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2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3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4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柔软地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

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一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

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一一他们飞起

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

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

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

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

耳贵。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

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

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

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

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

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

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

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

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

难,唐僧割肉度群魔",一一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

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

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

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一一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

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4)第⑤段画线句"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段议

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答案】(1)"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2)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

又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3)可以。这个工作人员的作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

关怀和帮助。

(4)我认为不需要。生活需要规则,"柔软地带”其实是规则的漏洞。本来就有好事之人会

去钻这些漏洞,如果执法者再给人以"柔软地带",等于在纵容这些人投机取巧,其实是在

伤害更大人群的正当利益。

【解析】【分析】(1)在通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第⑤段可知,法律和法规是坚

硬的东西,人们必须遵守,但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

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需要人们能够在刚性的规则下有良知的灵活变通。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2)由这一段的内容可知,这一段引用的一本书中的一个故事,因此运用了举例论证的

方法,这个事例非常的典型,它很通俗、明白地说明了刚性的规则下要有良知的灵活变通

这个观点,让人无可辩驳,而且故事本身非常吸引读者。

(3)结合本文的观点和材料分析,本文的观点是: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按

规定飞机上只有成人才有座位,而2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座位的,这就是刚性的规定,但

由于飞机上有空位,这样安排既不违反规定,又能照顾到这些特殊的乘客,这就是灵活变

通。因此这个链接材料能够作为本文的论据。

(4)这是一个表达观点的题目,这样的题只要能在理解文章观点的基础上再联系现实生

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⑵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又

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3)可以。这个工作人员的作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

怀和帮助。

(4)我认为不需要。生活需要规则,"柔软地带"其实是规则的漏洞。本来就有好事之人会去

钻这些漏洞,如果执法者再给人以"柔软地带",等于在纵容这些人投机取巧,其实是在伤

害更大人群的正当利益。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

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

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

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

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

内容分析其是否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⑷本题是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答出"需要"或"不需要”两种态度。这类试题

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

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

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

词语,举例子或讲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证有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

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

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

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

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

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

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

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

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

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

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

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

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

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

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

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

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

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

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

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

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

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

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

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

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案】(1)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

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

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

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

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

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

任。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指定的段落,找出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如第②段结尾一

句话,第④段第一句话,然后将其精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文章第③段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对自己人生没有责任心"两方面,强调了每个

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

明。

(3)解答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所选的人物及事例要能

够支撑中心论点(即围绕"责任",紧扣论点);③不能只有名人而无具体事例;④补充要

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阐释事例。绕这几点,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即可。答题格式:人物+事

例。

(4)解答时,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对自己有责任心的人才

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来组织语言,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

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⑵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

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

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

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

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

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

任。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分论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

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

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

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

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

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

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

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

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

顺、有条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

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深情赞颂中华民族,热情讴歌中国人民,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

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描绘出亿万人民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的美好图景,宣示了中华儿女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的壮志豪情。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脱手月氐足的劳

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

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

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创造、以奋斗、以

团结、以梦想,收获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书写了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历久弥新的伟

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

量。

③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挽狂澜于既倒、扶

大厦之将倾,写下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勤劳努力、

不懈奋斗,短短40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十

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怀揣梦想、勇攀高峰,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

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历史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每一

个成就,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书写。

④放眼未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

程,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前进道路上我们面

临的挑战还很多,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我们尤需以创造让更多人间奇迹涌现,尤需

以奋斗实现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尤需以团结凝聚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尤需

以梦想催动迈向民族复兴的步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们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

神,只要我们始终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就没有成就不了的伟业。

⑤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紧密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起来,中国的活力和智慧

不可穷尽,中国的前程和未来不可限量,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必将劈波

斩浪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3日)

(1)简述①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划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月并手脏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题及中心论点;②传出了民族精

神的含义;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道理论证。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道理论据论证了"时代是精神的试

金石”这一观点,从而是论证更概括,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3)不能。"唯一”在句中表示"仅仅",强调只有中华民族文明从未中断。这体现了议论文

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如果去掉,句子表达意思不准确。

(4)首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

;接着从"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两个方

面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展望未来,强调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可以从这几点来考虑:①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②

是否可以作为论据;③能否激发起阅读趣味或引起阅读注意。就本题而言,可以从上述几

个方面加以思考。这篇文章的论题是民族精神,中心论点是: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或伟大民

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作者首先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的重要讲话,而这个讲话深情赞颂中华民族,热情讴歌中国人民,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

伟大民族精神,因此也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在因此民族精神后,然后作者又对民族精神的

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据此分析概括出答案即可。

(2)首先要明确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有何特点和区别;其次要认真研读画线句子,"为有

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属于引用诗句,辨析属于什么道理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

彻,增加了权威性;再次,划线句子主要是围绕"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展开的。

(3)划线的“唯----词,起到了限制和强调的作用,表明“只此一个,没有其他",体现了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来答。

(4)此类题目其实是对论证过程的梳理,答题时必须要结合各段的具体内容,围绕作

者的结构思路,组织语言。很明显,第①②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中心论点,③

④段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第⑤段展望未来,深化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⑴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题及中心论点;②传出了民族精

神的含义;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道理论证。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道理论据论证了"时代是精神的试金

石”这一观点,从而是论证更概括,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⑶不能。"唯一”在句中表示“仅仅",强调只有中华民族文明从未中断。这体现了议论文语

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如果去掉,句子表达意思不准确。

⑷首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接

着从"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两个方面证

明中心论点;最后展望未来,强调中心论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议论文开头段的作

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

中心论点等作用,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

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

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⑶本题考查品析议论文语言的能力。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答题时要结合有关

语句进行分析,可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思,最后

加上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句。

⑷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一一分

析问题(本论)一一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

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

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周国平

①藏书多当然不等于博学。如果拥有书籍,不必读它们,就能占有其中的知识,那该多

么省力。我要立即补充一句:那该多么没意思。可见阅读本身是莫大的快乐,如果取消了

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思考、质疑、感悟等等,质言之,取消了自己心智的积极参与,那客

观呈现的知识对于你就无甚价值。

②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书也是一种行路,是行走在人类精神的世

界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旅行者,阅读是我在勘测人类精神世界的地图。

③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没有当然也就不知道的东西,这样

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发现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

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因此获得了生长、开

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到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

④人们常说:阅读改变命运。在我看来,此话可有两种含义。其一,读那些所谓"有用

的书",也就是接受正规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改变你的外在命运,改变你在社会

上的地位。其二,读那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未必能改

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

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我

认为后一种改变是更可靠也更重要的。

⑤"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这是我给一家民营书店的题词。书分有用和无用,有用

的书关乎生计,无用的书关乎心灵。人分有梦和无梦,无梦的人是生计的奴仆,有梦的人

是心灵的富翁。无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与无梦的人相处也是乏味的。人生在世,生计之

外,还是得讲究个味。

⑥叔本华说:期望一个人记住他读过的全部书籍,恰如期望他能在体内储存他吃过的全

部食物。这个比方打得有些极端,因为在事实上,无论谁都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不愿意在

体内储存吃过的全部食物。但是,世上确实有过目不忘、满腹诗书的记忆天才。我相信,

叔本华的意思应该是:有形的知识不重要,书籍的价值仅在于提供精神营养,而精神营养

是无形的,因为它倘若真正起了作用,就必定已化为了你的血肉。

⑦读精神伟人的著作,看艺术天才的创造,我知道了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于是为自己生

而为人类感到幸运和荣耀。可是,走在街上,看见那些在路边玩牌和喧哗的人,那些开着

车使劲按喇叭的人,看见那么多空虚的脸,我不禁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一

点常常使我感到震惊。

⑧阅读还可以使人心宽体健。人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灵支配,心态好是最好的养

生。爱阅读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不易陷入令人烦恼焦虑的世事纷争之中。大学者中多寿

星,原因就在于此。

⑨爱阅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阅读甚

至可以优生,助人教子育人。父母爱阅读,会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子女产生

不教之教的熏陶作用。相反,父母自己不读书,却逼迫孩子用功,一定事倍功半。

(选自《齐鲁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有梦之人和无梦之人进行对

比,突出强调了要"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的观点。

B.第⑥段引用叔本华的话是说读书没必要死记学过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汲取书籍中的精神

营养,转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C.本文先由读书的乐趣和意义说起,引出阅读的两种收获,进而引出读有用之书和无用之

书的不同作用,强调了在书籍中获得精神营养的重要性。

D.读"有用的书",不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也不能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

活。

(2)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

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

这种时刻。”

B.宋濂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借书来读,借书又有时间限制,于是他勤于抄写,即使手指冻

僵也不曾懈怠。

C.庄子提出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仅让他自身逍遥于世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更

是给今天身处于浮躁社会中的我们以无限的精神启迪。

D.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里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所以说读“无用的

书"可以启迪智慧。

(3)有些家长自己不喜欢看书,也不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认为孩子阅读与课内无关的

书籍对升学没有帮助,不值得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B

(3)阅读使人成长,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储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精神

层面得到营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有用之

书”给予生活以智慧,"无用之书"启迪人生之道路。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筛选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

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即可。此文中作者认

为:①"有用的书",也就是接受正规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改变你的外在命运,

改变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读那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未

必能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

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

之地。②爱阅读的人,内心充实宁静,不易陷入令人烦恼焦虑的世事纷争之中。③爱阅

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④阅读甚至可

以优生,助人教子育人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读"有用的书",还是"无用的书",它们的关

系是相辅相成的。书籍的价值在于提供精神营养,而精神营养是无形的,它们同样能改变

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改变你与

外在命运的关系,使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D项错误,故选D。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与文章内容结构关系的能力。A项符合。B项的论据是围绕“勤奋

读书"的论点展开的,与该选文的中心论点"阅读的作用"不相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论据。

C项符合。D项符合。故选B。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此题围绕阅读的作用,分点

概括即可。依据关键句"读'无用的书'能改变孩子的内心世界""阅读可以使人心宽体健""爱

阅读的人,眼界开阔""阅读可以助人教子育人”回答即可。示例:①读书能改变命运,读

"有用的书",可以让孩子获取专业知识,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但读"无用的书"却能改变孩子的

内心世界,让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②阅读可以使人心宽体健,让孩子的内心充实宁

静。③爱阅读的人,眼界开阔,一览众山小,比较容易超脱人生中一时一地的困境。④阅读

甚至可以优生,助人教子育人。所以家长不仅要支持孩子读书,自己也要有阅读的习惯。

故答案为:⑴D

⑵B

(3)阅读使人成长,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储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精神层

面得到营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有用之书

"给予生活以智慧,"无用之书"启迪人生之道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

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

的信息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与文章内容结构关系的能力。论据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证明论

点。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思考重点段落的内容,再分析论据内容与论点(段

落内容)的关系,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

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围绕阅读的作用,分点概括出自己

的看法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柔软地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

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一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

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一一他们飞起

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

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

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

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

发耳贵。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

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

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

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

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

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

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

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

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

难,唐僧割肉度群魔"一一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

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

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

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一一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

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答案】(1)"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2)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

又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3)可以。工作人员的做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

和帮助。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

子回答。第⑤段,"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

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

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可见,"柔软地带”是指刚性的法律和法规之下灵活变通的良

知。

⑵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

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

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④段的

内容可知,为了论证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的观点,列举了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

位企图翻墙的青年受到审判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答题模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

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其故事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先分析链接材料表达的观点,

“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写工作人员的作法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

和帮助,符合文章强调"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的观点。所以链接材料可以作为

本文的论据。

故答案为:⑴"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⑵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又

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3)可以。工作人员的做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和

帮助。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

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

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

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⑶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与文章内容结构关系的能力。论据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证明论

点。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思考重点段落的内容,再分析论据内容与论点(段

落内容)的关系,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现代文阅读

做个自信的谦者

刘丹阳

①犹太人有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

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诚然,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

不凡之人。

②杨绛先生有言:"要么你的生命驾驭你,要么是你驾驭你的生命,你的心态决定了谁

是骑士,谁是坐骑"。正如潜心于学术艺术的钱钟书先生,少年时不经事,他也曾多次被人

否定,文革时被人贴上诸多骂名,但即使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他也毫不动摇,用一笔一

画的努力来书写自我的价值,他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觉。至于褒扬赞美,对他并无太

大魔力。所以,中央台的《大家》栏目曾力邀钱钟书接受采访,但钱老一口回绝。我觉得

不是他淡泊名利,

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谦卑,在这歌功颂德的名利社会中,不为口舌争名求利,不为交游虚掷

光阴,揽古迹,做学问,写专著,一生都致力于学与问的苛求付诸,成就了学贯中西的大

学者。

③钱老以行动示意我们,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就价值,而在功成名就时又要学会放

下。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力量。

④鬼才魏明伦,采巴山楚水入文,撷蜀风川物入戏,获誉无数之时,却被

《中国公主杜兰朵》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他并没有自甘堕落,而

是依旧选择相信自我的价值。他巡山转水,山城的"棒棒军"不经意地闯入了他的视线。一

条条"棒棒"承载着生活的苦难,一张张皱纹堆满的脸上,写满灿烂的笑容一一在最平凡的

生活里也依然毫不妥协。于是他以这样谦卑的态度,重新开始思考人的价值、民的忧乐,

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⑤王国维曾有一句感慨:"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叶嘉莹忧患不断却成就斐然的一生,

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她是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之一,却坚持保有女子的"弱德之

美",在苦难之中,坚信自己的价值,有所持守,完成自己。她说,她的一生没主动追求过

什么,面对不公和苦难,只有坚韧地承担。正是这样才得以写出“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

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面对当今世人的推崇,她却不为所动,执着于三尺讲台,执

着于写文作诗。一个人站在高处时仍能葆有谦卑之态,实为难能可贵。

⑥生命,总是于内里的丰盈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

中收获精彩。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用"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

或“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中收获精彩”一句话来概括。

B.第①段中划线词"往往"是"常常,通常”的意思,指“大多数情况下",体现了议论文在语

言使用上的严密性。

C.第②段列举了"钱钟书拒绝中央台《大家》栏目的采访"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

D.第⑤段引用王国维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叶嘉莹饱经忧患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充

分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中收获精彩”o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③段中"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就价值"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

反驳。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

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B.《庄子•养生主》中提到:"庖丁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C.居里夫人为了提取出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

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

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

D.流浪街头的吉卜赛修补匠索拉利奥,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地对自己说:

"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像安东尼奥那样伟大的画家。"说了这句话后,他就感到自己真的有了

这样的能力和智慧,他就满怀激情和信心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十年后,他成

为了一个超过安东尼奥的著名画家。

(3)"生命,总是于内里的丰盈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联系全文,

说说你对于生命又有何新的看法?

【答案】(1)D

(2)C

(3)含义:生命中,如果拥有一颗自信而又谦虚的心,那属于我们的生命将会是最美丽

的,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看法:(示例)生命中不能缺少自信和谦虚,要做一个自信的

谦者。

【解析】【分析】(1)D项中引用王国维的名言,从内容上来看,其作用是引出下文所列

举的叶嘉莹饱经忧患的事例,但它没有起到论证作者观点“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

行中收获精彩"的作用,所以D项说法错误。

(2)C项列举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明了"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的道理。与第

③段中"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就价值”这个观点没有关系。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

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钱钟书的事例告诉我们: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

就价值,而在功成名就时又要学会放下。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力量。鬼才魏

明伦谦卑的态度,重新开始思考人的价值、民的忧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叶嘉莹忧

患不断却成就斐然的一生,她在苦难之中,坚信自己的价值,有所持守,完成自己。理解

这几个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第二问要围绕中心论点"心怀谦卑,又坚信自

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C

⑶含义:生命中,如果拥有一颗自信而又谦虚的心,那属于我们的生命将会是最美丽的,

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看法:(示例)生命中不能缺少自信和谦虚,要做一个自信的谦

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议论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中心论

点,然后再此基础上梳理论证的过程,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

文章进行比对,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分析题目中所给的事

例或名言警句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能证明论点,如果能证明论点,就能充当论点的论

据,反之则不能。

⑶①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一般要重

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②本题考查谈

看法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谈看法即可。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

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

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

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

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

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

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

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

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

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

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

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

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

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

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材料:

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

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

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答案】(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

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2)举例论证,举了科研人员、基层干部、医生和老师(恪尽职守)的例子,具体有力地

论证了"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观

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为了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人是英雄;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人也是英

雄。刘传见机长沉着应对飞机在飞行途中出现的故障,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

是英雄的行为表现。所以我认为,为国家、社会、人民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解析】【分析】(1)第①段是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以及全

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第②段是国家方面,上月底全票通过

《英雄烈士保护法》。

(2)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师等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

献,属于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答题模板为"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概括事例)

的事例,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而第④段所要论证的观点是"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

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套入模板,即可得出答案。

(3)示例:英雄,不一定是光芒万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也不一定是所向披靡,成就丰

功伟绩的人。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每一个人皆可成为英雄,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

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做出贡献,就可成为我们自己的"英雄"。

故答案为:⑴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⑵举例论证,举了科研人员、基层干部、医生和老师(恪尽职守)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

证了"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观

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⑶为了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人是英雄;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人也是英

雄。刘传见机长沉着应对飞机在飞行途中出现的故障,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

是英雄的行为表现。所以我认为,为国家、社会、人民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

意提示性语言一一“崇尚英雄"。同时,从文章第①②两段所论述的三个主体一一人民日报

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全国中小学、国家的做法入手,梳理概括他们各自的行为。

⑵本题考查引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

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可

以得出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

雄"。找出这一点,然后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论述的通顺有条理即可。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

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

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

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

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

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

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

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

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

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

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

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

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

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

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

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

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

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

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

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第4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

据。

【答案】(1)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

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

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解析】【分析】(1)本文的题目"语言的力量”是这篇议论文的论题,文章第①段从日

常生活中人们的说话方式引出论题,进而提出本文的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

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本段内容分析,这一段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然后引用名言“言贵于有物,无

物,非言也"进行证明,接着开会发言为例进行证明。因此这段话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

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

文章的中心论点。

(3)本题要求举出反面事例,注意所举事例要证明本文的论点,所举事例要典型,如:发生

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

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故答案为:⑴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⑵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证

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

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

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

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

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

⑵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

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

象)+论证的观点。

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

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徐文秀

①"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②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

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打开大门、敞开怀抱,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共同分享逐梦太空的机会,折射

出一个泱泱大国的,,人类情怀”。

③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至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观念,再

到“达则兼济田天下”的宏大抱负,中国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物

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

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

中国理念和务实行动生动阐释"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④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种朴

素情感上。当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

站在一起、患难与共的决心;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十年

护航让"最危险海城"重新成为"黄金航道";当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的侨民平安撤离……一次挺身

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习近平主席曾在日内瓦发表的《共同构建次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近代

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福

生活的权利。

⑤人类情怀,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

任担当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减

贫,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授人以鱼又

授人以渔,中国不搞成果独享,求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乐意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

的"快车""便车"。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

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做贡献。

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

国的人类情怀,可以从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懂,可以从每

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看法、想法

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征程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

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

(1)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第⑤段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各美其美:

②美美与共:

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3)请简要阐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1)中国有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杯"。

(2)各个国家(民族)自身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生存与发展。;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共享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中国将自己既有的发展成果(技术)共享给发展中

国家(人民),让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让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

车"。

(3)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列举

中国

医疗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与救济的大量事

例,阐述了中国对世界人民的朴素情感:最后引用习近平主席演讲中的话,再次强调中国

具有的兼济天下的人类情坏。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

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

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依据文章标

题"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和文章第2段"打开大门、敞开怀抱,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