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了多次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

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

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

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

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

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

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

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

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

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

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

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

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

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

=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

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

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

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2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

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

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

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

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3

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序备注

一8.26-8.30报名、发书、拟定各种计划

二9.2-9.6测量1-3

三9.9-9.13测量4-7

四9.16-9.20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8-11

五9.23-9.2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2-15

9.30-10.4国庆节放假

七10.7-10.1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16-19

八10.14-10.18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20-23

九10.21-10.25有余数的除法24-27

十10.28-11.1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28-31

十一11.4-11.8多位数乘一位数32-35

十二11.11-11.15多位数乘一位数36-39

十三11.18-11.22多位数乘一位数40-43

十四11.25-11.29分数的初步认识44-47

十五12.2-12.6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48-51

十六12.9-12.13数学广角、掷一掷52-55

十七12.16-12.20总复习56-59

十八12.23-12.27总复习60

十九12.30-1.3复习迎检

二十1.6-1.10迎接期末检测、制定学生成绩册

二H^一1.13-1.17教学质量分析、拟定各种总结

4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

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

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

展实践能力。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5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

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

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

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儿厘米?8厘米

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

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6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

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一1分硬币的厚

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

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

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儿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儿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

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7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

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儿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儿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儿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

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1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8

第二课时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土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

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

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

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你是怎样想的?

9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题。

(1)第3题

(2)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厘米

43毫米+17毫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60米=()厘米

22分米+8分米=()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1()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7千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

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

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二、导学阶段: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

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们说一

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都是用千米做单位的。

1、出示P7第一幅图

说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叶镇的路程是21千

米。“23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灵山还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体育吗?谁知道通常体育场的跑道1圈是

多少米吗?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

1000米=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分组以人或树为起点量出100的距离,并仔细观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计时。

11

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

约是1千米。同学们,我们在道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些行程标识,那是限

速标识,我们应遵守交通法规,此处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

标明的最高时速,这样才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3、教科书P8〃做一做〃

组织学生尽量实际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2题

第1题连线。

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第2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12

第四课时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间简单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填空

1千米=()米

1000米=()千米

4米=()分米

1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

500毫米=()分米

二、导学阶段;

1、教学例5:

出示例5:

3千米=()米

出示问题: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几个1000米?

谁知道例5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5000米=()千米

问: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几个1000米?空格里填儿?

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师:题里给出的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中的第3-6'题。

1>第3题独立完成。

13

2、第4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推理过程。

3、第5题

说说图意再独立做。

5、第6题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板书设计:

千米和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学反思:

14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

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将书上大米袋示意图制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2.5000米=()千米4千米=()米

1000克=()千克8千克=()克

二、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比如,一袋糖重500

克,一袋盐重1千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

(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第一个直观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教师指出:计

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师:谁能说一说还有什么物品用吨作计量单位?1吨到底有多重

呢?

教师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教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

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儿吨?

教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2.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4吨=()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理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

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

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15

让学生独立完成,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提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

说推理过程。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有关重量单位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三维目标:

1.加深对吨的认识。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重量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00千克=()吨

1吨=()千克

4000克=()千克

5000克=()吨

8吨=()千克

6千克=()克

16

二、练习:

练习三的第1-4题。

1、第1题连线。说说为什么。

2、第2题补充

4吨=()千克

2000千克=()吨

1吨-30千克=()千克

8000千克-7000千克=()吨

独立做,并说出推理过程。

3、4米O1500毫米

3吨O4050千克

提示:

单位不同的两个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怎么办?

4、第3题

教师解释〃载重2吨〃是什么意思。说说题意,小组讨论,口答。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1吨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是几

吨?

四、第4题

回家与爸爸妈妈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有关重量单位的混合练习

1000千克='1吨1吨=1000千克

课后反思:

17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

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

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第四十八

条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儿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o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

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

程大约是2千米。

师小结;此处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

18

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第四

十八条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三、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P.16-33]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

学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儿百儿十加、减儿百几十的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P.16-17,例1、练习四)

(2)三位数加三位数。(P.18-21,例2、练习五)

2、减法

(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P.22,例1)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2)

(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3)

3、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P.27,例1)

(2)减法的验算。(P.28,例2)

4、整理与复习(P.32-33)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

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重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19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P16—17例1、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

计算。

2、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灭绝

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出示第15页统计表。)看了这些数字,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答。

师:这些野生动物正濒临灭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此处

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国家保护

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2、学生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3、学生展示算法。

估算:98+25^130(种)

口算:98+25=123(种)想:98+20=118118+5=123

笔算:98从哪位算起?

+25十位上得儿?为什么不是1?

123百位上的1是怎样得来的?

4、揭示课题。5、完成“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注意点。

二、反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第3题)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

决。

(1)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77+85=165

(2)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59+85=144

(3)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59+77+85=224

(4)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5)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6)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

三、全课小结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

保教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P18-19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

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国

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60+4536+6789+52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

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图)

你能算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估算:376+284七700(种)

笔算:376+284=660(种)

3、与98+25对比计算上的相同点,引出课题。

21

4、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

5、“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先估算再讲评。

6、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巩固新知

1、学生笔算练习五的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第3、题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练习五第4一10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算练习。

32+39=37+54=15+65=54+28=34+56=27+18=

18+34=

23+69=47+33=49+27=

练习五第4题。将问题改为“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

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计算中央电视塔的实际高

度O

二、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

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三、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对正确率高的同学

给予表扬。

四、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森林

医生”,能又快又准地捉住“害虫”。

五、练习五第8题。同桌合作完成。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解题策略。

22

六、练习五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基本

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请儿个同学说解题策略。

八、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

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九、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四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一)

教学内容:P22-23例1及“做一做”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4、渗透法制教育:《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三条风景名

胜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完好。风景名胜区内

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爱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林木植被、野生动物和

各项设施,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

龙雪山。这些景色多美,游客应该爱护环境,加强安全,此处渗透法制

教育:《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三条风景名胜区应当加强安

全管理,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完好。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

应当爱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林木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遵守有

23

关的规章制度。

1、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69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P24例2、例3P25-26练习六第4-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

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

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

24

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94

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十位退1

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出示例3:500-185=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

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500②185+15=200③185=100+85

—185500-200=300500-100=400

315300+15=315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

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25

第六课时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

三维目标:

3、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15-8=74-16=33-25=48-29=34-18=32-14=61-39=

72-58=

67-15=44-19=56-37=35-26=

二、练习六第1题。蜜蜂采花。学生独立完成。

三、练习六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

性。

四、练习六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说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

生独立列式解答。

五、练习六第5题。找朋友。同桌合作完成。

六、练习六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画图表示小明、

小红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讲评。

七、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

试。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八、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26

第七课时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27-28例1、例2及“做一做”P29练习七的第1-3

三维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

验算,提高计算准确率。

2、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经

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实用的原则。

教学重点: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

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1)师: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要先求什么?(先求出买这些东

西共付出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

(2)师质疑:这个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学生思考验算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索。

(3)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方法一:183-135M8

方法二:48+135=183

方法三:183-48=135

(4)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教学例2

(1)师:找的钱对吗?算一算。学生计算。

(2)小组合作探索验证的方法。

(3)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①200-17=183②17+183=200

3、揭示课题,小结验算的方法。

二、巩固新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三、全课小结

27

第八课时力口、减法的验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1页。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25-9=47-16=30-25=42-29=45-19=36-14=41-38=

2275=

61-14=34-15=70-37=65-56=

二、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出错的原因。

三、练习七第3题。首先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学

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四、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五、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审题,弄清表格的含义。然后让学生

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演正

确率高的同学。

六、练习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图的含义。然后进行

估算,请儿个同学说估算策略,最后列式计算。

七、练习七第7题。同桌两人小组进行估算游戏,然后独立计算。

八、练习七第8题。每个小组提出3个问题,先估算,再计算。鼓励

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九、思考题。鼓励学生自己不断尝试,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最后集

体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多种答案。

十、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28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32-33例1、例2及练习八

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

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

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下层多儿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29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

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

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

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

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

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四边形

教学内容:第35〜36页的例1、例2,做一做。

三维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

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

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具准备:

3()

放大的主题图一张,例2的四边形组图每个学习小组1份(事先标上

序号),钉子板,投影仪,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

1、围四边形

(1)引题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题:四边形)

(2)围四边形

师:请根据自己的想像,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学生在钉子板上操作,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出不同的四边形加以

展示)

二、讨论学习四边形的特点

1、观察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2、学习例1

(1)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做一做1

4、动手剪四边形

师: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动手,让学生上台展示,反馈交流。

5、教学例2

(1)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每分好一类放在旁

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

(2)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

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小结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

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1

③在钉子板上围一围(2人配合),围不出来或围不像的及时指导。

帮助。

2、小结全课,看书巩固。

四、课外实践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校园里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形各5个。

2、动手试一试,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第37〜38页的情境图,做一做,练习九的1、2题。

三维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

性。

2、通过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3、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会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不同的平行四

边形。

4、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正确表象,能与其他的四边形进行区别。

教、学具准备:

推拉伸缩门的课件,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纸

若干,钉子板、投影仪,师用放大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1、投影展示情境图,认识伸缩门上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观察找出图中其它地方的平行四边形(楼梯上的斜面图案)。

32

3、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加以对比(选取楼梯的斜面与正面图案

进行)

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课件展示伸缩门开关时的图形变化情况

看一看,伸缩门上的图形有没有变化?想一想,为什么推拉伸缩门

的小朋友会感到省力?

2、操作实践

拉一拉,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相反,三角形具有稳定

性,不易变形。

3、对比延伸:现在你知道伸缩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了吗?

结合回答演示在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对角连上条子后推拉情况。(拉不动

推不动)

三、画、剪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简单说说对平行四边形的认

识。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长方形纸上剪出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1、2(1)

五、课后作业

练习九2(2),自学“你知道吗?”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

练习九第2(2)、3、4、5题,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

练习目标:

33

1、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

边形与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量边长、比角,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

间的不同之处。

3、练习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相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练习重点、难点

第3、4两题,即平行四边形与正、长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另

别。

练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找出下面图形中的四边形打上,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

色。

二、练习

(1)第4题

观察说出3个四边形的名称。

用学生尺分别量一量这3个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3个四边形的各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

(2)第3题

观察回答:下边画的是平行四边形吗?

用手”一丝,怎样改能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

动手画一画。

(3)第5题

模仿拼图

三、练习小结

四、课后延伸

用七巧板拼出自己想象的图形,越多越好。

34

第四课时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周长的认识》

三维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摸、画、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

爱生活的品质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去了一些好玩的地方,其中有些地方的景色实在

是太美了,老师把它拍下来,想不想欣赏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各种形状的花坛依次出现)

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花草草,你想说些什么呢?(生可能说不要怎么

怎么、插警示牌、围栅栏、篱笆等方法)如果学生提到围栅栏我就顺口

引出:哦,也就是给每个花坛的周围安上护栏。根据这个方案,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可能提出:需要多长的护栏?等问题)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在生活中,我

们要想知道每个护栏有多长?必须先知道花坛的什么呢?(生可能说边

长、长和宽、一周的长)

那花坛一周的长,在数学上,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周长

等)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周长,引出课题:

周长的认识。

二、大量感知周长

1、体验周长的意义。

看到这么漂亮的图片小兔子也来凑热闹,它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

走了一周,你知道小兔走的这一周是长方形花坛的什么吗?(是这长方

形花坛的周长)

依次展现小兔走其它形状的花坛,问:刚才小兔走的这一周是什

么?

35

师:刚才小兔走的周长都一样吗?(不一样)但它走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

它都是怎么走的?(可能会说从一点开始沿的边线走的一周……)

那你觉的什么叫周长啊?

随机板书:边线一周的长度之和就叫周长。

2、摸一摸感知周长。

那我们身边有周长吗?找一找,像刚才小兔那样摸一摸,同桌俩一

边摸一边说你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教师随机指导)

汇报谁想跟小朋友说说你刚才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怎么摸的?

3、1@1一■回。

看来啊,同学们都能找到物体表面的周长了,为了鼓励大家,老师

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但是啊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描对它的周长的同学

才可以得到。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从你们小组的这些图片中选一个

你喜欢的开始描吧?

汇报:都有谁得到礼物了,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

是怎么得到这件礼物的。

4、测一侧,算一算。

看来啊,描一个图形的周长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你会计算一个图

形的周长吗?

怎么算呢?(……)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物体一个面的周长,请组长拿出装

在2号信封里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