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条内容,目的是能够完整地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使我们加强对海洋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主要是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部分内容,要求借助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特征,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作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等。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状况,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三、本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的“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旅游攻略等;还可以借助近期的火山、地震信息理解海陆变迁。大洲和大洋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要充分借助地图展现海陆分布差异,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组织学生绘制七大洲分布图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难点: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图片,从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到16世纪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海陆的探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表面的大洲与大洋。借助图片和讲解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阅读教材第44页图3.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总结地球的海陆分布面积。学生: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教师:展示“世界北半球和南半球”“世界东半球和西半球”、第45页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学生: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教师延伸:无论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同学们可以观察“陆半球”和“水半球”中的海陆比例。那么,为什么叫“地球”而不是“水球”呢?学生讨论:古人开始生存在陆地上,并不知道地球表层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为“地球”。分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大陆和岛屿教师: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是亚欧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2.七大洲教师:阅读教材第4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面积从大到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哪些大洲?3.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学生:1.根据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教师补充:七大洲按面积大小可以归纳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利用图文分析法,能够让学生锻炼阅读和分析能力。四、学习任务三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四大洋教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地图。读图和教材内容,分析四大洋的位置。学生:位于亚洲、大洋洲以东,南、北美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太平洋;南、北美洲以东,非洲、欧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大西洋;亚洲以南,非洲以东,大洋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印度洋。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北的是北冰洋。教师拓展: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2.海和海峡教师: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了解海和海峡的概念,并说出主要的海峡。学生: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著名的海峡有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白令海峡等。3.海洋的作用教师:展示海上巨轮、渔场、盐场图片。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说出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学生:海洋给人类提供鱼盐之利、舟楫之便。教师深化拓展: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比较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比例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道了地球表层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分布不均衡。七大洲和四大洋各具特色,世界上主要的运河和海峡构成了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海洋对我们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七、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世界的地形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要充分借助地图展现海陆差异,通过图片展示世界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景观,采用分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目标1.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了解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海底地形的分布,了解不同海底地形的特征。重点难点重点: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难点:不同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示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图片。地球表面形态复杂,山高与水深相差悬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世界的地形。采用图片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地形复杂教师:阅读教材第52页图3.14山高与海深的对比,计算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讨论是山更高还是水更深。学生: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是19882.86米。地球表层的山高不如水深。2.陆地地形分布教师:阅读教材第53页图3.15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将学生分成山脉组和其他地形区组,总结出世界主要山脉和其他地形区的分布。学生:(1)山脉组山脉大致位置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南部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南美洲西部(2)其他地形区组地形区大致位置巴西高原南美洲中部青藏高原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亚马孙平原南美洲北部东欧平原欧洲东部刚果盆地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教师补充: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3.不同大洲的地形差异教师:借助世界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征,分析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学生:非洲的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而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分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征和作用,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现代海洋探测结果表明,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阅读教材第55页图3.16海底地形示意,说出海底地形的特征。学生:海底地形含义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洋中脊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海沟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洋盆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教师补充总结:目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主要原因是这里距离陆地较近,深度较小,坡度平缓。安排学生阅读并整合教材内容,可以锻炼其快速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陆地和海底地形,知道了无论陆地,还是海洋,其高低起伏都很大,形态多样;认识了陆地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知道了海底地形的名称和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态特征。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要充分借助视频和时事材料展现海陆的变迁及影响,借助视频展示火山地震的景观,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结合实例,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和相关证据。3.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难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沧海桑田,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用“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稳定的还是运动的?哪些实例能证明大地是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层的海陆变化及原因。开篇点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海陆变迁的案例。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思考图片中的案例海洋和陆地出现了何种变化,分析其可能原因。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原因解释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地壳的变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海平面的升降荷兰的围海大坝填海造陆教师: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人类要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各种活动,才能实现人地和谐,反之,则容易出现生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海陆变迁及原因。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前面我们认识了沧海桑田的实例,它们反映了地球表面局部的海陆变迁,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海陆的变化。教师: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阅读教材第59-60页,说出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教师(深化拓展):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格纳不断寻求证据,通过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但是,魏格纳的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谬的。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大家了解了魏格纳科学考察的过程,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魏格纳观察思考细致、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讲述大陆漂移说的探索过程,分析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魏格纳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学习任务三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示板块分布图,提出问题。(1)全球有哪几大板块?命名有何特点?(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哪一个板块?(3)板块运动有什么特点和影响。学生:读图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延伸: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之中,任何一个板块都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找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分析其位于哪些板块交界处。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教师:实验模拟探究板块运动。实验材料:地理教材和地图册(或类似厚度的书籍)。探究过程:利用地理教材和地图册,演示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讨论可能形成的地形。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