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0/1C/wKhkGWb5knCAS196AAI8dkXr8Eo357.jpg)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0/1C/wKhkGWb5knCAS196AAI8dkXr8Eo3572.jpg)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0/1C/wKhkGWb5knCAS196AAI8dkXr8Eo3573.jpg)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0/1C/wKhkGWb5knCAS196AAI8dkXr8Eo3574.jpg)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0/1C/wKhkGWb5knCAS196AAI8dkXr8Eo35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2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凹凸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肯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它们的食性有关D.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肯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解析:竹林中凤尾竹凹凸错落有致,但只是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若两种生物的栖息地、食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则这两种生物间的竞争较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可以共存于群落中;淡水鱼出现分层现象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肯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答案:C2.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只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解析: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鱼类捕食孑孓,孑孓和鱼类都是消费者;鱼类和藻类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在空间上还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答案:C3.下图Ⅰ所示的是几种生物关系,甲、乙代表两种生物,丙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养分流淌的方向;Ⅱ中⑤⑥⑦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②③④Ⅰ⑤⑥⑦ⅡA.图Ⅰ中①~④表示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B.图Ⅰ的③中甲的数量大量削减后,乙的数量始终增加C.图Ⅱ中的⑤⑥⑦分别对应图Ⅰ中的①③④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图Ⅱ中⑥⑦所示关系解析:依据图Ⅰ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推断①~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A项正确;图Ⅰ的③中甲与乙是捕食关系,当甲的数量大量削减后,乙的数量因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不会始终增加,B项错误;图Ⅱ中的⑤⑥⑦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分别对应图Ⅰ中的①③④,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项正确。答案:B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冻原只有水平结构,而没有垂直结构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更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确定解析:冻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温带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确定。答案:D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肯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环境。答案:D6.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碳等化学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项正确;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肯定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较高,生物之间具有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种间关系,C项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需氧型的微生物呼吸利用,D项正确。答案:B7.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困难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变更,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渐渐成为优势种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以及土壤条件的状况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困难,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④→⑤过程中,云杉渐渐成为优势种,C项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项错误。答案:C8.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视不计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特性,可采纳冷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解析:鼠妇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实力,可采纳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要统计在内,B项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特性,可采纳热光源对其进行收集,C项错误;为了便于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要设计统计表,D项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个体总数为10万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为1862个,则年诞生率为1.862%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肯定能保持稳定C.群落中只有植物有垂直结构,动物没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解析:诞生率=新产生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1862/100000×100%=1.862%,A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B项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建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也有主动的方面,如治理沙漠等,D项错误。答案:A10.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是各种灌木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C.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没有分层现象D.有些动物在燥热的夏季进入夏眠属于群落的季节性解析: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是各种乔木;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物条件及栖息空间而出现分层现象;有些动物在燥热的夏季进入夏眠是群落随季节发生的有规律的变更,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答案:D11.“草盛豆苗稀”中隐含的生物关系及“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学问分别是 ()A.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更 D.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更解析:草和豆苗之间争夺光照和养分等,属于种间竞争。“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迹罕至,草木才长得茂密,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答案:B12.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探讨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削减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项正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减小,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削减,C项正确;由图无法推断出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是否相同,D项错误。答案:D13.图甲表示在袒露岩石上起先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乙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乙A.图甲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图甲表示在袒露岩石上起先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C项正确;由图乙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体积增大,D项错误。答案:D14.某草地中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更的重要因素D.蜥蜴和蝗虫具有相同的生态位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蝗虫捕食更多的植物,植物的数量和密度削减,故植物之间的竞争会减弱。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说明其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距石头的远近影响了蜥蜴的数量,进而影响了蝗虫的种群密度,最终影响了植物生物量,所以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更的重要因素。由题图可知,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能增加蜥蜴的数量,从而导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蜥蜴以蝗虫为食,两者的生态位不同。答案:D15.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在它们胃内检测出四类食物,所占比例(单位:%)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1单独饲养0.420.120.010.45混合饲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独饲养0.430.230.010.33混合饲养0.400.120.040.44A.单独饲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B.单独饲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 D.单独饲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解析: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种鱼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1、鱼种2单独饲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两种鱼的栖息与活动场所相像,意味着它们之间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由混合饲养数据可知,鱼种1主要在池底活动,鱼种2主要在植丛中活动,两者栖息空间和食物种类有差异,说明混合饲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答案:D16.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M适应环境的实力越弱C.d越小,M与N的竞争越激烈D.M、N将呈现“J”形增长解析:仅从食物关系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存在竞争,A项错误;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越多,适应环境的实力越强,B项错误;d越小,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越多,M与N竞争会越激烈,C项正确;M、N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会呈现“J”形增长,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右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
(2)若Ⅲ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现象,其意义在于。
(3)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解析:(1)分析题表可知,物种A在Ⅰ、Ⅱ、Ⅲ、Ⅴ4个群落中均有分布,其他物种都只在3个群落中有分布,因此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由表可知,群落Ⅰ中有3个物种,群落Ⅱ中有2个物种,群落Ⅲ中有4个物种,群落Ⅳ中有2个物种,群落Ⅴ中有2个物种,则群落Ⅲ中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2)林木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林木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有关,即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用传统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调查对象进行抓捕且进行标记,有时标记物过于醒目,造成被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等,会使测量结果不精确,对被调查的鸟群可能也会造成损伤等,而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则可避开上述弊端。答案:(1)AⅢ(2)镶嵌分布分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可)18.(10分)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气候条件相宜的状况下,该弃耕的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这种演替属于。
(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起先生长,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至顶极群落后三者的分布自下而上为。
(3)该群落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说明白
。
解析:(1)在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相宜的状况下,群落演替将最终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2)分析题图可知,在光照强度较小时,丙的光合速率较大,说明丙属于在弱光下生长的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较大时,三者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说明最先出现的物种是丙,后来乙、甲依次出现并且具有较强的获得阳光的实力,因此三者的分布自下而上为丙、乙、甲。(3)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影响。答案:(1)森林次生演替(2)丙丙、乙、甲(3)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19.(10分)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复原。下图为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Ⅰ阶段经验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Ⅱ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缘由是。
(2)在Ⅰ阶段→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实力,抵挡环境变更的实力渐渐。
(3)假如人类参加了该群落演替的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Ⅰ阶段经验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Ⅱ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缘由是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在Ⅰ阶段→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实力提高,抵挡环境变更的实力渐渐增加。(3)人类活动会变更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2)提高增加(3)速度方向20.(10分)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状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两个物种不能同时或者不能长期在同一个生态位生存,被称为“高斯原理”。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高斯原理”出现的缘由是。
(2)群落中动植物均有因生态位不同而形成的分层现象,如在某森林里,白翅拟蜡嘴雀在最上层活动,吃柏树种子;血雉栖息在底层,吃苔藓和昆虫;柳莺则在中层筑巢。以上现象也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群落分层现象出现的意义是。
(3)群落中不同鸟类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是长期的结果。
(4)相识一个群落,首先应当分析该群落的,它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答案:(1)同一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乘用车用轻型柴油发动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800G 数据中心交换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电子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架轨道秤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打工人发财游园年会(打工人发财年会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节能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 健身休闲行业服务交易合同范文
- 会计劳动合同模板
- 掌握数据分析的关键技能
- 石材幕墙施工合同范本
-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课件
- 鲜枣贮藏技术规程
- DB23T 3838-2024商贸行业有限空间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 2024年循环水操作工(中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中职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美术《传统门饰》课件
- DL∕T 1309-2013 大型发电机组涉网保护技术规范
-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表
- 城乡低保待遇协议书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