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北京人遗址发掘出土10万余件石器,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
)A.用火和保存火种 B.驯化和饲养家畜C.过部落群体生活 D.制作和使用工具2.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最可靠的证据是(
)A.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刮削器 B.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C.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 D.贾湖遗址出土龟甲和骨笛3.该遗址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可能是(
)A.牛河梁遗址 B.郧县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丁村人遗址4.下列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半坡人(
)①掌握农业种植技术②进行渔猎采集③已会纺织、制衣④使用金属货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出现了贫富分化 B.产生爱美意识C.手工业发达 D.区域发展不平衡6.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7.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距今5000多年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它们凸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
)A.更迭频繁 B.借鉴外来 C.一脉相承 D.多元一体8.史书《世本》中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这主要表明(
)A.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B.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C.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 D.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9.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该大战是(
)A.城濮之战 B.涿鹿之战 C.商汤伐夏 D.阪泉之战10.“在禅让制度下,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会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A.血缘关系 B.经济实力 C.品德才能 D.社会地位11.河南洛阳发掘的二里头遗址,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
)A.严刑峻法,统治残暴 B.对外征战,耗费国力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等级有序,阶级分化1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平王东迁 B.“国人暴动” C.尊王攘夷 D.盘庚迁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京人”用火再添力证: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现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1)材料一图A中①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距今约万年。北京人遗址最先于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图B古人类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京人”的用火证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主要古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你有什么感悟?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禹传子”宣告了阶级社会王位传子制的开始,从此,“大人世及以为礼”,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摘编自《夏商周史话》材料二:商王朝自武丁以后社会经济逐渐走下坡路……纣王沉溺酒色,法度不明,政治昏乱,招致人民的反抗。纣王为了对付叛乱,加强了严刑峻法……商在东方与东夷的战争,倾全国的兵力,经过多年的征讨,总算把东夷攻克,但耗费了大量财富,国家元气大伤。——摘编自《中华远古史》材料三:西周分封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周王室将自己家族的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非夏商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1)材料一中“王位传子制”指的是哪一制度?指出该制度产生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朝灭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受封诸侯的义务。根据材料三,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意义。15.突破中孕育着新机,变化中蕴含着发展。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礼乐突破】材料一: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春秋时期八佾舞(复原)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依次类推。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仅天子可以使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然而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也使用这种规格的乐舞。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时期哪一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政局变化】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在七八十年中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楚国在春秋时期已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民族,应属华夏族之一部,但楚地处南方,受群蛮包围,衣服、语言具有南方民族特色,不同于中原。——摘编自《中国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影响。列举两位春秋时期出现的霸主。【经济革新】材料三: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出现,春秋时开始制造铁农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铁农具有很多件……以牛拉犁耕地的出现是春秋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它大大推动了农田的开垦……春秋以来人工灌溉开始有明显的发展,各国统治者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也十分重视沟渠的整修。——摘编自《春秋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参考答案1.【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北京人遗址发掘出土10万余件石器,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用火痕迹,不能说明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排除A项;北京人不会驯化和饲养家畜,驯化和饲养家畜最早是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会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没有体现出北京人过部落群体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炭化粟粒是实实在在的农作物遗存,是直接的实物证据,能够有力地证明当时存在农业生产活动,从而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C项正确;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刮削器主要用于加工其他物品,不能直接证明与农业生产相关,排除A项;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传说具有不确定性,缺乏确凿的实物证据支持,不能作为可靠的考证依据,排除B项;贾湖遗址出土龟甲和骨笛,龟甲和骨笛主要与文化、艺术等方面相关,并非直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证据,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C【详解】据题干“该遗址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地处北方,与题意中反映的东南沿海不符,排除A项;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10万-80万年,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是原始农业时期的遗址,排除B项;丁村人遗址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与题意中的地理位置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石锛(翻土工具)的出现说明半坡人掌握农业种植技术,故①正确;②骨鱼叉说明了半坡人会进行进行渔猎采集,故②正确;③陶纺轮的出现说明半坡人已会纺织、制衣,故③正确;④图片文物的材质为骨质、陶质和石质,没有出现金属,因此不能说明半坡人使用金属货币,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国父系社会晚期,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因此墓葬反映出来的是社会的贫富分化,A项正确;山顶洞人出现了爱美意识,排除B项;题干大汶口晚期墓葬陪葬品的情况,反映是贫富分化,但与手工业发达无关,排除C项;题干大汶口晚期墓葬陪葬品的情况,反映是贫富分化,但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和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文明特征包括国家管理机构、城镇、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题干体现了城镇和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说明良渚古城所处时期的中国出现早期文明特征,A项正确;贫富分化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父系氏族时期,主要体现为成员之间财富的差异,材料没有明确点出,排除B项;城市出现规划,但不能说明城市规划十分完美,排除C项;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但没有着重强调玉器制造工艺,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如距今5000多年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明同一时期在中国的不同地方都同时出现了中华文明,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更迭频繁”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变化、交替的速度很快、很频繁,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来文明,无法得出借鉴外来的结论,排除B项;“一脉相承”强调中华文明从古老的起源开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核心价值观、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指的是传说中黄帝挖掘水井,史书中的这一记载与考古发现的水井在时间上相吻合,说明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D项正确;史书记载的先民传说在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说明先民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而不是说没有科学依据,排除A项;史书记载的是关于传说中黄帝的发明,考古发现中的水井证实了黄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水井,但不能说明与黄帝有关,排除B项;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老师的重要依据,有局限性的是传说与神话,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部落,B项正确;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阪泉之战是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禅让制度下”结合所学可知,禅让制,即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主要依据的是个人才能,C项正确;世袭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王位、爵号和财产,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禅让制强调的是个人才能,而非经济实力,排除B项;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择依据的是个人才能而不是社会地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有序,D项正确;材料都城遗址所反映是夏朝等级有序,阶级分化,与夏朝统治残暴无关,排除A项;材料都城遗址所反映是夏朝等级有序,阶级分化,与夏朝对外征战无关,排除B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并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A项正确;“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尊王攘夷口号提出于春秋争霸时期,排除C项;盘庚迁殷发生于商朝,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1)元谋人1601921钻孔(2)证据:内外呈黑色,完全炭化的动物骨骼;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火塘内部及周围大量燃烧过的物质。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3)感悟: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古人类遗址丰富;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古人类使用火的历史悠久;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A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可知,①处古人类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距今约②160万年。北京人遗址最先于③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图B古人类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④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2)证据:根据材料二“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现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可知,内外呈黑色,完全炭化的动物骨骼是“北京人”的用火证据;根据材料二“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可知,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是“北京人”的用火证据;根据材料二“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可知,火塘内部及周围大量燃烧过的物质是“北京人”的用火证据。意义:根据材料二“北京人”的用火证据,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3)感悟:根据材料一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知,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古人类遗址丰富;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根据材料二“北京人”的用火证据可知,古人类使用火的历史悠久;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等。14.【答案】(1)制度:世袭制。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发展。(2)原因:商朝经济逐渐衰落;统治者统治残暴腐朽,并施行严刑峻法;军事上连年征战,耗费国力。战役:牧野之战。(3)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诸侯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意义: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详解】(1)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夏朝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因此,材料一中“王位传子制”是指世袭制。条件:依据材料二“是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可知,世袭制产生的主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发展。(2)原因:依据材料二“商王朝自武丁以后社会经济逐渐走下坡路”可得出商朝经济逐渐衰落;依据“纣王沉溺酒色”可得出统治者统治残暴腐朽;依据材料“纣王为了对付叛乱,加强了严刑峻法”可得出施行严刑峻法;依据材料“经过多年的征讨,总算把东夷攻克,但耗费了大量财富,国家元气大伤”可得出军事上连年征战,耗费国力。战役:依据所学可知,战役: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3)第义务: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意义:依据材料三“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可得出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材料“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可得出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依据材料“西周分封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可得出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15.【答案】(1)现象: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大夫僭越礼制(礼乐制度瓦解或礼崩乐坏)。原因: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领地大幅缩小;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源市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青海大学《计算方法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公民与社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理教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数据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5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上海戏剧学院《管理运筹学与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南大学《统计计算与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LT 5756-2017 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冷缩式电缆附件安装规程
- 循环伏安法 课件
- 2023高考数学艺考生一轮复习讲义(学生版)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2短视频前期创意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人教版)
- 关注听力健康知识讲座
- 家校合作共育课件
- 2023年全国报关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