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_第1页
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_第2页
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_第3页
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_第4页
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操作手册TOC\o"1-2"\h\u2941第一章绪论 3253301.1编写目的 381501.2适用范围 387261.3参考文献 310367第二章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概述 415302.1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定义 448182.2设备检修与维护的重要性 4220432.3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分类 4450第三章检修计划与组织管理 5177893.1检修计划的制定 5288433.2检修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5278233.3检修组织机构及职责 676553.3.1检修组织机构 61643.3.2职责分工 6686第四章设备检修技术与工艺 654984.1常见检修技术 628904.2检修工艺流程 7298084.3检修质量控制 76572第五章设备维护保养 716895.1维护保养的分类 7281305.2维护保养的操作流程 887135.3维护保养效果评价 811006第六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9137156.1故障诊断方法 993216.1.1状态监测法 9284996.1.2故障树分析法 9160696.1.3信号处理法 973116.1.4人工智能法 9186216.2故障处理流程 9137616.2.1故障报警 949826.2.2故障诊断 9245166.2.3制定解决方案 939756.2.4实施故障处理 10131666.2.5故障处理记录 1068076.3故障预防措施 10264166.3.1设备保养与维护 10192266.3.2员工培训 1047146.3.3故障预警系统 10129956.3.4设备更新换代 10165256.3.5加强设备管理制度 105534第七章设备安全管理 10313137.1安全生产责任制 10171407.1.1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 10239377.1.2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11262217.2安全管理制度 11246117.2.1设备采购及验收制度 1169147.2.2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 115337.2.3设备检查及整改制度 1158217.2.4设备报告及处理制度 1121277.3安全培训与考核 11157187.3.1安全培训 11305687.3.2安全考核 126528第八章检修与维护设备管理 12284338.1设备选型与采购 12302768.2设备安装与调试 12221818.3设备运行与维护 1327272第九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328149.1培训计划与实施 13255139.1.1培训需求分析 13509.1.2设计培训内容 13309599.1.3实施培训计划 1476469.2培训效果评价 14212659.2.1评价方法 1449069.2.2评价内容 1442789.2.3评价时机 1419779.3员工激励与考核 1561889.3.1激励措施 15309909.3.2考核方法 1519649.3.3考核内容 1520533第十章质量管理与监督 15166091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52296710.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151268910.1.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152307110.2质量监督与检查 161909210.2.1质量监督 16295910.2.2质量检查 162444410.3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63002310.3.1质量改进的方法 161552410.3.2质量改进的途径 1721505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72828211.1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71704111.1.1环境保护政策 171951211.1.2环境保护法规 17311811.2节能减排措施 171061611.2.1节能措施 18775311.2.2减排措施 182796411.3环保设备管理与维护 183222611.3.1环保设备管理 1861111.3.2环保设备维护 181207第十二章检修与维护信息化管理 192986212.1信息化建设规划 19327012.2信息系统的应用 192625312.3信息安全与保密 19第一章绪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本书旨在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下为本书的编写目的、适用范围及参考文献。1.1编写目的本书的编写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地梳理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2)分析当前某一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解决方案。(3)探讨某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方向。(4)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某一领域的繁荣发展。1.2适用范围本书适用于以下几类读者:(1)从事某一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3)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4)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决策者。1.3参考文献[1],.某一领域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赵六.某一领域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出版社,(2016)[3]陈七,刘八.某一领域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出版社,(2019)[4]赵九,李十.某一领域应用案例研究[J].学术出版社,(2020)[5]王十一,张十二.某一领域政策法规汇编[M].法律出版社,(2017)[6]陈十三,刘十四.某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J].国际学术出版社,(2015)第二章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概述2.1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定义设备检修与维护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维修和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设备检修与维护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更新改造等内容。2.2设备检修与维护的重要性设备检修与维护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几个重要性方面:(1)保证生产安全。设备检修与维护可以及时发觉设备隐患,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检修与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频率。(4)提高设备功能。通过设备检修与维护,可以改善设备功能,提高产品质量。(5)降低维修成本。通过设备检修与维护,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2.3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分类设备检修与维护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周期性分类:可分为定期检修、不定期检修和临时检修。(2)按性质分类:可分为预防性检修、故障检修和改善性检修。(3)按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检修、局部检修和单项检修。(4)按检修内容分类:可分为机械检修、电气检修、仪表检修和管道检修等。(5)按实施主体分类:可分为企业内部检修、外部检修和合作检修。第三章检修计划与组织管理3.1检修计划的制定检修计划的制定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制定检修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检修计划应涵盖所有需要检修的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2)预见性:根据设备运行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检修计划。(3)科学性:依据设备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人员等因素,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进度。(4)经济性: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检修成本。检修计划的制定步骤如下:(1)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分析设备状态。(2)确定检修项目,明确检修周期。(3)制定检修计划,包括检修时间、地点、人员、材料等。(4)提交检修计划,报上级部门审批。(5)审批通过后,发布检修计划。3.2检修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检修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是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在执行检修计划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明确检修任务,保证检修人员了解检修内容。(2)加强检修现场管理,保证安全、高效地进行检修。(3)做好检修记录,及时反馈检修进度和问题。(4)对检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按计划完成检修任务。检修计划的监督措施如下:(1)建立检修进度跟踪表,实时掌握检修进度。(2)设立检修质量检查小组,对检修质量进行评估。(3)加强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保证人员安全。(4)对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检修计划,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3.3检修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保证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完善的检修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3.3.1检修组织机构检修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以下部门:(1)检修指挥部:负责检修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检修部门:负责具体检修任务的实施。(3)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检修中的技术问题。(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3.3.2职责分工各级职责分工如下:(1)检修指挥部:负责制定检修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检修进度和质量。(2)检修部门:负责实施检修计划,组织检修人员开展检修工作,保证检修任务完成。(3)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解决检修中的技术问题,保证检修质量。(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人员安全。通过明确各级职责,保证检修工作的有序进行,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第四章设备检修技术与工艺4.1常见检修技术设备检修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检修技术:(1)机械检修技术:包括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清洁、检查、维修、更换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电气检修技术:针对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线路检查、故障排查、部件更换等,保证设备电气安全。(3)焊接检修技术:对设备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查、修复、加固,防止设备因焊接问题导致泄漏、断裂等故障。(4)无损检测技术:通过超声波、射线、磁粉等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测,发觉潜在缺陷,预防发生。(5)腐蚀防护技术:对设备进行防腐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4.2检修工艺流程设备检修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办理相关手续,准备检修工具、备品备件等。(2)设备停机: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停机,并切断电源、水源等。(3)设备解体:对设备进行拆解,暴露出需要检修的部位。(4)故障诊断: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分析故障原因。(5)检修作业:根据故障原因,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6)设备组装:完成检修后,对设备进行组装,恢复正常运行。(7)试运行: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功能是否恢复正常。(8)验收:对检修质量进行验收,保证设备达到正常运行标准。4.3检修质量控制检修质量控制是保证设备检修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介绍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1)人员培训:对检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检修水平。(2)检修工艺标准化:制定完善的检修工艺标准,规范检修流程。(3)质量控制点设置:在检修过程中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保证检修质量。(4)验收程序:执行严格的验收程序,保证检修质量符合要求。(5)质量追溯: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检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整改。(6)持续改进:对检修过程进行总结,不断优化检修工艺,提高检修质量。第五章设备维护保养5.1维护保养的分类设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维护保养的目的,我们可以将维护保养分为以下几类:(1)预防性维护保养: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润滑、紧固等操作,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2)故障维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或更换零部件,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3)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觉潜在隐患并及时处理,防止设备故障。(4)状态监测:通过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实时了解设备状态,发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5)换季保养:根据季节变化,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在不同环境下正常运行。5.2维护保养的操作流程以下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般操作流程:(1)确定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保养类别,制定维护保养计划。(2)准备工具和材料:根据维护保养计划,准备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3)停机准备:在维护保养前,保证设备停机,并切断电源、气源等,保证操作安全。(4)拆卸设备:对需要维护保养的设备部位进行拆卸,便于操作。(5)维护保养操作:根据维护保养类别,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更换零部件等操作。(6)安装调试:完成维护保养后,将设备重新安装调试,保证正常运行。(7)记录与反馈:记录维护保养过程,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反馈,为后续维护保养提供依据。5.3维护保养效果评价维护保养效果评价是衡量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维护保养效果的评价指标:(1)设备运行状况:通过监测设备运行参数,评价维护保养后设备运行状况的改善程度。(2)故障率:统计维护保养前后设备故障发生的次数,评价维护保养对降低故障率的效果。(3)维护保养成本:计算维护保养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评价维护保养工作的经济性。(4)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对比维护保养前后设备使用寿命,评价维护保养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贡献。(5)维护保养满意度:调查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维护保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维护保养工作的整体效果。第六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6.1故障诊断方法6.1.1状态监测法状态监测法是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振动、温度、压力、声音等参数的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及其严重程度。6.1.2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的方法,通过对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层层分解,找出导致故障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6.1.3信号处理法信号处理法是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信号进行分析,如频谱分析、小波分析等,从而提取故障特征信息,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6.1.4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和诊断。6.2故障处理流程6.2.1故障报警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应立即发出故障报警,通知运维人员及时处理。6.2.2故障诊断根据故障报警信息,运维人员应迅速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及故障程度。6.2.3制定解决方案针对诊断出的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修复、更换零部件、调整设备参数等。6.2.4实施故障处理根据解决方案,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操作,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6.2.5故障处理记录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解决方案、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以便于后续分析和预防。6.3故障预防措施6.3.1设备保养与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6.3.2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故障。6.3.3故障预警系统建立故障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潜在的故障隐患,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发生。6.3.4设备更新换代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技术发展,适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6.3.5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第七章设备安全管理7.1安全生产责任制7.1.1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应当由公司高层指定,其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监督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组织开展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设备安全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整改措施。7.1.2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设备使用、操作、维护等岗位人员应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主要包括:遵守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负责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发觉设备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参与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7.2安全管理制度7.2.1设备采购及验收制度设备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设备质量。设备验收时应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7.2.2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7.2.3设备检查及整改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7.2.4设备报告及处理制度设备发生后,应及时报告,按照调查处理程序进行调查、处理,并提出整改措施。7.3安全培训与考核7.3.1安全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有关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设备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方法;设备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7.3.2安全考核公司应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主要包括:员工安全培训参与情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设备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设备处理情况。通过安全考核,评价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第八章检修与维护设备管理8.1设备选型与采购设备选型与采购是检修与维护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设备选型的目的是为了选购适合企业生产需要、功能优良、价格合理的设备。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企业生产需求,明确设备的功能、功能、技术参数等要求。(2)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3)对比分析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设备的特点和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4)考虑设备的售后服务、备品备件供应等因素。设备采购应根据设备选型结果,进行招标、谈判、签订合同等环节。在采购过程中,要保证设备质量,控制采购成本,保证设备按时到货。8.2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是设备投入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设备安装应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设备安装图纸,做好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设备基础施工等。(2)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安装到位、牢固可靠。(3)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指标是否达到要求。(4)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发觉问题及时处理。设备调试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包括速度、压力、温度等。(2)设备运行中的振动、噪音等指标的检测。(3)设备运行中的能耗、效率等指标的评估。(4)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诊断和处理。8.3设备运行与维护设备运行与维护是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设备运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设备运行规程,明确设备操作、维护、检修等要求。(2)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3)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4)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功能稳定。设备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维护: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2)定期维护: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更换易损件等。(3)故障维修: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处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4)设备更新: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淘汰老旧设备,更新设备。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第九章人员培训与管理9.1培训计划与实施人员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实施对于提升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9.1.1培训需求分析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会议等多种方式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以下几种方法:(1)问卷调查法(2)面谈法(3)会议法(4)生产部(车间、班组)培训工作会议9.1.2设计培训内容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知识(2)管理技能(3)质量控制(4)技术操作(5)团队协作9.1.3实施培训计划为保证培训效果,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培训时间(2)培训地点(3)培训师资(4)培训方式(如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5)培训对象9.2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成果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9.2.1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法(2)面谈法(3)实操考核(4)知识竞赛9.2.2评价内容(1)培训目标达成情况(2)培训内容满意度(3)培训方式适应性(4)培训效果持续性9.2.3评价时机(1)培训结束后(2)培训过程中(3)培训成果转化期9.3员工激励与考核员工激励与考核是提升员工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9.3.1激励措施(1)星级员工评选(2)奖金激励(3)职业发展机会(4)培训晋升9.3.2考核方法(1)定期考核(2)平时考核(3)项目考核(4)综合考核9.3.3考核内容(1)工作绩效(2)能力素质(3)职业操守(4)团队协作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十章质量管理与监督1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0.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用于指导和管理产品质量的体系。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分配、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10.1.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指导。(2)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制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企业内部各项质量活动进行规范,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4)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持续改进和优化。(5)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接受外部审核,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10.2质量监督与检查质量监督与检查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10.2.1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对企业内部质量活动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供应商的质量监督:保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满足企业要求。(2)对生产过程的监督: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3)对检验和试验活动的监督:保证检验和试验活动按照规定进行。10.2.2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是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入库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质量检验。(2)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3)出厂检验: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产品满足规定要求。10.3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不断优化质量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10.3.1质量改进的方法(1)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六西格玛管理:通过减少变异性和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3)全面质量管理(TQM):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10.3.2质量改进的途径(1)加强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2)优化产品设计:降低产品故障率和维修成本。(3)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加强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发展。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1.1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是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11.1.1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环境法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4)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能力;(5)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保障环境安全。11.1.2环境保护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环境保护基本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3)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4)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1.2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能减排措施:11.2.1节能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推广节能技术,如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灯具等;(3)加强建筑节能,提高建筑保温功能;(4)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5)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11.2.2减排措施(1)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2)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4)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1.3环保设备管理与维护环保设备是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具。加强环保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对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1.3.1环保设备管理(1)建立健全环保设备管理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