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7篇)推文网>教学资料>教案模板>数学教案>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2024-08-0210:05:05|梦荧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那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3)【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够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才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揭示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数一数
回顾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4)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5)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8×7=7×6=4×9=3×6=5×7=
4×8=3×4=6×8=4×7=9×9=8×5=
3×7=4×5=5×6=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9×4=6×7=8×8=6×5=7×4=
6×9=9×8=5×5=8×6=3×2=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6)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7)【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分物体的一些方法,为教学除法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我能行)
1、口算(题略)
2、填空(题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预习,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数学书上66页的.例题1,并动手分一分,有6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几份?有几种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生齐读。
2、当堂达标
⑴判断以下各题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断: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三)合作探究二
1、分铅笔,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组内交流各种分法。师请生汇报演示。
2、老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个1个地分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次2个2个的分
每次4个4个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这样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想:3个几是12,也就是
3×(4)=12
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铅笔。(生齐读)
[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学习除法的认识作准备。]
4、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68页练习十五的1、2题。
三、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8)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收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
=1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
=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1x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2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0)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1)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3=12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13=30+0+0=0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2)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3)《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二、初探面积的含义。
1、感知:
①寻找身边物体的面积,学生举手回答。
②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同桌互说并举手回答。
2、学生活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①教师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猜测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④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三、应用。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四、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
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投影仪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准备: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学生造三位数。
3.交流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观察与思考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
板书:987-123=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
小组合作
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寻找方法)
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
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体交流: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3)观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
(4)演示数射线。
(5)师生归纳
①这两个数必须有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②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须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教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寻找方法,但教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寻找、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灵活运用知识。〗
(三)差是451。
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
板书:968-517=451,876-425=451
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数卡①②④⑤⑧⑨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
2.用数卡①②⑤⑧⑨④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
(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175。
3.在计算中有没有碰到问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本(精选篇16)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变更合同条款模板
- 北京机动车抵押合同模板
- 服装售后服务情景演练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原卷版+ 解析版 考查范围:第五六单元)
- 颅脑外伤急救治疗方法
-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 环境应急预案汇报
- 预防传染病和艾滋病
- 电气机械及器材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初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 2024年中远海运限公司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设计概述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4 设计
- 两位数乘两位数(150题)
- 2024年中药材购销合同(四篇)
-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 手术患者意外伤害预防怎样做
- 户外烧烤团建方案主题(2篇)
- 电子电工实验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小学思政课工作总结5篇
- 工程测量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城中村改造的实施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