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冲刺卷02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箴言(zhen)恪守(ke)瞥见(pie)忸怩作态(nie)
B.带挈(qie)赦免(hud)行事(hang)顿开茅塞(se)
C.豢养(huan)作揖(zu6)脊梁(ji)矫揉造作(jiao)
D.纶巾(guan)报帖(tie)劫掠(liie)前仆后继(pu)
【答案】C
【详解】
A.瞥见(pi3)----pie,忸怩作态(nie)----m;
B.赦免(hud)----she,行事(hang)----xing;
D.前仆后继(pu)----pu;
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稠密玄奘腐草为萤仓皇逃窜
B.1匡骗鲁顿不言而喻地大物薄
C.虚妄汲取根深缔固今非夕比
D.赃物冠冕红装素裹唯唯连声
【答案】A
【详解】
B.鲁顿一鲁钝,地大物薄一地大物博;
C.根深缔固一根深蒂固,今非夕比一今非昔比;
D.红装素裹——红妆素裹;
故选Ao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蜀锦博物馆里,师傅们为了织出精美的蜀锦正在织机上忙碌地抽丝剥茧。
B.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C.作为阅读爱好者,不管是名家作品还是潮流小说,他都附庸风雅,不会错过。
D.他如雷贯耳的一番话,让沉迷于传销谎言中的人幡然醒悟。
【答案】B
【详解】
A.抽丝剥茧:意为丝得一根根抽,茧得一层层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步很有
层次。此句使用其字面意思,不适合表现“师傅们为了织出精美的蜀锦”而忙碌工作,不符
合语境;
B.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此句写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捐款时很认真,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
用作贬义词,句中用于“阅读爱好者”“名家作品”感情色彩不符合;
D.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大。此句用于形容“一番话”,使用对象不符,不正确;
故选Bo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
步走在计划时间内如期完成。
B.在岛屿到处受蓝光光害负面影响的同时,司马库斯提供了合作共生的理想信仰,提升了
光的环境。
C.人物画地位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人物在绘画中的离场——点景人物始终是山水画中极具生
机的元素,反而还能作为画家立意的载体而直接点题,生动地反映画家和他们的世界。
D.《红楼梦》讲的并不完全是宝玉跟黛玉的爱情故事,而是一群年轻人曾经有过的纯洁而
不被污染的梦想。
【答案】D
【详解】
A.“在计划时间内”与“如期”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B.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改善了光的环境”;
C.“点景人物始终是山水画中极具生机的元素”与“还能作为画家立意的载体而直接点题,
生动地反映画家和他们的世界”并无转折关系,此处为递进关系,应将“反而”改为“甚
至”;
故选D。
5.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
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B.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
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C.“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的北部。
【答案】B
【详解】
A.“‘桑梓'代指乡村”错误,是用来代指故乡;
C.“指射箭,与‘六艺‘中,射’含义相同”错误,“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是喝
酒时一种投壶的游戏,不是射箭,与“六艺”中“射”的含义不同;
D.正确解释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达于汉阴”的“阴”,就是汉水
的南部;
故选B。
6.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
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
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
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锋。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
不胜举。O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
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
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
和深度
D.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交往,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
广度和深度
【答案】C
【详解】
A.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横线前的句子不连贯。
B.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符合语境“文物”的话题。
D.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交往”,中心词是“交往”,不符合语境。
故选Co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⑴,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
阳楼记》)
⑶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4),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⑸怀旧空吟闻笛赋,o(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答案】雾淞沆扬宠辱偕忘玉盘珍羞直万钱鸡声茅店月到乡翻似烂柯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句子默写。平时要注意积累,填写时不添字,不丢字,不写错字。本题注意
“淞、沆扬、偕、羞、茅、柯”等字词容易错。
8.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4分)
表格中是四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只
填序号)
①《昆虫记》②《朝花夕拾》③《艾青诗选》④《海底两万里》⑤《西游记》⑥
《傅雷家书》⑦《骆驼祥子》⑧《红星照耀中国》
⑴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一一读《__________》有感
⑵旧事重提韵味醇厚----读《》有感
标题
⑶想象奇幻预见未来一一读《__________》有感
⑷京味浓郁环境造人——读《__________》有感
【答案】⑥②④⑦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要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此题已给出同学所写的读后感的标题,根据标题的意思,联系名著内容即可确定适合的名著
书名。①从《傅雷家书》以家书的形式表达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可知,读后感的标题适
用“见字如面纸短情长”。②“旧事重提”的意思与《朝花夕拾》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相符
合。③《海底两万里》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充满奇特的幻想,
读后感适用“想象奇幻预见未来”的标题。④《骆驼祥子》语言的一大特色就是充满京味
儿,很明显适用“京味浓郁环境造人”作为读后感的标题。
9.《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下面文段或诗歌,回忆相关故事情节,
补全“回目”。(2分)
①“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
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
一头大踏步去了。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o
②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
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答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详解】
①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水浒传》第3回,史进私通少华山贼寇,被李吉告发,官兵包
围史家庄。史进无奈,火烧史家庄,并率领众庄客及少华山好汉杀出了庄,躲进了少华山。
史进不愿落草,辞别了朱武等人,去了渭州。在渭州一酒楼上,史进结识了鲁达。二人出了
酒楼,在街上又结识了李忠。三人上了酒楼喝酒,遇上了金老汉父女,知道了他们的遭遇后,
鲁达义愤填膺,给了父女两人钱叫他们快逃,又找镇关西算账,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又慌张逃
到了雁门县,竟遇上了金老汉。这一回的回目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根据“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
及早撒开”可知,这里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从这首诗的“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等关键语句判断,这是写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情景。可知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第
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主要讲述了:柴进将林冲接到自己庄上休养。
其庄上有一教师姓洪,这洪教头十分轻慢林冲,招惹林冲,要与之比武。林冲无法只好上场。
林冲武艺高强,一棍打倒洪教头,柴进众人喝彩不已,林冲又被柴进留住几日,便与二公人
再朝沧州去了。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
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风雪之夜,忍无可忍的林冲杀
死了前来放火的差拨、富安、陆谦。在逃亡途中,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
雪地,被庄客捉住。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6分)
①作家总是有那么多东西可写。他哪儿来的那么多材料?有人说这就是天才,他在捕捉
题材时有过人的敏感与敏捷;有人说这是因为专注——注意力集中,别人发现题材的机会跟
他一样多,只是别人心不在焉,往往视而不见。这两个说法都有道理。通常,你需要什么就
特别注意什么,经常注意什么就能多知道什么。我在子女幼小时熟知小儿科名医的住址,老
大后却能背诵心脏病医生的电话号码。(甲)若有一人经过梧桐树下,恰巧一片叶子在他面
前飘然坠地,而他肯弯下腰去拾起来把玩一番,这人不是小孩就是一个作家。所以作家描写
秋天有话可说。但是,如果每个作家都很专注,如果每个作家都描写秋景,还是分得出长短
高下,这里面恐怕有天生的差异。也许有一个作家,起初写秋景写不好,几年以后却写得很
生动,这又是努力的结果。
②提到天才,我无话可说,这里能说的是人力修为。笼统地说,作家的题材来自人生和
自然。一个人,不论他是不是作家,他生活在世界上,人生和自然必定在他心里留下一些东
西。诗是一个人“夜半心头之一声”,说这句话的人认为人人心中有作诗的材料。所以,有
些人,他从未想到要做作家,最后也写了一本书:他的自传。这是“材料”找上了他。作家
固然也有机会被“材料”找上门来,但是他也主动去找材料。他故意深入人生,故意接近自
然。为了这个,有人到非洲打猎,到圣地亚哥钓鱼,有人到德国探访纳粹的集中营。有人可
以坐在一块石头上纹风不动,以致飞鸟也把他当作一块石头,落在他的肩上。有人“漆身吞
炭”,装扮黑人,到美国南部最歧视黑人的地方去挨打受骂。樱花开了,多少人去看樱花,
作家去看花时多多少少会想到“留着写文章用”。也许他等樱花谢了以后再去看,也写一篇
《樱落后游阳明山》。
③为了写作,作家十分热心地观察人生及自然。他观察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聚
散离合得失荣辱;他观察自然万象:春夏秋冬晴雨霜雪鸟兽虫鱼湖海山原。他看人怎么适应
自然改变自然利用自然,他也看自然怎样影响人生充实人生。作家是生命力的见证人,美的
发现者,他挑选一些值得保存的东西,使它们不被时间毁灭。有一个诗人说:“如果我不来,
这一山野花都白开了。”花开了,又谢了,落在泥土里腐烂了,而山上只有牛羊走过,老鹰
飞过,那教花儿怎么忍受——作家来了,他观察这些花,产生意象,这些花就可能永远不谢,
价值也可能不只是一些花。
④看前人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的观察各有独到,可以从中学习观察的方法。诗人从空
中乌鸦的背上看见夕阳的余晖,我们也从草原里羊群的背上看见,从都市高楼的电视天线上
看见。(乙)诗人看见酒杯里不只是酒,还有满杯的山光,我们也从酒里看见月色。诗人指
出,由于光线变化,早晨的山和中午的山几乎不是同一座山,我们也看出,一个人在阳光下
是一副样子,在阴影里另是一副样子,在灯光下又是一个样子,几乎不是同一个人。看那些
好作品会生发一种感想:那么精微隐秘的现象他怎么看得见!或者,这么平常普遍的现象我
怎么没看见!若非一位小说家提醒,我从未注意到新生的婴儿个个握着拳头(他们来争夺一
切),而停在太平间里的尸体个个撒开手掌(他们已放弃一切!)。若非一位画家谈到皴法,
我不知道山的脸上有许多皱纹,是一尊尊饱经沧桑的巨灵!
⑤官能感觉以视觉最重要,因此观察以眼睛为主力,但听觉、嗅觉、触觉也是观察力的
一部分。(丙)一位诗人在农家宿夜,听到玉蜀黍生长的声音。另一诗人“归来已三更,敲
门都不应”,就干脆“倚杖听潮声”。做饭的丫头从厨房里出来,一位诗人闻见她一身都是油
盐酱醋的气味。一位小说家描写一个无趣的人:“跟那人握手就像跟树枝握手”,另一位小
说家形容另一个人,则说:“跟他握手时像握住了一条泥纵。”在著名的诗句里面,”此时
无声胜有声”有听觉上的效果,“重帘不卷留香久”有嗅觉上的效果,“温泉水滑洗凝脂”
有触觉上的效果。
⑥以上所说的观察偏重片断。观察还有连续的、总体的观察。(丁)当年有位小说家在
某某茶叶公司做事,工作不多,待遇也少,有人劝他改换职业,他不肯,他说那茶叶公司的
老板是个小说人物,他要把这台戏看到底。有位作家住在和平东路,另一位作家住在敦化北
路,他们各自描写自己住了几十年的一条马路,把路上的兴废成坏前前后后写出来,反映三
十年来台北市的变迁。那个给英国文豪约翰逊写传记的人,天天跟紧了约翰逊,使约翰逊觉
得浑身不自在,有一次恨不得想杀死他。复杂的题材大都由连续的、总体的观察得来。
(节选自王鼎钧《文学种子》)
10.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2分)
A.作家总是有那么多东西可写。一是由于天才,他在捕捉题材时有过人的敏感与敏捷;还
有可能是因为专注一一注意力集中,别人发现题材的机会跟他一样多,只是别人心不在焉,
往往视而不见。
B.作家往往需要主动去找材料,如有人“漆身吞炭”,装扮黑人,到美国南部最歧视黑人
的地方去挨打受骂。
C.平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却往往错过,精微隐秘的现象只有作家方才看得见。
D.作家是生命力的见证人,美的发现者。有一个诗人说:“如果我不来,这一山野花都白
开了。”正是此意。
n.下面对文章所用论证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句用到了举例论证,使“你需要什么就特别注意什么,经常注意什么就能多知道
什么”一句更具说服力。
B.(乙)句用例证法论证了作家的观察各有独到,“满杯的山光”“早晨的山和中午的山
几乎不是同一座山”,他们眼中之物总别有一番天地,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看山是山,看水
是水”,我们往往又受作家观察方法的影响,进而觉出酒中尚有月色,人在不同光线作用下
模样迥异。
C.(丙)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正好对应听觉、嗅觉、触觉三个观察角度,更为
直观地印证了观察以眼睛为主力,但听觉、嗅觉、触觉也是观察力的一部分。
D.(T)句用到了正反对比论证,以给英国文豪约翰逊写传记的人为反例,提出观察还有
连续的、总体的观察,复杂的题材大都由连续的、总体的观察得来。
12.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以疑问的方式引入,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巧妙引出本文的论题
“题材来源”,这种写作技巧在议论性文本中十分常见,如《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罗
迦•费•因格也正是利用大量的疑问句层层推进论述的。
B.本文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丰富的事实论据,对论点的迭陈、论述的推进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
C.作者思维缜密,论述严谨,巧妙承接,自然流畅。“所以”屡次出现,点明因果联系,
往往表明由前文的论据能推出后文的论点。比如“无论他是不是作家,他生活在世界上,人
生和自然必定在人心里留下一些东西。”是论据;“所以,有些人,他从未想到要做作家,
最后也写了一本书”是论点。
D.本文多为写作干货,旨在说理,但语言却毫不教条,反而文意隽永,值得反复咀嚼。“这
些花就可能永远不谢,价值也可能不只是一些花。”花开有时,落花无声,可作者却道
“花”“不谢”,那是因为这些花儿早已化作作家笔下的一个意象,在文学中葆有了永恒的
生命力,花开不败。读至此,对于写作的价值和意义,读者又有了更深层的悟得。
【答案】
10.C
11.D
12.C
【分析】
10.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C.根据第一段句子“有人说这就是天才,他在捕捉题材时有过人的敏感与敏捷;有人说这是
因为专注——注意力集中,别人发现题材的机会跟他一样多,只是别人心不在焉,往往视而
不见。这两个说法都有道理。通常,你需要什么就特别注意什么,经常注意什么就能多知道
什么。我在子女幼小时熟知小儿科名医的住址,老大后却能背诵心脏病医生的电话号码”可
知,“平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却往往错过,精微隐秘的现象只有作家方才看得见”说法太绝对。
故选Co
1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辨析论证方法。
D.”丁】句用到了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本句话中列举了在茶叶公司做事的小说家观
察公司老板的事例,台北的两位作家叙述台北变化的事例及给约翰逊写传记的人天天跟随约
翰逊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观察还有连续的、总体的观察”。
故选D。
1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C.”往往表明由前文的论据能推出后文的论点”错误,论点论据颠倒了。应该是“无论他是
不是作家,他生活在世界上,人生和自然必定在人心里留下一些东西”是论点,这是作者发
表的观点。“所以,有些人,他从未想到要做作家,最后也写了一本书”是论据。
故选Co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材料一)
①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短视频营销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短视频营销
市场规模达140.1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20.7%,预计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50亿元。
②如今,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
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
少年防沉迷系统”。
③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
醉不知归路”。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仔细推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
理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
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
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
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短视频平台,
日渐生成了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占有了大量注意力资源。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于帆《短视频到底有多“火”?》,《中国文化报》)
(材料二)
①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②主旋律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
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纪录片的
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了约
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的故事,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
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
③像《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样的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
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
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
(摘编自《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羊城晚报》)
(材料三)
①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搞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
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四川女孩李子柒,从中国农家的
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作品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
②近日,这些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数量已超过760多
万,相关视频的点击量达数千万。不少外国人通过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
统文化,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
③李子柒视频作品的共性是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
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她自身的形象设计显示出“柔而不屈,强而
不刚”的美。国外观众虽然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很多人也不是为了通过观看李子柒的视频
来了解中国,但他们喜欢李子柒视频里传递的美,而美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牵引着外国观
众继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④就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来看,李子柒的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
间制作的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更多载体、
平台和渠道,尤其是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
体。
⑤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
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在感叹“高手在民间”的同时,更应该转变对外传播的思
维:对外文化传播也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也好,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
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
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
13.阅读材料一,说说你从图表中得到的主要信息。(4分)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中第②段加点的“目前国内”“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国内”从范围上加
以限制,说明了到现在为止,在中国之内已经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
系统”,如果去掉,则与实际不相符合,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著名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
中国红色经典故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主旋律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的观点。
C.短视频有较强的用户黏性的原因一是短视频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迎合人类的“生动
性偏好”心理;二是短视频能够满足参与者的围观心态和自我表露诉求;三是短视频短小便
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四是短视频平台的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
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D.短视频有如此多的优点,建议青少年可以多看短视频,尤其是多看一些宣传中国文化、
传递中国声音的短视频或者主旋律纪录片。
15.阅读材料三,谈谈李子柒短视频的特点有哪些。(4分)
【答案】
13.①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逐年增多;②到2018年,增长率达到最高点
后开始下降。
14.D
15.①李子柒短视频的内容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方面展开,让更多的
外国人通过短视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②李子柒短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③李子柒的视频短
时间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解析】
1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答本题先要读懂图表。柱状图表示中国短视频人口用户的数量,从左往右,柱状图不断增
长,说明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逐年增多。线形图表示中国短视频用户的增
长率,从左往右先上升后下降,说明到2018年,增长率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
1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D.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句子“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
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第③段内容及句子“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
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可知,短视频虽
然有利的方面,对青少年也有危害,国家电信平台已经有相应的措施;可知,本题句子阐述
错误;
故选D。
15.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筛选要点。
解答本题要根据相关语段进行提炼。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句子“四川女孩李子柒,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作品散
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可知,李子柒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中取材拍摄视频,作
品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第③段句子“李子柒视频作品的共性是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天人合一''道法自
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可知,李子柒视频作品的共性是
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隐藏在这
种美的最深处;
根据第④段句子“子柒的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影视作品、舞台艺术
作品”可知,李子柒的视频可能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
妈妈的菜
琦君
①日前在英子家晚餐,满桌色香味俱佳的菜已使我胃口大开,而伯母最后端上一小碟子
鸡血豆腐,我们又抢着伸过筷子去。她笑着说:“这是中午的剩菜呀,你们吃新鲜的吧。”
可是英子说:“我最爱吃妈的剩菜。”
②英子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孩子们围着她爱娇地喊妈妈,或故意逗她生气。她也爱娇
地逗着自己的妈妈笑乐。她们的笑容美得像一簇春风里盛开的蔷薇。“亲旁一言笑,四座生
春晖。"人间哪有比偎依在慈母身边更幸福的呢?这美丽的情景感染了我,使我欣羡,亦使
我法然欲涕。
③我的母亲去世已二十五年了,可是我思母之情,却是与日俱深。这也许由于我是独女,
承受了母亲全部的爱,更由于母亲一生都在忧伤苦难中度过,我们母女之间,除了骨肉至爱
之外,更有一种患难中相依倍切的知己之感。因此,二十多年来,我遭到忧患时,希望母亲
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遇到欢乐时,痛悼母亲已不在人间,不能与我共享欢乐。二十五年来,
母亲的一颦一笑,都深印我脑际。当我失去耐心,打了我惟一的七岁儿子时,立刻就会想起
母亲责骂我以后的眼泪。有了孩子,我更懂得母亲对我天高地厚的爱,有了孩子,我也更需
要母亲的爱。
④为了想母亲,我时常去有母亲的朋友家以求分享那一份幸福。我也时常烧几样母亲当
年价廉物美的拿手菜以飨好友,她们吃了赞不绝口,我心中的安慰是难以言喻的。
⑤幼年时,母亲带着我住在乡间,乡间有的是新鲜的鱼虾鸡鸭。母亲因为我吃不下饭,
每天给我换各种各样的菜。热腾腾一大碗放在我面前,让我一个人享受。而我呢,偏偏想看
母亲摇摇摆摆从厨房里端出的小碗剩菜。那往往是上一餐的剩汤剩卤,或是葱蒜炒豆腐渣、
酱萝卜皮、腌菜根、毒鱼头蒸豆腐。这都是废物。她舍不得丢,就做来自己下饭,我却觉得
比我面前的虾仁蒸蛋、红烟黄鱼等更香,我要抢。母亲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真是有福
不会享,有被子偏盖蚊帐,妈吃的都是剩菜呀。”
⑥可是妈妈的剩菜总是最鲜甜的,那里面好像下了一点什么特别的作料,是什么呢?我
说不出来。
⑦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的孩子也爱抢吃我面前的剩菜。尽管我给他特别作了最新鲜的
菜。
⑧记得母亲的小碟里,最好吃的是腌菜根。加点麻油糖醋,那么香,那么酥软,到嘴便
化。现在想起来,还似乎齿颊留香、凉沁心脾。我曾试做多次,总不及母亲做的好,深悔当
年没有请教她这点秘诀。但无论如何失败,只要是摆在我自己面前的,孩子的筷子第一下就
伸过来。仿御妈妈留了最好吃的菜给自己,哪怕啃不动的菜根都是好的。
⑨别说孩子,连他爸爸都不例外,他总赞我的咸菜做得清香可口,跟他母亲的“三江榨
菜”可以比美。于是他也如数家珍似的跟我说起他母亲的拿手名菜,夹沙肉、糯米鸡、八宝
豆腐、鱼香肉,他一样样地说,我一样样的试着做。无论做得像不像,他总连连点头,以浓
重的四川乡音赞许我:“亨耗(很好),亨抢(很像)。硬是要得。"我明明知道,这不是我
学得到家,而是由于他内心的无限思亲之情。
⑩为了他,为了孩子,更为了彼此都思念母亲,我常常学做母亲的菜,我也像母亲那样,
把剩汤剩卤或是腌菜根等搁在自己面前,把好菜留给孩子吃。我深深品味得菜根的滋味清香
隽永,也深深领悟了母亲于默默中度过艰难淡泊的一生,她的美德又岂止勤俭而已。
⑪有时为了哄孩子多吃点,我却故意把一碟新鲜菜搁在自己面前,说:“这是妈妈的
专利。”孩子立刻就会喊起来:“我也要吃,我要吃妈妈的菜。”
⑫对了,妈妈的菜最好吃,因为这里面一定有点什么说不出来的特别作料。
16.文章开篇为何从英子家的晚餐写起?(4分)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2)段划线部分的内容。(4分)
18.“那里面好像下了一点什么特别的作料”,“这里面一定有点什么说不出来的特别作料”
反复出现,请根据文意揣摩,到底是什么“特别作料”?(4分)
19.文中(10)段提及“她的美德又岂止勤俭而已”,请结合材料,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对母亲“勤俭”之外的美德进行补充。(4分)
【答案】
16.引出“妈妈的剩菜”,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做铺垫,抒发对已逝母亲的强烈思念之情。
17.划线句用到了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将他们的笑容比作春风里盛开的蔷薇;引
用增加文采,生动简练地写出了亲人间其乐融融的场景;反问加强抒情肯定语气,依偎慈母
笃定是再幸福不过的事。这些都表现了母爱的温馨柔软,沐浴在母爱中孩子的幸福,强烈地
衬出此刻因失去母亲,不能与母亲依偎的“我”内心的孤单与伤感,为后文在悲伤浓郁的思
母之情下展开回忆,奠定了情感基调,字里行间蕴满深情,真切动人。
18.这种“特别作料”是具有母亲气息、独属于母亲的味道;菜里盛放着母亲的爱;菜里有
孩子对母亲的回忆、思念。
19.①母亲忧伤苦难的一生可见母亲的坚韧;②母亲责骂我以后的眼泪里,是严厉过后的慈
爱;③价廉物美的拿手菜可看出母亲持家有道;④为我操心饭食,可见她心细如发,关心疼
爱孩子。(任意两点)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开头的理解。要综合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结构安排,体会开头的
作用。本文第①段"日前在英子家晚餐……可是英子说:‘我最爱吃妈的剩菜'”引起下文
要写的“妈妈的剩菜”,开头写英子家的晚餐是做铺垫,引出后文思念母亲的情节,自然而
真切的表达出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要结合语境意,根据题干的要求,深入理解句子,体会其语言、内
容等方面的妙处。此题划线句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一是比喻,“她们的笑容美得像一簇春风
里盛开的蔷薇”,本体是笑容,喻体是蔷薇。二是引用,引用“亲旁一言笑,四座生春晖”。
三是反问:“人间哪有比偎依在慈母身边更幸福的呢?”运用多种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
加强抒情语气。使内容表达更加突出,体现了能够依偎在母亲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事。同时,
形成反衬,“亦使我注然欲涕”,衬托“我”失去母亲的无比孤独与伤感,为后文奠定感情
基调,引发作者展开对母亲的回忆,表达浓浓的思念之情。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中心,结
合重点语句概括回答。根据第④段“为了想母亲……我也时常烧几样母亲当年价廉物美的拿
手菜以飨好友”可知,母亲的菜里有“我”深深的思念,满满的回忆;根据第⑤段“母亲常
生气地说:‘你这孩子,真是有福不会享,有被子偏盖蚊帐,妈吃的都是剩菜呀'”可知,
母亲的菜里的“特别作料”是母亲的爱;根据第⑩段”为了他,为了孩子,更为了彼此都思
念母亲,我常常学做母亲的菜,我也像母亲那样,把剩汤剩卤或是腌菜根等搁在自己面前,
把好菜留给孩子吃”可知,母亲的菜里是有着所有母亲的共同特点,那是天下母亲所特有的
气息和味道,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情怀。
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
的描写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表现母亲“勤俭”,除此之外母亲还有许多美德。从第③段“更
由于母亲一生都在忧伤苦难中度过”可见其坚韧,从“立刻就会想起母亲责骂我以后的眼泪”
可见其严厉又慈爱。从第④段“我也时常烧几样母亲当年价廉物美的拿手菜以飨好友”可见
母亲持家有道。从第⑤段“母亲因为我吃不下饭,每天给我换各种各样的菜。热腾腾一大碗
放在我面前,让我一个人享受”可见母亲非常细心,深爱孩子,从“母亲常生气地说:'你
这孩子,真是有福不会享,有被子偏盖蚊帐,妈吃的都是剩菜呀'”母亲将剩菜留给自己,
好菜给孩子,可见母亲具有先人后己、独自吃苦、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
奇其志。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其小舟操
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①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召还,直史馆,
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
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
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
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论目: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注释:①弭:顺服。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
2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奇其志奇:对……感到惊奇
B.鳄鱼尾而食之尾:尾巴
C.知寿州知:担任……知州
D.后卒如尧佐议卒:最终
2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尧佐写文章列举鳄鱼的罪状并在各个市镇公示,然后烹杀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
B.尽管丁谓听了陈尧佐的建议用“下薪实土”法来筑固江堤,第二年堤还是损坏了。
C.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河东百姓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几十万的课税。
D.陈尧佐做宰相时的业绩虽不多见,世人却称赞他是宽厚有德的长者。
2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
⑵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答案】
20.C
21.B
22.B
23.⑴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
⑵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
【分析】
20.本题考查断句。要根据虚词、句子结构及文句意思断开停顿。
第一句的主语“尧佐闻”,“之”常用于句末,“鳄”主语,故在“鳄”前断开。再根据句
子的意思:尧佐听说后为这件事感到伤心,命令两个小吏驾着小舟带着网前去捕捉。鳄鱼最
为凶暴,平常不能网到。故正确断句为: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
可网得。
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注意根据句意推知词语意思。
A.句意:人们惊奇他的志向。奇:对……感到惊奇。
B.句意:鳄鱼尾随而吃掉了儿子。尾:尾随。
C.句意:担任寿州知州。知:担任……知州。
D.句意: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卒:最终。
故选B。
2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B.根据“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
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可知,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
故选Bo
2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实词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1)重点词语有:岁,当年。为:做成。食:给……吃。
(2)重要词语有:为,替、给。植:种植。赖:依靠。
【点睛】
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
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亲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而吃掉了儿
子,母亲不能营救。尧佐听说后为这件事感到伤心,命令两个小吏驾着小舟带着网前去捕捉。
鳄鱼最为凶暴,平常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地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列举鳄鱼罪状)
在各个市镇公示,然后烹杀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皇上)召陈尧佐回朝,在史馆当值,
担任寿州知州。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都来献米,赈济了
几万人。移任庐州,因为父亲患病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
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
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
运使,因为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
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笼来减轻
水浪冲激,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
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论赞中说:
陈尧佐做宰相时的业绩虽不多见,世人却称赞他是宽厚有德的长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4.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诗人站得高,望得远,这一“尽”、一“迥”、一
“开”,渺远辽阔的景色尽收眼底。
B.醉后凉风四起,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
脱豁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空气质量检测合同
- 2025婚礼策划服务合同模版
- 2025农产品订购的合同样本
- 2025居间服务合同私人贴息
- 2025教育机构员工合同模板
- 2025景观设计合同书范本
- 2025标准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全球市场营销品牌战略》课件
- 别墅室内设计方案
- 初中环境雕塑设计课件
- 2025年装维智企工程师(三级)复习模拟100题及答案
-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昆明输油气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 停送电培训课件
- 美学《形象设计》课件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 入团志愿书样本(空白)
- 2022年续聘申请书
- 单片机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 交通信号系统红绿灯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DB14∕T 2024-2020 出口水果包装厂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