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年7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遥感意为“遥远的感知”,是指搭载在各类移动或静止平台上,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从一定距离对目标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多方面信息的技术。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物质作为其固有的性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遥感就是据此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物体信息并完成识别。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特点:第一,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为人们宏观掌握地面事物现状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遥感探测能周期性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第三,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数据综合展现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全面地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现代遥感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卫星遥感存在时效性不强、缺乏机动灵活性、很难获取云下影像等不足,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进入21世纪,遥感科技显现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新特征,并开拓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比如高光谱技术获取的信息分辨率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观测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由此在医学、刑侦、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性应用;光谱分析技术还与智能手机融合,诞生了面向普通民众的高光谱应用。目前来看,现代遥感技术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遥感科学技术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正在走向新的遥感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取材于张兵、徐冠华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搭载照相设备等任务载荷、由飞手遥控或利用飞控系统自主控制飞行的无人机平台,在测绘、减灾、应急等遥感应用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平台。无人机遥感因其小巧机动、低空飞行、具备超高分辨率、快速高频获取能力、载荷配置多样灵活等特点,被称为遥感家族的“小精灵”。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很难实现的。卫星遥感可以提供米以下分辨率的影像,但是分辨率越高,卫星重访周期越大。无人机影像则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厘米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且不存在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矛盾,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统一。无人机遥感在灾害遥感监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近些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和应急救灾中,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在各个行业中,如油气、输电、光伏电场基础设施的无人机巡检已实现常态化。高频次、迅捷响应的无人机平台和厘米级的无人机图像,有力支持了环保相关业务部门常规作业的日常化运行。由于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无人机创新活跃度也很高,且发展迅猛。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呈现出大量拓展性的应用,被称为无人机的“遥感+”应用。在“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方面,无人机遥感对军事、应急减灾救援等非常重要,许多国土安全监测与灾害救援行动依靠无人机遥感与实时传输提供及时信息以进行决策;在“遥感+决策和执行技术”方面,实现“无人机遥感+识别+任务规划+任务执行”一体化完成,例如无人机遥感可以实现田野农情遥感监测,形成病虫害处方图,规划合理航线,执行精准农药喷洒,将静态遥感观测与实时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在“遥感十区域组网”方面,尽管无人机遥感能力很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必须通过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方式发挥聚合作用。比如,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和技术体系,把全国分布式的无人机遥感资源规划部署起来,构建大区域、高频次、迅捷响应的厘米分辨率及遥感监测体系,从而完成大面积的测量任务。总的说来,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领域应用的态势,在应用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下,无人机的发展未来可期。(取材于肖青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需要在遥感探测仪器上搭载遥感平台后才能进行观测。B.遥感探测仪器在观测和获取信息时不与目标物相接触。C.遥感是根据地表目标物的光谱特性来进行成像观测的。D.遥感技术得以发展在于其自身优势和人们的客观需要。2.下列事例应用不能在材料一中找到依据的一项是()A.森林火灾中,消防员可依据着火和未着火的树木在电磁波热红外波段辐射出的能量差异来判断火情。B.科学家利用高光谱扫描仪扫描古画,可以提取古画颜料的信息,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C.医生借助计算机显示器精细的图像识别与分割,精准标注冠状动脉的狭窄位,提高了医学影像准确度。D.消费者使用嵌入到智能手机里的光谱仪,能随时随地快速检测果蔬的农药残留,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人机和卫星都可以作为搭载遥感探测仪器的平台B.无人机遥感技术应该是在21世纪产生的新型技术。C.卫星遥感提供的影像分辨率和卫星重访周期成反比。D.中国的无人机遥感技术也要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4.下列材料一的内容表述,不能在材料二无人机遥感的应用上得到印证的一项是()A.遥感技术的发展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B.现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拓出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C.遥感探测的数据在监视自然灾害、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作用。D.遥感探测能从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遥感数据。5.下面是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列出的提纲,请你填写提纲中的①—⑤处。要求:简要概括。【答案】1.A2.C3.C4.D5.①遥感技术应用②原理③探测范围广④动态性⑤“遥感+”应用,无人机技术领域拓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A.“在遥感探测仪器上搭载遥感平台”错误,原文有“搭载在各类移动或静止平台上,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选项主客倒置,应该是在遥感平台上搭载遥感探测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说,遥感科技显现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新特征。C.只是利用了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像识别与分割功能,没有遥感科技的“三高”特征,故不能在材料一中找到依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进行推断的能力。C.“成反比”错误,原文有“分辨率越高,卫星重访周期越大”,应是成正比。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能力。D.材料二有无人机遥感“覆盖区域小,难以满足大区域应用对无人机遥感的需求”,和选项中“从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遥感数据”矛盾。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两则材料话题都是“遥感技术”,材料一是“遥感技术概述”,材料二介绍无人机上遥感技术的应用,故①为“遥感技术应用”。把握材料一,②相对一、三段的概念、特点,第二段“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遥感就是据此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物体信息并完成识别”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原理”;③是遥感技术的第一个特点,相关内容为“从空中乃至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相对“采集数据快”可概括出“探测范围广”;④是遥感技术的第二个特点,原文有“能周期性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相对“周期性”可概括出“动态性”。⑤是材料二中相对“遥感新平台,无人机优势尽显”的第二方面内容,原文有“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度结合,呈现出大量拓展性的应用,被称为无人机的‘遥感+’应用”,可概括出:“遥感+”应用,无人机技术领域拓展。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1】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2】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3】,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注释:【1】管生:即管仲。生,先生。【2】兔苴:又作“兔罝”,“苴”与“罝”均为捕兽的网。“兔苴”被用来比喻勇猛的武士。【3】刍荛:指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泛指乡野之人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生之能言也能:善于B.鸡鸣不已于风雨已:停止C.稍欲通解通:通达D.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务:事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则天下其有不乱其原皆生于无耻也B.耻之于人大矣彼昏之日C.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而为暴于百姓者哉D.必教之以礼则可以死易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耻之耻,无耻矣
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B.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这个人的儿子真是不同寻常啊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颜之推不得已而在乱世中为官D.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从大处讲就能进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了礼义廉耻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着重指出了廉最为关键。B.指出三代以后社会道德衰败的状况,表明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C.引用《颜氏家训》中齐朝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批判谄媚求荣行为。D.引用《吴子》《尉缭子》等兵书中的言论,阐述廉耻对于治军的重要性。10.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围绕“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一说法,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答案】6.C7.D8.B9.A10.答案提示:①解释礼义廉耻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指出了廉耻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②通过对比,指出人若不知廉耻则会导致祸败乱亡,凸显廉耻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③即使在世衰道微、背弃礼义廉耻的时代,总有坚守廉耻之人存在;④引用罗仲素的观点,阐述了朝廷教化、士人廉耻与天下风俗之间的关系,强调廉耻在社会层面的连锁影响;⑤引用古人治军之道,说明廉耻在军事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通:通晓。句意:使之稍为通晓一点。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表反问。/代词,它的。句意:那么天下哪有不乱。/推究它的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句意: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昏暗的日子中。C.介词,在。/介词,对。句意: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吗。D.都是介词,把,用。句意: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此句为主谓倒装句,“异哉”,即奇怪啊;“此人之教子也”,这个人教育儿子。句意:这个人如此教育儿子真是奇怪啊;或者“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着重指出了廉最为关键”错误,原文有“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应是“耻”最为关键。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解释礼义廉耻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指出了廉耻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通过对比,指出人若不知廉耻则会导致祸败乱亡,凸显廉耻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③“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即使在世衰道微、背弃礼义廉耻的时代,总有坚守廉耻之人存在;④“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引用罗仲素的观点,阐述了朝廷教化、士人廉耻与天下风俗之间的关系,强调廉耻在社会层面的连锁影响;⑤“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引用古人治军之道,说明廉耻在军事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参考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好办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这可以说是国耻。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谈就能进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慈孝廉耻的习俗,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而太公对武王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兔罝》中的武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吗!”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孤山寺端上人【1】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思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2】。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释:【1】上人:和尚的尊称。【2】葑上田:又称架田,即把木框子浮在水面,框上安着葑泥。葑,荪根,即茭白根。1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诗人在孤山寺所见日暮秋景。B.“”意为辽远,高远;“偏”,意为倾斜。C.“阴沉”意为色彩黯淡;“枰”意为棋盘。D.“烟”指农舍炊烟,“寒烟”表明秋已深。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并且就此交待了端上人禅房具体的地理位置。B.颔联和颈联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浮动着生动的灵气。C.尾联抒写诗人不舍的心意,表现出他极其享受这宁静安然的生活。D.本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了幽深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寂的意境。13.有人评说本诗以善于写景著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请你任选中间两联中的一句,为这一画面命名,并以此句为例对这一评说加以解读。【答案】11.B12.B13.答案示例:画面可命名为“林间寺”。这个画面是阴阴的树林里,隐约地闪现几处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寺院,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黯淡得就像是一幅退了色的古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比喻贴切。【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倾斜”错误。“孤山塔后阁西偏”意为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偏”应理解为“侧”“边”。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B.“颔联和颈联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零落棋枰葑上田”意思是葑田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可看出把葑上田喻为棋盘上的方格子,颈联意思是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可看出没有比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阴沉画轴林间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故画面可命名为“林间寺”或“方外寺”。“零落棋枰葑上田”,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以棋盘方格比喻架田,比喻贴切。由寺庙到农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空间变化由近及远,层次清晰,画面立体感强烈。画面可命名为“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画面可命名为“空中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秋已深,炊烟在秋空之中,也带有深秋的寒色。萦绕半空,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点火做晚饭了。这幅诗人略略低首绘下的画,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画面可命名为“墟里烟”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1)李密《陈情表》善于运用含有相对内容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老屋破旧狭小,但作者却陶醉于“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的读书生活;陶醉于“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尾段,表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是“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4)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他认为“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在《石钟山记》的结尾处点明了自己写作这篇游记的目的,即“余是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则刘病日笃②.欲苟顺私情③.偃仰啸歌④.桂影斑驳⑤.或植杖而耘籽⑥.临清流而赋诗⑦.能顺木之天⑧.以致其性焉尔⑨.盖叹郦元之简⑩.而笑李渤之陋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笃、偃、啸、斑驳、耘籽、焉尔、郦、渤、陋。15.阅读下面《论语·八佾》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请解释“绘事后素”。(2)概括材料中孔子的观点,并从修身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答案】(1)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比喻行事开始简单,然后逐步深入)(2)答案示例:孔子的观点:人生的底色,比外在的修饰更重用。认识:人这一生最要紧的,不是在繁华的世界里忘我地追逐,而是沉下心来丰盈自己的人生底色,而人生底色应该关乎善良的本性、开放的格局、美好的德行、深刻的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绘事后素:“绘”,描绘,画;“素”,白色底子。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也可比喻行事开始简单,然后逐步深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中观点并阐释的能力。子夏问孔子怎么理解关于美的几句言论,孔子说:“绘事后素”,即人的美质比后天的文饰重要;并同意“礼后”的观点,也即人的仁德之心比礼仪重要。据此可概括出孔子的观点:人生的底色,比外在的修饰更重用。认识:即是从修身的角度谈人生底色的重要性。相对“绘事”,人生底色应是关乎善良的本性、开放的格局、美好的德行、深刻的智慧之类的内在的美好品质,是人这一生最要紧的。所以人不能在浮华世事里迷失自我,而是应沉下心来丰盈自己的人生底色,打造真正靓丽恒久的人生。参考译文: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右玉看堡融雪的春天,在山西右玉已近四月。每到这时,来自京津冀鲁的画家便会迫不及待地走进右玉。他们放下行囊,背起画板,走向城墙外面的原野,急切地去看望那一座座沉浸在春风里的古堡。右玉多堡,且多是古堡。掐指算来,差不多每座堡都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年龄了。它们在右玉的土地上星罗棋布,这里有一座,那里也有一座,梅花间竹般错落有致。仔细看,每座堡都像是从泥土里硬生生扯拽出来,自带一种浑然天成的优越。有些随性了,也有些意趣了,还有些超然独处的孤傲,却由里而外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气势。离开右玉,往东行,左云、天镇那一带也有堡,也有苍凉若梦的古堡,但大多零散而不成规模,仿佛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上的一叶浮萍。右玉的堡则不同,这里的堡或方或圆,或空或满,有平地而起的突兀,也有跌落尘埃的怆惋,有厚实的可载史册的记忆,也有喧嚣后留下的溟蒙与空灵,看上去就像“不著人间一点尘”的神仙,风姿绰约,飘然出尘。我的故乡也是一座堡,名字叫威远堡。这个充满霸气的村子,同样是右玉百八十座古堡之一。几百年了,故乡一直被高高的堡墙围拢着,斋醮嫁娶,开市修造,乃至繁衍生息,人世间的大事小情,莫不在堡墙内宛转轮回。冬天刮大风的时候,堡外寒风呼啸飞沙走石;而堡内听风,如鼓琴瑟。我的画家朋友以饱满的色彩和凌厉的笔触描摹过无数座右玉的古堡,而他营造在画布上的堡,总是穿透我们被世俗包裹起来的迟钝的灵魂,显得悲壮而旷远。他惯常使用的黄、白、绿色调中的那一抹浓烈的“黄”,似乎永远为右玉的大地和古堡保留着。有一年,他的一个学生也慕名从山东滨州赶来右玉,并且是奔着古堡来的。以后的每一年春天或是秋天,这位学生就像守时的候鸟,总会出现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古堡前,并洋洋洒洒皴染出许多幅关于古堡的油画,一幅比一幅画得出彩——那是时间与顿悟的层层累叠。后来,他的兴趣慢慢转移了,画笔转向了右玉的羊群,右玉的丘陵,还有右玉的小老杨,但时不时地总会从他浓淡相宜的色块里找到古堡的影子。右玉的古堡深深浸润了画家们的思想与神韵!比方那座矗立在荒野上的铁山堡,朋友说铁山堡的神韵不在于内核,而在于表象。于是,他很少一个人走进空荡荡的铁山堡里写生,只是远远地观望和想象。十多年前,最后一户人家搬离铁山堡,属于凡间的声息就此落下帷幕。铁山堡仿佛一个被时代遗弃了的披坚执锐的戍士,在晴空之下,屹立了几百年。几百年的长度我们一眼望不到底,没有谁记得从那扇堡门里呼啸而出的一哨人马后来去了哪里。多少兴盛过的家族,衰落后又东山再起;多少豆蔻年华的青春,垂暮后又枯木逢春。每一座堡,其实都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也不单是铁山堡,还有牛心山下的牛心堡,还有杀虎口边的杀虎堡,还有箕踞在山谷间的马堡……它们在我们平凡的目光下,变得苍老而了无生趣,残垣断壁,色泽枯黄,仿佛天然一副老相。曾经的楼阁拆了又起,曾经的草木枯了又绿,那只把巢筑在墩台上的燕子也是去了又回,而古堡依然矗立在时间的经纬中。右玉的古堡大多来自遥远的明朝。洪武年间修筑的右卫城是定边卫的卫城,面积并不大,一面城墙平均不足两里半,徒步走也就一炷香的时间。右卫城其实就是一座被堡墙圈起来的城堡,只不过多了四座城门而已。在右玉,仅在明朝嘉靖年间修筑的城堡,据说就不下一百座。堡门外往往嵌有一块青石门匾,匾上阴刻着诸如红土堡、破虎堡、云石堡、云阳堡之类的堡名,也有镌刻“铁塞金汤”之类门额的。明清以降,随着疆域的拓展,刀枪渐渐入了库,萧萧的战马也被放养到了南山,右玉的军堡自然而然都转化成了民堡。多少兵戎成往事,只剩下柳门竹巷,炊烟袅袅。我站在苍老的古堡前,时光不停地倒流,恍惚也做了一回顶盔掼甲、横刀立马的将军。城里依旧是熙熙攘攘的街市,城外却是斩将搴旗的沙场……岁月如同一把锋利的雕刀,把每一座古堡的墙垣都剥蚀出形态各异的浮雕。断壁残垣处,留有明显的夯筑层,宛如树木的年轮。墙身与墙根的土壤泯然一色,枯黄里夹一点点焦墨,像是画师随意勾勒出的枯笔。右玉的土壤多为中厚层黄土质地的栗钙土和风沙土。乡人们记不住那么长的一串学名,他们会把脚下的泥土泛称为黄沙土。黄沙土,多简单啊!颜色、形状和质地,几乎都一目了然,既简约,又全面。就像我们的祖先用这种土,在右玉古老的大地上,夯筑起一座座土堡一样明智,留下的是简洁明了的敦实与厚朴,以及世代不朽的坚不可摧。而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总是让那些不修边幅的画家、那些啧啧称奇的游客,对历史的右玉滋生恒久的痴迷。在右玉看堡,显然是一件极稀松平常的事。无论拙朴如一件老式农具的土堡,还是精致如一件青铜器的砖堡,抑或是那些敦实如山岗的石堡,都敞开了心扉等待远方的客人莅临。只要你走进右玉,走近那些浑厚的古堡,你就会发现,被炊烟或岑寂覆盖着的古堡并未缺失最初的原色,那些沉睡在铁马冰河里的古堡也并未被时光幽闭。(取材于郭虎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有跌落尘埃的怆惋怆惋:悲伤惋惜B.那是时间与顿悟的层层累叠累叠:积累堆迭C.其实都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费解:难以理解D.还有箕踞在山谷间的马堡箕踞:正身而坐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单句成段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融雪的春天渲染轻松愉悦氛围。B.几百年来威远堡为作者故乡的村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C.右玉古堡不仅为画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也增加了他们画作的神韵。D.全文围绕着“我”的所见所思叙写右玉古堡,语言朴实,意蕴深厚。18.请概括文章第三段描写的右玉古堡的特点,并分析该段叙写古堡特点的用意。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答案】16.D17.A18.参考答案:特点: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浑然天成、气势铿锵、形态多样、风姿绰约。用意:总体上概括了右玉古堡的特点,揭示了京津冀鲁的画家急切赶到右玉看堡的原因,为后文叙写古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风貌做铺垫,也寄托了作者对于右玉古堡历史意蕴与现实价值的深沉思考。19.参考答案:内涵:①“被炊烟或岑寂覆盖着的古堡”指的是右玉古堡从军堡转化成了民堡或者人们逐渐搬离古堡;②“未缺失最初的原色”指的是在历史变迁中的古堡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气势;③“那些沉睡在铁马冰河里的古堡”指的是右玉古堡历史上承担着军事壁垒的功能;④“未被时光幽闭”指的是右玉古堡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热爱,呈现出新的价值。表达效果:这两句话揭示了右玉古堡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状态,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格外深沉,提炼和升华了文章主题。【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不会是“正身而坐”。句中形容马堡坐落在山谷的态势。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A.“目的主要是通过融雪的春天渲染轻松愉悦氛围”错误,后文有“每到这时,来自京津冀鲁的画家便会迫不及待地走进右玉”,可知文章开头单句成段,主要是交代京津冀鲁的画家到达右玉的时间。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特点:“差不多每座堡都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年龄”,可知历史悠久;“它们在右玉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可知数量众多;“每座堡都像是从泥土里硬生生扯拽出来,自带一种浑然天成的优越”,可知浑然天成;“由里而外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气势”,可知气势铿锵;“这里的堡或方或圆,或空或满,有平地而起的突兀,也有跌落尘埃的怆惋”,可知形态多样;“看上去就像‘不著人间一点尘’的神仙,风姿绰约,飘然出尘”,可知风姿绰约。用意:内容上,总体上概括了右玉古堡的特点,凸显其人文、自然方面的价值,揭示了京津冀鲁的画家急切赶到右玉看堡的原因;结构上,后文作者大量着墨于古堡的历史变迁和现状,此处为后文叙写古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风貌做铺垫;思想情感上,作者全方位介绍古堡的历史、数量、气势、形态、神韵等,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古堡的热爱,寄托了作者对于右玉古堡历史意蕴与现实价值的深沉思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内涵:①文中说“右玉的军堡自然而然都转化成了民堡”,而很多古堡已人去楼空,可知“被炊烟或岑寂覆盖着的古堡”指的是右玉古堡从军堡转化成了民堡或者人们逐渐搬离古堡;②“最初的原色”指“由里而外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气势”,而“未缺失”则是说在历史变迁中的古堡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气势;③古堡都是军堡,是军事要塞,“铁马冰河”指战争,而“沉睡”则指曾经具有军事功能。“那些沉睡在铁马冰河里的古堡”则指的是右玉古堡历史上承担着军事壁垒的功能;④“未被时光幽闭”,则指其现实价值。由作者对古堡的描述和那些画家的到来及画作介绍可知,其价值指的是右玉古堡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热爱,呈现出新的价值。表达效果:这两句话贯通古今,揭示了历尽沧桑的右玉古堡曾经和现时的意义,语言简洁凝练而又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格外深沉。放在文章结尾,提炼和升华了文章主题。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富集地。②“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超越单纯的经济考量,对其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充分的给予珍视。”③冯骥才先生一直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奔走相告,他指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④同时他也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村落自然解体或消失,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分崩离析。⑤伴随着村落实体的消失,农耕文明见证、乡土古老建筑和留存乡间的传统习俗也逐渐消失,“乡愁”失去了寄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重要”不可改为“主要”。 B.②句中的“给予”应放在“充分”前。C.③④句中两个加点成语使用不当。 D.⑤句中三个画线句不可调换顺序。(2)根据以上内容,为传统村落下定义。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D(2)传统村落是指那些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重要:(形)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主要: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二者内涵不同,不能互换。B.“充分的给予珍视”定语位置不当,“给予”应放在“充分”前。C.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语境为冯骥才先生一直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呼吁,成语使用错误。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是指具体事物。语境中原始性、文化性为抽象事物,成语使用错误。D.“⑤句中三个画线句不可调换顺序”错误,前文有“一些村落自然解体或消失,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消解)”,对应前文,画线句子顺序应为:乡土古老建筑和农耕文明见证、留存乡间的传统习俗。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为传统村落下定义,首先确定主干句为:传统村落是村落。再结合材料筛选概括出其关键属性。其中重要信息有“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留存乡间的传统习俗”。其中“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和“留存乡间的传统习俗”可解读为“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据此可整合为:传统村落是指那些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1.“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是河北省文旅部门先后提出的旅游主题口号。选择你认可的一个,并写出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口号简洁而富有诗意,准确地捕捉了河北旅游的核心特色。它强调了河北的地理优势与美景,吸引京津等地游客在周末出游,实现短途旅游的便捷与愉悦。该口号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体现了河北的文化底蕴,堪称文旅宣传的佳作,值得广泛推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对河北省文旅部门提出的旅游主题口号“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选择一个认可的,并写出认可理由。认可理由即是对口号进行评论,因此分析时可以从内容、手法、宣传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写作指导:若选后者,从内容上可以做如下思考:“这么近”巧妙地点明了河北与周边地区的地理邻近性,这样的表述,既拉近了河北与游客的心理距离,又写出了河北的旅游资源对于京津等地游客触手可及之感,仿佛触手可及的美景就在眼前。“那么美”则是对河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极致赞美,描绘出河北的青山绿水、古迹名胜,以及那独特的风土人情。这种美,既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周末到河北”则是对游客发出的热情邀请。这样的邀请,既体现了河北对游客的热烈欢迎,又展示了河北作为短途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在效果方面可以做如下思考:整句口号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体现了河北的文化底蕴。将河北的地理优势、美景风情以及文化底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文旅宣传的佳作。若选前者,可先介绍口号内涵。“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旨在传达河北省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这个口号不仅体现了河北省作为京畿之地的地理位置优势,也表达了该省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愉悦、享受的旅游体验。京畿福地:指的是河北省作为古代京畿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这个部分强调了河北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乐享河北:则强调了游客在河北可以享受到的愉悦体验,包括但不限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体验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这一旅游形象的提出,反映了河北省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战略定位,即通过整合和提升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和享受。同时,这也体现了河北省在推动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在表现方面可以从句式、语言特点方面作简要分析。2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多喜梅兰竹菊,常以之喻德: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菊之清,将对“德”的品格追求寄托于物象。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为这段文字写一则短评。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示例:古人以梅兰竹菊喻德,实为智慧之结晶。梅凌寒独放,傲骨铮铮,激励人心志;兰生于幽谷,幽香远播,寓君子之隐逸高洁;竹经冬不凋,节节高升,显坚韧不拔之志;菊盛开晚秋,清丽脱俗,象征淡泊名利之风。此四物,不仅美化自然,更滋养心灵,引导人们追求高尚品德,实乃中华文化之瑰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本题以“梅兰竹菊喻德”为核心,要求考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这四种植物所象征的品德,并结合个人感受进行短评或深入论述。题目既考察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也检验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深度。“梅兰竹菊喻德”这一题目要求考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四种植物的品德象征意义来探讨人的品德修养。在审题过程中,要明确主题、分析象征意义、结合个人感受、条理清晰地展开论述,并追求语言的简洁精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佳作。写作思路: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梅兰竹菊喻德”这一核心主题。这里的“喻”即比喻,意味着要通过这四种植物来象征或比喻人的某种品德或精神。因此,文章必须围绕这四种植物的品德象征意义展开。接下来,要深入分析梅、兰、竹、菊各自所代表的品德。梅之傲,象征着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兰之幽,代表着高雅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竹之坚,体现了正直不屈、节节高升的品格;菊之清,则象征着清高自守、洁身自好的节操。这些象征意义是文章论述的基石。在论述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通过回忆与这四种植物相关的经历、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诗词的感悟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文章结构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布局:先总述梅兰竹菊的品德象征意义;然后分别论述每种植物的象征意义及自己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这四种植物对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性。23.请以“这别样的清晨”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示例:这别样的清晨你听风声撕破了黎明树木都齐刷刷挺直腰杆水流湍急,水草丰茂这别样的清晨就如看着你的眼睛卖包子的声音飘荡着香味一枚包子就是一块麦田礼物这别样的清晨就如嗅着你的芬芳阳光来的刚刚好朗照万物,又照进心里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你这别样的清晨就如听你歌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以“这别样的清晨”为题写作。这个题目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清晨”,修饰语是“这别样的”,这就限定了取材范围,必须是“清晨”。“清晨”即早晨,意思是指刚刚日出的时候。“别样”,指不同寻常,特别。合在一起则是指一个特别的早晨。据此可选择任一季节特征,或者有特别景致、特别事件的清晨来写。或者选特定场合的清晨,如校园的、军队的、公园的,突出其别样即可。本题要求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抒情文字。写小诗要注意诗歌的写法,诗行的错落有致等;写抒情性文字,要找准描写对象,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感染力。写作思路:首先确定抒情的对象和主题,如选校园的场景,可歌颂学生们的积极进取,或者老师们的辛勤哺育,还可以歌颂校园美好的环境和氛围;然后扣住“别样”选取抒情的载体,即“意象”,多用修饰语增强画面感,采用适当的修辞增加感染力,把对校园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以及青春的激情传达出来。同样其他内容,选取场景后确定主题和抒情载体,再进行抒情,或歌颂,或热爱,注意凸显“别样”的特点。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材料,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世界上不会只有一种色彩、一种声调,绚丽多姿、参差有别才是生活真实的样子。(1)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请以“生活真实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对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乱占建房“零容忍”
- 子母车位买卖合同(2篇)
- 脑卒中护理课件
- 第二单元(复习)-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西南林业大学《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设计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脑连接不了网络怎么办
- 西华师范大学《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校本作业13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2024年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供应链管理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温州鹿城区区属国企招聘选调笔试真题
- 封窗安全事故免责协议书范文
- 拆除石笼护坡施工方案
- 【7道人教版期中】安徽省怀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详解)
- 管理经济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汽车修理业务受理程序、服务承诺、用户抱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