开始成熟 B.《兰亭集序》问世C.圆周率数值的有效推算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43.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A.书画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44.某古代农学著作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本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4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冈石窟吸收了道教造型艺术的特点B.王羲之独创楷书书法,被誉为“书圣”C.顾恺之绘制《帝后礼佛图》,传神动人D.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46.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

)A.孔府B.秦始皇陵兵马俑C.云冈石窟 D.长城4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文物借鉴了外来文化特点的是(

)A.

B.C.

D.48.下图的共同文化现象是(

)洛阳白马寺

洛阳龙门石窟A.儒家学说的创建与发展 B.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C.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D.道教的创立与传播49.下列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