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及碱的性质►题型一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题型二滤渣、滤液的成分分析►题型三探究酸和碱的性质►题型四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转化►题型一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真题1-1】(2023年铁岭葫芦岛市中考)现有铝、铜、银三种金属,另选一种试剂就可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A.稀硫酸 B.硝酸镁溶液 C.硝酸铜溶液 D.硝酸铝溶液【答案】C【解析】A、铜、铝、银三种金属单质只有铝与稀硫酸反应,只能验证铝的活动性强于氢,铜、银的活动弱于氢,无法验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使用稀硫酸不能完成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目的,错误;B、铜、铝、银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使用硝酸镁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目的,错误;C、硝酸铜为可溶性盐,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能验证铝的活动性强于铜,银与硝酸铜溶液不反应,能验证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从而可以得出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正确;D、铜、铝、银三种金属单质都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使用硝酸铝溶液不能完成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目的,错误。故选C。【真题1-2】(2023辽宁大连中考)化学小组设计图1实验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在实验后按照图2所示流程从试管B的溶液中回收铜和银。(1)针对图1中的方案,只利用所给的四种试剂,再补充一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写出补充实验的操作及现象。______(2)分析图2的处理流程:滤渣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______。(3)图2流程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______(填“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小于后者”或“无法确定”)。【答案】(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2)①.Ag或银②.或、③.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3)前者小于后者【解析】(1)图1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有银白色金属析出,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可通过,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故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填: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2)由(1)知,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以下情形:若铁粉不足,则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为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若铁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亚铁;若铁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部分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铜,滤渣为铜、银;若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滤渣为铜、银;若铁过量,则溶质硝酸亚铁,滤渣为铁、铜、银,但滤渣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铁不会过量;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或、;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若硝酸铜有剩余,则铁和硝酸铜会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通过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来判断;故填:Ag;或、;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3)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108份质量的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故填:前者小于后者。【真题1-3】(2023辽宁盘锦中考)锂电池常用于新能源汽车,钴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生产锂电池,钴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发动机等耐热部件中。(1)图1表示的是锂______(填“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优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钴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4)在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钴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银、钴、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答案】(1)原子(2)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合理即可)(3)金属材料(4)Co>Cu>Ag【解析】(1)图1中核电荷数(3)=核外电子数(2+1),表示原子,因此图1表示的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从环保的角度分析,传统燃油汽车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为合金,钴合金属于金属材料;(4)在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钴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钴能够置换出铜,而银不能置换出铜,由此判断银、钴、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o>Cu>Ag。【真题1-4】(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2023年5月28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1)C919机身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飞机起落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合金钢。用合金钢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_____(写一点)和耐腐蚀等性能。(3)本次航班为旅客提供的餐食有:腊味煲仔饭、三色水果拼盘、牛奶等。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青少年可从牛奶中摄入_____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4)金属的应用与金属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现有试剂: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金属均已打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答案】(1)金属材料(2)强度高(合理即可)(3)①.糖类②.钙或Ca(4)①.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或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合理即可)②.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折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或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合理即可)【解析】(1)铝锂合金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用合金钢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强度高和耐腐蚀等性能,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不易断裂,不易被腐蚀;(3)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钙是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所以青少年可从牛奶中摄入钙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4)根据提供试剂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或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金属与酸、盐的反应1.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金属+酸→盐+H2↑。注意: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铁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反应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金属逐渐溶解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镁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反应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金属逐渐溶解至消失,放热;2.金属与盐反应的原理:金属+盐→新盐+新金属。注意: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参与盐溶液的置换铁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反应的现象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金属活动性顺序1.探究依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1)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氢后的金属不与酸发生置换反应。(2)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2.实验方案设计(1)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法一:将打磨过的金属分别插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方法二:将打磨过的一种金属单质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是否反应。(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法一:两盐夹一金:将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分别放入其它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方法二:两金夹一盐:将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金属单质放入活动性在中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3.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将金属进行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和污物。(2)比较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体积,金属形状、表面积等【变式1-1】(2024·陕西铜川·一模)为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洋洋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三支试管里的液体均为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B.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银丝和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C.该组实验不能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将c试管中的溶液换为FeCl2溶液可达到实验目的【答案】D【解析】A、金属丝浸⼊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选项正确;B、铁排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铜、银排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铁丝表⾯有气泡冒出,银丝和铜丝无明显变化,选项正确;C、b有气体产生,说明铁排在氢前,ac无现象,说明铜、银排在氢后,但不能比较出铜银的活动强弱,选项正确;D、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即铜不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选项错误。故选D。【变式1-2】(2024·陕西·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稀盐酸、Zn、Fe、AgB.Zn(NO3)2溶液、Fe、AgNO3溶液C.Zn、Fe(NO3)2溶液、AgD.Zn(NO3)2溶液、Fe(NO3)2溶液、Ag【答案】D【解析】A.、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且比反应更剧烈,能得出比活泼,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得出最不活泼,则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能与溶液反应,得出没有活泼,能与溶液反应,得出比活泼,则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能与溶液反应,得出比活泼,与溶液不反应,得出没有活泼,则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与溶液、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说明最不活泼,无法比较、的活动性,则无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3】(2024·甘肃临夏·一模)铬(Cr)及其化合物在作为催化剂、金属防腐剂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金属铬单质能与稀硫酸反应B.铬粉中的铜粉可加稀硫酸除去C.铬能与氧气反应D.可用铜片、CrSO4溶液和锌片检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答案】B【解析】A、铬是一种“氢前金属”,则铬能与硫酸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活动Cr>H>Cu,则在铬粉与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Cr能与稀硫酸反应,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原物质Cr被消耗,则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铬是一种“氢前金属”,则化学性质较活泼,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Zn>Cr>H>Cu,铜片不能跟CrSO4溶液反应,锌片可以跟CrSO4溶液反应,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此选项正确。故选B。【变式1-4】(2024·山东临沂·一模)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X和Y的金属活动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X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若Y为铁,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溶液会由蓝色变为色。【答案】Y>XX>ZFe+CuSO₄=Cu+FeSO₄浅绿色【解析】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排在氢前,X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排在氢后,说明Y比X活泼;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说明X比银活泼,而Z没有变化,说明银比Z活泼,说明X比Z活泼;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Y>X;X>Z;;浅绿色。【变式1-5】(2024·贵州黔南·一模)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元素,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目的】探究铁、铜、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发生。【实验分析】生成物中锰元素显+2价。(1)写出四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几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2)同学们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填序号)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结论】(3)铁、铜、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实验拓展](4)现将由5.5g锰5.6g铁6.4g铜组成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答案】(1)Fe+H2SO4=FeSO4+H2↑(Mn+FeSO4=MnSO4+Fe,或Mn+CuSO4=MnSO4+Cu)都是置换反应(2)④(3)Mn>Fe>Cu(4)0.2【解析】(1)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发生,说明实验①无反应发生,实验②③④都有反应发生:②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H2SO4=FeSO4+H2↑;③锰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铁:Mn+FeSO4=MnSO4+Fe;④锰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铜:Mn+CuSO4=MnSO4+Cu。综上所述,上述反应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2)由实验①可知,金属活动性:H>Cu:由实验②可知,金属活动性:Fe>H:由实验③可知,金属活动性:Mn>Fe:由实验可知,金属活动性:Mn>Cu。实验①②③已经可说明金属活动性:Mn>Fe>H>Cu,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④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3)由(2)可知,金属活动性:Mn(锰)>Fe(铁)>Cu(铜)。(4)由(2)可知,金属活动性:Mn>Fe>H>Cu,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12g固体中含有6.4gCu,则未参加反应的Fe为12g-6.4g=5.6g,即只有5.5gMn与稀硫酸反应,设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
解得x=0.2g即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题型二滤渣滤液的成分分析【真题2-1】(2023辽宁锦州中考)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滤渣中没有Cu。滤液中一定含有AgNO3B.若滤渣中有Cu,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C.若滤渣中没有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和Cu(NO3)2D.若滤渣中有Fe,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和Fe(NO3)2【答案】C【解析】A、根据优先置换原理,当铁粉的质量很少时,铁粉首先置换银离子,铜离子不一定到得置换,故当铁粉恰好将银离子置换出来后,滤渣中没有Cu,滤液中不含有AgNO3,故A错误;B、根据优先置换原理,当铁粉的质量很少时,铁粉首先置换银离子,铜离子不一定到得置换,若滤渣中有Cu,说明滤液中的AgNO3被反应完全,Cu(NO3)2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剩一部分,故B错误;C、滤渣中没有Fe时,铁粉被消耗完全,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和Cu(NO3)2,故C正确;D、若滤渣中有Fe,说明AgNO3和Cu(NO3)2与铁粉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和AgNO3,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故D错误。故选C。【真题2-2】(2023辽宁阜新中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铁和钢是常见的两种铁合金,其主要区别是______。(2)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3)将一定量锌粉加入到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4)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石冶炼生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含碳量不同(2)涂油(3)Mg(NO3)2和Zn(NO3)2(或硝酸镁和硝酸锌)(4)Fe3O4+4CO3Fe+4CO2【解析】(1)生铁是指含碳量为2%~4.3%的铁的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0.03%~2%的铁的合金,生铁和钢是常见的两种铁合金,其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2)给链条涂油,可以阻止铁和氧气、水接触,有效的防止其生锈,还可起到润滑作用,减小摩擦和减少磨损。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常用的方法是涂油;(3)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将锌粉放入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Zn(NO3)2]、硝酸镁[Mg(NO3)2];(4)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滤液、滤渣的判断)金属与盐的混合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方法例:将铁粉不断加入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1\*ROMANI、由于锌比铁活泼,故铁不与硝酸锌反应(依据: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不含锌。=2\*ROMANII、根据“优先反应”规律(即远距离先置换),铁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1)硝酸银反应一部分:滤渣(银);滤液(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硝酸铜)(2)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完:滤渣(银);滤液(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铜)=3\*ROMANIII、硝酸银反应完后,若铁粉有剩余,铁才与硝酸铜反应。(3)硝酸铜反应一部分:滤渣(银、铜);滤液(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铜)(4)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完:滤渣(银、铜);滤液(硝酸锌、硝酸亚铁)(5)硝酸铜反应完、铁还有剩余:滤渣(银、铜、铁);滤液(硝酸锌、硝酸亚铁)【变式2-1】(2024·广东茂名·一模)向FeCl2、CuCl2、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当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的组成有三种情况 B.滤液中一定存在MgCl2和ZnCl2C.滤渣中一定存在Cu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答案】D【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H>Cu,向FeCl2、CuCl2、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不能和氯化镁反应,锌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待氯化铜反应完全,若锌有剩余,锌再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当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A、如果锌粉少量只能置换出铜,滤渣为铜,如果锌粉再多一点能置换出铁和铜,滤渣为铁和铜的混合物,如果锌粉过量,滤渣为铁、铜、锌混合物,所以滤渣的组成有三种情况,该选项说法正确;B、滤液中一定存在没有反应的氯化镁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有加入的锌就一定有置换出的铜,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锌的量不足时,只能置换出铜,没有置换出铁、也没有剩余的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就不会有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变式2-2】(2021·江苏南京)设计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将足量铁粉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解析】将足量的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最后过滤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就可以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是浅绿色,铜是红色,因此实验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变式2-3】(2024·河南商丘·一模)金属活动性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1)步骤①体现了铁具有性。(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答案】(1)延展(或良好的延展)(2)硝酸锌、硝酸亚铁【解析】(1)步骤①将铁丝一端压成片状,说明铁具有延展性;(2)金属活动性:Zn>Fe>Ag,故步骤②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锌不参与反应,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亚铁。【变式2-4】(2024·山东济宁·一模)在实验课上,某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答案】(1)AgFe(2)Mg(NO3)2和Fe(NO3)2【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性Mg>Fe>Ag,把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先发生,镁完全反应后,再发生,由于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浅绿色滤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说明镁粉已完全,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镁粉;若混合物中Fe的量多,Fe过量,AgNO3全部反应完,则滤渣中含有Fe和Ag,滤液中含有Mg(NO3)2和Fe(NO3)2;若混合物中Fe的量少,Mg和Fe全部反应完,AgNO3不能反应完,则滤渣中只有Ag,滤液中含有Mg(NO3)2、Fe(NO3)2和AgNO3;【解析】(1)根据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2)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和Fe(NO3)2。【变式2-5】(2024·陕西咸阳·一模)“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它成功到达月球表面让我们实现了“上九天揽月”的愿望,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而制作月球车会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月球车的制备材料中选用了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选填“大”或“小”);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2)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过程。(3)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取一定量该废液样品,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镁、锌、铜,滤液的溶质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锌B.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的组成有两种情况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溶质的组成有三种情况D.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锌【答案】(1)大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反应(2)氧气、水(3)BCD【解析】(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的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铝制品具有良好大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2)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过程;(3)A.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镁,可能含有锌、铜。滤液的溶质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锌,故A说法错误;B.若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说明锌反应完全,则滤渣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锌,可能含有铜,则滤渣的组成有两种情况:银或者银和铜,故B正确;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即一定不含有锌,锌反应完全,无法判断硝酸银和硝酸铜的反应情况,则滤液溶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则滤液溶质的组成有三种情况,硝酸镁、硝酸锌或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或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D.若滤液呈无色,即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铜,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均反应完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无法判断锌是否反应完全,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锌,故D说法正确;故选BCD。►题型三探究酸和碱的性质【真题3-1】(2023辽宁阜新)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总结了盐酸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A、B、C、D、E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C是红棕色固体,则其化学式为______。(2)若单质B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单质B这类物质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3)若E为氢氧化钾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呈无色时,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答案】(1)Fe2O3(2)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3)①.KCl或KCl和HCl(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氯化氢)②.复分解反应【解析】(1)能和酸反应的物质有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盐类物质,C是红棕色固体,则C是氧化铁,则其化学式为Fe2O3;(2)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亚铁,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金属与盐酸反应,金属要满足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3)酚酞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是无色的;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钾和水,酚酞溶液变成无色时,溶液可能是中性或酸性,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氯化氢;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真题3-2】(2023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后,为加深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1)实验活动一: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继续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观察到蓝色沉淀消失。【实验分析】同学们对此时试管中溶液成分分析后认为: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可能有_____。【实验验证】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证明了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存在的。(2)实验活动二: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g氢氧化钙粉末,分别加入10mL水和_____mL稀盐酸,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_____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试管甲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试管乙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氢氧化钙的性质为_____通过以上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们对酸、碱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答案】(1)①.②.、③.##硫酸④.无蓝色沉淀产生(合理即可)(2)①.10②.试管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③.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解析】(1)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分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说明硫酸铜还未完全反应,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铜、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中存在硫酸,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观察到无蓝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存在的;(2)要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水和稀盐酸的体积应相同,则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g氢氧化钙粉末,分别加入10mL水和10mL稀盐酸,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结论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现象为:试管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10mL水中加入0.1g氢氧化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说明室温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1g,说明室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1g,说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而试管乙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真题3-3】(2023辽宁阜新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检验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成分全部为NaOH。猜想二:发生变质,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猜想的依据是______。【实验活动1】甲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NaOH样品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______猜想二正确该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活动2】乙组同学为了证明该NaOH样品变质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______,证明NaOH样品发生了部分变质。【实验活动3】丙组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乙组剩余的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取少许滤液,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取少许滤液,滴加CuSO4溶液既有白色沉淀又有蓝色沉淀产生(3)取少许滤液,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实验活动3】证明该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总结提升】乙、丙两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的共同思路是______。【答案】①.Na2CO3或Na2CO3和NaOH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或)③.有气泡产生④.⑤.变红⑥.检验样品中含有NaOH【解析】【解析】猜想假设: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变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成分为碳酸钠;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猜想二:发生变质,成分为Na2CO3或Na2CO3和NaOH;作出此猜想,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实验活动1:结论是猜想二正确,即氢氧化钠已变质,则存在碳酸钠;故取少量NaOH样品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活动2:结论是NaOH样品发生了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呈碱性,则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总结提升:乙、丙两组同学都是通过先除去样品中的碳酸钠,再验证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从而证明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真题3-4】(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学习完NaOH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对KOH的性质展开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KOH为白色固体,水溶液为无色;②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OH-K+溶溶Cu2+不溶【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用KOH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1)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2)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3)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同学们又设计如下实验:①步骤Ⅱ中若观察到_______,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②试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选择_______加以证明。【得出结论】(4)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答案】(1)>(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3)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②.③.锌##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4)水溶液中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解析】(1)氢氧化钾属于碱,溶液显碱性,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7;(2)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B试管中的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3)①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硫酸,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成无色,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钾消失了,一种物质物质被反应完全,就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②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③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即证明反应后有酸剩余,依据酸的通性,可以选择活泼的金属(如锌)、碳酸盐、紫色石蕊溶液。(4)KOH与NaOH都属于碱,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真题3-5】(2023辽宁大连中考)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验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Ⅱ、向溶液中加入试剂X,连接装置,如图所示;Ⅲ、……(1)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实验二】从定量角度,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2)化学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仍利用该装置及相关试剂继续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理由是______。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原因是______,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3)结合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写出具体操作并简述推断过程。【答案】(1)①.酚酞溶液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2)①.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③.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3)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解析】(1)由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都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所以试剂X的名称是酚酞溶液;故填:酚酞溶液。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则溶液仍为红色;若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则溶液红色褪去。所以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故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2)由于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故填: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所以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足量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及生成的氯化钙、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酚酞等。故填: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3)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比如: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故填: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真题3-6】(2023辽宁丹东中考)对于有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现从“无现象”到“有现象”的转化帮助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就此主题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一所示。(1)将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滴入充满气体的大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探究活动二】探究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二所示。(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开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同学们继续探究(2)中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包括酚酞)(作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______。(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粉末溶解,且______猜想二成立在交流汇报时,甲乙两组同学表明,没有按照图二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而是按照图三所示,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得出了下列两种结论:图三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小组得出的结论甲组实验溶液仍为无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乙组实验溶液变为红色与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分析评价)(4)甲组同学认为: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______性,进而证明_____不存在,得出了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5)同学们不同意乙组所得的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6)小明建议,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某种药品,即可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用的药品有______。A.锌粒 B.稀盐酸 C.铜片(7)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______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答案】(1)①.有气泡产生②.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2)无(3)①.NaCl、HCl②.有气泡产生(4)①.碱②.NaOH##氢氧化钠(5)如果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稀盐酸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也会变为红色(6)AB(7)反应物减少【解析】(1)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滴入充满CO2气体的大试管内,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开始振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一:NaCl;若盐酸过量,则猜想二:NaCl、HCl;(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即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Cl、HCl,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粉末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含有氯化氢,故猜想二成立;(4)甲组实验: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进而证明NaOH不存在,得出了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5)乙组实验: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NaOH与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不同意这个实验结论,原因是如果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稀盐酸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也会变为红色;(6)乙组实验中要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即证明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无HCl存在;A、锌粒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锌粒,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无HCl存在,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试管中的溶液中含酚酞,逐滴加入稀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符合题意;C、铜片不与稀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7)由上实验可知,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真题3-7】(2023年辽宁省抚顺、本溪、辽阳中考)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_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4)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活动三:测定NaOH样品的纯度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5)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____。(6)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①.碱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合理即可)(3)(4)H2O(5)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合理即可)(6)偏大【解析】(1)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遇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NaOH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则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可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此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则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2)B试管中二氧化碳氧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为了验证该反应的发生,即为验证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B试管中已发生反应;(3)C试管中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a、2个Cl,反应后有2个Na、2个Cl、2个O、4个H,故2X中含有2个O和4个H,X中含有1个O和2个H,X的化学式为H2O;(5)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镁溶液过量;(6)该实验室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继而得出氢氧化钠的纯度,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滤渣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真题3-8】(2023辽宁盘锦中考)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Ca(OH)2的制备、性质、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资料一】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阳离子阴离子OH﹣Cl﹣Na+溶溶溶Ca2+微溶不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资料二】CaCl2溶液显中性。任务一了解Ca(OH)2的制备(1)Ca(OH)2可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此反应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任务二检验Ca(OH)2的性质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2)甲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______。(3)同学们观察到乙中固体几乎不溶解,丙中固体完全消失。对比乙、丙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在图丁所示实验中:步骤一: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A中,软塑料瓶变瘪。小新认为此现象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刚认为小新的说法不正确,小刚的理由是______。步骤二:打开弹簧夹K后,B中液体流入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丁中的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白色固体和红色溶液。请你写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______。任务三了解Ca(OH)2的用途(6)Ca(OH)2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属于Ca(OH)2用途的是______。A.用石灰浆粉刷墙壁B.用作食品干燥剂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改良酸性土壤【答案】(1)放热(2)二氧化碳(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4)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②.产生白色沉淀③.Na2CO3+Ca(OH)2=CaCO3↓+2NaOH(5)加入适量稀硫酸(6)ACD【解析】(1)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水,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3)乙中固体几乎不溶解,丙中固体完全消失,说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4)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A中,软塑料瓶变瘪,小新认为此现象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刚认为小新的说法不正确,小刚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打开弹簧夹K后,B中液体流入A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丁中的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白色固体和红色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该废液显碱性,故处理该废液的方法加入适量稀硫酸;(6)A、用石灰浆粉刷墙壁会发生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符合题意;B、用作食品干燥剂的为氧化钙而不是氢氧化钙,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农业上可用石灰乳和硫酸铜等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CD。【真题3-9】(2023辽宁沈阳中考)《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人用草木灰(主要成分是)与石灰石灼烧后的固体、水混合制取氢氧化钾,用作纺织品漂洗剂。小组同学以“古法制碱”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项目一:实验室模拟古法制碱【实验设计】制碱的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1)①步骤一反应类型是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②请写出步骤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③资料显示,步骤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实施】小组同学完成步骤一、步骤二实验后,立即进行步骤三实验,如图4所示。项目二:验证氢氧化钾生成(2)为了证明步骤三反应的发生,小组同学再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图4烧杯静置后底部的少量固体,洗净后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中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含有(3)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结论中的均为步骤三反应生成。点点同学提出质疑,理由应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相关物质均未变质)(4)点点同学提出了新思路:可以通过测量溶液pH的变化证明步骤三反应发生。经测定:常温下饱和溶液的pH为12.7,实验配制的溶液pH为11.3。重新做步骤三实验,向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分3次加入步骤二得到的悬浊液,分别测得烧杯内混合液pH变化后的数据如下: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pH12.213.214.0①小组同学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认为可以证明步骤三反应的发生,依据是______。②为了进一步验证有KOH生成,还应测定的数据是______,请说明验证的理由:______。项目三:处理碱性废液为了:防止污染,同学们用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并按其使用说明,对上述实验产生的碱性废液进行处理。【处理过程】(5)①第一步:配制稀硫酸。用_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490g,冷却后倒入软塑料瓶。②第二步:处理废液。将碱性废液倒入反应槽,开启搅拌机,按压软塑料瓶注入稀硫酸,将pH调至约等于______。当pH稳定后停止搅拌。打开水阀,废液流入过滤槽、活性炭槽,处理达标后排放。③第三步:处理废渣。【分析交流】(6)按说明书建议,装置中应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处理碱性废液,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其原因是______。(7)第二步中搅拌机搅拌的作用是______。(8)请写出一条在第二步处理废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______。【总结评价】实验是学习的一部分,敢质疑、敢创新,一定能在科学探究中收获成功,感受快乐!【答案】(1)①.分解反应②.(2)稀盐酸(3)步骤一中碳酸钙可能未反应完全(4)①.混合液的pH逐渐增大,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则可以证明步骤三反应的发生②.单独的氢氧化钾溶液的pH③.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的pH均小于14,碳酸钙难溶,若测定出氢氧化钾溶液的pH在14左右,即可说明有氢氧化钾生成(5)①.50②.7(6)酸碱中和反应放热,盐酸受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7)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8)防止搅拌时液滴飞溅(合理即可)【解析】(1)①步骤一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②步骤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CaCO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图4烧杯静置后底部的少量固体,洗净后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由于步骤一中的碳酸钙可能没有完全反应,所以上述实验结论中的CaCO3也可能来自于步骤一中剩余的碳酸钙;(4)①由于常温下Ca(OH)2饱和溶液的pH为12.7,实验配制的K2CO3溶液pH为11.3,向盛有K2CO3溶液的烧杯中,分3次加入步骤二得到的悬浊液,混合液的pH逐渐增大,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则可以证明步骤三反应的发生;②为了进一步验证有KOH生成,还应测定的数据是单独的氢氧化钾溶液的pH,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的pH均小于14,碳酸钙难溶,若测定出氢氧化钾溶液的pH在14左右,即可说明有氢氧化钾生成;(5)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②pH=7的溶液显中性,因此将碱性废液倒入反应槽,开启搅拌机,按压软塑料瓶注入稀硫酸,将pH调至约等于7;(6)由于酸碱中和反应放热,盐酸受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因此不用盐酸处理碱性废液;(7)第二步中用搅拌机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8)在第二步处理废液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搅拌时液滴飞溅。酸、碱的通性的记忆法稀酸的化学性质有5条,伸出左手,将酸放在手心里,5条性质好比5根手指,如图1-①所示;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有4条,伸出右手,将碱放在手心里,4条性质好比4根手指,如图1-②所示。因此可形象记忆为:左手酸,右手碱,右手有点“残”(有4根手指),双手搞定酸和碱。碱的化学性质的常见误区 (1)NaOH易潮解,因此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等酸性气体。 (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常用澄清石灰水,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变式3-1】(2024·山西·一模)同学们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此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方法:按图示装置,将注射器内NaOH溶液全部注入装有气体的广口瓶中。实验原理:(1)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2)注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问题与反思:(3)小明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可能的原因是,你的改进建议是。【答案】(1)(2)气球逐渐变大随着反应的逐渐进行,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瓶中气压减小(3)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广口瓶中气压减小,气球变大用相同的装置,注射器内注入等体积的水推入广口瓶中作对比实验【解析】(1)广口瓶内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注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气球变大,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广口瓶中二氧化碳减少,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3)小明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使广口瓶中气压减小,气球变大;改进建议是用相同的装置,注射器内注入等体积的水推入广口瓶中作对比实验。【变式3-2】(2024·山东青岛·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探究一】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1)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交流反思】(4)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钠和氯化氢(2)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3)(4)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因为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说明盐酸过量,所以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钙是与盐酸反应了而不是溶于水;(3)试管④中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若测得试管⑤清液的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氢氧化钠,向试管⑤中滴加的几滴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还没有来得及与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所以没有观察到难溶性的氢氧化铜溶解,所以试管⑤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试管①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pH=2,盐酸过量,所以试管①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试管⑤中的溶液最终存在溶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铜、氯化氢,故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变式3-3】(2024·山东枣庄·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A、B、C、D四支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向其中分别滴加四种化合物的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钠溶液相似。
(1)四支试管中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填字母)。(2)向A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色。则证明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D试管中观察到现象,证明稀硫酸能和硝酸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拓展应用】(4)实验完毕后,将四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倒入同一烧杯中,测PH<7,若将烧杯中的废液直接倒入铸铁下水道,会导致的后果是(答一点即可)。【答案】(1)B(2)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3)产生白色沉淀(4)腐蚀铁制下水道(合理即可)【解析】(1)A中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中氯化钠和硫酸相互交换不能形成水、气体、沉淀,不能反应,C中碳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D中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则不能发生反应的为B,故填:B;(2)酚酞遇酸或中性溶液不褪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则说明发生了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3)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4)溶液PH<7,若将烧杯中的废液直接倒入铸铁下水道,由于铁能与酸反应,则会腐蚀铁制下水道,且还会污染水源,故填:腐蚀铁制下水道(合理即可)。(2024·甘肃临夏·一模)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如表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预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碳酸钠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②碳酸钠能与酸反应③碳酸钠能与碱反应④碳酸钠能与盐溶液反应实验过程预期现象或实验分析现象:无色酚酞溶液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反思与评价实验证据证明纯碱是一种具有碱性的盐,实验证明了纯碱具有类似于碱的通性【探究延伸】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③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2)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猜想四:含有NaOH、Na2CO3、Ca(OH)2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不用实验就可知猜想错误。(3)同学们取少量实验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猜想错误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猜想二正确【答案】(1)红色/红①(2)四(3)三有气泡产生【解析】(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碱的通性是氢氧根离子体现的,则在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只有实验①碳酸钠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体现了氢氧根离子的性质;(2)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两者不能共存,故猜想四错误。(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未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即猜想三错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结论为溶液中含有盐酸,则可观察到气泡产生。【变式3-4】(2024·安徽合肥·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一】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1所示。(1)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借助温度和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2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数字传感器绘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有关曲线。(2)该实验烧杯中盛放的化学药品是,你从图2中哪些信息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反应【实验三】(3)兴趣小组同学将图2中b点处的溶液蒸干,此时得到的固体是。同学们继续就酸和碱的反应进行了探究。(4)取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入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颜色为。(5)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前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图2中画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微观示意图【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2)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3)氯化钠/NaCl(4)红色(5)【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或盐酸过量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则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能使酚酞变红的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说明发生了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前pH小于7,故烧杯中装的溶液为稀盐酸;由图2的pH曲线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为中性时恰好完全反应;(3)b点溶液pH=7为中性,则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则b点所示溶液蒸干,此时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列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关系式,,由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盐酸过量,故此时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H2O、Na+、Cl-,故图2为:。【变式3-5】(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某化学小组同学按下图对碱的化学性质展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支试管共体现了Ca(O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览展示 合同范本
- 如何写商标代理合同范本
- 胃癌肝性脑病的护理查房
- 临时工合同的工作时间与休息规定
- 推进普通话的校园文化活动方案
- 食品安全舆情监控管理方案
- 建筑行业工人工资发放实名制方案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案
- 远程医疗通信服务实施方案
- 文化广场树木移栽施工方案
- 中学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
- 医院药房二维码溯源管理
- 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 青岛市特殊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办事指南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百校联赛”一等奖
- 冷库安全施工方案
- 《企划案撰写》课件
- 人是如何学习的II:学习者、境脉与文化
- 妊娠易栓症查房课件
- 《数据结构与算法》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