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A/18/wKhkGWb8fMeAe2vzAADSsPC-gEo741.jpg)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A/18/wKhkGWb8fMeAe2vzAADSsPC-gEo7412.jpg)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A/18/wKhkGWb8fMeAe2vzAADSsPC-gEo7413.jpg)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A/18/wKhkGWb8fMeAe2vzAADSsPC-gEo7414.jpg)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A/18/wKhkGWb8fMeAe2vzAADSsPC-gEo74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第一部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第二部分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4第三部分国际合作模式及成功案例探讨 6第四部分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国际共识 10第五部分师资力量建设与跨国交流 13第六部分实习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探索 15第七部分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 17第八部分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与前沿技术研发 20
第一部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关键词关键要点金融科技人才全球化需求
1.金融科技行业迅猛发展,全球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2.传统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亟需具有金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国际合作有助于扩大人才库,满足不同国家的金融科技发展需求。
跨境交流和互认
1.国际合作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境交流,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2.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资质认证互认机制,消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国际人才合作。
3.联合开设金融科技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符合全球化标准的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正经历着快速增长和创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都在争相吸引和培养具有金融科技专业知识的人才。
1.跨境金融业务需求激增
随着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金融机构需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法规和惯例的专业人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可以培养跨境金融业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全球化
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日益全球化,初创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这需要人才能够理解和应用不同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3.技术进步加速
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创造了对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需要专业人士具备相应的技术专长。
4.监管环境复杂
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环境不断变化,需要人才了解全球各个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和法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监管框架的协调和知识共享。
5.人才流动受限
由于移民政策和签证限制,金融科技人才的流动spesso受限。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和专业人士的交流项目,并减少人才流动障碍。
6.知识和最佳实践共享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最佳实践的共享。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合作可以实现协同作用和创新。
7.规模经济
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汇集资源和专业知识来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质量和效率。
8.培养多元化人才库
国际合作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候选人群,并培养更具多元化、包容性和全球化的金融科技人才库。
9.促进创新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创新,通过跨境研究合作、联合开发项目和思想的交流来激发创造力。
10.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有助于培养能够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
数据证据: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发现,83%的金融科技领导人认为人才短缺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到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将需要超过1000万名合格的专业人士。
*金融稳定委员会呼吁国际合作,以协调监管,并培养应对全球金融科技风险所需的人才。第二部分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供需现状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全球金融科技人才需求
1.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需求激增: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包括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和区块链开发人员。
2.行业跨界融合:金融科技行业与传统金融、科技和监管等行业日益融合,对人才提出了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3.国际竞争加剧: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争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
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供给现状
1.教育供给不足: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金融科技相关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的供给仍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能差距:现有金融科技人才的技能往往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来弥补这一差距。
3.地理分布不均衡:金融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主要金融中心,导致其他地区的人才短缺。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人才需求激增:
金融科技行业正经历着指数级增长,这导致对熟练人才的需求激增。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2020年金融科技行业全球创造了150万个新岗位。这种需求是由对金融服务数字化、创新支付解决方案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所推动的。
技能差距显着:
然而,尽管需求不断增加,但合格的金融科技人才仍然短缺。此差距是由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变化的性质和传统金融技能与新兴技术技能之间的脱节造成的。研究表明,80%的金融科技公司报告无法找到拥有所需技能的人才。
供应有限:
与需求的激增相比,金融科技人才的供应仍然有限。大学和职业培训计划尚未完全适应行业的需求,并且缺乏标准化的认证和资格认证,导致合格求职者的数量不足。
人才地域不均衡:
金融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中国、美国和英国等金融中心拥有大量人才库,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不均衡迫使公司进行国际招聘并增加竞争。
人才争夺战:
随着人才短缺的加剧,金融科技公司正在争相吸引和留住顶级人才。这导致了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的竞争加剧。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在竞相抢夺人才,从而形成了人才争夺战。
数据说明:
*根据LinkedIn,2022年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人数比2021年增长了70%。
*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到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将创造1.1亿个新兴就业岗位。
*牛津经济学研究估计,到2027年,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将产生69万个新就业岗位。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金融科技人才库,但仍存在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差距。
*印度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人才中心,但其技能差距仍然很高。
结论:
全球金融科技人才供需现状表明,行业迫切需要合格人才。技能差距和供应有限正在阻碍行业增长,而人才地域不均衡和人才争夺战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需要采取措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并解决技能差距。第三部分国际合作模式及成功案例探讨关键词关键要点政府间合作
1.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协调培养目标、政策法规和标准;
2.共建国际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促进政府间人才交流,支持跨国实习和研究合作。
产学研合作
1.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产学研协同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2.共同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增强人才的实用技能;
3.推进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研发金融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
国际联合培养
1.推动不同国家高校间的联合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2.设立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海外学习体验;
3.促进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行业联盟合作
1.建立行业联盟,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培养金融科技专业人才;
2.共同制定行业人才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加速人才对接行业需求。
国际组织合作
1.与国际组织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2.参与国际金融科技教育标准制定,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3.支持国际组织开展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扩大国际影响力。
国际学术交流
1.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领域的知识交流;
2.鼓励跨国合作研究,提升金融科技人才教育科研水平;
3.建立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促进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和互鉴。国际合作模式及成功案例探讨
1.合作模式
1.1政府间合作
双边或多边政府间协议,旨在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例如: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金融科技人才教育和培训谅解备忘录》
*英国和欧盟的《金融科技合作行动计划》
1.2高校间合作
高校间的合作包括联合招生、课程开发、师资交换和学生交流。例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金融科技硕士联合学位课程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合作项目
1.3产业界和高校合作
金融科技企业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研发支持和行业导师。例如:
*微软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培训
*阿里巴巴与中国浙江大学建立金融科技学院
1.4国际组织合作
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世界经济论坛,提供平台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例如:
*世界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指导手册》提供了建议和最佳实践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金融科技人才指数》跟踪全球金融科技人才的可用性
2.成功案例
2.1澳大利亚-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
该合作包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政府、高校和产业界的参与,旨在建立一个联合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吸引国际学生和专家。
成果:
*联合金融科技硕士学位课程
*产业界和高校合作研发项目
*定期举办金融科技研讨会和活动
2.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科技硕士
该硕士学位课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开设,为学生提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深入知识。
成果:
*吸引来自全球的优秀学生
*培养了大批金融科技行业领袖
*推进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
2.3英国金融科技合作行动计划
该计划由英国政府牵头,与欧盟合作,旨在促进金融科技人才的流动和知识共享。
成果:
*简化了金融科技企业在欧盟内的跨境投资和运营
*加强了英国和欧盟高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
*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金融科技人才
2.4世界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指导手册
该指导手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关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最佳实践。
成果:
*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提高了金融科技人才的可用性
*促进了金融普惠和经济发展
3.合作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促进政府间合作,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领域的国际框架
*支持高校间合作,促进课程标准化和师资流动
*鼓励产业界和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指导
*利用国际组织作为平台,促进全球交流和分享最佳实践
*制定金融科技人才流动政策,促进国际人才合作和创新第四部分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国际共识关键词关键要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深厚金融科技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注重对金融科技前沿技术、行业应用和监管合规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金融科技核心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国际共识
培养目标
国际共识强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侧重于以下方面:
*扎实的金融和技术基础知识
*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跨学科协作和团队合作技能
*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程设置
国际共识建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课程应涵盖以下核心模块:
基础模块
*数学与统计
*计算机科学与编程
*经济学与金融基础
*金融监管与合规
金融科技专业模块
*金融科技概论
*金融科技应用(例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金融科技创新与创业
*金融科技风险管理
*金融科技伦理与社会影响
跨学科模块
*管理学与商业伦理
*法律与金融科技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沟通与人际交往
实践与创新
*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
*创新实验室或黑客马拉松
*行业实践和实习机会
国际合作与方向差异
尽管存在国际共识,但不同国家和机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异。例如:
*美国:重视创新、创业和技术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英国:注重金融专业知识和监管合规,课程较传统。
*欧盟:重视社会影响和伦理,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协作。
相关数据
*据全球金融服务专业人士协会(GFSPA)调查,93%的金融机构认为金融科技人才短缺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市场规模为26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622亿美元。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首个金融科技硕士学位课程,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
结语
国际合作对于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共享最佳实践、协调课程设置和开展联合研究,各国和机构可以为金融业培养一支知识渊博、技能娴熟且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队伍。第五部分师资力量建设与跨国交流关键词关键要点【师资力量建设】:
1.国际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专家,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水平。
2.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师资跨学科学习,掌握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知识,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3.行业产学合作聘请: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聘请技术专家、资深从业者担任兼职教师,将行业前沿实践融入教学。
【跨国交流与合作】:
师资力量建设与跨国交流
随着金融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建设和跨国交流是培养国际化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师资力量建设
*引进海外专家学者:聘请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访问学者,教授前沿的金融科技知识和技术。
*加强师资培训:选派在校教师赴海外进修或交流,更新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师资库:建立师资库,汇集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跨国交流
*学生交流: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的教育制度、文化和金融科技实践。
*联合培养:联合海外高校培养硕博研究生,学生可同时获得双方的学位,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平台:参与国际组织和平台,如全球金融科技联盟(GFTA)、国际金融科技委员会(IFTC),与全球同行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成果。
具体案例
*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开设金融科技理学硕士学位课程。聘请来自硅谷和华尔街的业界专家担任讲师。
*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依托双方的优势,开展金融科技领域的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
*上海金融学院: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合作,开设金融科技硕士学位课程。学生可获得上海金融学院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双重学位。
数据支持
*根据LinkedIn数据,金融科技领域人才供不应求,全球需求增长了69%。
*麦肯锡公司报告显示,到2024年,美国金融科技领域将需要190万名合格人才。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口约为500万人。
意义
*增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与国际接轨,吸收全球先进经验和技术。
*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六部分实习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探索关键词关键要点【跨国实习项目的搭建】
1.与海外金融机构和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供高质量跨国实习机会。
2.制定完善的实习遴选标准和管理机制,确保实习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探索虚拟实习和远程办公等创新模式,拓展全球实习路径,打破地域限制。
【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构建】
实习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探索
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实习与校企合作是重要的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人才,国际化探索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
国际实习项目的开展
高校与海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实习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了解不同国家金融体系和监管环境,拓宽国际视野。
案例:
*北京大学与瑞士信贷合作,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在新加坡实习的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与高盛合作,为学生提供在纽约、伦敦和香港等地的实习岗位。
校企合作的国际化深化
校企合作是实习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通过与国际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高校可以将前沿技术和行业实践融入教学和培养体系中。同时,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输送专业人才,助力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案例:
*深圳大学与蚂蚁集团合作,共同成立金融科技学院,引入蚂蚁集团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技术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与腾讯金融科技合作,联合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提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高校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共同合作,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科技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和交流环境。
案例: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吸引海内外金融科技人才集聚。
*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政府合作,成立浙江金融科技研究院,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数据支持
根据《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蓝皮书(2023)》,2022年,我国高校与海外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举办的国际实习项目超过500个,参与实习的学生数量达到3000余人。
效果评估
国际实习与校企合作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全球竞争力。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未来展望
国际化将继续成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未来,高校将进一步探索与海外金融科技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拓展实习和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路径,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七部分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关键词关键要点【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
1.建立统一的行业认证标准:制定涵盖金融科技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认证体系,确保认证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提升认证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2.推动资格互认机制:建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科技资格互认机制,允许持证者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内从事相关工作,促进人才的跨境流动和国际合作。
3.完善认证与教育体系衔接:加强金融科技认证与教育体系的衔接,将行业认证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中,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缩小人才供需之间的差距。
【跨国合作平台的构建】
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
背景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框架和认证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人才流动和就业面临阻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行业认证
为了确保金融科技人才达到所需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标准,行业认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认证通常由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制定,涵盖金融科技的各个领域,从数据分析到区块链技术。
资格互认
资格互认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承认和接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认证或资格。通过资格互认,金融科技人才可以跨境工作并开展业务,而无需重新认证或考试。
协同效应
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作用对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促进人才流动:资格互认消除了人才流动的障碍,允许金融科技专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工作。
*提高就业能力:行业认证为金融科技人才提供了可信的凭证,证明其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就业能力。
*标准化技能:资格互认有助于标准化金融科技人才的技能和知识,确保他们符合全球性的专业标准。
*培养专业网络:通过国际合作,金融科技人才可以接触到全球的专业人士和组织,建立强大的专业网络。
*促进创新:人才流动和专业网络的建立促进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和知识共享。
案例研究
英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Institute):CFAInstitute提供全球认可的金融分析师认证,该认证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
国际风险管理协会(IRMI):IRMI提供各种风险管理认证,包括财产和意外险承保师(CPCU)认证,该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趋势和展望
行业认证和资格互认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持续增长,对跨境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预计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资格互认至关重要。
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政策制定者应考虑以下建议:
*制定全球认证标准: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制定全球认可的金融科技认证标准。
*促进资格互认: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格互认框架。
*支持专业组织:为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提供支持,以促进金融科技认证和资格互认的协调。
*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资金支持人才流动和资格互认的研究和倡议。
*扩大国际合作:与主要金融科技中心合作,促进最佳实践共享和合作。
结论
通过加强行业认证与资格互认的协同作用,我们可以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为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培养一支合格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将推动创新、提高就业能力并促进经济增长。第八部分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与前沿技术研发关键词关键要点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研发
1.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反欺诈、投资分析、风险管理。
2.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如数字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
3.云计算:大数据处理、计算能力拓展在金融领域的赋能,如海量数据分析、云原生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国际联合科研
1.跨境数据共享:建立金融科技数据安全共享机制,推动跨境合作研发、产业创新。
2.联合技术攻关:开展金融科技重点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如数字身份认证、区块链互操作性。
3.人才互换与培训: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国际互换与培训,加强学术交流、知识转移、能力提升。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与前沿技术研发
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为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创造了宝贵的平台。
国际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专利许可与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工伤免责声明书撰写要求与格式
- 2025年度护士特殊病种护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合同-@-12
- 2025年合同法第十二章知识产权交易合同
- 2025年度化妆品行业数据分析及市场调研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检测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代理合同范本-@-2
- 2025年保温防腐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股权融资合作协议:文化教育产业投资合作项目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纳米技术简介》课件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带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 HYT 235-2018 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规程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中国香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 2024年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