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劳逸结合》_第1页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劳逸结合》_第2页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劳逸结合》_第3页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劳逸结合》_第4页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劳逸结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年前,《北京日报》曾讲述过一个“八减一大于八”的故事,清华大学某阶梯教室里传出一阵悠扬的乐声,这是学生们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除了这种文艺欣赏活动外,清华大学还组织了许多课余文艺社团,参加乐队和合唱队的就有二百多人,并且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许多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都很奇怪:“我们成天看书,怎么成绩还不如你们?”合唱队队长回答说:“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上面的这一则旧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学会劳逸结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许多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的认为孩子应该以“读书”作为竞争的筹码,却不知学生们为此而苦,无奈地扛着一本本厚重的讲义在自己的肩上,扛着的是书也是压力。对我来说,读书原是件快乐的事,能够解决我所有的疑惑,满足我的好奇心,但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开始用分数作比较,认真程度和成绩被划上等号,我也为那一分、二分而掉入埋头苦读的深渊,整日苦着一张脸坐在书桌前,面对那一叠不停增加的讲义,无声的战斗着。直到某次段考,最让我引以为傲的科目,竟出现不理想的分数,狠狠的数字撞进我心,我脑中出现了无数个不明白?反反复覆地想了又想,突然一阵疲倦敢涌上,我顿时发现从前的快乐不见了,好奇心失踪了,更不懂得如何解除庞大的压力,原来我一直在“读死书”。在那段沉淀期,学校出现了桌球社,从来没尝试过的一项运动,引起我跃跃欲试的好奇心,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这个社团,从完全不会到学会,而每次只要进步一些,就增添一些成就感。在挥拍的动作中,我彷若挥出了压力,在挥洒的汗水中,开始绽放由心而出的笑容,也与来自各班的团员培养了默契,我正一步步地爬出了深渊。在挥拍之中,我的心里有了一番的想法,其实,人不能只有为了竞争而苦读,应该要为“生活”而“读书”,若是能将在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除了是一种巧思,也是一种成就感,更增加了些许生活中难能可贵的经验。然而,在努力读书之余,也要培养些兴趣,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得到快乐,用以纾解身心的压力,也可以领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例如在打篮球时,学习与团队分工合作,在读小说时,学习去体会每个故事的涵义,唯有让生活结合读书与兴趣,生活才能更显从容、自在及喜悦。学习”不该只是拘泥再书本里的知识,而是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上;若只会死读书,并不知道生活中应有的伦理道德,那也只是再浪费时间甚至赔上庞大的社会成本而已,偶尔做做自己喜爱的事,便能达成生命的平衡,人生说也理想也有欢笑,才是一条快乐的人生路。【趋势分析】湖南常德中考作文近三年来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认真捕捉材料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感触等完成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作文材料的选用既紧跟社会热点,又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比如2020年的材料是50岁的宿管阿姨笔耕不辍,圆作家梦和教师梦的故事,这很值得当年在疫情笼罩下坚持上网课的考生们去思考。2021年的材料是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这些要求在当时引发了很多议论,而命题者把这件事交给当事人(中学生)去讨论,旨在引导考生思考这方面问题的积极意义。2022年引述的这则材料,无疑是基于“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后,启发大家对于教育的思考。我们经常说,“双减”减的是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学习效益,这则材料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因此命题中强调了“请联系现实”这一要求。纵观湖南常德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题,命题者针对不同的材料,要求考生发掘材料的方式也有所区别。2020年的方式是“体验和感受”,2021年和2022年的方式则是“感受和思考”。因为2020年素材中人物的奋斗历程人人都可以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而2021年和2022年的话题都具有极强的思辨性,而且每个人的认知与思考也不尽相同,所以只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感受和思考。【审题聚焦】湖南常德中考作文所给材料的落脚点是“八减一大于八”,这里的“八”指的是可受支配的时间,按照受访者的叙述,在八小时中用七个小时学习,再参加文艺活动一个小时,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小时工作的。这则材料发人深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问题①:时间和效率。我们常说时间就是效率,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合理地利用时间会提高效率。问题②:劳逸关系。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是“劳”,而用来参加文艺活动放松自己是“逸”,材料中的现象告诉我们:盲目“劳”,过分紧绷神经,会降低效率;而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有利于缓解压力,提高效率。问题③:平衡问题。针对上面分析的劳逸关系等问题,我们应如何平衡劳逸关系?比如学习时间和文艺活动时间是不是可以固定,甚至参考报道中的做法按照7:1的方式进行分配?答案肯定不全是这样的,这就是平衡的智慧。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精力充沛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要那个“1”;精力不济或者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可以把“7”减为“6”,或者更少。其实这是一个根据自我情况科学调配精力的问题。有人说,“懂得将快与慢结合起来的人是人生的智者,精力充沛的时候快一点,提高效率;疲惫的时候慢一点,品味一下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充实、精彩。”将快与慢结合起来,这是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诀窍。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立意。在文体方面,考生可以选择写一篇抒发自己“劳逸结合”等方面心得的记叙文;也可以选择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根据某一立意来深入论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路导航】一、合理利用时间就是提高效率。【构思】①引述材料,提出话题:简要概述材料中“八减一大于八”的内容,并引出时间和效率的话题。②提出观点,展开论证:提出“合理利用时间就是提高效率”这一观点,借助名言和一些具体事例进行论述。③联系实际,总结观点:结合学习生活中的经历,重申“合理利用时间就是提高效率”这一观点,突出主题。【选材】“我”不会根据个人的情况合理地分配时间,学习效率极低,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科学利用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鲁迅先生上私塾时,父亲病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为了完成繁重的家务和课业任务,他每天都做好精细的时间安排,将时间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仅完成了学业,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二、劳逸结合让学习和工作更有效率。【构思】①开端——想要迅速追赶对手:因某事败给对手,自尊心受挫,决心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去追赶对方。②经过——接连受挫:欲速则不达,高强度的任务让“我”身心俱疲,反而一次次落败。③结果——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某人的影响,“我”做了一件放松自我的事情,不仅捡回了自信,还懂得了劳逸结合的道理。【选材】中考临近,“我”为了能获得理想成绩,让姐姐不再看轻自己,每天除了吃饭洗澡,就只有一件事:埋头书海。结果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导致“我”的身体素质直线下降,最终病倒,还导致小考失利。后来姐姐说她那招只是激将法,并不是真的看不起“我”,还提点“我”要注意劳逸结合,放松紧绷的神经。“我”豁然开朗,之后在模拟考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三、找到劳逸平衡点,助力成长。【构思】①提出问题:平衡劳逸就是半劳半逸吗?②按时间顺序叙事:叙述自己曾经做某件事时盲目将时间分成两部分,到时间就开始切入下一环节,最终取得反效果。③回应开头,解答问题:点明“平衡劳逸不是半劳半逸,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的中心论点。【选材】“我”学习素描时,听他人说平衡劳逸,效率会更高的道理,但是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思,以为平衡劳逸就是半劳半逸。于是在画素描时盲目地把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对半分,还没完成任何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也没有感觉到疲惫,单纯就是休息时间到了,便放任自己去玩。结果在绘画方面上一直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后来与老师沟通后,才知道劳逸的平衡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解析】第一,审题。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落脚点是: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学习七个小时”是“劳”,“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是“逸”。可以理解为: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张弛有度可让人调整心态,松紧自如。一张一弛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实现理想目标!据此可以围绕“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会平衡”等立意行文。第二,文体选择和选材。可以写记叙文,记录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有关“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故事,注意详略得当。如:期末考试前,我废寝忘食的复习,结果搞的在考场上头昏脑涨,成绩很不理想。然后与老师一起分析原因,老师指出要学会休息,学会劳逸结合。结果在随后的考试中成绩有了很大的气色。最后写出感悟。可以写议论文,表达对“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看法。如:学习到精疲力竭并不是好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才会更有效率;燃烧人生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