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家国一体,利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做法,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拓展了统治空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血缘关系也不断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的分封也很难继续维持。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核心概念:春秋、战国、变法运动、商鞅变法、老子、孔子、百家争鸣

关键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出现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说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有何历史意义?刚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春秋开始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战国结束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本课时空定位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春秋与战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与孔子编订《春秋》一书时间大体相当,故得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其基本特征。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开始把“战国”作为公元前475—前221年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春秋与战国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3: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呂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司马迁《史记》

材料1: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探究:阅读材料,指出列国纷争的背景。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材料: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问题:何为“华夏认同”,有何影响?西戎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战争,迁徙,交流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相继封建化。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进步:(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2)牛耕得到推广(3)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战国铁犁战国青铜牛尊都江堰战国铁农具

春秋战国冶铁场景构想图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进步:2、工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2)货币流通广泛(3)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财富雄厚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二)变法运动与商鞅变法1、变法运动

材料1:“西周时期集体耕作方式的迅速瓦解也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统治者单纯依靠井田制度和劳逸地租的有限收入已经不能应付他们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他们改变剥削方式,将大块土地分割成小块,实行按亩收税。”

——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2:“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战国时期的一种社会潮流?♦政治: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分封制等旧制度不断瓦解;♦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发展;♦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掌握政权,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思想: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燕昭王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楚悼王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与商鞅变法1、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及其影响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领域主要内容作用政治经济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分封,行县制。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影响:♦符合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逐

步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治制度。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国富兵强,为

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与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重建理想社会主张恢复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核心思想仁——关爱他人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用“仁”、道德治理国家,克己复礼:维护礼制其他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推动了私学发展整理《五经》,传世《论语》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与老子结合教材,归纳孔子的基本主张。孔子身世对其思想的影响:贵族身份决定了希望恢复周礼,家族没落、地位下降,促使他产生以民为本的思想,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准则。老子学派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理想社会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时代政治主张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哲学思想“道”为万物本源(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与老子结合材料和教材,归纳老子的基本主张。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材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2、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始建于齐桓公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诸家。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邹衍、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鲁连子(鲁仲连)荀子(荀况)等。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稷下学宫遗址(1)百家争鸣含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问题: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会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有何影响?2、百家争鸣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人性善,提倡“仁政”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崇尚逍遥自由提出“五行相生相胜”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以法治国,控制臣民,中央集权重要派别(1)百家争鸣含义

(2)出现背景2、百家争鸣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问题: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会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材料: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如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汉书·艺文志》(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重用。(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习聚焦】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1)百家争鸣含义(2)出现背景(3)主要影响2、百家争鸣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问题:什么是百家争鸣?为什么会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家的基本主张,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基本情怀。

情怀:立足现实,关注社会;

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三、孔子、老子与百家争鸣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旧制度不断瓦解;通过变法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