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理实一体化”系列教材中药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熟悉中药护理学的概念了解中药护理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中药护理学的优势、内容和范畴理解并实践执业护士的道德与品质第一节中药护理学概念与范畴定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中药,结合医疗活动、康复护理、预防保健,对老、弱、幼、病、残、亚健康及健康人群加以照护,并施以传统的独特护理技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将中药学和中医护理学有机融合第一节中药护理学概念与范畴中药护理学的实践性中药应用:如药物的类别、名称、药性、功效、剂量、剂型、用量、用法、适应证与禁忌证等知识,护士通过学习,准确无误的为患者提供治疗途径,并观察与分辨其药理与药性在人体内的变化方剂:如方剂的定义、主要功效、每个方剂的名称、组成、功效、主治特点、现代应用、注意事项等技能,护士能够掌握其基本用量、用法、宜忌内容,并能认识方剂对人体的影响给药的常规护理:如药前护理、服药方法、药后护理及一些特殊药物应用的特别护理第一节中药护理学概念与范畴中药护理学的内容研究目标——安全用药和人类健康研究对象——不仅是病人,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前人经验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中医护理学和中药护理学,突出辨证施护和规范施药研究维护人类健康的中药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及时减轻疾苦病痛,保护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帮助老年病、慢性病的脏腑功能康复,促进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提高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准研究如何诊断与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第一节中药护理学概念与范畴范畴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第二节中药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远古时期中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第三节中药护理学的优势理论优势药源优势治则优势药时优势发展优势执业护士道德以人为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尊重友爱执业护士品质关爱与责任心慎独与协作性诚信与纪律性求知与执业能力勤业与无私奉献案例与思考案例中午某医院妇产科,一位患者刚做完子宫肌瘤剥离手术回病房,而患者身边仅有一名护士,其余值班的医护人员都去吃中午饭了。期间,护士遵医嘱每一小时观察病情并测量血压一次,护士当第二次来到病人床前,看到病人在睡眠状态中,为不打扰她,护士根据第一次测量的生命体征,随手在护程录上写上“T36℃、P80次/分、R20次/分、BP110/80mg”。3分钟后,值班医师来到病人身旁,发现其面色与口唇苍白,查见伤口敷料均是血,病人四肢湿冷,测得P126次/分、R24/分、BP65/40mg,医师紧急通知护士迅速送往手术室。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病人转危为安。思考护士给患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护士执业素质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您是如何进行自身执业素质培养的?第二章中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概念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熟悉和掌握药物的炮制、性能、配伍以及应用,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性能四性(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炮制的方法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的病情需要便于制剂和储藏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才能用量准备,或利于服用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炮制的目的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配伍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常用中药介绍扶正类补虚药养血药助阳药滋阴药祛邪类解表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化痰药泻下药……调理脏腑类安神药平肝药收涩药调理气血类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急救类开窍药止痉药止痛药催吐药外用类杀虫止痒药拔毒生肌药第二节方剂基本知识概念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主次发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第二节方剂基本知识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方剂组成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第二节方剂基本知识方剂的配伍和意义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中药性能,按照中医立法用药的原则,有目的、有规律、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组合在一起选用这种组合,不是随意、无序的凑合,也不是药物简单的重叠和堆砌第二节方剂基本知识方剂的配伍的目的意义协同与增效产生新效用,扩大治疗范围减缓药物毒副作用第二节方剂基本知识常用方剂介绍扶正类补气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补阴方补阳方阴阳并补方祛邪类解表方清热方止咳平喘方化痰方泻下方利水渗湿方……调理脏腑类和解方安神方平肝方固涩方调理气血类理气方活血化瘀方止血方急救类开窍、救脱方止痉方止痛方涌吐方外用类杀虫止痒方拔毒生肌方案例与思考案例患者李某,女,26岁。因八月天气炎热,吃冷饮水果太多,夜卧窗前,睡眠受寒,次日头痛发热憎寒无汗,全身酸懒,脘腹胀痛,呕吐四次,水泄三次,舌苔白腻,脉象浮滑,重按无力,医生拟诊“暑湿感冒”。开处方如下: 藿香10g,紫苏9g,白芷9g,半夏10g,干姜6g,香薷9g,炒扁豆9g,茯苓20g,大腹皮12g,广木香6g,车前子12g,炒白术6g,伏龙肝60g。思考请分析医生开的处方中,含有那些常用方?处方中,伏龙肝用量很大,对这味中药应告知患者采取哪种煎煮法?第三章中药的用药禁忌第一节中药配伍禁忌概念中药配伍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安全、有效的中药配伍必须依据药物性能、患者病情需要,以及所处的生理病理状态,合理处方用药,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患者饮食,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药性相反或相畏的药物不宜配伍用药;可能影响正常生理状态,加重病情的药物也应避免伍用;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对药物性能功效的影响第一节中药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与护理妊娠期中药饮片用药禁忌与护理妊娠期中成药用药禁忌与护理第一节中药配伍禁忌证候禁忌与护理证候禁忌——指某类或某种中药不适用于某类或某种证候在使用时,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症候,针对症候,同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合理选择药物对于存在证候禁忌的药物应避免使用,防止加重病情,发生不良反应第一节中药配伍禁忌药食禁忌与护理单味中药的饮食禁忌中成药的饮食禁忌不同病情的饮食禁忌合理饮食,提高疗效第二节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概念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浓度高,作用迅速,易受温度、酸碱度变化影响,稳定性差;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当,可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造成溶液变色,形成不溶性复合物、热源等致敏性物质,易造成不良反应发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剂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在同一药物间隔一段时间再使用容器内混合配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中药注射剂应与其他第二节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影响配伍稳定性的因素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因素药材质量因素制备工艺因素贮藏环境因素溶剂因素酸碱度(pH值)溶剂内离子药物相互作用第二节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防止不良配伍变化发生的措施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严格按照配伍要求配置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第二节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第三节中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概念中药和西药是在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思想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机理和代谢特性;治疗疾病过程中,两者合理的联合使用,不但体现出各自的治疗优势,对双方的疗效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若中西药配伍不当、剂量不适或用法不妥等,将使双方药效降低,甚至毒副反应增加,以致引起药源性疾病,危及生命,造成死亡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应该非常重视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做好用药前的宣教指导,以及用药过程中,用药之后的观察护理,防止因药物联合使用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第三节中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中西药联用优势协同增效降低毒副反应减少用药剂量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第三节中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影响分布影响代谢影响排泄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产生毒副作用拮抗作用第三节中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影响分布影响代谢影响排泄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产生毒副作用拮抗作用案例与思考案例门诊患者肖某,28岁,女性,妊娠4月。2日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8℃),无汗,头痛,骨节酸痛,咽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纳食尚可,舌苔白腻,脉浮滑。思考请问门诊护士应如何指导患者避免用药及饮食禁忌?第四章中药煎煮与成药应用护理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概念中药汤剂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于中药汤剂制备简便,加减灵活,奏效迅速,特别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正确掌握中药的煎煮法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如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煎药前应核对处方药味、剂量、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现象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煎15分钟为宜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每剂药的总煎出量:500~600ml,分2~3次服用。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保持清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特殊处理有些药物需要特殊处理,如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烊化;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兑服;茯苓研细后煎,发挥药效更好煎药前不用清洗,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中药汤剂特殊煎煮的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对服冲服煎汤代水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煎药用具、用水、火候与时间煎药用具:砂锅煎药用水种类:自来水、甜井水等无污染的饮用水,忌用反复煮过的水用水量:一般加水应没过饮片24cm煎药火候:需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并根据药材品种不同调整煎药的火力,如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煎药时间: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0~15分钟为宜,二煎沸后煎5~1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分钟,二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生附子、川草乌等毒性药物必须先煎2~3小时左右第一节中药汤剂的煎煮技术与用药护理中药汤剂的用药护理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温度服药方法服药前后护理第二节各种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护理概念由于药物的性能不同以及临床上的要求各异,因此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制剂传统的称谓常把中药剂型称为“汤、丸、散、膏、丹”随着祖国医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各种新的剂型不断出现正确掌握各种剂型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将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同时也避免不正确使用所带来的机体损害。第二节各种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护理中成药内服剂型的用药护理囊剂的用药护理片剂的用药护理口含片的用药护理舌下片的用药护理滴丸剂的用药护理膏滋的用药护理内服散剂的用药护理胶第二节各种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护理中成药外用剂型的用药护理栓剂的用药护理鼻用喷雾剂的用药护理外用散剂的用药护理膏剂的用药护理滴眼剂的用药护理第二节各种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护理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护理(一)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医嘱的用法用量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如果出现药液混浊、沉淀、变色或漏气等质量问题不得使用该药品注意中药注射剂的保存,药液配置及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需避光保存的应采用避光措施操作前应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清洁毛巾擦手,以免二次污染在配置中药注射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推荐的配置溶剂,药物剂量配置,如医嘱与说明书不符,需及时和医生沟通,确保配置正确无误配置过程中应注意药液是否充分溶解、是否产生不溶物质、溶液颜色改变等情况,如有异常,不得使用;配液过程应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减少配置过程的污染第二节各种剂型中成药的应用护理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护理(二)应选用合格的碘酒、酒精消毒患者输液部位应尽量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具,及终端滤器的孔径应在0.22微米为宜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案例与思考案例
患者,男,67岁。既往有耳鸣病史8年,痔疮史十余年,仅自行外用药膏涂抹。患者时有耳聋,伴腰膝酸软,眩晕失眠,大便偏干。近3日来感冒,耳鸣耳聋加重,头痛眩晕,咽干口渴,恶风,稍有咳嗽,无痰,无发热;同时,近日痔疮发作,大便时肛门疼痛,偶有鲜血点滴而下。舌红苔薄白,脉虚浮。
门诊医师予处方:生地黄30g,山萸肉12g,磁石30g,桑白皮12g,羌活10g,防风10g,黄芩10g,葛根15g,甘草6克。×7贴
另予痔疮栓剂外用肛塞。思考请问应如何知道患者煎服中药,以及如何使用栓剂?第五章中药不良反应及护理第一节临床常见有毒中药分类常见有毒中药的三种类型植物性有毒中药动物性有毒中药矿物性有毒中药第二节有毒中药的使用原则有毒中药的使用原则辨证论治,准确用药科学剂量,小量试服按时给药,严防蓄积规范炮制,消减毒性选择剂型,灵活用药合理配伍,减毒增效药后反应,细察严控第三节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概念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非预期的有害反应中药无毒副作用的旧观念根深蒂固,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往往被忽视现实种,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屡见不鲜,尤其在使用有毒中药治病时,重者可出现中毒现象,甚至死亡第三节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医源因素处方过量配伍失宜炮制不当误取错配患者因素故意服毒不遵医嘱体质因素煎煮不当误服毒药药物因素质量差异品种混乱成分有别第三节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其它副作用局部刺激症状全身反应中毒反应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对五官的毒害中毒性休克第四节中毒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方法中毒急救护理的原则了解病史,尽快做出正确判断保持呼吸道畅通
迅速清除未吸收的毒物立即开通静脉输液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取得信任第四节中毒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方法中毒反应的紧急救护方法立即中断毒性中药对机体的继续侵害经消化道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或高位灌肠
经皮肤和粘膜中毒者,应立即清洗染于皮肤粘膜上的毒药经呼吸道中毒者,尽快脱离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吸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停服可能造成蓄积中毒的中药解毒和排毒解毒药促进毒物的排泄对症治法中医药疗法第四节中毒急救护理的原则与方法救治后的护理注意休息,尽量卧床,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室内通风饮食应以流食为主,多食口味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吞咽困难的要给以鼻饲注意口腔护理,勤翻身,多活动,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尿液潴留者要注意导尿第五节中药中毒的预防中药中毒的预防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宣传,普及药物知识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加强药政管理注明毒药成分严格控制剂量合理配伍使用控制适用人群正确掌握煎服法细察严控药后反应案例与思考案例某一天的深夜,在某医院急诊科。小王护士接诊了由两位家属抬进来的一位约60岁的男性病人,发现病人模糊意识不清,全身肌肉阵阵抽搐,颈肌和面肌僵硬,牙关紧闭,面色发青。随即通过病人家属了解情况(病人因剧烈腰痛,于2小时前顿服了马钱子3克),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和记录。3~4分钟后值班医生来到后,小王护士在第一时间内向医生作了病史汇报,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急救护理,终于在天色将明时,病人苏醒过来了。思考遇到中药中毒的急诊病人时,护理急救的原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于口服毒药在3~4小时内的病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中断毒性中药对机体的继续侵害?病人苏醒后还需要作哪些有效护理?为什么?第六章中药的应用及护理“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之”概念中药的应用中,讲求的是理、法、方、药法即治法,是前人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后于方药的一种理论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传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汗法汗法即解表法。是用辛散透发具有发汗解表的方药,开发肌腠,疏散外邪,用以发散表邪,透疹消肿,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汗法适应证:外感风寒、风热尚客于肌表之证汗法的分类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是用辛温性质的药物,发散在表之风寒,适用于具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紧”之恶寒重,发热轻的表寒证,用药主要有麻黄、羌活、防风等是用辛凉性质药物为主,发散在表之风热,适用于具有“发热有汗而咽痛口干,恶风或微恶寒”之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用药主要有薄荷、连翘、前胡、豆豉等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发汗的方法用药发汗浴法熏法蒸法烧针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吐法吐法即涌吐法。是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引起病人呕吐,使病邪或有害物质从口排出体外,以解除疾病痛苦的一种治法吐法的适应证是实、积、寒、痰填塞上脘及胸膈以上的病证临床最常用用为应急措施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涌吐的方法服药引吐:瓜蒂散、稀涎散等用物刺激引吐:鹅毛探喉取吐、用手指、压舌板探喉取吐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吐法的注意事项“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凡病势危重,气喘、失血、孕妇、产妇及老弱气衰等病人,都不宜用吐法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出血史者,心力衰竭者忌用此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下法下法即泻下法。是运用泻下的方药,以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达到荡涤肠胃积滞、实热,攻逐水饮、寒积、虫积等效果的一种治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下法的方法泻下药物食用蜂蜜、生芝麻油、葱汁等润下通便、驱虫中药灌肠之法直接利下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下法的注意事项下法应以邪去为度,中病即止,切忌过量,以免耗伤正气表证未解或病在半表半里,不宜用下法。如表证未解,而病已传里,出现大便秘结的,须用表里双解法年老体虚,久病伤津,产妇、须用下法时,可用润下法,不可用峻下法孕妇、月经期妇女一般禁用下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和法和法即和而解之的方法。是运用具有疏通和解的方药,以和解表里,调和脏腑,以达到疏通气机,消除疾病的一种治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和法的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和法的注意事项和法不适宜用汗、吐、下、温、清、补、消等法治疗时适用的治疗和法一般用药平和,但仍应注意津液的伤否,体质之寒热,若热性病邪在表,或已入里而有燥渴,说胡话等实证的,都不能使用和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温法温法即祛寒法,亦称温理法。是运用温热、助阳的方药,以振奋阳气,祛除寒邪的一种治法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温法的分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温法的注意事项用药不可太过。本类方药多是辛燥温热,用药过量致耗血损津;或温热过当,寒退热生,反现热象因人因证而用。忌用于热证、阴虚证;对于真热假寒证,应当详细分辩,慎勿误用。孕妇慎用因时顺季而用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清法清法即清热法。是运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方药,以达到清热泻火,解渴除烦、解毒凉血目的,治疗热性病的一种方法适应证:热性病证表邪已解、里热炽盛之证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清法的分类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泻火养阴清热清热燥湿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清法的方法口服用药中药外洗中药漱口中药外敷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清法的注意事项药性多寒凉,用之太过,易伤脾胃,所以用药时应量人虚实,酌情使用,且不可久用脾胃虚弱、胃纳不佳、大便不实,或大病后、产后病人,均应慎用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消法消法也称消导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软坚、化积作用的方药,以排除体内有害物质的一种治法适应证:癥瘕、积聚、食积、痰饮等病证消法与下法的异同点下法是对于燥粪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而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而消法则是对于慢性的积聚胀满,不可、不必要而且无条件急于排除时才采用,使实邪渐消缓散而不伤正气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消法消法也称消导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软坚、化积作用的方药,以排除体内有害物质的一种治法适应证:癥瘕、积聚、食积、痰饮等病证消法与下法的异同点下法是对于燥粪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而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而消法则是对于慢性的积聚胀满,不可、不必要而且无条件急于排除时才采用,使实邪渐消缓散而不伤正气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消法的分类消癥化积消食导滞消痰化饮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消法的注意事项消法所用药物,虽没有下法峻猛,但亦多克伐之品,用之过度,也耗伤正气,故对久病体虚无实证者不宜使用对脾肾虚寒者慎用,或和补法同用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补法补法即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改善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或某一脏腑虚损,以达到增强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恢复健康效果的一种治法补法方药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病邪已尽,因久病体质虚弱的病证邪盛正衰,正气不能抵抗邪气的病证,常与祛邪药同用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补法的分类补气又称益气,适用于气虚的病证补血又称养血,适用于血虚的病证补阳又称助阳,适用于阳虚的病证补阴又称滋阴,适用于阴虚的病证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使用补法的注意事项补益药不适用于有实邪的病证,因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谨防虚不受补补血燥,易耗阴液,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滋阴药性多滋腻,因滋腻碍胃、导致气滞、宜与理气健脾药同用补气助阳药多甘温辛第一节中医的常规治法小结八法是中医传统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邪在表者,则用汗法;邪在里在上者,则用吐法;邪在里属实者,则用下法;邪在半表半里者,则用和法;病属寒者,则用温法;病属热者,则用清法;证属虚者,则用补法;证属积聚者,则用消法临床上,独寒独热、纯虚纯实的固多,但寒热、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所以在辨证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清主次,以确定施护方法。另外,八法只是中医治法的主要部分,不能涵盖治法之全部。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解表类方药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辛温解表药: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归肺、膀胱经。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辛凉解表药:味多辛苦,性多寒凉,归入肺经。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解表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武火轻煎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解表药的服药护理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对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慎用于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失血等病证药液温服,服药后静卧,温覆取汗或饮热粥热汤助汗达邪,并保持衣被干爽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清热类方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用治里热证的药物清热泻火药: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入肺、胃、心、肝诸经。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清肝明目药: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归肝经。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清热凉血药:性味多为甘、苦、寒,大多归心、肝经。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的作用,以能清除入于营血的热邪为其主要功效清热解毒药:性均寒凉,味多甘苦,归经殊不一致。以清除热毒之邪为主要功效清热燥湿药:性味大多苦寒凉,偏于苦燥,入胃、肝、膀胱、大肠诸经。以清除湿热为主要功效清虚热药:味多甘苦,药性寒凉,归经不一。以能清退虚热为主要功效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清热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一般沸后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取汁;石膏后下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清热药的服药护理凡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忌用;苦燥容易伤阴,阴虚者慎用,或与养阴生津药同用;注意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以伤正气服用清热类药物必须详细辨析热邪性质(虚、实、湿、毒)、部位(脏腑、气、血)以及有无兼证,以便选择用药并作必要的配伍视药物不同,煎煮时间有别,一般煮沸后10~15分钟,若为清热解毒或清热解暑等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的缘故,应立即改用壮水滋阴之法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泻下类方药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攻下药: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以攻下积滞为其主要功效,既能通便,又能泻火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性味甘平,归脾、大肠经。以滋润肠道、促使排便为主要功效峻下逐水药:性味辛温或苦寒,归脾、胃、大肠经。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泻下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大黄后下,不宜久煎;芒硝不宜同其他药同煎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祛风湿类方药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物祛风寒湿药: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祛风,苦燥湿,温通祛寒。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祛风湿热药: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肝、肾经,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祛风湿药的服药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芳香化湿类方药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性味大都辛温或偏温燥,归入脾胃经,有化除湿邪,解除湿困脾胃之证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芳香化湿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不宜久煮,一般煎煮10~15分钟即可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利水渗湿类方药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服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主入膀胱、肾经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利水渗湿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不宜久煮,一般煎煮10~15分钟即可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温里类方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热,能入心、肾、脾、肝经。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里寒证寒邪内侵,阳气受困,症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治拟:温中祛寒,以消阴翳心肾虚,阴寒内生,症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治拟:益火扶阳,以除厥逆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温里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应浸透,并文火煎煮;头煎从沸后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附子有毒,宜先煎、久煎;肉桂挥发,宜后下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理气类方药能调理气分,舒畅气机的药物理气药大都味苦辛,性多属温,能入脾、胃、肺、肝经。有疏通气机之效,既能缓解胀满疼痛,又能防止胀、满、瘀的发生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理气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中药浸泡20分钟,再加水用中火煎煮,头煎从沸后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不宜久煎消食药的护理自学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止血类方药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凉血止血药:性寒,多入血分,归心、肝、脾经。具有清泄血分之火热而止血之效化瘀止血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能消散瘀血而止血收敛止血药: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无论热性出血或虚寒性出血均可用温经止血药:性多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从而达到温经止血功效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止血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活血化瘀类方药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活血止痛药:多具辛味,性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行气,止痛良好活血调经药:性多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活血疗伤药:味多辛、苦、咸,主归肝、肾经,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破血消癥药: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均归肝经血分。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活血化瘀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化痰平喘药的护理自学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安神类方药以镇静安神为其主要功效的药物重镇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矿石、化石、介类药物,具有质量沉降之性。重则能镇,重可祛怯,故有镇安心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等功效养心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性,故有滋养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安神类药物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保持心平气和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矿石、介壳类的安神药物,入煎剂服,应打碎先煎、久煎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平肝熄风类方药具有平降肝阳、止息肝风作用的药物平抑肝阳药:本类药物有潜阳或平抑肝阳之功效,以及清肝热、安心神等作用息风止痉药:以息肝风、止痉挛抽搐为主要功效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平肝熄风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保持心平气和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平肝息风中矿石类、介贝类质坚沉重,宜先煎。钩藤有效成分易被高热破坏,入汤剂则应后下补虚药的护理自学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收涩类方药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固表止汗药:性味多为甘平,性收敛,多入肺、心二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止汗之功敛肺涩肠药:味多酸涩,主归肺或大肠经。具有敛肺止咳和涩肠止泻的功效固精缩尿止带药:性味酸涩收敛,主归肾、膀胱经。以固肾涩精、缩尿止带为主要功效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收涩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开窍类方药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开窍药味辛、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的作用。部分开窍药以其辛香行散之性,尚兼活血、行气、止痛、避秽、解毒等功效临床常用以作为急救之品第二节中药的常规护理开窍药的一般护理病室环境与休息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煎药护理驱虫药的护理自学案例与思考案例患者郑某,女性,51岁,患慢性肾病两年余,在当地医院用强的松缓解,但反复发作。近三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气促,高度腹水,经用激素、抗生素、速尿等,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已除,但高度腹水、腹膨大,24小时小便200~300ml,尿蛋白+++,用速尿等利尿剂后尿量无明显增加。入住医院治疗,病人目前神志清楚,高度腹水,心悸心烦,恶心欲吐,咽干,腹胀难忍,双下肢浮肿,舌苔白厚腻而燥,脉沉滑。辨证为脾湿胃热,湿热瘀阻,升降失常,气滞水停。用药如下:泽泻30g,猪苓20g,茯苓30g,白术25g,半夏20g。人参15g,干姜10g,砂仁15g,黄芩15g,黄连15g,槟榔25g,姜黄15g,川朴25g,枳实15g,知母15g,二丑各20g(砸碎)思考上述用药方法为八法中的哪一类?如何正确煎药?如何正确服药?服用该药应注意什么?第七章中药外用与常见病症的护理技术概念中医外治法——通过对人体的体表、穴位、孔窍或病变部位等施以不同制剂的药物或者物理治疗,以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方法中医外治分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用醋搅拌后炒热,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适时来回滚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达到疏通腠理、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治疗作用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法的原理温热刺激刺激腧穴或经络,促进机体阴阳调节,达到防病保健等作用是药物浓度和药力的影响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法适应范围胃脘疼痛、寒性呕吐、腹冷泄泻等局部瘀血、肿痛等凝滞筋骨肌肉等其他药熨法禁忌症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忌用皮肤破损早期、溃疡、炎症、水泡处忌用孕妇腹部和腰骶部,腹部疼痛或包块性质不明者忌用各种实热证、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者禁用有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2个、大毛巾,炒锅、电炉、竹铲或竹筷、白酒或醋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必要时备屏风药熨药物准备药物的剂型有散型、饼型、膏型药散熨法的准备用坎离砂法时,可将坎离砂放于治疗盘中,加入适量食醋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布袋内用力揉搓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法操作流程评估:全身情况、局部皮肤目标:减轻或消除胃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缓解或治疗腰背酸痛、肢体/关节酸胀麻木,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乳痈初起时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患者准备:治疗前患者排空二便,取适宜体位,暴露药熨部位;采用的体位一般以舒适、能持久为原则;必要时注意保暖,用屏风或床帘遮挡以保护隐私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熨方法坎离砂熨法葱熨法盐熨法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涂药法涂药法是将药物制成搽剂、混悬剂、油剂、酊剂、乳剂、霜剂等直接涂于患处,药物通过体表局部或穴位的吸收、传导而发挥其效应的一种外治方法,古时又称擦药疗法用于外涂的药物往往能直接开发毛窍腠理,宣通皮肤、脉络、气血,从而改善局部皮肤的病理损害,促进痊愈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涂药法适应范围各种皮肤病、疮疡、疖肿,以及蚊虫咬伤、水火烫伤等涂药法禁忌症对某种药物有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有过敏史的药物禁用婴幼儿及颜面部慎用。对于刺激性较强的涂剂,不可涂于面部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治疗盘视皮损情况酌情备纱布、绷带或胶布等换药敷料必要时毛毯、屏风药物准备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如搽剂、混悬剂、油剂、酊剂、乳剂、霜剂等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药剂的稠厚度及用量等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涂药法操作流程评估:全身情况、局部皮肤目标:减轻或消除皮肤病、疮疡、疖肿、蚊虫咬伤等病症治疗水火烫伤等,避免损伤加剧患者准备:治疗前患者排空二便,取适宜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注意保暖,用屏风或床帘遮挡以保护隐私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涂药方法根据情况选用相应的清洁剂,用棉球或棉签对患处皮肤作清洁消毒,待干,酌情铺好治疗巾打开药物瓶盖(混悬剂须摇荡均匀),用擦药棒蘸取药物均匀地涂于患处涂药应厚薄均匀,涂药范围应超过患病部位必要时可用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涂药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注意患者主诉、局部与全身反应,防止过敏等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吹药法吹药法是将药物粉末均匀地吹(喷)到患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喷药法。主要用于口腔、咽喉、耳、鼻腔等疾患,尤以咽喉疾病最为常用利用气压将药粉直接作用于病患部位,药物经口、咽喉、耳、鼻腔等粘膜迅速吸收,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除痰、祛腐收敛、通关开窍等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有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等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吹药法适应范围适用于口腔、咽喉、牙龈、鼻、耳等部位的急、慢性粘膜炎症、肿痛或溃烂用于晕厥、中暑、热盛神昏等证吹药法禁忌症对某种药物有过敏者,忌用各种吹药法昏迷患者及婴幼儿禁用有鼓膜穿孔者禁用吹耳法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治疗盘清洗溶液药物准备根据疾病或遵医嘱准备药粉,将适量药粉加入喷药器内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吹药法操作流程评估:全身情况、局部皮肤目标:减轻或缓解局部炎性症状,协助治疗口腔、咽喉、耳、鼻部等病症对中暑、晕厥、热盛神昏者取嚏,以通关开窍,避免症状加剧患者准备:治疗前患者排空二便,取适宜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注意保暖,用屏风或床帘遮挡以保护隐私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吹药方法口腔、咽喉部吹药耳道吹药鼻腔吹药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漱药法漱药法是将药物煎汁,用药汁漱涤口腔,防治口腔咽喉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含漱法将药物含在口中并不下咽,漱口后吐出,利用药物汤汁与口腔、咽喉粘膜的直接接触,达到清热解毒、清疮去秽、去腐除脓、清洁口腔等作用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漱药法适应范围适用于舌衄、牙痛、齿衄、口疮、口臭、慢性咽炎等病证漱药法禁忌症此法只可作为口腔、咽喉部疾病的辅助治疗,其他疾病则不宜用此法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或茶杯、小毛巾,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另备吐水杯或痰盂药物准备根据疾病或遵医嘱准备药粉,将适量药粉加入喷药器内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漱药法操作流程评估:全身情况、局部皮肤目标:减轻或消除口腔、咽喉部的症状体征作为口腔、咽喉部疾病的辅助治疗患者准备:漱药前患者先排空小便,取坐位或半坐位。必要时可到漱洗间漱药,注意安全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漱药方法将含漱药物或淡盐水、茶水,含于口中停l~2分钟不要咽下,漱口后吐出病轻者每日3~4次,重者5~6次,漱毕可配合适合病情的外吹药敷药法自学坐药法自学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浴法药浴法是将选配适当的中草药经煮沸产生的蒸汽先熏蒸后洗浴,或药物煎汤取液趁热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如坐浴、足浴、手臂浴、面浴、目浴),是防治疾病的常用外治法之一药浴法是利用温热药液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直透腠理,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发汗退热、散寒除湿、消肿止痛、解毒止痒、祛瘀生新、除污洁净、滋润皮肤、祛邪防御等药理效应可分为全身沐浴和局部洗浴两大类型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适应范围皮肤科疾病;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疼痛性疾病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重症高血压病、主动脉瘤、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肺功能不全或低下、哮喘发作等;高热大汗或顽热不退、急性炎症、昏迷、恶性肿瘤、黄疸;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禁用。皮肤有伤口、开放性骨折者禁用药浴,防止感染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药液、水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磅秤;毛巾、浴巾、浴衣,患者自备拖鞋、内衣裤浴盆、浴椅、有孔木盖另备必要时准备换药用物及屏风药物准备先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或将药物直接放在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清洁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中,再加入热水,待温度适中时即可洗浴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浴方法热浴温浴药蒸法自学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熏洗法药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和浸浴,利用中药的药力或蒸汽渗入人体皮肤、毛窍、经络,达到疏通腠理、温通经络、协调脏腑,具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肿祛瘀、扶正祛邪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特点:安全可靠,作用迅速,用药灵活,经济实用,易于推广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适应范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的各类炎症皮肤科禁忌症大汗、饥饿、过饱及过度疲劳者,不宜熏洗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肾性水肿者有大范围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时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使用熏眼法妇女月经期或阴道出血、孕妇,以及盆腔器官急性炎症期,禁会阴、肛门部熏洗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纱布(或小毛巾)、干毛巾、镊子、水温计,热水根据不同病证和熏洗部位,遵医嘱准备药液,根据熏洗的部位准备熏洗容器必要时备换药敷料、屏风等药物准备根据不同病证、熏洗部位,遵医嘱配制所需的熏洗药物及液量熏洗温度要适宜以免烫伤:熏蒸一般以50~70℃为宜;浸泡一般在38~45℃(以不烫手或体表肌肤能忍耐为宜)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熏洗方法四肢熏洗法眼部熏洗法肛门会阴部熏洗法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灌肠法药灌肠法是将中药溶液从肛门灌(注)入直肠至结肠内,药液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导便通腑、清热解毒的一种外治方法根据药液在肠道内保留与否,分为中药注入法和中药滴注法(肛滴法)两种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适应范围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热、便秘或大便不通等妇科疾病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者下消化道出血、妊娠期妇女,一般不宜灌肠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物品准备治疗盘必要时备换药敷料、屏风等药物准备遵医嘱准备中药汤剂液量180~200ml,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肛滴法药肛滴法是将中药溶液从肛门点滴入大肠内,药液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导便通腑、清热解毒的一种外治方法。也是药灌肠法之一药浸渍法自学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药喷雾法
药喷雾法是应用超声波雾化器、气化器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患者吸气进入呼吸道,药液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灶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超声波雾化器的特点是可以调节雾量大小,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μm),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第一节中药外用护理技术中药离子导入法
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市高压供用电合同
- 2024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
- 2024个人之间借款合同参考范本
- 2024【挖机转让协议合同范本】出租车转让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小区门卫劳动合同范本
- 深圳大学《游戏发行的商业实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写字楼物业停电应急预案(9篇)
- 关于新学期学习计划范文集合七篇
- 眼镜店开荒保洁施工合同
- 体育学校租赁协议
- 舞台照明灯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
- 小学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xx镇发展鲜食玉米“一镇一业”产业项目建设方案
- IEEE1588学习笔记
- 物业合资公司组建方案
- 风光摄影教程
- 《正确的写字姿势》PPT课件.ppt
- 钢管落地卸料平台
- 耐热钢的选用
- 民间借贷(欠款)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范本
- 日语授受关系PPT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