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1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2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3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4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教学重点: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教学难点: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教学用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二、对比分析了解地图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三、探究方法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3、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4、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5、老师示范: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四、拓展思路自主表现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五、作业展示评析交流第2课《光影变幻》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素描工具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板书)--------光影变幻2.自主探究: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顺光、侧光、顶光、逆光课件:侧光球体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亮部、灰部、暗部。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3.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绘画步骤:勾画轮廓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4.作品赏析5.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6.拓展延伸: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三课美丽家园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技能领域: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二、夸夸家园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三、新授课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4、师演示作画步骤:①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②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③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四、尝试练习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五、作业展示,评述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第4课编花篮学习目标: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第5课纸魔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2、能力目标: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件出示刘谦图片。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2、组合造型漂亮。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2、小组互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2、教师总结性评价第6课秦陵兵马俑学习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课时一、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二、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第l0课小园艺师(活动一)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二、欣赏引导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2、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三、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四、评价活动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二、感知材料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四、欣赏评价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五、课堂总结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第8课田间精灵(活动一)教学目标: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三、互相学习解决难点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七、作业展示评析交流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2.评析交流第8课田间精灵(活动二)教学目标: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二、欣赏导入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造型简洁、夸张、概括。三、发现问题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四、方法指导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4.用料分析5.画出预想效果图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五、作品欣赏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六、学生创作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七、作业评价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第9课生命的甘露教学目标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难点: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二、艺术作品的欣赏。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四、深入探究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3、制作步骤: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装饰完成:上色、修饰。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五、小结,拓展。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第10课艰苦岁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二、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四、欣赏评述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11课劳动最光荣(活动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二、同龄作品欣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三、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四、作业展示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第12课废物利用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1、课堂小结。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第二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教学重点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教学难点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二、对比分析了解地图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三、探究方法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3.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4.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5.老师示范: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四、拓展思路自主表现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五、作业展示评析交流第2课《光影变幻》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2.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教学准备PPT课件素描工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板书)--------光影变幻1.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顺光、侧光、顶光、逆光(2)课件:侧光球体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3)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亮部、灰部、暗部。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二、绘画步骤勾画轮廓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三、作品赏析四、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五、拓展延伸: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第3课美丽家园教学目标1.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2.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教学重难点1.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2.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二、夸夸家园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三、新授课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4.师演示作画步骤:(1)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2)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3)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四、尝试练习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五、作业展示,评述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第4课编花篮教学目标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学准备小花篮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2.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二)制作: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四、成果展示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第5课纸魔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2.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3.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2.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件出示刘谦图片。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二、探索新知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2.组合造型漂亮。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2.小组互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教师总结性评价第6课秦陵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二、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第7课小园艺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二、欣赏引导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2.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线面结合。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三、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四、评价活动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二、感知材料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四、欣赏评价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五、课堂总结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第8课田间精灵(活动一)教学目标: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二、分组尝试发现问题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三、互相学习解决难点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③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有效率。四、作品欣赏拓展方法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现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七、作业展示评析交流2.评析交流第8课田间精灵(活动二)教学目标: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二、欣赏导入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造型简洁、夸张、概括。三、发现问题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四、方法指导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4.用料分析5.画出预想效果图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五、作品欣赏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六、学生创作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七、作业评价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第9课生命的甘露教学目标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难点: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二、艺术作品的欣赏。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四、深入探究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3、制作步骤: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装饰完成:上色、修饰。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五、小结,拓展。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第10课艰苦岁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二、深入理解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四、欣赏评述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3、研究体验。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三、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四、作品交流。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11课劳动最光荣(活动二)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三、学生作业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第12课废物利用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四、作业展示二、同龄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1、课堂小结。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1.凝固的音乐——建筑教学时间:1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老师讲解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二、导入新课1.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2.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3.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4.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7.欣赏古建筑图片。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4.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5.小组交流讨论。(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5.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2、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四)、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五)、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建筑节奏与韵律,像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四、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2.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4.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课后反思:2.有特点的人脸教学时间:1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过程与方法: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教学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教学准备:毛笔、宣纸、墨汁、颜料、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二、导入新课1.眼力大比拼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