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2024)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2024)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2024)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2024)历史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朝朝周朝汉汉国晋晋北朝朝代西夏、金朝朝朝(中国古代朝代数轴)阶段划分原始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阶段时间国、秦汉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朝统一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争以前)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01课标解读04学习目标07难点突破10复习设计02教材分析05情境任务11大事年表03学情分析06课时安排(四课时)09背诵清单12单元评价1.2022年课标要求1)新旧教材之比较原版本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 约170万年约170万年约1万年约5000年约前2070年良渚、陶氏文化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原始人群半坡居民部落联盟半坡居民部落联盟6000年前五六干年前良渚古城遗址早期国家出现4300年前70万到20万年前7000年前七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有强烈的求知欲,4课时第1课时:第1课第2课时:第2课第3课时:第3课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知道使用火北京人距今约70万北京西南周口打制石器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打制石器生活地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如骨耜种植水稻漆与神话中的历史信区别远古传说:文字出现以前,生产和生活状况等史实主要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和流传,其中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联系不可否认的是传说有神话的成分,但传说与神话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考古发现印证了这些历史信息。我们要学会通过了(1)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会发展水平;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制代的原始民主;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的语文学科:神话传说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化石、C-14年代测定物理学科:骨耜道法学科:学史崇德音乐学科:骨笛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具头骨化石,距今约110万一80万年。(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二)、定居生活4.生产状况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早期城市初步形成2.早期国家的形成(3)墓葬特点(4)地位价值3.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4)联盟形成2.尧舜禹的禅让(黄河流域)国境内源发展发展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意识;搜集黄帝、炎帝、尧舜、禹等的史料,认识远古传说和史实的关系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北京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他们在演化过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举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良渚、陶寺等遗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1教学重点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3.从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看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3.黄帝对人类的贡献;教学难点知道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与区别,通过史料信息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良渚古城遗址与陶寺都城遗址及早期国家的产生;认识到传说的本质是一个民族诞生的历史证明。七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及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以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建构知识框架;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1.结合考古学成就,考查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时间和空间分布,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特征,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2.联系史前时期的考古遗存,创设问题情境,从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原始农耕生活、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黄帝、炎帝的贡献。(重点)3.结合历史传说和历史事实,考查禅让制和通过图片、地图、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复习环节】环节一、自主复习(限时) 谋人会使用(),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可以制作和使用()。以及两颗门(1)(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图)(2)(观察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图示)(3)(作用: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1)外貌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属于()智人。(3)生产生活状况: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和()技术。他们可能已经知道(),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6.河姆渡():生活距今约7000年,生活于()流域。河姆渡居民的特征:(1)(观察稻谷图示)标志着()的诞生。(2)(观察猪纹陶钵图示或思考干栏式建筑下面悬空的部分可以干些什么呢?)7.半坡居民:生活距今约6000年,生活于()流域。半坡居民基本与河姆渡居民的特征(3)半坡居民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距今约5300-4300年。(3)墓葬特点炎帝:(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的功绩有:()(1)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的首领。当时实行(),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2)人物事迹请小组代表(3个学生)来公布你的答案和认识(5—8分钟) 图1 期国家的产生(学习目标三)) 重要证据(学习目标四)。)【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活动探究5:华夏族的形成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我们又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请同学们记住,我们的民族的根是共同的。根。) 【学生活动】完成第三部分【巩固提升】的相关练习题(3分钟左右)1.在100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了人类活动。为研究中国早期古人类提供可靠依据的是()A.旧石器时代遗址B.新石器时代遗址2.考古学者在云南某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石器、炭屑、烧骨和哺乳动物化石,并用考古地磁学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材料说明了()A.考古发现是研究元谋人的重要依据B.北京人从古猿演变到人类经历了漫长历程C.山顶洞人遗址材料是迄今世界最齐全的D.河姆渡人的住房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3.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4.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人工取火,还会缝制衣服。“他们”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5.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A.种植技术B.制陶技术C.凿井技术D.纺织技术6.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D.会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7.文物是历史的痕迹,蕴含着历史信息。运用如下图中的文物可研究()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部落联盟D.早期国家产生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早期国家的产生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D.部落联盟的兴起9.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10.我国的远古传说,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这表明,远古传说()A.纯属后人的主观想象B.与历史的真实完全一致C.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D.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11.下图的远古传说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除D项;故选A项。选A项。元谋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农业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陶寺遗址→早期国家炎黄联盟→人文初祖尧舜禹联盟→禅让制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史前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饲养家畜;使用陶器。部落时期文明初现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基本不知道磨制石器(燧人氏时代)陕西蓝田县蓝田人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资料最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山顶洞人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舞阳贾湖遗址河姆渡文化烧制黑陶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黄帝、炎帝战于阪泉与蚩尤战于逐鹿禹之子启得帝位都城阳城第1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历史的研究方法是()A.实地考察B.走访调查C.化石研究D.口耳相传3.某同学暑假期间随父母导航到下图地点参观。下列早期人类中,他可以深入了解的是()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到这去从这走周口店遗址博物馆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A.用火取暖,烧烤食物B.干栏式建筑和木结构水井C.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影像记录D.考古发掘6.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东胡林遗址碳化粟兴隆洼遗址碳化粟和黍(距今10000-8000年前)(距今10000-8000年前)贾湖遗址碳化稻粒(距今8000多年前)A.阶级分化明显B.形成祖先崇拜C.已能制作陶器D.过着定居生活8.以下中原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彩陶可以用来探究的问题是()A.历史文化悠久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时间活动北京人半坡人磨制石器、使用彩陶栽培水稻、雕刻象牙教民耕种、发明纺织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C.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D.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A.守正创新精神B.祖先崇拜传统C.崇尚法治精神D.选贤举能传统材料一: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