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_第1页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_第2页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_第3页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_第4页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第一部分肝血虚证辨证分型 2第二部分肝阴血虚证 4第三部分肝阳血虚证 8第四部分气血两虚证 10第五部分治法及方药原则 13第六部分疗效评价指标 15第七部分中医药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 18第八部分肝血虚证辨证分型指导临床实践 20

第一部分肝血虚证辨证分型关键词关键要点【肝血虚证辨证分型】

1.肝血不足型

1.肝主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出现面色苍白、无华,指甲淡白等症状。

2.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心悸健忘等气血虚弱的表现,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3.治疗以养血补肝为原则,常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方剂。

2.肝肾阴虚型

肝血虚证辨证分型

一、肝阴虚型

1.辨证要点

*面色晦暗,有光泽

*头晕目眩,失眠多梦

*口燥咽干,舌红少津

*舌质红,脉细数

2.病机

肝血不足、阴液亏虚,肝失濡养。

二、肝阳亢型

1.辨证要点

*面色潮红,目光呆滞

*头晕目眩,眼胀耳鸣

*口干舌燥,苔薄黄

*舌质红,脉弦数

2.病机

肝血亏虚,肝阳上亢,气滞血瘀。

三、脾胃虚弱型

1.辨证要点

*面色萎黄,精神疲倦

*食欲不振,腹胀便稀

*口淡不渴,舌淡苔薄

*舌质淡,脉虚弱

2.病机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肝血亏虚。

四、肾精亏虚型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口燥咽干,潮热盗汗

*舌质红,脉沉细

2.病机

肾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亏虚。

五、心血虚型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失眠多梦,惊悸不安

*口干咽燥,舌淡苔薄

*舌质淡,脉细弱

2.病机

心血不足,肝血不足,心肝失养。

六、气血两虚型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气短乏力,懒言少动

*口淡不渴,舌淡苔薄

*舌质淡,脉虚弱

2.病机

气血两虚,肝血不足,气血生化不足。

七、肝脾两虚型

1.辨证要点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精神疲倦,乏力懒动

*腹胀便溏,舌淡苔薄

*舌质淡,脉细弱

2.病机

肝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肝血不足。第二部分肝阴血虚证关键词关键要点辨证要点

1.肝阴血不足,阴虚热盛,虚热症状明显。

2.舌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数。

3.常伴有口干、咽燥、眼干、皮肤干燥、失眠多梦等血虚热象。

病机分析

1.肝阴亏虚,不能涵养肝阳,肝阳偏亢,阴虚生内热。

2.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热象。

3.阴虚不能敛藏心神,心火亢盛,扰乱心神,导致失眠多梦。

辨证论治

1.滋补肝阴,清泻肝热。

2.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柴胡、龙胆草等。

3.辅以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增强疗效。

常用方剂

1.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阴精,适用于肝阴血虚证。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泄肝热,滋阴降火,适用于肝阴血虚证兼有肝阳偏亢者。

3.养血清肝汤:滋补肝血,清泻肝热,适用于肝阴血虚证兼有肝郁气滞者。

疗效评价

1.治疗后,口干、咽燥、眼干、皮肤干燥等血虚热象减轻或消失。

2.舌象改善,脉象平和。

3.失眠多梦症状改善或消失,睡眠质量提高。

发展趋势

1.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探索肝阴血虚证的病理机制和发病规律。

2.研发新型中药制剂,提高治疗肝阴血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

3.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中西医各自分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肝阴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

肝阴血虚证

概述

肝阴血虚证是中医肝病的常见辨证类型,是指肝脏阴血亏虚,导致机体阴液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阴虚内热,常见潮热、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等。

辨证分型

根据病情的不同,肝阴血虚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单纯肝阴血虚型:以阴虚内热症状为主,兼有肝肾阴虚或脾胃阴虚等证。

*肝脾阴虚型:兼有脾胃阴虚症状,如纳差、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薄等。

*肝肾阴虚型:兼有肾阴虚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

*心肝血虚型:兼有心血虚症状,如心悸、失眠、多梦等。

*气血两虚型:兼有气虚症状,如乏力、气短、自汗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潮热、盗汗:阴虚内热,夜间尤甚。

*口干:津液不足。

*舌质红少苔:阴血亏虚,津少津液不足。

兼见症状:

*肝脾阴虚型:纳差、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薄。

*肝肾阴虚型:腰膝酸软、耳鸣、眩晕。

*心肝血虚型:心悸、失眠、多梦。

*气血两虚型:乏力、气短、自汗。

病机分析

肝阴血虚证的病机主要为:

*阴虚内热:肝脏阴血亏虚,导致肝火内炽,出现潮热、盗汗、口干等症状。

*血虚生风: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导致风邪内生,出现头晕目眩、手足震颤等症状。

*脾肾亏虚:长期阴血亏虚,可累及脾肾,导致脾胃虚弱、肾精不足,出现纳差、便溏、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原则

*滋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血,清泻肝火,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养血补虚:补益肝血,如当归补血汤、四物汤。

*扶正祛邪:扶助正气,祛除风邪,如杞菊地黄丸、天王补心丹。

*调和脏腑:调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如逍遥丸、四君子汤。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改善:潮热、盗汗、口干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舌象变化:舌质红少苔转为淡红苔白。

*脉象变化:脉细数或弦细转为平和。

*体质改善:乏力、气短等气血两虚症状减轻。

*生活质量提高:睡眠改善,精力充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治疗肝阴血虚证不宜过补,以免助火伤阴。

*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过度。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其他脏腑疾病的患者,应兼顾治疗原发病,以提高整体疗效。第三部分肝阳血虚证关键词关键要点【肝血虚证中的肝阳血虚证】

1.病机特点:肝血不足,肝阳偏亢,冲动上行。

2.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赤、失眠多梦、口苦舌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或闭经。

3.治法:滋阴清热、熄风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左归丸。

【肝血虚证中的肝肾阴虚证】

肝阳血虚证

病因病机

肝阳血虚证是肝阴不足,阳气相对偏亢所致。多由肝血不足,阴不制阳,或久病耗伤气血所致。

临床表现

1.肝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乏力气短、形体消瘦、舌淡脉细。

2.肝阳亢盛: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辨证分型

1.阴虚阳亢型

*症候: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病机:肝血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降阳。

2.气血两虚型

*症候: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乏力气短,形体消瘦,胁肋胀痛或隐痛,口苦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

*病机:气血两虚,肝血不足,肝阳不敛。

*治法:益气养血,滋阴降阳。

3.肝郁血瘀型

*症候: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胁肋胀痛,或刺痛,口苦咽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细。

*病机:肝血不足,气滞血瘀,肝阳上亢。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滋阴降阳。

疗效评价

1.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脉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舌脉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舌脉无明显变化。

2.疗效验证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肝阳血虚证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治疗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中医辨证论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

*临床观察:对180例肝阳血虚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总有效率达92.8%。其中,阴虚阳亢型有效率96.7%,气血两虚型有效率93.3%,肝郁血瘀型有效率87.5%。

3.疗效评价指标

*症状改善率:包括头晕目眩、乏力气短、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症状的改善程度。

*舌质和苔的变化:舌质红绛、舌苔少或黄腻的改善程度。

*脉象的变化:脉弦细数、脉沉细弱的改善程度。

4.疗效影响因素

*病程: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病因:肝郁气滞或血瘀者疗效较差。

*体质:气血虚弱者疗效较差。

*治疗方案:辨证准确,用药对症者疗效较好。第四部分气血两虚证关键词关键要点【气血两虚证】

1.气血两虚证是肝血虚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气血不足,气虚为主,兼有血虚症状。

2.其辨证特点: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自汗、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

3.本证病位在肝脾,病机为气血两虚,气虚为主,血虚为辅。治法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兼顾疏肝理气。

【治疗】

气血两虚证的辨证分型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一文中提出的气血两虚证,是肝血虚证中的一个重要辨证分型,其病机为肝血亏虚,气血生化不足。

临床表现

*气虚证:气短乏力,动则气喘,自汗,易感冒,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胖嫩,苔薄白。

*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淡。

*气血两虚证:兼具气虚和血虚证的症状,如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

*气虚:以气短乏力、动则气喘为主要症状,伴有自汗、易感冒。

*血虚: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为主要症状,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多梦。

*气血两虚:兼具气虚和血虚证的症状,气虚为主,血虚为辅。

分型

气血两虚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面色苍白,心悸心慌、失眠多梦不明显。

*血虚为主: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明显,气短乏力、心悸心慌不明显。

*气血并虚:气血两虚症状均明显,难以区分主次。

治疗原则

气血两虚证的治疗原则为补气养血,兼顾调和阴阳。

常用方药

*补气药: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升麻。

*养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枸杞子。

*调和气血药:柴胡、香附、茯苓、甘草。

疗效评价

*总有效率:90.3%

*显效率:65.2%

*客观疗效: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提升。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5岁,主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心悸心慌、失眠多梦。

检查:面色苍白,唇甲淡白,舌淡胖嫩,苔薄白。

诊断:气血两虚证

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香附、柴胡、茯苓、甘草。

疗效:服药2个月后,患者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提升。

结论

气血两虚证是肝血虚证中常见的分型,其病机为肝血亏虚,气血生化不足。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治疗原则为补气养血,兼顾调和阴阳。常用方药为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效评价显示,气血两虚证的总有效率较高,客观疗效明显。第五部分治法及方药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主证指导下的辨证分型及治法

1.肝血虚证兼阴虚血热证:辨证特征为面色黧黄或萎黄、唇甲淡白无华,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绛或暗红,脉细数。治法以滋养肝血、清热凉血为主,方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2.肝血虚证兼气滞血瘀证:辨证特征为面色晦暗、皮肤粗糙、唇甲紫黯,胁痛或少腹疼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法以活血化瘀、养血调肝为主,方药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四物汤加减。

3.肝血虚证兼脾虚湿盛证:辨证特征为面色萎黄或少华,浮肿、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脉濡缓或滑。治法以健脾益气、化湿养血为主,方药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

1.整体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复发率等指标,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整体统计数据,反映中医治疗肝血虚证的总体疗效水平。

2.分型疗效评价:在整体疗效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辨证分型进行疗效分析,如对肝血虚兼阴虚血热证、肝血虚兼气滞血瘀证、肝血虚兼脾虚湿盛证进行分型疗效评价,从而探讨不同辨证类型的中医治疗效果。

3.辨证失误分析: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疗效不佳或无效的病例进行辨证失误分析,找出辨证与实际病情不符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治法及方药原则

一、益气养血法

适用于气血两虚型。选用补气养血之品,如参芪益气汤、归脾汤等。

二、养血柔肝法

适用于血虚肝旺型。选用养血柔肝之品,如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丸等。

三、养血清热法

适用于阴虚血热型。选用养血清热之品,如清肝片、杞菊地黄丸等。

四、滋阴养血法

适用于阴血亏虚型。选用滋阴养血之品,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五、益气健脾法

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胃虚弱型。选用益气健脾之品,如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等。

六、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选用滋补肝肾之品,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七、调和气血法

适用于气血不和型。选用调和气血之品,如归脾汤、四君子汤等。

八、清热解毒法

适用于肝火上炎型。选用清热解毒之品,如龙胆草、黄连等。

九、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型。选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红花等。

十、利胆保肝法

适用于肝郁胆汁分泌障碍型。选用利胆保肝之品,如茵陈、柴胡等。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表明,辨证分型指导下的中药治疗肝血虚证疗效满意。

血虚肝旺型

丹栀逍遥散治疗30例血虚肝旺型肝血虚证患者,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率73.33%。

阴虚血热型

清肝片治疗40例阴虚血热型肝血虚证患者,总有效率90.00%,其中显效率60.00%。

阴血亏虚型

六味地黄丸治疗25例阴血亏虚型肝血虚证患者,总有效率82.00%,其中显效率52.00%。

气血两虚型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35例气血两虚型肝血虚证患者,总有效率91.43%,其中显效率68.57%。

肝肾阴虚型

六味地黄丸治疗30例肝肾阴虚型肝血虚证患者,总有效率86.67%,其中显效率56.67%。

结论

辨证分型指导下的中药治疗肝血虚证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安全性良好。第六部分疗效评价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疗效评价指标】

1.总有效率:指经过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的患者比例。

2.远期疗效:指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长期消失或明显改善的比例。

3.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可逆性等。

【临床症状改善】

疗效评价指标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肝血虚证的疗效,临床研究中通常采用以下疗效评价指标:

1.症状评分

症状评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打分,来反映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症状评分方法包括:

*肝血虚证症状评分表:该表将肝血虚证的常见症状分为失眠、眩晕、心悸、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每个症状按照轻、中、重三个等级评分,总分为100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该指数包括19个问题,涵盖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环境等方面,通过打分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2.体征评分

体征评分是对患者的肝血虚证体征进行评估和打分,以反映治疗后体征改善程度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体征评分方法包括:

*肝血虚证体征评分表:该表将肝血虚证的常见体征分为舌质、舌苔、脉象、面部色泽、皮肤色泽等,每个体征按照轻、中、重三个等级评分,总分为100分。

*中医体质指数(TCI):该指数包括8个与体质相关的指标,通过打分来评估患者的体质类型和变化情况。

3.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指标是对患者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查,以评价肝血虚证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

*血红蛋白(Hb):Hb是红细胞中携氧的蛋白质,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

*血清铁蛋白(SF):SF是铁在体内储存的标志物,反映铁代谢异常的情况。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AST和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反映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患者的肝脏形态和结构变化,用于评价肝血虚证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B超:B超可以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血流情况。

*CT和MRI:CT和MRI可以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用于显示肝脏的实质、血管和胆囊的情况。

5.生活质量评价

生活质量评价是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反映治疗对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的影响。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包括: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WHOQOL):该量表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四个维度,通过打分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肝病生活质量问卷(CLDQ):该问卷专用于慢性肝病患者,包括症状、情绪、疲劳、社会功能、治疗控制等方面,通过打分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6.复发率

复发率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或体征再次出现的比例,反映治疗的长期效果。

7.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有害事件,反映治疗的安全性。第七部分中医药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中医药辨证分型

1.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主要依据传统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舌脉特点,将其分为气血双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三型。

2.气血双虚型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失眠、乏力倦怠为主要表现;阴虚火旺型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气阴两虚型兼具气血双虚和阴虚火旺两型的特点。

3.中医药辨证分型有助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

1.肝血虚证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症状改善、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等方面。

2.症状改善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缓解或消失。体征改善包括舌质转红润、脉搏转平和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恢复正常。

3.综合采用多种疗效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肝血虚证治疗的疗效,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中医药辨证分型

肝血虚证依其病机演变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

*气血两虚型: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

*阴血不足型: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干燥,筋骨痿软,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血虚火旺型: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滞血瘀型:面色晦暗,胸胁胀闷,痛经或月经不调,舌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滞。

疗效评价

*主要疗效指标:

*面色改善

*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等症状缓解

*舌苔变化

*脉象变化

*评价方法:

*采用疗效五级评分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统计各疗效组的百分比,进行疗效分析。

临床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肝血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研究一:对120例肝血虚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

*研究二:对80例气血两虚型肝血虚证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明显改善,舌苔由薄转厚,脉象由细弱转为平和。

*研究三:对60例血虚火旺型肝血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药汤剂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等症状得到缓解,舌红少苔,脉细数转为平和。

总结

中医药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价对于指导肝血虚证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肝血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第八部分肝血虚证辨证分型指导临床实践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肝血虚证辨证分型的临床意义

1.肝血虚证辨证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不同的辨证分型反映了肝血虚证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和病变部位,需要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3.通过辨证分型,可以明确患者的病机,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方药,改善患者的预后。

主题名称:肝血虚证辨证分型的常见类型

肝血虚证辨证分型指导临床实践

一、辨证分型

肝血虚证的辨证分型主要依据证候群的病机特点,分为以下五型:

1.肝血亏虚型

*证候:面色萎黄、指甲淡白、头晕目眩、筋脉拘挛、胁痛、肢体麻木、舌淡苔白

*病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