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描绘画面(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描绘画面(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描绘画面(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描绘画面(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描绘画面(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9描绘画面类题型

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

中考・题型概组

考什么怎么考问什么

(题型特点)(考查方向)(常见设问形式)

描绘画面类题,命题形描绘画面类题,在中考诗词鉴1.XX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式比较单一,试题中多赏题中经常出现。这种题既考2.请描绘XX句所展现的画面。

会直接出现“描绘”“画查考生对诗歌的艺术形象、思3.诗歌中XX句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面”等词语,很多试题想感情等综合欣赏能力,又具4.诗歌XX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展

还会要求“展开想象”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有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用“生动”或“优美”创意地表达。要求考生从所描5.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

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写的景色入手,调动自己的想优美的意境。

形式以简答题为主,很象去欣赏、品味,并融入情感、6.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

少见到客观题。生动描述。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总结•模板构建〕

答I题I技I巧

第一步:认真阅读所给诗词,包括注释,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判断诗歌的主

读题审题旨和意境氛围。再读题目,明确考查方向和答题思路。

1.在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所要描绘画面范围的意象(形

第二步: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找全)

解答2.根据意象特征,为意象添加恰当的修饰语,并连词成句。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描绘画面(注意要忠于原诗内容)。

4.必要时还要揭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境与情合”。

第三步:整理答案。检查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

形成答案

『典型问答』

1.(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辆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注释】①辆川:水名。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③潺漫:指水缓缓流淌。④接舆:指

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参考答案: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

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秋景图。

2.(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溪

韦应物①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②清风。

缘源③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②澹:水波荡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

方。

“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

【答案】(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或水天鹤唳图)。野外烟水迷蒙,

水天一色,白鹤声声鸣叫,清幽婉转;天空(或南方的天空)云散雨停,空旷辽远。

真题•思维剖析I

(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2.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

方面有何不同?

演思路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

阅连成一片“,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湖水刚刚开始上涨,与湖岸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

去,浮云很低。

尝试解答:

因规范答题

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2.①

《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来村托国家残破。

【其他试题答案】①《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

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村托国家残破。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

之情。

,却弋汕嫁I

(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晚

(宋)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①,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②,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药③,扶衰④坐野航⑤。

延缘⑥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①澹:安静。②绿净:指水。③药di:莲子。④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⑤野

航:停泊郊外的船只。⑥延缘:徘徊流连。

1.班级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根据诗歌情感判断,本诗最适合归入的一类是()

A.思亲怀友B.离别愁绪

C.家国情怀D.感叹年华

2.【描绘画面类题】本诗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有声、有色、有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描

绘这一景象。

【答案】LD2.示例:在月光的映照下,树林与池塘更显幽静。微凉的风吹拂,风

中夹杂着欢声笑语。池水青绿而明净,幽幽的花香更让人沉醉其中。

【解析】L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岁晚》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首先描绘了“月映林塘"''风含

笑语”的静谧凉爽的秋夜景色,然后叙述了诗人一行的赏玩过程,水边观影,驻足赏菊,携幼

寻芳,野外泛舟。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更加珍惜秋夜的美好时光,也流露出年华老

去、岁月不再的感慨惋惜。

故选Do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画面描绘。

诗歌大意: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弯下腰窥看青绿明

净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拉上小孩子寻找新开的菊花,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

游玩。我久久流连,已是一年的末尾,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

首联“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中,明月高悬,其柔和的银辉洒在林间的池塘上,使得

整个林塘都显得宁静而淡雅。微风轻轻吹拂,带来了丝丝凉意,同时也仿佛夹杂着欢声笑语,

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温暖。

颔联“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美景。作者低头俯视,只见池水碧

绿如玉,清澈见底,令人心生怜爱。他静静地站立着,深深地沉醉在四周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之

中,这香气仿佛是自然之神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

整体来看,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通过月光的映照、微风的吹拂、池水的碧绿以及幽香的弥

漫,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美丽世界。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据此拟写即可。

好题•题型通关.

(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

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对这首诗赏析不氐琥的一项是()

A.首联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一湾清流绕村而过的优美风光,极富表现力。

B.颔联写燕子自在飞翔,白鸥相伴相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C.中间四句紧紧贴住“幽”字,一路叙下,描绘出“景幽、事幽、人幽”的情景。

D.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暂居江村的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幸福满足的心情。

2.【描绘画面类题】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1.D2.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

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

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尾联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这两句看

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故选Do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

上,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

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

纸为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

上下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

喜和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门前大树的余荫下,老伴和孩子正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走近一看,老伴在纸上

画着棋局,小儿子在埋头敲着钢针,想必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去江边钓鱼。

(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诗】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

【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

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

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3.【描绘画面类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

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

头。

4.相同点: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

的爱国热情。

不同点:

甲: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

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时代的

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乙: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表达了决心饿死

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解析】3.本题考查意境描绘。

根据《南安军》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

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

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

相同点:

根据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其意思是:国家沦

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丧的担忧、悲伤之情;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根据乙“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可知,其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

是暂时落入敌手。表达了对国家沦丧的悲哀、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由此可知,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国

热情;

不同点:

甲:

根据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意境图:山河依旧,可

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

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

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这里,诗人睹物伤感,

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根据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

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

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根据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知,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

天,仍然没有结束。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

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

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

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根据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

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

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

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

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

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

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知,甲诗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

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

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

感。

乙:

根据“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

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

〃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

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

苦心情。

根据“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可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

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

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

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根据“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可知,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

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

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犹是人民非”;

根据“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

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

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

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就在文

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

囚徒后壮烈牺牲。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由此可知,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表达了决

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点睛】参考译文

【甲诗】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乙诗】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描绘画面类题】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6.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5.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

心。6.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

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

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5.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

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

感”。此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壮观的景象。

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

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6.此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

句描写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

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

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

己的壮志。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步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

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

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7.【描绘画面类题】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8.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答案】7.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音,

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

8.“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

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

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

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

句意是: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雨夜孤灯相伴,独坐

室内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来作答。

8.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妙处。

诗句中“一声声,一更更”是间接写雨的,“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写雨不断

绝,衬托诗人的夜深难寐。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意思是:雨声啊,不懂得离人不爱听,敲打着空阶一

直到天明!从中看出诗人一夜未睡。“空”,一是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二是突出了听者

寂寞悲苦凄凉之感。“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

有尽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点睛】参考译文:

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

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

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

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9.【描绘画面类题】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

优美画面。

10.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

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

暮而未尽。

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

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

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答案】9.示例:举目四望,山林间到处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野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10.B

【解析】9.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

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

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

把夕阳斜照、秋景萧瑟的景象描绘出来。

示例: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

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10.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B.“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表述有误,首句的意思是:登上超然台远眺,

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春未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没有比

喻,题干表述有误。

故选Bo

(2024•江苏扬州•一模)仪征捺山是一座拥有五百万年历史的火山口,拥有壮观的石柱

林、火山岩壁、清澈潭水和天籁谷等自然景观。捺山等周边地区也是绿杨春茶主要的种植地。

漫步捺山茶园时,看到一垄垄葱茏的茶树和辛勤采摘的茶农,小语想到了一首诗,请完成下列

题目。

过山农家①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茶③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过:拜访,访问。②嗔(che

n):嫌怨。③焙茶:烘制茶叶。

11.【描绘画面类题】本诗前两句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2.这首诗的前两句让小文想到了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为什么他们都写到了鸡的鸣叫声?他们表达的情感是否也一样呢?

【答案】H.走过板桥,桥下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鸡

鸣一声又一声。12.(1)都运用“以声衬静”(衬托、反衬)手法,都用“鸡鸣”和“鸡

声”反衬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2)情感不同,《过山农家》表现了山村生活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

的热爱。《商山早行》借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寂寥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板

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意思是“走在板桥上,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来到农家门前,刚好

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据此加以描绘即可。

示例: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里,太阳高高的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1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中“茅檐日午鸡鸣”一句,诗人描绘了太阳高照,茅檐下鸡鸣声声的场景。这里的“鸡

鸣”声音再次打破了山村的静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然而,这些动态的声音和画面,却

并非为了强调山村的热闹与喧嚣,反而更加凸显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环境的宁静、闲

适之美。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动态元素,以动衬静,使得山村的静谧与和谐更加深入人心。同时,

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宁静、

闲适、充满生机的山村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意:鸡声喷亮,茅草店沐浴着月亮的余

晖;板桥弥漫清霜,留下一行行先行客人的足迹。“鸡声茅店月”这一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

角度,描绘了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这一场景。“人迹板桥

霜”这一句,作者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一情

景。这两幅画面的组合,既简练又含蓄,共同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突出了早行的特点,表

现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寂寞心情和羁愁旅思。

因此,两首诗都写到了鸡的鸣叫声,是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都用“鸡鸣”和“鸡

声”反衬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表达的情感不同,结合上面的分析简要概括即可。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13.【描绘画面类题】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

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14.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颗《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5.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

作简要分析。

【答案】13.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

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14.B15.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

“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

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

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

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

远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

14.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

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

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

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

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

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

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

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

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

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

“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

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

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

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

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

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

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

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故选Bo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

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

和“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

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故

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

16.(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⑴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箱送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

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

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描绘画面类题】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⑴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

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

【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

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

故选Do

(2)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

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

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

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

来,又怎不感到痛快。一个'‘凉"字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是凉爽宜人,写五月松下的茅草亭

里却凉爽宜人;“汀沙云树晚苍苍”一句写了两种景物,一是“汀沙”,即江中汀洲的白沙,

一是“云树”,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这是诗人纵目远眺看到的景色。特点是“晚苍苍”,

写出了汀沙云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的情景。据此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

示例: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云

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17.(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描绘画面类题】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2)古诗词中“泪”的意蕴丰富,请分析本诗中的“泪”与下列诗句中的“泪”所表达的

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答案】(1)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正在渐渐远行消失在视线中,朦胧的落日余晖下

你将欣赏着五湖春色的美好。

(2)本诗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挥手泪沾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春望》中诗人

看到国破山河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拟人的手法,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表达了诗

人内心的悲凉与伤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逢入京使》中诗人看到''故园”渐渐远

去“泪不干”,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

这是一首律诗,整首诗歌可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故颈联是“长江一帆远,落

日五湖春。”发挥想象,描绘所写的画面,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离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畔后休止,你肯定正在夕阳灿照

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啊。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本诗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

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

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

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惆怅的心情。

《春望》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

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

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

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逢入京使》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步步西去,家乡

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就起到很好的修饰。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

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

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故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18.(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

陵旧游》参加品诗分享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描绘画面类题】上图是小俊读诗后画的一幅画,请你从诗中选一联为画题诗,并用

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联诗的画面。

所选诗句:________________

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___

(2)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

【答案】(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在嘶吼,吹的两岸的叶子瑟瑟发抖,

不禁发出了凄凉的悲鸣;清冷的月光挥洒在江面上,照出一叶小舟,孤独的随波摇荡。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

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

寂无依心绪。“还将两行泪,遥客海西头”两句含蕴深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诚挚动

人。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由这幅画中的河流、月亮、小船,可知与“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关联最紧密。这两

句诗的意思是: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描绘画面,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想象,要富有文采。如:两岸风吹树

动,枝叶沙沙作响,似乎发出哀鸣声,让人顿感秋意萧瑟;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如水,

映照江畔一叶随波摇荡的孤舟。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分析。

表现手法。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本诗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写了诗人在山中黄昏时听见猿鸣,颇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感;“风鸣两岸叶,月照一

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猿愁”“风鸣”都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月照一孤舟”,月

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思想感情。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

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

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建德非吾

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突出思乡伤感,无可奈何的人生之感。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

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

愤激孤苦。

19.(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

比赛中,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

人称为“诗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

择一条,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B.这句诗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烘托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这句诗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2)【描绘画面类题】本诗中诗人运用了多个表现色彩的词语,描绘了特别的画面。请发

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首联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DC

(2)示例:敌军的力量象黑云压迫过来,城似乎要被压跨了。忽然,太阳光投射在战士鱼

鳞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

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

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故选Co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想象,描绘画面即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

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示例: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

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题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

【乙】

钱塘湖石记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昙列如下:

钱塘湖北有石函®,南有宽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

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