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解析)_第1页
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解析)_第2页
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解析)_第3页
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解析)_第4页
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标在第四学段(七一九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部分提出了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正确理解文本思想内容。该类考题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考点分析】考点1:提取关键信息【考点解读】准确、全面地提取文本中关键信息的能力,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解答考题时,能发现文本关键信息,善于抓住体现关键信息的词语、短语及句子,同时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多余的词语及相关信息删除,从而准确地完成考题任务。【常见题型】1.选择题: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正确)的一项是()。2.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3.请你仔细观察,用简要的语言介绍活动标识(漫画画面等)。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材料的主要信息。【解题技巧】(1)文字类文本中,记叙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用、意义”等基本信息,说明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抓住中心句或总结性的句子,议论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找准中心论点;(2)图表类文本可从下面三点来提取信息:①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②提取横列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③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3)图画类文本提取信息时注意下面几点:①看图画的总标题;②看图画中的各组成部分;③看图画中插人的文字信息。【答题模板】1.描述画面类考题,注意说明的顺序,在整体上要做到由总到分,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由主到次或方位顺序)。2.其他无模板。考点2:探究文本蕴含的观点、态度或问题【考点解读】该考点要求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既能把握文本大的主题和方向,也能根据所阅读的一组材料,从趋势、变化、异同等角度加以整合、分析、辨别,或者是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把握规律,领悟文本中的观点、态度等。该类考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常见题型】1.比较几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或者主题。2.请阐述材料中的主要观点。3.请根据材料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4.比较几则材料中看法的异同点。【解题技巧】(1)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2)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相同。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3)在探究某一则材料或者是一组材料的观点、态度时,可以对应相关社会现实,挖掘隐含信息,体会隐含的褒贬倾向,沿着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的思路,把握材料中的观点、态度及蕴含的问题。【答题模板】1.随着…的发展变化,人们…。2.对于…现象,人们的主要做法有…。3.人们的观点(做法)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4.近年来,我国(人们)…。考点3:提出建议、发表看法或者说说感悟【考点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一般都能紧扣时代脉搏,要求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该考点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阅读体验的关注。阅读材料时,要具有一定的认知转换能力,对文本的意义能有个性化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文本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常见题型】1.建议类的考题,要求考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2.表达看法类的考题,要求考生简洁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启示类的考题,要求考生能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回答应该怎么做。4.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解释材料中的某个观点。【解题技巧】(1)建议类的考题,解答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2)表达看法类的考题,要简洁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总—分结构;(3)启示类的考题,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4)题目中如果有要求要结合生活实际,那就要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注意是要与材料相关的例子。【答题模板】1.我认为…,理由是…。2.我同意这种做法,因为…(或:我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1】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读书时的选择很重要。如此说来,读与不读要有所推敲。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要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材料2】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上有矫健的雄姿、舞台上有曼妙的身姿、T型台时尚的风姿……,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材料3】怎样开卷更有益?开卷,要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有些知识需要细嚼烂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我的精神之中。开卷,要做到权衡和思考,“权衡”与“思考”,所谓“权衡”即比较,可把书与书的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书与实际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古今知识比较,也可以中外知识比较,文化、制度、思想、建筑等等无不可以比较,所谓思考,即通过人的读书,开掘人的潜能,用知识帮助人去想问题,想现实的,想过去的,想未来的,大至宇宙,小至方法,无所不思,无所不虑,这样的思考,也是一种思考的积淀,达到一定的量时,思考才会精妙起来。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书本是死的,但书中的智慧是“活”的,通过读者的大脑,在与实际生活融会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反应,能够催化出最佳的工作实效。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1.材料1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1的内容,说说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材料2的论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最适合作材料3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几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南京中考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黎峨道中①【清】查慎行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仡佬打牙②初嫁女,花苗③跳月便随郎。【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②仡佬(gē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③花苗:苗族。【材料二】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材料三】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在姑娘的头上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作“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1.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顺顺很奇怪。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谈自己的理解。(请写出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近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广东也发生两次3级以上地震,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地震台的权威专家,就近期有关地震的热门疑问进行了解答。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矿山安全监管和地震地质灾害救援处处长罗峥建议,我们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4个方面:饮用水食品,包括儿童奶粉等;应急物品:用于求救的救生哨、用于个人清洁的毛巾、纸巾、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等;应急工具:保温毯防火毯、多功能组合剪刀、应急逃生绳、呼吸面罩等;应急药物:抗感染、感冒、腹泻药,创可贴、纱布绷带等用于包扎的材料,用于消毒的碘伏棉棒等。这些物资要注意定期更换。罗峥表示,发生地震后,遇险人员是否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避险行动,往往决定了能否生存下来。他呼吁,民众在平时应注意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摘自《齐鲁晚报》2023年2月13日《地球进入“震动模式”?地震领域专家回应》)材料二:目前,多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救援力量或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陆续到达土叙两国。中国向土耳其提供首批4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队、医疗队,并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2月11日清晨,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4万条毛毯从上海启运,于2月11日和2月12日分批运抵伊斯坦布尔。中国救援队于当地时间8日下午抵达土耳其哈塔伊省后,立即马不停蹄开展救援工作。此外,中国向叙利亚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2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叙方急需的救援物资,其他援助物资正在陆续抵达。(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土耳其叙利亚全力展开地震救援》)材料三: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一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性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材料四:“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两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一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选自《地震云》,有删改)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生地震后,遇险人员能否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避险行动,往往决定了是否能生存下来。B.中国向叙利亚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200万美元援助和叙方急需的救援物资,其他援助物资已陆续抵达。C.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D.“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材料四的行文思路以及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给土耳其、叙利亚人民几条地震后个人自救的建议并写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9秋•路桥区校级月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望星空

莫言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数公里之巨),撞击了木星。据说西方国家的电视台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着播出有关彗木相撞的消息。但在我国,媒体保持着足够的冷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个大洋深处的小岛上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一样。假如有一天,同样的命运落在了地球上,人类该怎么办?彗星的碎片既然可以“亲吻”木星,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亲吻”地球呢?有一位名叫王红旗的人,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奇书《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他认为:在不太久远的古代,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彗星的碎片,的确曾光顾过地球,并造成了几乎毁灭人类的巨大灾难。我国古代那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与那时代的一次巨大的天文事件有关。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敏锐地指出,“天倾西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由于撞击产生了巨量尘埃,陨石落地引起了森林大火、海啸等,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然的巨变。远古神话传说,既是那场巨大灾难的记录,也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记录。已经观测到的彗木相撞的情景,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光亮、矗立数千公里的巨大烟柱等。木星尽管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多倍,但这次撞击,也令它哆嗦了良久。据王红旗说,近年来在地球上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陨石坑。由此推想,地球确实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这说明地球并不是安全的,所以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那场远古浩劫,也许可以算作人类的一个转折点,而彗木相撞,该不该算作“上天示警”?我想人类应该认识到:地球本已很小,国与国的疆界、社会制度的差异、阶级之间的争斗,与彗木相撞比较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了。假如有一天,哪一颗小行星亲近了地球,即便它撞在了纽约,上海也不会舒服。人类实在是应该大度一点。多一点豁达大度,少一点鸡肠小肚;多一点襟怀坦白,少一点阴谋诡计;由此推想,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至于争权夺利、投机倒把、打小报告、卖友求荣等等,就更加没有意思了。写到此处,突然想起了离我的老家不远的潍坊市双杨镇华潼村的村民栾来宗和他的孙子栾巨庆。栾氏祖孙是有名的“星痴”,穷毕生精力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轨迹和地球气象、地壳运动的关系,并写出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两部专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两个朴素的农民,并没受过学校教育,吃着地瓜干子,喝着凉水,能有如此高远的目光和辽阔的胸襟,并且在神秘莫测的天文学领域仅仅靠着悟性和肉眼的观测就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在爷爷栾来宗的时代,潍坊出过很多举人和进士,其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者也不少,但从对人类的贡献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乡巴佬栾来宗。他们的眼睛望着金银财宝和官帽上闪烁的顶子,栾来宗的眼睛却在仰望着灿烂的星空。(节选自莫言《望星空》,有删改)链接一: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摘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链接二:在2004年,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成为美国航空局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他们预测,该小行星可能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这一旦变为事实,就意味着整个地球和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回顾地球的历史,人们不会淡忘发生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件大事;6500万年之前,一颗直径在10~2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来岛。那次空前的撞击掀起的尘云,笼罩在空中经久不散,地面至少有六个月处于黑暗状态,并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冬天”一般的寒冷岁月,地球上的大量生物遭到灭顶之灾。当时主宰地球的庞然大物——恐龙没能度过那个“冬天”,消失殆尽。或许又有人会说:恐龙灭绝的事件太过久远,况且那时还没有人类,没有谁亲眼目睹过,今天所知的一切不过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摘自《行星撞地球的传说》,有删改)链接三: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荒凉的表面上,为一块牌子揭幕,那牌子上写着:“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竖立在月球上的纪念碑,使地球缩小了,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人类又一次抬起头仰望星空,唤起了人作为人的光荣感觉。(摘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记载的。

B.彗木相撞产生的光亮与烟柱与《山海经》《淮南子》等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C.作者认为,彗木相撞是“上天示警”,与人类社会的纷争相比,简直是荒唐可笑的。

D.“星痴”栾氏祖孙写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两部专著。2.下列材料中关于地球遭到撞击的描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造成“天倾西北”,这个远古传说是地球遭到撞击的一次记录。

B.近年来发现了几颗巨大的陨石,王红旗由此推测出地球曾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

C.科学家们预测人类将面临一场大灾难,1950DA小行星将在2880年与地球相撞。

D.6500万年之前,彗星的碎片撞击尤卡坦来岛,使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恐龙濒临灭绝。3.下列对人类探索星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我国媒体对彗木相撞消息的冷静报道,充分显示出其对星空探索的理智。

B.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蜗补天、夸父追日等,反映了远古人类探索星空的愿望。

C.栾氏祖孙穷尽毕生精力仰望星空,获得了丰厚的天文学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

D.美国人在月球上树立了纪念碑,开阔了人类的视野,激发了人类继续探索星空的热情。4.联系上下文,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安全的,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认为地球将被“亲吻”只是推测,不必杞人忧天。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常回家看看(歌词)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材料二】通州区政府网报道据悉,6月下旬以来,刘桥镇“道德讲堂”以“孝道”为主题在各村(居)巡回开讲。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引人深思的孝道名言,感人至深的心灵感悟,深似海洋的父母恩德……涤荡人心的情景在群众中反响强烈。目前,该镇“道德讲堂”已开讲10场,参加群众超过2000余人次。【材料三】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②“孝敬”不仅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老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选自谢胜瑜《孝敬》,有删改)1.围绕“孝道”,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材料三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证明有关论点和思想服务的。作答时先准确判断用何种论证方法,再判断证明什么观点。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画线句的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表达方法及效果。首先要明白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再判断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效果。4.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孝道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标在第四学段(七一九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部分提出了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正确理解文本思想内容。该类考题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考点分析】考点1:提取关键信息【考点解读】准确、全面地提取文本中关键信息的能力,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解答考题时,能发现文本关键信息,善于抓住体现关键信息的词语、短语及句子,同时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多余的词语及相关信息删除,从而准确地完成考题任务。【常见题型】1.选择题: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正确)的一项是()。2.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3.请你仔细观察,用简要的语言介绍活动标识(漫画画面等)。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材料的主要信息。【解题技巧】(1)文字类文本中,记叙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用、意义”等基本信息,说明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抓住中心句或总结性的句子,议论性的文字类文本要注意找准中心论点;(2)图表类文本可从下面三点来提取信息:①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②提取横列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③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3)图画类文本提取信息时注意下面几点:①看图画的总标题;②看图画中的各组成部分;③看图画中插人的文字信息。【答题模板】1.描述画面类考题,注意说明的顺序,在整体上要做到由总到分,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由主到次或方位顺序)。2.其他无模板。考点2:探究文本蕴含的观点、态度或问题【考点解读】该考点要求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既能把握文本大的主题和方向,也能根据所阅读的一组材料,从趋势、变化、异同等角度加以整合、分析、辨别,或者是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把握规律,领悟文本中的观点、态度等。该类考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常见题型】1.比较几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或者主题。2.请阐述材料中的主要观点。3.请根据材料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4.比较几则材料中看法的异同点。【解题技巧】(1)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2)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相同。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3)在探究某一则材料或者是一组材料的观点、态度时,可以对应相关社会现实,挖掘隐含信息,体会隐含的褒贬倾向,沿着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的思路,把握材料中的观点、态度及蕴含的问题。【答题模板】1.随着…的发展变化,人们…。2.对于…现象,人们的主要做法有…。3.人们的观点(做法)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4.近年来,我国(人们)…。考点3:提出建议、发表看法或者说说感悟【考点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一般都能紧扣时代脉搏,要求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该考点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阅读体验的关注。阅读材料时,要具有一定的认知转换能力,对文本的意义能有个性化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文本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常见题型】1.建议类的考题,要求考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2.表达看法类的考题,要求考生简洁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启示类的考题,要求考生能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回答应该怎么做。4.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解释材料中的某个观点。【解题技巧】(1)建议类的考题,解答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2)表达看法类的考题,要简洁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总—分结构;(3)启示类的考题,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4)题目中如果有要求要结合生活实际,那就要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注意是要与材料相关的例子。【答题模板】1.我认为…,理由是…。2.我同意这种做法,因为…(或:我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1】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读书时的选择很重要。如此说来,读与不读要有所推敲。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要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材料2】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上有矫健的雄姿、舞台上有曼妙的身姿、T型台时尚的风姿……,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材料3】怎样开卷更有益?开卷,要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有些知识需要细嚼烂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我的精神之中。开卷,要做到权衡和思考,“权衡”与“思考”,所谓“权衡”即比较,可把书与书的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书与实际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古今知识比较,也可以中外知识比较,文化、制度、思想、建筑等等无不可以比较,所谓思考,即通过人的读书,开掘人的潜能,用知识帮助人去想问题,想现实的,想过去的,想未来的,大至宇宙,小至方法,无所不思,无所不虑,这样的思考,也是一种思考的积淀,达到一定的量时,思考才会精妙起来。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书本是死的,但书中的智慧是“活”的,通过读者的大脑,在与实际生活融会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反应,能够催化出最佳的工作实效。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1.材料1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道理论证,用王充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进而论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2.根据材料1的内容,说说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阅读。答: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选具有真知灼见的书。3.简要分析材料2的论证思路。答:首先由人类的各种姿态引出“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的观点。接着从“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这两方面证明了观点。4.下列最适合作材料3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B)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几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示例:我们平时要选择自己最想读或是必须读的书来读;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文字好的书来读等;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经验更丰富,让我们变得更具高贵之气,因此我们要多读书;读书要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二、(南京中考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黎峨道中①【清】查慎行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仡佬打牙②初嫁女,花苗③跳月便随郎。【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②仡佬(gē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③花苗:苗族。【材料二】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材料三】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在姑娘的头上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作“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1.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示例:①诗人在黎峨道中见到仡佬、苗族青年男女穿着盛装,在月下尽情歌舞,为女子出嫁庆贺,在歌舞中相恋的场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解读。要用描绘的语言,适当地加入想象,不能直接翻译诗句。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答:苗族服饰的特点有:颜色鲜艳,衣长齐膝,头饰样式丰富,图案记录了民族历史等。【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和总结。先从三则材料中提炼出描写苗族服饰的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总结出相应的特点。3.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顺顺很奇怪。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谈自己的理解。(请写出五点)示例:①苗族的祖先曾经在中原生活,后被迫迁往西南;②苗族同胞不忘祖先,始终铭记自己的故土;③他们有独特的生活智慧,用服饰上的牡丹等图案纪念祖先,记录历史;④无论经历怎样的命运,他们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眷恋和对美的追求;⑤对于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习俗,他们懂得珍惜,重视传承。【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这句话,从“产于北方”联想到苗族的历史,进而探究出这些图案的内涵。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近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广东也发生两次3级以上地震,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地震台的权威专家,就近期有关地震的热门疑问进行了解答。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矿山安全监管和地震地质灾害救援处处长罗峥建议,我们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4个方面:饮用水食品,包括儿童奶粉等;应急物品:用于求救的救生哨、用于个人清洁的毛巾、纸巾、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等;应急工具:保温毯防火毯、多功能组合剪刀、应急逃生绳、呼吸面罩等;应急药物:抗感染、感冒、腹泻药,创可贴、纱布绷带等用于包扎的材料,用于消毒的碘伏棉棒等。这些物资要注意定期更换。罗峥表示,发生地震后,遇险人员是否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避险行动,往往决定了能否生存下来。他呼吁,民众在平时应注意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摘自《齐鲁晚报》2023年2月13日《地球进入“震动模式”?地震领域专家回应》)材料二:目前,多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救援力量或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陆续到达土叙两国。中国向土耳其提供首批4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队、医疗队,并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2月11日清晨,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4万条毛毯从上海启运,于2月11日和2月12日分批运抵伊斯坦布尔。中国救援队于当地时间8日下午抵达土耳其哈塔伊省后,立即马不停蹄开展救援工作。此外,中国向叙利亚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2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叙方急需的救援物资,其他援助物资正在陆续抵达。(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土耳其叙利亚全力展开地震救援》)材料三: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一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性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材料四:“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两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一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选自《地震云》,有删改)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发生地震后,遇险人员能否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避险行动,往往决定了是否能生存下来。B.中国向叙利亚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包括200万美元援助和叙方急需的救援物资,其他援助物资已陆续抵达。C.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D.“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材料四的行文思路以及这样写的好处。答:先解释“地震云”的特征,接着总写“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接下来用“第一种是”“第二种是”“第三种是”“第四种是”分别写了四大特点。全段落采用总——分的结构,条理清晰,给人印象深刻。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震波以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生动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重要作用。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给土耳其、叙利亚人民几条地震后个人自救的建议并写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示例:(1)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等。(2)示例一:地震震垮你们的家园,却震不了我们的爱心,我们伴你同行!示例二:别哭,擦干泪,站起来,爱的路上有我们。(此问为开放题型,只要带有安慰、鼓励的言辞,意对即可)四、(2019秋•路桥区校级月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望星空

莫言不久前,一串彗星的碎片(每片都有数公里之巨),撞击了木星。据说西方国家的电视台一天二十四小时滚动着播出有关彗木相撞的消息。但在我国,媒体保持着足够的冷静,好像彗木相撞是在某个大洋深处的小岛上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一样。假如有一天,同样的命运落在了地球上,人类该怎么办?彗星的碎片既然可以“亲吻”木星,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亲吻”地球呢?有一位名叫王红旗的人,写了一本文采飞扬的奇书《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他认为:在不太久远的古代,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彗星的碎片,的确曾光顾过地球,并造成了几乎毁灭人类的巨大灾难。我国古代那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都与那时代的一次巨大的天文事件有关。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敏锐地指出,“天倾西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由于撞击产生了巨量尘埃,陨石落地引起了森林大火、海啸等,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突然的巨变。远古神话传说,既是那场巨大灾难的记录,也是我们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记录。已经观测到的彗木相撞的情景,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光亮、矗立数千公里的巨大烟柱等。木星尽管比地球大一千三百多倍,但这次撞击,也令它哆嗦了良久。据王红旗说,近年来在地球上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陨石坑。由此推想,地球确实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这说明地球并不是安全的,所以杞人忧天是有道理的。那场远古浩劫,也许可以算作人类的一个转折点,而彗木相撞,该不该算作“上天示警”?我想人类应该认识到:地球本已很小,国与国的疆界、社会制度的差异、阶级之间的争斗,与彗木相撞比较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了。假如有一天,哪一颗小行星亲近了地球,即便它撞在了纽约,上海也不会舒服。人类实在是应该大度一点。多一点豁达大度,少一点鸡肠小肚;多一点襟怀坦白,少一点阴谋诡计;由此推想,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应该想开一些,最名贵的钻石也是石头,在沙漠里,它的价值还不如一块西瓜皮。至于争权夺利、投机倒把、打小报告、卖友求荣等等,就更加没有意思了。写到此处,突然想起了离我的老家不远的潍坊市双杨镇华潼村的村民栾来宗和他的孙子栾巨庆。栾氏祖孙是有名的“星痴”,穷毕生精力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轨迹和地球气象、地壳运动的关系,并写出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两部专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两个朴素的农民,并没受过学校教育,吃着地瓜干子,喝着凉水,能有如此高远的目光和辽阔的胸襟,并且在神秘莫测的天文学领域仅仅靠着悟性和肉眼的观测就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在爷爷栾来宗的时代,潍坊出过很多举人和进士,其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者也不少,但从对人类的贡献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乡巴佬栾来宗。他们的眼睛望着金银财宝和官帽上闪烁的顶子,栾来宗的眼睛却在仰望着灿烂的星空。(节选自莫言《望星空》,有删改)链接一: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摘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链接二:在2004年,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成为美国航空局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他们预测,该小行星可能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这一旦变为事实,就意味着整个地球和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回顾地球的历史,人们不会淡忘发生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件大事;6500万年之前,一颗直径在10~2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来岛。那次空前的撞击掀起的尘云,笼罩在空中经久不散,地面至少有六个月处于黑暗状态,并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冬天”一般的寒冷岁月,地球上的大量生物遭到灭顶之灾。当时主宰地球的庞然大物——恐龙没能度过那个“冬天”,消失殆尽。或许又有人会说:恐龙灭绝的事件太过久远,况且那时还没有人类,没有谁亲眼目睹过,今天所知的一切不过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摘自《行星撞地球的传说》,有删改)链接三:两位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荒凉的表面上,为一块牌子揭幕,那牌子上写着:“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竖立在月球上的纪念碑,使地球缩小了,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人类又一次抬起头仰望星空,唤起了人作为人的光荣感觉。(摘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记载的。

B.彗木相撞产生的光亮与烟柱与《山海经》《淮南子》等所记载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C.作者认为,彗木相撞是“上天示警”,与人类社会的纷争相比,简直是荒唐可笑的。

D.“星痴”栾氏祖孙写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两部专著。【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A.不符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知识”出自《淮南子•天文训》;B.符合;C.不符合,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纷争,与彗木相撞是“上天示警”相比,简直是荒唐可笑的;D.不符合,《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是王红旗写的。

2.下列材料中关于地球遭到撞击的描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造成“天倾西北”,这个远古传说是地球遭到撞击的一次记录。

B.近年来发现了几颗巨大的陨石,王红旗由此推测出地球曾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

C.科学家们预测人类将面临一场大灾难,1950DA小行星将在2880年与地球相撞。

D.6500万年之前,彗星的碎片撞击尤卡坦来岛,使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恐龙濒临灭绝。【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A.符合;B.不符合,由“据王红旗说,近年来在地球上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陨石坑。由此推想,地球确实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可知,“地球确实是遭受过类似彗木相撞的浩劫的”不是王红旗的推测;C.不符合,“1950DA小行星将在2880年与地球相撞”只是可能;D.不符合,原文是“恐龙没能度过那个‘冬天’,消失殆尽”。

3.下列对人类探索星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认为,我国媒体对彗木相撞消息的冷静报道,充分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