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1春2济南的冬天6
23雨的四季4古代诗歌四首6
34古代诗歌四首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6
45秋天的怀念6散步6
57散文诗二首8《世说新语》二则6
6写作学会记事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6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10往事依依11再塑生命的人6
812《论语》十二章写作如何突出中心6
9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6
课外古诗词诵读
10期中复习考试13纪念白求恩6
n14回忆我的母亲15梅岭三章6
16诫子书写作思路要清晰
126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1317猫18我的白鸽6
1419大雁归来20狼6
任务二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156
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21小圣施威降大圣
1622皇帝的新装23女蜗造人6
1724寓言四则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6
18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6
19总复习6
20总复习6
21期末复习考试6
1春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朗读课文,
把握重音和停连。
◎思维能力: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的方
法。(难点)
◎审美创造: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美好的意境。(重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我们也读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文,
同学们能说出一两例,并告诉大家这些诗文体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吗?
学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机勃勃)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意盎然)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在不同人的笔下,春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眼里的春又是怎样的。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酝酿”“应和”“花
枝招展”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
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
记》《你我》,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匆匆》《背
影》《绿》等。
◎背景链接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时作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
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
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写本文时,作者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
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文体知识
散文
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叙事、抒情类文学体裁。
定义
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
特点形散神聚法不拘一格;“神聚”指散文所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
中,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
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情
抒情散文
类别感和意愿。包括写景散文、托物言志散文等。
以议论为主,常借对古今故事、花鸟虫草等具体事物的
议论散文
描述来说理。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初知情感
◎聆听朗读音频,简要说一说:课文描绘春天,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
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草、花、风、雨、人(山、水、树、鸟...)
情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写人们盼春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借助一幅幅图画描绘春天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
“美”“力
3.目标任务三:朗读课文,感受重音、停连
◎思考:第1段写“盼春”,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的?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写出作者看到东风送来春天的欣喜之情。
◎如何通过朗读,表现上述情感?
首先要理解作者在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一些技巧把它表现出
来,比如:重音、停连、语速、语气、语调等。
重音、停连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
以强调。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用“I”和“A”来标示,前
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用“八”来标示,表明为了
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你会如何设计第1段的重音和停连呢?按照自己的设计朗读一遍,说说为
什么要这样设计。
【示例】的望着,眇望着,东风A不了7春天的脚步A近了。
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急切的盼春之情;重读“来”和“近”
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在“来了”“近了”前
面停顿,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是有一个过程的。
提示: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可以有所不同,设计是建立在读者对文本情感的把
握之上的。
◎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示例】小草A偷偷地从土里A毡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A遒星的。空着,A躺着,Af满个滚,@1脚球,如趟
跑,里几回迷藏。风A轻悄悄的,草A软绵绵的。
“偷偷”重读,突出春草在人们的不经意间生长,带来春的气息;“钻”“嫩
嫩”“绿绿”“满是”重读,突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坐”“躺”“打”“踢”“赛”
“捉”这几个动词重读,用人们在草地上欢乐的活动突出春天的蓬勃生机。读“打
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时,句子之间连读,语速可以加快,
突出春天的力量和生机。
4.目标任务四:细读课文,品味春之画意
◎细读课文,仿照例句,用“春天美在,你看(闻/听)
”的句式,说说文中写的春天具体美在哪里。
【例句】春天美在小草,你看,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①春天美在五颜六色的花,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春天美在春风,你闻,风里还夹杂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春天美在雨,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
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春天美在精神抖擞的人们,你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
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请大家用最简练的文字为这些春日图景命名,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名称描写角度(或顺序)个性共性
春草图由景到人①_____________
②由高到低(树上一数量多、种类多、
春1.具有强大的
__________花__下_一遍地)颜色多
日生命力
③触觉、嗅觉、听觉暖、柔、香、悦耳
图2.富有美感
景3.似有灵性和
④由景到人、由近及连绵、细密、轻柔
情感
_____________远
迎春图由景到人⑤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嫩、绿、多、软②春花图③春风图④春雨图⑤充
满希望、富有生气
◎文中一共写了五幅春景图,除了刚才提到的这几段,文中还有哪几段刚才
没提到?这几段各写了些什么内容?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第1、2段和最后三段。
第1段盼春,点题,为全文定下了喜悦的感情基调。
第2段从春山、春水、春日大处着笔,勾勒春天的整体轮廓,为下文分别描
绘五幅春景图做铺垫。
最后三段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总结全
文,点明主旨。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精读课文,品析语言之美
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诗意”。朱自清的《春》,是一幅幅美
妙的画,也是一首首动人的诗,正如作者沐浴着春风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样,我们阅读《春》时,也会时时和诗相遇。
◎品味《春》之诗情:阅读课文时,有没有哪些句子让你想到了美妙的诗词
呢?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
近却无。)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野径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体味修辞之美:课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
章语言极富美感,读来朗朗上口。试从文中找出几处运用了修辞手法,并为其添
加赏析式批注。
(1)比喻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连用三个比喻,把花比作“火”“霞”“雪”,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
树、梨树”构成一一照应的关系,写出花的不同色彩,突出了春花的绚丽多彩。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野花细小明艳、在阳光下忽隐忽现的样子。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再加以“抚摸”一词,从触觉角度巧妙地写
出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
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且密、
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
(2)拟人
①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
亲切自然。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总体上描绘春回大地、万
物复苏的情状;“欣欣然”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欣喜之情。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钻”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
出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情态,既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又表现出花儿的活泼与情趣。
(3)排比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春回大地后山、水、太阳的变化。“朗润”形象地
写出了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干枯转为润泽的景象;“涨”写出了冰融雪化后
春水欢快的情韵;“红”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意境,
富有动感。
◎试简要品析结尾三段的表达效果。
结尾三段,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在内容上,分别以“娃娃”“小姑娘”“青年”为喻,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
的特点,并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发展过程,非常生动
形象。
在结构上,这三段是对上文的概括,与开头“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用得好。“闹”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
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表现了果
树开花的繁盛,突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中“卖弄”一词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卖弄”一词是“炫耀”之意,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的欢快。
贬词褒用
指用贬义词表示褒义的用法。它是反语的一种,又叫正话反说。贬词褒用
运用恰当,会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美的享受
2.目标任务二:赏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
◎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文章在描绘春天的美好景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
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生动、形象(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析见上文)。
②调动多种感官。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柔和;“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酝酿”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等。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两句从正面描写春
草充满生机、嫩绿的特点。“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侧面
写春雨的滋润。
3.目标任务三:通读课文,领会景、情、理的有机统一
◎这篇散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除了写景,还有抒情,并蕴含哲理。景、情、理三者有机统一。景,遍布全
文;情,细分为欣喜之情、热爱之情、向往之情;理,表明大自然生生不息,如
同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世间万物萌生、繁盛。作者通过写景来抒情,各处都是
情景交融的语句;哲理则贯穿全文始终,尤其是最后三段更加明显。
结束语: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
于比喻,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精巧和美妙。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
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歌颂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
我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
三、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全文。
2.仔细观察,模仿本文的写法,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
短文。
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⑴
「山、水、太阳——总写
春草图嫩绿柔软
绘春春花图繁茂鲜艳
》分写
赞美春天
(2—7)春风图柔和清新
热爱生活
春雨图连绵细密
[迎春图——积极奔放
娃娃——新
颂春
小姑娘——美
(8-10)
青年——力
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根据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能力,对这篇散文可供挖掘的知识点进
行了合理取舍。首先,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读带析、以读带品、以
读带赏,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次,语言清
新、富有诗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进行语言品析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调
动知识储备,将本文写景的内容与相关诗词进行联系,一方面可巩固记忆,另一
方面可使学生体会语言的诗意,把握作者的感情。
2济南的冬天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训练朗读,
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难点)
◎思维能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
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重点)
◎审美创造: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感受老舍散文清新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特点。图哈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皆有美景,
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
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宽敞”“贮蓄””澄
清”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有“人
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
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
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馆》《龙须沟》等。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
岛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
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
成篇。
2.目标任务二:初步感知一一聆听冬之韵律
◎聆听朗读音频,思考: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冬天的济南的?请用原文回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温晴。
◎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3.目标任务三:深入感知一一体味冬之温晴
济南天气的“温晴”,来源于生活的“温情”
资料一: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气温
一般在零下几度,其实算不上温暖。
资料二:老舍与胡繁青婚后在济南安家,长女舒济在济南出生。他在《吊
济南》中写道: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
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
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作者围绕这个特点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请你
找出来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总的特
角度代表性的景物画面
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小山摇篮图
绘山景①________________雪霁晴峦图
温晴
城外的远山②___________________
描水色河水和水藻③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薄雪覆盖下的山②山村卧雪图③空灵水晶图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目标任务四:朗读课文一一感受作者情感
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
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还要用心体味、
揣摩作者的情感。
◎标注重音停连。根据你的理解,标注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
小山A擎把济南围了个凰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A这一圈小山A在冬
天襁U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A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A津保暖和A禀的,济南的人们A在冬天是面上含等部
他们二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7命了他舟。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
不觉礴•起:“明天A也许就是春禾了吧?这样的遢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码
起亲]吧?”就是与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A有这样落
毒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感受景物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结合具体内容说
说。
①运用修辞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睡着”“唤醒”将老城
人格化,写出了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②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
靠”,表现了济南人对小山的特殊情感,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
◎分析写景顺序。自由朗读第4段,思考:第4段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写雪
后山景?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矮松尖上顶白花
高山上(像看护妇)
空1J
间山尖全白(镶银边)
顿
序I白雪黄草(穿花衣)
低(山腰)薄雪露粉色(害羞)
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山的色、态细腻地
表现了出来。
◎体会抒情方式。找出文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各自的
特点。
(1)直接抒情——
①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⑤那些小山太秀气!
(2)间接抒情——
①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③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④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⑤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在景物描写中传
直接抒情的语句往往有表达作者
达情感。如①②两句写济南冬天
情感的形容词,如“宝”“理想”
的特点,其实包含着作者的主观
“可爱”“妙”“秀气”;有表示强
感受,隐隐传达出对济南冬天的
特点调的副词,如“真”“特别”“最”;
赞美之情;③句写人们面上含
有语气词“呀”;还有表示强烈感
笑,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幸福的
情的问号、叹号,让读者直接感
笑容;⑤句让人好像听见作者
受到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我爱济南”的由衷赞美。
老舍先生描山景、绘水色,不仅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晴的特点,更是把
济南的冬天的这种温晴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
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品析修辞运用之美
◎比较下面四组句子。读一读,说说各组中甲句与乙句哪一句更有情味,两
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
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个理想的境界。
第二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
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三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第四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
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1)第一组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的山水人一样的动作一一“睡着”和“唤醒”,增
添了趣味性。几个分句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意境。
(2)第二组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低声地说”运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山对济南的温柔呵护,把小山写得特别有人
情味。
(3)第三组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夕
阳斜照下的薄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与微
黄斜阳交相辉映,色彩鲜艳悦目。
(4)第四组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不忍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
得善解人意、楚楚可爱;而“绿的精神”“照个影儿”的表达显得特别新鲜、活
泼,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
2.目标任务二:品析遣词造句之美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了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在
遣词造句上也非常讲究,值得玩味。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
啸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
字?“卧”字和文章哪个地方相呼应?
“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体现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
章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
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3.目标任务三:品析谋篇布局之美
◎文章开头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结尾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
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写景状物要层次分明。本文第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强调济南是个宝地;第2段写济南冬天给人的总体感觉一一暖和安适;
第3段到第5段写山,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
山;第6段写水,写水的不结冰、澄清,并把整个济南的亮丽色彩都写进去;最
后一段总结全文,写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总的观感。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行文,层次清晰。
4.目标任务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本文作者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优美,其在写法上与《春》
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都抓住了景物特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②都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
手法;③都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④都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明丽。
结束语: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只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写作时才
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事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神”;真正
动了感情,才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
心人,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和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
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作业布置
L借鉴课文描写景物的手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段文字。注意抓住特
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2.课外阅读老舍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其他几节,读后,写一写感想或
评论。
设计
(总写——宝地——温晴
【曰陲
'[阳光朗照——znn.眩
山,薄雪覆盖一
秀气赞美
分写《
济南的冬天淡雅[热爱
.城外远山——
.水——清澈透明鲜亮明丽
[总写——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比较注重朗读。在“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
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当然,通过“读”来感知课文,只是阅读教
学的第一层面,想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本次教学设计根据本
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
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
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雨的四季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美好生
活。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进一步把
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
◎思维能力:梳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气韵和独特美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
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重点)
◎审美创造: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难点)
国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朱自清的《春》中,我们发现万物有情;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我
们体会到了冬天的温晴。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从中去感
受“容貌”和“性情”各不相同的四季之雨。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娇媚”“粗犷”“静
谧”“咄咄逼人”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2023),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生命的欢
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译著有《普希
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和形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
务单。思考:作者爱恋雨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单
四季之雨特点形象
春雨清新、润泽、甜美清纯娇羞的小姑娘
夏雨①______________青春飞扬的少女
秋雨②______________端庄沉静的妇人
冬雨③______________平和从容的老人
[参考答案]①热烈、粗犷、奔放②端庄、沉静、深情③自然、平静、
纯洁
作者爱恋雨的原因: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
来流动,让作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和泪水,使灵魂得到净化。
◎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2—5):描绘四季的雨的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6、7):抒发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喜爱。
◎研读课文,分析标题。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雨”,为什么题目
却定为“雨的四季”?
①从表达形式上看,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
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富有情趣美和意
境美。②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四季的景象。
3.目标任务三:赏析朗读,交流“雨”声
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
【示例】春雨。个性标签一一清新、甜美、生机焕发。
◎选择一句或几句最能代表你们最喜爱的雨的特色的“代言金句”,为其设
计朗读脚本,并说说个性标签的选择理由和朗读设计理由。
【示例】小草A似乎像皂芬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A春禾才能听到的沙
沙声(轻声配音:沙沙沙沙)。呼吸A变得射恍,空气里A像有无数芳苗的果子,
在烤萼着鼻子A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A
政变了姿容。
理由阐述:我们认为春雨是清新的、甜美的、生机焕发的!春雨是清新的,
所以我们给“复苏的”“春天”“畅快”加了重音,而且还给小草配了音,把这种
春天特有的沙沙声补充出来,仿佛能让人闻到新草生发的清新的味道。春雨是甜
美的,所以我们给“芳甜的”“诱惑着”加了重音,仿佛春雨里就有糖果的味道,
它像魔法师一样给大地带来了甜甜的果香。春雨还是生机焕发的,“完全”“改变”
就可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出来!
4.目标任务四:品味语言,感悟“雨”情
◎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跳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
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
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将树拟人化,又把“萌发的
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充满生机的
特点。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将滴落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进行对比,突出了水珠的“娇媚”,表现了
春雨的美好。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
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
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色
彩、情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调动不同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
雨美丽、娇媚、清新、甜美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
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化了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雨的美丽、妩媚,“飘然莅临人
间”写出了雪花轻盈降临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冬雨”的喜爱之情。
(5)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
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集中抒情,写出四季的雨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点明
爱恋雨的原因。
◎第5段中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特殊的温暖”指雨为人们赶走了冷冽的风,拂去了干涩而苦的气息,让人
感到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让人“忘记了严冬”。
◎文章多用第三人称来指称雨,为何到第6段改称“你”?
第6段将第三人称改换为第二人称,由客观叙述转为直接对话,这样写将雨
人格化,如同和雨面对面交谈,便于直抒胸臆,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更直接地
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5.目标任务五: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表现出春雨给万物带
来的勃勃生机,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
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
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
描绘,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5段作者为什么先从讨厌雨写起?
第5段先从讨厌雨写起,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其中“冷冽”“刺激”
“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
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极富想象力。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为更好地表现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做铺垫,在对比中突出对冬雨的赞美。
欲扬先抑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和褒
扬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进行否定或贬抑的一种写作手法。用这种写作
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强化情感、主题。
◎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
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
季的雨景的。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
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一一“美”,然后抓
住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
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
觉再到嗅觉,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
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
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
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
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
得亲切可爱。
教师小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
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
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
6.目标任务六:整体感悟,分析意象
◎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
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
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艺境和审美情趣。
结束语:《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
的角度,运用多种写作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四季的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光学仪器、零件及附件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届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物理高一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上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揭阳、金中物理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重庆铜梁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二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临汾一中、翼城中学、曲沃中学等学校物理高二上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靖远县四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市长宁区物理高一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职业规划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 美术培训幼儿园课件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 煤炭检验培训课件
- 双塔精馏公用工程故障处理(完成)双塔精馏公用工程故障处理(完成)
- 小学生学籍卡片.模板
- 印刷设计行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
- 少年科普经典:从一到无穷大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方案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